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族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問題探討——以吉林省延吉市為例

2015-03-02 03:13金曉丹俞愛宗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個人衛生隔代朝鮮族

金曉丹 俞愛宗

(延邊大學 師范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隔代家庭教育”是指祖輩家長和孫輩兒童之間進行的,是祖輩對孫輩成長發生影響的過程。朝鮮族人口的大批流動,留守兒童的隔代家庭教育已成普遍現象。為探求朝鮮族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的問題及成因,我們于2012年9月開始深入延吉市某朝鮮族課后輔導班擔任兼職教師,2013年9月,又深入延吉市某朝鮮族小學,擔任3年級某班的副班主任,至今1年半的時間內,對朝鮮族兒童進行觀察、記錄、建立檔案,同時訪談兒童及部分監護人,進行不斷地反思、整理。本研究通過有目的抽樣,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5個家庭作為研究對象,對這15名兒童采用代號A-O進行順序編排,其中9名兒童的年齡為9歲,6名兒童為10歲。15個家庭中A、B、C、D為核心家庭,其余11個家庭為隔代家庭。通過對兒童進行觀察、半結構性訪談,結合對3位家長(其中2名隔代家長)以及1位班主任老師的訪談資料,總結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成因。

一、朝鮮族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現狀

(一)道德教育現狀

1.隔代家長注重兒童道德教育。大部分隔代家長對兒童的道德教育較為注重,教育內容等多為:不要說謊、不要打架、不要亂講別人的壞話、長大后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等。部分隔代家長也會教育兒童要懂得謙讓,特別是有弟弟、妹妹的朝鮮族留守兒童受到此方面教育的較多。

2.隔代家長注重文明禮貌教育。朝鮮族是一個重視禮節的民族,文明禮貌的教育內容普遍占隔代家庭教育的50%以上,隔代家長不允許兒童使用不文明的語言,在禮節方面會經常教育兒童遇到認識的長輩一定要鞠躬并大聲地問好。同時,隔代家長也很關注兒童在學校的文明禮貌表現,教育兒童見到老師要恭敬地問好,下課后要給老師鞠躬并說老師辛苦了。隔代家長還注重兒童在餐桌上的文明禮貌,會教育兒童:長輩沒有吃的時候你不能動筷子。朝鮮語中分敬語與平輩語,對長輩或不認識的人要說敬語,隔代家長也較重視此方面的教育,從小讓兒童樹立根深蒂固的長幼有別、尊敬師長的思想。通過觀察與訪談,發現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尊敬師長方面的行為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二)生活習慣教育現狀

1.隔代家長較注重兒童日常生活習慣培養。隔代家長對生活習慣教育的較多,如吃飯時不要說話、飯桌前行為舉止要端莊、睡前要仔細洗漱、不要摸臟的東西等。兒童不遵守時,大部分隔代家長會選擇進行適當地批評與糾正。

2.小部分隔代家長重視兒童生活能力培養。本研究的對象均為9~10歲的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家中不做任何家務,隔代家長認為9歲或10歲的兒童仍太年幼,無法做一些洗、擦的家務,自己盡全力照顧孩子飲食起居,希望孩子專心學習。只有小部分隔代家長重視兒童生活能力培養。來自核心家庭的兒童普遍比留守兒童做家務的意識強,部分會選擇在周末打掃自己的房間,或者選擇幫助媽媽掃地、擦地。

(三)學習指導與學習習慣培養現狀

1.隔代家長側重于口頭教育、監督。通過訪談發現,隔代家長關于兒童學習方面的教育側重于口頭教育的形式。簡單地口頭教育兒童要努力學習,聽老師的話,將來考入名牌大學。

大部分隔代家長很少能像父母一樣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直接輔導,部分對學習較關注的隔代家長也僅限于口頭監督。8個隔代家庭樣本中只有2位隔代家長會監督兒童的作業是否做完,只有完成作業后,才能夠進行一些如看電視等其他活動。其監督的形式為口頭詢問:“作業都做完了嗎?”并未真正去做實質性檢查。

部分文化程度較高的隔代家長較重視兒童的讀書習慣培養,周末或其他休息時間,會督促兒童讀書,讀物大多為兒童版名著、韓國故事書等,隔代家長會偶爾開門查看孩子是否在閱讀。

2.大部分隔代家長將教育全權托付給學校。大部分隔代家長認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身體不好、教育能力差,孩子的學習全部依賴學校,對兒童作業完成情況不進行過問。例如:M 的姥姥認為,現今學校的教育很好,自己只要負責兒童的飲食起居,教育交給學校就可以了。

二、朝鮮族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由于隔代家長的文化程度不高、身體狀況欠佳、曾接受的教育內容與現今的教學內容差異大的原因造成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中學習指導缺失

通過訪談發現,15個家庭中4 個核心家庭的孩子學業上有疑問時經常能夠得到父母的幫助,11個隔代家庭除I與K的家庭外,其余9個家庭都不進行學習指導,其中5個家庭對兒童作業完成情況不過問,4個家庭采取口頭詢問的監督方式。大部分隔代家長依賴學校及課后輔導班,課后輔導班教師的素質令人堪憂,有些非專業教師上崗后,講述的內容與學生在學校學習內容不符,造成學生不必要的困擾。

缺少家庭方面的監督或幫助,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學習成績上有明顯的差別。例如,核心家庭樣本A、B、C、D學習成績均較突出,隔代家庭中除H、I成績優異外,均呈現出學習成績較好、中等或中等偏差。

筆者曾訪談I的姥姥,她是一位很健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老人。訪談時筆者問到:“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大的苦惱是什么?”,姥姥回答:“孩子很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很好、鋼琴也彈地很好,基本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有一件事我和她姥爺十分苦惱,我們老人不會用電腦,孩子有些使用上不明白的,我們不能及時地教她,還有學校留的一些作業需要使用電腦打字或者其他功能的,我們只能到家附近的復印部去尋求幫助?!笨萍及l展迅速,老人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慢,兒童需使用計算機完成的作業逐漸增加,有操作方面的疑問時,不能像核心家庭的孩子一樣得到解決,這也是大部分隔代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朝鮮族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學習指導缺失問題的成因主要為:隔代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身體狀況欠佳;曾接受的教育內容與現今的教學內容差異很大。

N 的奶奶在訪談時談及孩子的學習指導時說道:“我們以前年代學的東西和現在完全不同了,現在孩子的學業負擔多重啊,學習的內容也多。我看她們的漢語書,我們以前要學到6年級的內容,現在的孩子們到3年級就都學完了,而且年齡大了,眼睛也不好了,沒有那個精力去學習孩子學習的內容再去教她?!?/p>

K的爺爺曾輔導K學習數學,但后期放棄,K說道原因:“我發現爺爺給我講3年級的數學題時,格式要求跟老師說的不一樣,我按爺爺講的寫了,答案都對但老師給我扣分了,爺爺之后就告訴我還是認真聽老師講的?!?/p>

(二)由于隔代家長教育觀念不正確、身體狀況欠佳造成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中溝通、理解、親子關愛缺失

通過訪談發現,留守兒童在學校受到表揚或考試成績很好時,會回家簡單溝通,讓親人開心。但存在一些苦惱的問題,例如與朋友發生爭吵甚至打斗、受到欺負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并不會回家與隔代家長訴說,也不會通過電話與父母主動溝通。久而久之,朝鮮族留守兒童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無法很好地找到情感慰藉,造成兒童與長輩之間的溝通障礙,家庭教育的內容也就會隨之減少。

I最大的愿望是和爸爸媽媽一同生活,筆者追問:“姥爺、姥姥對你那么好,你也很愛姥爺、姥姥嗎?為什么特別想跟爸爸、媽媽一同生活?”I答道:“因為我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過,有些學校的作業是讓回家與父母一同做的,這種作業即使我再努力也無法完成,所以很羨慕和爸爸、媽媽一同生活的孩子?!盜還說因為媽媽在自己1歲生日后就去美國了,現在連媽媽的樣子都記不得,媽媽打來電話經??奁?,我不明白她為什么哭,我只能用媽媽的聲音來記住媽媽。

H說自己與媽媽和哥哥一同生活的日子很幸福,現在和奶奶、大娘一同生活,感覺自己變得有些憂郁,因為總是有自己被冤枉后長輩也不聽解釋的情況發生,這種時候H選擇躲到洗手間偷偷哭泣。

此問題的成因主要包括:隔代家長教育觀念不正確。M 的姥姥認為自己沒有文化,不懂教育,況且老師的教育挺好,不需要自己再去教育什么。隔代家長身體條件、精力有限。韓云霞在《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一文中指出:“祖輩家長應具備身體健康,比較有精力,心態年輕,樂于養育孫輩?!盵2]M 的姥姥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獨自帶著孫子,照顧孩子已經很力不從心,無暇顧及其他。

(三)由于隔代家長身體條件及精力有限造成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中個人衛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效果差

筆者訪談的班主任在探討留守兒童的問題時說道:“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通過簡單地觀察是分辨不出來的,可能大概看上去你看不出哪些是留守兒童,哪些孩子是非留守兒童,但是細細觀察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個人衛生你就會發現,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個人衛生普遍較差,特別是爺爺、奶奶年紀較大的留守兒童,書包、書桌以及自己座位的地面上不會是特別整潔的,穿戴不整潔、不會勤洗手,在生活的一些細小的行為上與非留守兒童有著明顯的區別?!?/p>

研究對象N 很苦惱自己沒有朋友,同學們認為她很臟不和她一起玩,她曾嘗試通過改正個人衛生問題來獲得友誼,但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她也向親屬及心理老師訴說自己的苦惱,但爺爺告訴她:“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毙睦砝蠋熞矝]有為她提供幫助,多方嘗試失敗后,N 至今仍很苦惱。

研究對象O的個人衛生極差,一些行為問題較多,上課時,她經常不集中精力,在書桌上玩斷了的鉛筆芯或橡皮擦過后留下的殘渣,書包也很久沒有清洗過。在某堂課上,O的同桌忘記帶書,老師說:“你和O一起看”同桌展露很反感的表情。

來自核心家庭的兒童與其他11名留守兒童相比,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講衛生,家庭教育內容包含更多的個人衛生教育。例如,B的媽媽會經常檢查B的書包是否整潔;C的媽媽會經常檢查他的指甲是否干凈;D的媽媽經常教育她:“衣服穿了一次如果臟了一定不要再穿?!?/p>

此問題的成因為:隔代家長身體條件、精力有限。通過訪談與觀察,并不是全部留守兒童都存在此問題,隔代家長年事已高或身體不健康的情況下,留守兒童普遍出現個人衛生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況。前文提到N關于個人衛生帶來的煩惱,N的爺爺今年71歲高齡,奶奶也70歲了,兩位老人都是患者,照顧N 已很吃力,無法做到更加細致。O的爺爺今年70歲,無法完全照顧O的日常生活,O還有一個親妹妹才2歲,所以家中雇用保姆負責做飯與洗衣服。但保姆除自己負責的內容外不會多做任何事情。

三、反思與建議

(一)隔代家長應提高教育能力

作為兒童的監護人,是負有教育責任的,不能采取不聞不問的方式,把兒童的教育全部依賴學校。隔代家長可主動與班主任溝通,了解兒童情況、咨詢教育方法等,也可購買書籍、尋找網絡資源或向一些教育機構尋求幫助來提高教育能力。

(二)隔代家長應注重與兒童的情感溝通

隔代家長應成為兒童的情感慰藉者,即使兒童并不主動溝通,隔代家長也應主動與兒童進行溝通,詢問其一天學校生活如何,最近有沒有煩惱的事情,在兒童坦白地說出自己曾犯過的一些錯誤時,不應采取發火、過硬批評等回應方式,而應選擇與其溝通的角度,認真傾聽事情原委后,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隔代家長應加強兒童的個人衛生及自理能力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兒童的個人衛生及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有不良習慣出現時要及時地幫助兒童改正,平時讓兒童多多鍛煉,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偶爾讓其練習自己去完成。不能忽視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這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環節。

注釋:

[1]趙剛.家長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1:212.

[2]韓云霞.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J].中國家庭教育,2004(3).

猜你喜歡
個人衛生隔代朝鮮族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于健康有益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于健康有益
朝鮮族初中生閱讀動機的構成研究
跨界朝鮮族農樂的早期傳入、分布及發展研究
“隔代親”與文化傳承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KORE A TOWN
個人衛生不容小覷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敗歸咎于“隔代教育”,爺爺奶奶不背這個鍋!
隔代教育為何總“兩頭不討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