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育綜合改革保障機制的構建

2015-03-02 03:13伍新德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教育經費教育領域師資

伍新德 徐 潔

(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廣西 來賓 545004;華中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為了響應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教育綜合改革與以往的單項教育改革相區別,單項改革意味著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相互之間缺乏協同與整合,甚至是相互矛盾。而教育綜合改革則不然,它一方面要求教育系統內部不同范疇、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各級各類教育要素之間進行協同性改革?!耙豁椊逃l展政策或改革政策的出臺,往往涉及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相關領域的改革和發展,需要各教育領域之間統籌協調與系統推進?!盵1]另一方面,教育綜合改革并非將改革的范圍局限于教育系統內部,而是強調與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外部社會環境相互制約、相互促進。這是因為“任何教育改革,尤其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最終都將受制于并影響到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的改革與發展?!盵2]

判斷教育綜合改革成效的根本價值標準在于改革能否促進學校教育“立德樹人”,它是教育改革道德正當性的基礎與來源,是教育改革的靈魂所在,因為“教育的原點在于育人”。所謂“立德樹人”,其本質要求在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在盡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基礎上使其都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言下之意,教育綜合改革應是以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目標導向,并在此基礎上著重構建能夠培育學生養成高尚道德品質的文化氛圍與制度體系,以促進個人幸福與社會進步。

作為一項規模浩瀚的系統性工程,教育綜合改革必須有建設性的保障機制為其保駕護航。為此,我們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優化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監評與反饋,從而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改革保障體系。這些參與教育綜合改革保障活動的基本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否則會因為彼此之間缺乏協調與整合而影響了教育改革的進程。相反,它們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中彰顯彼此之間的密切聯系,共同保障教育綜合改革有效運行。

一、尊重各方合理訴求,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凝聚相關參與方的觀念共識是教育綜合改革有效運作的前提性保障。教育綜合改革所牽是一項涉及教師、學校、學生及其家長、政府部門、出版商以及社會人才消費者等多元相關主體利益的綜合性改革。他們的利益能否得到整合與協調是衡量教育綜合改革成功與否的前提條件。這是因為“任何成功的改革從來都是上下左右的通力合作與緊密配合,每次成功的改革都是群眾廣泛參與,集體同心攻堅的結果?!盵4]而相關各方通力合作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他們各自合理的利益訴求在改革過程中得到彰顯,如此他們便能眾志成城,朝向改革目標共同努力。在取得觀念共識之后,他們則會將教育綜合改革作為與之相關的切身利益來認真對待,主動去認識與選擇改革中各項有效政策。諸如深度支持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對教育綜合改革擴大經費投入額度,自覺監督教育經費使用效率,對一些違規以及不合理使用教育經費的相關行為加以檢舉與反饋。相反,如果他們因為利益沖突而缺乏改革觀念共識,那么教育信息化建設、師資培養等其他保障措施也會相應地遭受來自多方面的消極或積極抵觸。

二、完善投入保障機制,提高經費運作效率

適度增加教育經費是教育綜合改革的基礎性保障。它不僅能推動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同時也能為建設一批高素質師資人員提供充分的物質性保障。但是,適度增加教育經費的前提是教育綜合改革的設計、實施與結果為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學校等相關主體所能一致認可。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各級政府則會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優化分配結構,側重向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傾斜,以保障不同地區教育的均衡發展。與此同時,相關各方應努力采用各種有效措施,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教育經費投入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提高經費運作效率。雖然占國民生產總值4%的教育經費總量巨大,但是具體分配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上時則顯得有些緊張,為此,我們需要嚴格規范教育經費使用,切實將錢花在“刀刃上”。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帶動教育現代化

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教育綜合改革的動力基礎與來源,信息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一方面,它為優化教育信息資源配置,縮小區域數字化鴻溝迎來了契機。因為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充當優質教育信息的傳播媒介,這十分有利于打破優質教育信息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僵局,促使更多的學生在教育綜合改革中受益。相關參與方則會因為其益處而給予更多支持,改革因此而獲得更為廣泛的共識。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促進優質師資隊伍的建設。信息技術實現了對傳統師資培訓模式的突破,使教師跨時空參與教學觀摩、聆聽網絡名師講座等培訓方式成為現實。這一突破為培植優質師資提供了充分的動力來源,不僅大大提高了師資培訓效率,也有十分助于完善師資培訓質量。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大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基礎設施是教育信息化所必須依賴的物質基礎,是各類教育信息資源得以流動的物質載體,它的完備程度直接影響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使用;其次,要努力推進優質教育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有豐富的優質教育信息資源作為基本保障。如此,優質的教育信息資源才能在互聯網的協助下突破學校的圍墻,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育信息化的均衡發展。

四、改革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優質師資隊伍

教師是一項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因為改革最直接的力量來源于教師。毋庸置疑,許多改革在其全過程中都涉及到教師的配合問題。沒有廣大教師的積極支持與深度參與,教育綜合改革只能是一張缺乏實際效用的偉大藍圖。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視師資制度化管理,培育一批優質師資人員。第一,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合理地提高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以及農村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與此同時,吸引一批社會優秀人才長期從事教育,從而在穩定教師隊伍的前提下,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二,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培養一批綜合素養較高的優質教師人員。借用信息技術,不僅有助于教師在同行交往中經費互鑒,資源共享;在教師培訓中創新形式,提高效率,還能幫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改進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與技術的深度融合。第三,完善教師管理制度。不僅要以嚴格的標準來規范教師準入制度,也要從多個維度來評價教師,對于師德、教學等方面存在問題的教師要責成其改正甚至是清退。

五、加強監評與反饋,提升教育改革質量

對教育綜合改革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評價與反饋是改革順利運作的基本保障。教育綜合改革是一項充滿復雜性的“旅程”,而不是一張藍圖。[5]雖然可以根據社會總體需要對其進行系統規劃和目標預設,但是具體的改革實踐則又會因為時空與條件的不同而充滿了無限的變數。任何一項教育改革要素對預設目標的偏離都會引起其他相關要素的動態變化,對這些變化置之不理并不是理性的選擇。相反,我們十分有必要在改革實施過程中密切跟蹤改革實際,著重監督與評價改革的觀念共識程度、經費投入與使用實際、信息化建設進程以及師資培養與管理狀況等幾個方面,并在量化處理與質性分析的基礎上將評估結果與對應性建議及時反饋到相關環節,以便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籌處理與動態調整,確保教育綜合改革在不斷優化、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順利進行。

[1]鐘秉林.加強綜合改革 平穩涉過教育改革“深水區”[J].教育研究,2013(7):4-9.

[2]吳康寧.理解“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1):6-9.

[3][4]袁貴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EB/OL].(2013-11-21)[2014-07-18].http://www.gov.cn/gzdt/2013-11/21/content_2531611.htm.

[5][加]富蘭.變革的力量[M].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學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3.

猜你喜歡
教育經費教育領域師資
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發布
人工智能視閾下教育領域各層次的戰略管理框架
管好用好糧食倉儲企業職工教育經費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空間差異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例
北京印刷學院新媒體學院師資介紹
第二節 2015年法學專任教師師資情況
教育領域傳統書籍的數字化發展——以人教學習網電子教材教輔為例
幼教師資培訓班在京開班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師交流、民辦教育深化綜合改革
反差——阿倫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