?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15-03-02 03:13宋瑞瑞任美蓮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偏差德育課文

宋瑞瑞 任美蓮

(山東省嘉祥縣滿硐鄉南武山小學,山東 嘉祥 27241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使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盵1]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作品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體現著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和人生,使德育的巨大魅力得以彰顯。由于應試教育和人們意識上的偏差,小學語文教學偏離了教育的最終目標,沒有真正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叭藗儾唤獑枺何覀兊慕逃袥]有深入到孩子的心靈?我們的德育怎么了?”[2]小學生的德育狀況,直接關乎祖國的前途,對全民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該何去何從?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不可忽視其存在的一些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影響了德育滲透的發展,使學生未能真正地接受德育的熏陶,使德育滲透缺乏實效性。

(一)德育內容選擇的偏差

文學即人學,這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解讀作品應以人為中心,德育滲透應具有多元性。小學語文新課標頒布后,小學語文教師才更注重培育學生的個性。但受長期思維定勢的影響,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德育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偏差,總是以二元對立的思維分析作品,引導學生在某些制度下歌頌什么或者批判什么,使文學作品的欣賞性缺失,學生的人格也不能得到健康發展。[3]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德育內容選擇的偏差,多層次的德育內容出現單一化,并且忽視其深層的內涵。

(二)語文教師角色定位的偏差

學生人格品質的形成會受到教師的強烈感染,教師對真、善、美的認同,對假、丑、惡的抨擊,都會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育家杜威說:“每個教師對于職業尊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對正確的社會成長應努力謀求?!盵4]由此可見,教師對于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分析學生知識層面與所傳遞知識的差距,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使他們會用理性的視角和思維解決問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將自身定位于知識的傳遞者和考試的訓練者,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教師的人格對小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有助于他們在校期間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影響他們的人生之路。小學語文教師角色定位的偏差極易導致德育滲透的缺失。

(三)社會現實與德育滲透的偏差

隨著小學生對社會的了解日益深入,社會風氣對他們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例如,拜金主義、腐敗現象、愛心喪失和誠信缺失等等,這些都是精神荒漠化的惡果。小學生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這些負面影響,這些影響有時會超過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澆灌學生心田的都是理想化的東西,但社會是現實的,他們會對德育的滲透難以理解,進而產生質疑,覺得教師的話是純粹的說教,毫無實用性。蒼白的學校教育,社會的現實與德育滲透的偏差,弱化了德育滲透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小學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心靈的對話和精神的溝通,將課文內化為語文素養,這樣才能形成小學生對生活的憧憬。[5]

1.主題詮釋中滲透德育。主題詮釋是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環節,是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在主題詮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本質性地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同時,可以使學生提升道德境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概括和詮釋,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自己的感受,教師還應賦予課文嶄新的思想,讓學生感受課文中人性的美好。主題的詮釋能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他們求真向善的人格。教師必須把詮釋的權利還給學生,通過感情的交流,調動學生心靈中美好的因素。[6]

2.把握形象中滲透德育。形象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感受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小學語文課文中有眾多優秀人物,他們的思想和心靈優美,通過剖析他們的性格特征,引發學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情操。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從鑒賞的視角,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心靈美方面得到陶冶,產生愉悅感。

3.激發情感中滲透德育。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抓住課文內在的情,激發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理解內容層面上,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從某種意義而言,情感是道德的體現、人性的升華。在情感教學中,教師才能實現小學生的德才共長。

4.語言感悟中滲透德育。語言是思想的外化,學生只有通過語言感悟才能理解課文要素,接受道德情感的熏陶。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讓學生在感悟語言的過程中,深刻體會課文的意蘊,領悟它所包含的美學價值和人生意義,培養他們高尚的情趣。對課文中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感悟,可以使學生進入語境,可以使學生在細微處理解作者的思想脈搏,深刻領會課文的內涵,從而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二)寫作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體驗人生,參與社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引導學生把握真情實感,避免為文造情。

1.作文指導中把握德育滲透。引導學生真正回歸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讓他們利用黑板報、書法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培養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組織學生參觀名勝古跡,培養他們美的鑒賞能力;讓他們關心時代和社會發展,增強責任感。抓住這些升華點,引導學生感知人生哲理。關心學生自我心靈的開放,鼓勵學生表現自我,寫作是學生心智的反映,人格的體現。

2.作文評價中強化德育滲透。小學生渴望自己的作文在全體同學面前當范文朗讀,這樣,他們就多了一種舒展心靈的成就感。批和改要多肯定、多鼓勵,善于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作文評價是對學生行為表現、認識能力的評價,學生能在評價中受到良好道德品質的熏陶。在作文的評價中,教師應讓學生感悟做人的真諦和寫作的規律。把學生作文中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給予充分的肯定,呵護學生有創造力的靈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學好語文,就要學好做人?!弊鳛橐幻W語文教師,我們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小學語文課堂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與德育相結合,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內涵,在教學中自然滲透德育,使小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德育的熏陶,讓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尋找自身的精神樂園。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

[2]王秉義.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芻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4(2):19-21.

[3]呂型偉,閻立欽.面向21 世紀我的教育觀[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87.

[4]施修華等主編.教育倫理學[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1998:24.

[5]呂洋.語文教育中德育問題再思考[D].大連:東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3:31-33.

[6]陳思和.語文教育是“人”的培養[J].語文教學通訊,2001(2):1-3.

猜你喜歡
偏差德育課文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背課文的小偷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誤區
兩矩形上的全偏差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背課文
關于均數與偏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