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研究述評

2015-03-02 03:13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作文生活研究

夏 燦

(江蘇師范大學 教育研究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一、引言

“生活作文”教學研究在國內外已有一段時期,而當前的關注點主要是生活作文教學現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基于小學生作文教學特點及小學生作文心理過程而展開的研究。本文將從生活作文教學的內涵、策略、模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梳理,以近幾十年來國內外有關學者對生活作文教學的文獻作為文獻源,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行介紹。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一)國外生活作文教學研究

1.日本的生活作文教學研究。20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發起“日常生活作文”運動,強調作文要表達作者內心的真情實感,主張學生用方言記錄自己生活中的經歷、體驗,突出人在作文中的核心地位,教會學生觀察社會問題、自己生活的方法等。

受“日常生活作文”運動的影響,村山俊太郎提出自己的作文教學思想——“生活調查作文”。他主張在生活作文教學中,一是使學生學會觀察,二是教給學生觀察、調查的方法,因此提出從兩個方面實施生活作文:(1)自然觀察——以自然科學的方法實驗、觀察、認識社會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與自然聯系起來;(2)生活調查——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對自己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展開調查,在調查中獲得關系,從中體會情感、取得認識。村山的“生活調查作文”主要指導學生在生產關系或者社會家庭的生產勞動中產生作文素材,一方面能夠積累一定的作文素材,一方面又鍛煉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

戰后,小川太郎作為日本生活作文的代表人物,他從前人思想中提煉出生活作文的本質,他認為生活作文必須依據事實、傳遞真實的情感。他主張生活作文就是要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人道主義,教會學生學會合作,培養集體主義,共同提升作文。

小砂丘忠義明確提出“生活作文”的概念,再一次深入探討了“生活作文”理論。小砂丘忠義指出:“不應該只是在學校、作文課上教給學生作文之法?!痹谥笇钭魑闹?,他提到:要“主動作文”、“用自己的話寫”、“寫真實的事”、“抒發真實情感”等。而“真實”,一方面是指抒發作者的內心真實情感,包括看法、想法、感悟、行動等;一方面是外在于作者本身的真實,指大自然、人、社會、文化中所蘊含的意義、價值、審美等,在生活作文中要做到二者的真實統一。

2.美國的生活作文教學研究。從20世紀美國作文教學改革以來,一直希望突破作文教學難點,揭開其神秘面紗,讓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和信心,不再害怕作文。教師在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場景和事件等,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想象思維,從而進行作文寫作和訓練。美國生活作文主要以應用文的訓練為主,學生小的時候,家長會和學校配合,將家里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文體(電費單、稅單)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這些文體等,再進行應用文的訓練,這種形式的訓練也是一種生活作文。

3.德國的生活作文教學研究。德國生活作文教學著重從五個方面進行,即指導學生寫自我的日常經歷;指導學生抒發對周邊生活的思考和解讀;指導學生就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行為等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指導學生練習寫應用文體;指導學生體驗生活、參與社區活動,以此加強作文訓練。

國外關于生活作文的研究甚多,筆者從以上的相關資料可以歸納出國外作文教學的一些共同之處:作文目的上,都是為了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作文內容上,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以生活為藍本指導學生寫身邊的生活;教學方法上,注重觀察、調查、體驗等方法促進生活與作文相聯系;教學過程中,作文不能閉門造車,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要創造各種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實踐從而獲得更多生活素材。

(二)國內的生活作文教學研究

1.生活作文教學內涵的研究。國內許多學者都提出自己的生活作文教學思想,也給出了關于生活作文的內涵。

趙興旺、高士欽認為,生活作文必須包括兩點:一是作文生活化;二是生活作文化?!白魑纳罨本褪侵笇W生寫真情實感,反對編造故事,反對一味模仿別人?!吧钭魑幕本褪前炎魑呐c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把作文當作生活的必需,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造機會,使他們的文章得以展示出來,把作文當作日常行為,使學生為用而寫,有感而發。

金鮮甦、朱建人等認為,“生活作文”的寫作必須是以學生真實的生活為指向,是以培養學生生活的需要為宗旨的,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豐富作文的內容,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學生的內驅力和自我效能感,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2.生活作文教學策略的研究?;谏钭魑牡男吕砟?,許多學者和一線教師都對生活作文教學的實踐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找出一些作文教學實踐中易于操作的教學策略。

當下國內關于生活作文具體策略和操作方法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注重閱讀。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睆V泛的閱讀能夠使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世界、了解生活,得到間接的生活體驗,從中獲得作文的材料。二是重視觀察。觀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從觀察中發現事實,同時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技巧。三是強調體驗實踐。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從體驗、觀察生活的角度進行生活作文教學,許多學者有著相似的觀點,如鞏尊峰、王建芳給出的策略如下:(1)觀察自然萬象,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從自然中感受樂趣,調動其積極性。(2)捕捉生活點滴,學生用心體驗自己感興趣的生活,隨時記錄下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創設情趣盎然的寫作環境,充實寫作素材。(3)走出學校,走入社區,主動參與,主動體驗。有目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學會關注世界的千變萬化,以豐富生活。(4)通過閱讀增加生活作文素材。在閱讀過程中,作品的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方法等都會使學生產生興趣,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模仿、學習。

有教師主張通過課文精讀、課外泛讀和日常積累來幫助學生記錄素材。如,黃鐵成對生活作文教學策略進行實踐研究,提出四個策略:策略之一,在體驗中活化積累。讓學生進入生活,參與實踐體驗,將體驗積累起來。策略之二,在實踐中開拓表達空間。倡導“自由作文”、“真實作文”,引導學生全面思考問題,擴展思考角度進行作文。策略之三,還原作文的本質——交流。提倡作文實用性,促進交流溝通能力的發展。策略之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己評價,突出其主體地位,同時注重評語的激勵作用。

以興趣和感受為導向,洪云提出策略:首先是感受生活,積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學生年齡小,認識能力有限,他們只會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目的寓觀察于學生的興趣活動中。其次是培養興趣,激發動機。興趣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動力。小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呆板的作文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境,制造一些材料,提升學生的興趣。最后是重視評改,提高能力。評語能夠刺激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對作文更有信心。而單一的教師批改作文會讓學生處在被動地位,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親身體驗修改作文的過程,調動學生的熱情。

3.生活作文教學模式的研究。許多專家和一線教師從不同方面對生活作文教學的模式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和思考。如,彭楠就生活作文教學模式做出了以下幾點探討:(1)以“大量閱讀”為依托。學生生活經驗有限,需要依托大量的閱讀方可獲得知識經驗的積累。(2)以“生活體驗”為源頭。通過生活體驗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對生活作文的熱情,使寫作基礎得到提高。(3)以“真情表達”為目標。通過生活作文使學生面對生活,告別套話、空話,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的真實情感充分顯露。

金加錦從走進生活、描繪生活、創造生活的角度構建作文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在社會背景下,帶領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活動中,組織學生融入生活;在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從點切入,夯實基礎;分線入軌,掌握寫法;全面拓展,自由傾吐。聽聲想象,看物聯想,動手創作,設計生活。

顧三川、許艷紅等在小學生活化寫作教學模式的研究中指出:一是加強教師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學習;二是強調師生民主平等,削弱教師權威,給學生平等的地位;三是多觀察、多積累,獲取豐厚的作文素材;四是作文命題時體現生活化;五是教材內容聯系生活,拓展教學素材;六是以生活化為宗旨,指導作文教學;七是創設活動,聯系生活,倡導寫作內容生活化;八是作文批改注重生活化。

三、問題與展望

1.生活作文教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有待加強。生活作文教學的思想雖然早已有之,但真正從理論層面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見。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提出作文要與生活緊密聯系,由此引發了人們對生活作文教學的關注和探索。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眾多成果大都是中小學一線教師實踐探索的成果,專家學者對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研究相對薄弱。生活作文的本質是為了生活而作文,是依托生活而作文,還是其它?生活作文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生活作文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取向是什么?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依據是什么?生活作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有效策略有哪些?這些基本問題尚未從理論上做出系統深入的詮釋和回應,一句話,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基礎還不夠堅實和豐厚。因此,需要加強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基礎研究,需要從教學論、教育心理學、語文課程教學論等學科論證分析上述問題的實質及其聯系,需要通過古今文獻資料的縱向分析和中西文獻的橫向比較,深入挖掘生活作文教學的思想資源。

2.生活作文教學與生活教育的關系理應給與足夠的關注和研究。生活教育是國內外歷久彌新的教育理念。自陶行知以來,許多學者都在關注研究生活教育,探討將生活教育納入到自己的研究和教學活動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核心。陶行知強調,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主張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讀死書,注重培養兒童的創造性和獨立能力。從教育價值追求來看,生活作文教學與生活教育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生活教育理論理應成為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基礎,至少是重要的支撐理論之一。而從目前的生活作文教學研究來看,研究者的興奮點大都集中于生活作文策略、技法的探討,缺乏宏觀視野,缺乏對生活作文教學終極價值的追問,缺乏對生活作文教學與生活教育內在關系的研究,致使生活作文教學始終處在作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層次上。因此,要想使生活作文教學走進“新天地”,實現更高的教育價值,必須重視生活作文教學與生活教育內在關系的研究。

3.小學階段生活作文教學的獨特性研究將成為研究的重點。從已有研究文獻分析,目前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作文教學的內涵、意義、模式、策略等方面,不僅缺乏生活作文教學的理論基礎、教育價值追尋等重大問題的深度拷問,而且缺乏不同學齡段生活作文教學獨特性的具體研究。生活作文教學的模式、方法、策略固然具有一定的普適性,但是套用這些“普適性”的原則、方法來指導小學階段的生活作文教學,肯定是難以奏效的。小學教學不同于中學,小學生活作文教學也有自己的獨特性。比如說,小學生知識面窄,生活經驗貧乏,如何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生活作文教學,這是小學生活作文教學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又如,小學生處在學齡初期,是身心發育比較迅速的階段。他們可塑性大,模仿力強,但是非觀念模糊,一切行動往往從興趣出發。同時他們活潑好動,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討厭說教,樂于參與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在活動中有極強的表現欲。如何抓住這些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把作文教學寓于活動中,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也是小學教師必須研究破解的教學問題。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生活作文教學,必須研究、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生活實際以及語言的積累程度,把握小學作文的性質,了解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針對小學生的獨特之處探求更適合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的原則和策略,如此方能收到較好的作文教學效果。

[1]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1998.

[2]周紀煥.現代作家的生活作文觀[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2(1).

[3]趙興旺,高士欽.生活作文[J].河北教研,1999(6).

[4]金鮮甦.關于生活作文的實踐和思考[J].黑河學刊,2011(6).

[5]朱建人.生活作文之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1).

[6]鞏尊峰.學寫生活作文,激活寫作教學[J].語言文學研究,2010(7).

[7]王建芳.淺談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生活作文[J].新課程,2010.

[8]洪云.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

[9]彭楠,王召才.“生活作文”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教師,2009.

[10]金加錦.構建“生活作文”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作文教學,2001(2).

[11]顧三川.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活作文教學[J].文學教育,2007(10).

[12]吳林.日本小學作文教學模式及其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10(11).

猜你喜歡
作文生活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