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學習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區為例

2015-03-17 08:20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學習型城區市民

詹 萍

(杭州市上城區社區教育委員會,浙江 杭州 310000)

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法律、政策、制度、管理等為其保障,其中,學習評價體系的建設是重要的一環, 只有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評價體系, 才能推動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1]就目前而言,我國尚未建立起統一完善的終身學習評價體系, 各地針對實際進行了一些創造性的實踐探索。 上城區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自古便是“珍異所聚、商賈并輳”的繁華之地。 區域景致怡人,人文氣息濃厚。全區面積18.1平方公里,下轄湖濱、清波、小營、望江、南星、紫陽6個街道,53個社區,總人口約33.5萬。 一直以來,上城區始終致力于社區教育工作, 樹立“社區教育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第一助推力”的理念,通過實施終身教育券工程、構建三級社區教育體系、搭建“e學網”等一系列措施開展社區教育工作, 并逐步構建起全民終身學習的各類評價體系,如學習型組織創建、數字化學習先進街道(社區)、市民學校示范基地、優秀社區居民學習共同體評比等, 推動了社區教育發展和學習型城區建設步伐, 成效顯著, 先后獲得“全國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先行區”“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等殊榮。

一、以“學習”為抓手,開展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創建

(一)構建學習型組織評價體系

創建學習型組織是開展社區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 是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基礎。[2]上城區委、區政府把建設學習型組織作為一項長期的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切實抓緊抓好。2004年,區委、區政府下發了《中共上城區委、上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學習型城區的決定》(上委〔2004〕3號),由區委宣傳部牽頭,成立創建學習型組織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充分發揮黨政部門的協調引導作用,有效發揮各街道、社區的主體作用,以“時時為學習之機、處處為學習之所、人人為學習之人”為目標,以“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和“學習社會化、社會學習化”為宗旨,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學校、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事業單位、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工作,并制定了學習型組織評比條例,初步構建起上城區學習型組織創建評價體系。 2009年,區委、區政府又下發了《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城區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行動綱要的通知》(上政函〔2009〕49號),按照“高起點、大眾化、國際化”的發展思路,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市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完善;提高城區文明程度,促進城區綜合實力提升與社會和諧發展”, 并對創建學習型組織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有力地推進了學習型城區的創建進程。

(二)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成效與反思

上城區創建學習型組織成效顯著,每年從目標與計劃、組織與管理、內容與形式、投入與保障、成果與效益等幾個方面來考察評估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成效。 通過完善政策、加強保障、創新機制,吸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取得較好的成效。 如:2008年,共評出學習型機關22個、學習型企業34個、學習型社區40個、學習型家庭1865個;2009年,共評出學習型機關25個、學習型企業261個、學習型社區43個、學習型家庭3326個;2010年, 共評出學習型機關19個、學習型企業23個、學習型社區38個、學習型家庭1151個;2011年,共評出學習型機關19個、學習型企業23個、學習型社區38個、學習型家庭1151個。目前,上城區學習型組織建設總體創建率達到78%,其中學習型組織創建率達到83%,已初步建成了“人人皆學習、時時能學習、處處可學習”的學習型城區框架。

多年來的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上城區逐步形成了三大實踐優勢:一是領導重視,組織保障。上城區專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區長為常務副組長、宣傳部長為辦公室主任、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上城區創建學習型城區領導小組,保障了創建學習型組織工作的有效實施。 二是分工協作,共同推進。 上城區學習型組織的創建由部、委、辦、局等相關力量分工負責、合作推進,其中,區宣傳部文明辦承擔學習型組織創建的牽頭工作,區機關黨工委主要負責學習型機關的創建工作,區總工會主要負責學習型單位(企事業)的創建工作,區民政局主要負責學習型街道、學習型社區的創建工作,區婦聯主要負責學習型家庭的創建工作,區教育局負責學習型校園的創建工作,各街道社區主要負責學習型樓道、學習型標兵的創建工作;其他部委積極配合,搭建平臺,共同推進。三是總結經驗,注重推廣。為積累經驗, 科學推進,2008年, 由區社區學院牽頭,在全區范圍內廣泛收集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經典案例,舉辦了“上城區學習型組織案例研討會”,編撰了《杭州市上城區創建學習型組織案例集》,總結全區學習型組織的創建經驗,樹立典型,并在全區推廣,有力地提升了創建品質。由此,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工作在上城區范圍內得以蓬勃開展。

然而, 各部門分別負責創建工作, 盡管好處多多,也容易造成各司其職,互不通氣的狀況。 有些部門把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工作與本部門的其他創建工作合在一起, 如民政部門把創建學習型社區與和諧社區評比合在一起, 婦聯把創建學習型家庭與五好家庭評比合在一起,這樣就容易削弱“學習”的含量。

二、以“數字”為切點,組織數字化學習街道(社區)評估

(一)數字化學習街道(社區)評估

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代表著社區教育的未來方向與趨勢,是創新社區教育途徑、推進社區教育內涵發展的基礎載體。 為加快社區教育信息化進程,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實現個人學習方式的轉變,2010年4月,上城區以《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上城區推行電子終身教育券 構筑數字化學習社區實施意見的通知》、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 《推進全國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引,制定上城區數字化學習先進街道、數字化學習先進社區評估標準,區政府下發文件, 正式啟動了上城區數字化學習先進街道、數字化學習先進社區的評估工作。經過近兩年的運作實施,各街道社區依托上城區數字化學習網絡平臺“e學網”,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積極推進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 有2個街道申報數字化學習先進街道,22個社區申報數字化學習先進社區。 在評估過程中,成立評比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上城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辦公室主任擔任,依據《上城區數字化學習街道評分標準》和《上城區數字化學習社區評分標準》,圍繞學習條件、組織措施、學習成效、特色項目四項指標,經過查看臺賬、實地察看以及申報單位的自查自評,認真篩選,評出了1個數字化學習先進街道和10個數字化學習先進社區,有力地推動上城區數字化學習社區的發展步伐,也進一步鞏固了上城區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的優勢。

(二)以評促建有效推進數字化學習

上城區開展數字化學習先進街道(社區)的評估,優勢凸顯,可從以下兩方面來說明。 一是基礎扎實,優勢明顯。 上城區是純城區、老城區,居民的數字化程度高, 根據2007年杭州迪佛通信的調查數據顯示, 上城區居民家庭電腦配置率達到87%,寬帶上網家庭達到84%,居全國之冠。 上城社區教育“e學網”數字化學習平臺,又為市民學習提供了豐厚的學習資源。 在此基礎上開展數字化學習街道(社區)評估,具有可操作性,對進一步加強市民的數字化學習意識,開展網絡學習,實現居家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領導支持,確保推進。 上城區開展數字化學習宣傳到位,區委書記親自批示,十多個部門聯合開展的“萬戶家庭網上學”每年都有新舉措,“e學網”十大場館內容豐富、志愿者網上答疑,形成了良性運作。 在此基礎上,各街道社區以數字化先進街道(社區)評比為契機,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開展軟硬件建設,有效地推進了全區數字化學習的發展。

但由于街道和社區的數字化建設基礎差別大,同時不同社區的居民結構差異大, 比如有些社區以老年人居多,有些社區以外來人員居多,也有些社區以白領居多,對數字化學習的理解與需求存在差異,以同樣的標準衡量評估街道和社區數字化學習的情況,存在著一刀切的問題,這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細化評估指標。

三、以“基地”為平臺,實施優秀市民學校示范基地的建設

(一)市民學校示范基地的培育與建設

市民學校是開展社區教育的細胞,是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的基石。 為進一步夯實社區教育的基地,根據杭州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要求,上城區大力開展基層市民學校建設,2011年初正式啟動市民學校示范基地評估工作。 按照國家社區教育示范區的要求,參照“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道(鄉鎮)評估標準”以及“杭州市街道、鄉(鎮)社區學校(分院)等級評估標準”,在區教育督導室的指導下,制定了《上城區市民學校示范基地評估標準》,從組織和領導、基地和隊伍、制度和保障、教育和培訓、成效和特色五個方面,對市民學校進行考核評估。 在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市民學校示范基地評估小組,由區政府辦公室領導擔任組長,區教育督導室領導擔任副組長,區文明辦、社區學院領導作為組員,通過實地考察、查看臺賬、聽取匯報、座談討論等多種方式認真考核,各社區著力準備,認真培育,積極迎檢,以評促建,在2011年底評選出7個區級市民學校示范基地,有力地推進了市民學校的建設。

(二)優秀市民學校示范基地引領發展

上城區市民學校的發展已有二十多年時間,最初是由文明辦管理、培育、建設,成為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基地。 隨著社區教育的發展,市民學校的外延與內涵也不斷地擴大和深入, 成為開展形勢政策、法律法規、公民道德、文化科普、計劃生育、 文明禮儀以及各種社會文化生活等教育活動的基本場所,承擔著面向嬰幼兒和青少年及家長、下崗失業、外來務工、企業職工、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的教育培訓。 任務重、 基礎設施不理想、師資隊伍未跟上,開展優秀市民學校示范基地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有條件的社區根據指標進行市民學校的標準化建設, 條件尚不成熟的社區也可以此為目標,逐漸改善,逐步建設。 所以,這7個市民學校示范基地,樹起了7面大旗,引領市民學校的標準化建設, 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的場館與基地。

四、以“學共體”為載體,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內涵發展

居民學習共同體是社區居民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則下,自發組織開展學習活動的學習型團體。其成員經常在一定支撐環境中共同學習, 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項目,分享學習資源、情感、體驗和觀念,通過對話、交流、學習等活動,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較強的團隊歸屬感。所以,學習共同體的培育和建設,有利于豐富居民生活,陶冶居民情操,滿足社區居民的多元化學習需求; 而學習共同體通過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有利于增強全社會的學習氛圍, 提升市民整體素質,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從而有利于推動生活品質之城和學習型城市建設。 為此,上城區著力于社區居民學習共同體的培育,由社區學院指派專職老師下社區指導,將“學習”元素融入各類自發組織的民間社團中,打造“學習型社團”,使其具備共同愿景、良性運作、終身學習、歸屬感和影響力等基本要素,制定《上城區優秀居民學習共同體評選基本指標》,于2012年開始啟動對優秀居民學習共同體進行評估。希望通過優秀社區居民學習共同體的評比,激發廣大基層社區居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形成互助學習、自主學習的氛圍,分享、展示學習成果。 優秀學習共同體以原生態的學習圏為基礎,注重特色與創新,引領其他共同體的成長,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進一步推進上城區的社區教育內涵發展。

五、以“評估”為手段,完善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體系

和諧理念指引下的上城區社區教育, 緊緊圍繞著上城區市民學習、謀生、樂生等多樣化需求,精心打造“終身教育券”“終身教育節”“上城品質生活大講壇”三大品牌,開發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啟動社區教育實驗項目,開展規劃課題研究,構筑“e學網”數字學習平臺,打造“三零四靈”居家教育品牌,形成“有學、易學、樂學、優學、享學”的社區教育發展理念, 逐步構建起基于上城特點的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體系。 反思各類評估指標的設計、出臺與實施,我們在實踐中有五點收獲:一是設計理念前瞻。 在開展考核評估前,首先對評估的目標與內容進行研究,依據相關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的理論和上級文件要求,使得設計理念超前,有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區域情況調研。面向街道、社區、居民進行全方位的調研,通過訪談和數據分析,基于區域特點建立考評體系,使得考核指標更加合理。 三是

專家團隊論證。 為使評估指標更科學、 可持續發展,邀請社區教育專家進行指標論證,使得評估體系更科學。四是多方考核評估。組織考核的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領導掛帥,多方參與,宣傳到位,迎檢工作扎扎實實,確保以評促改落到實處。 五是評估獎勵跟進。 對積極創建, 努力拓寬社區教育內涵,被評為各類先進的單位,在區社教委工作會議上表彰、獎勵,弘揚先進,交流推廣,樹立榜樣,推進區域社區教育內涵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體系只有符合地域性、前瞻性、科學性、發展性,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可持續發展,才有競爭力和生命力。

[1]楊廣暉.終身學習評價機制: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核心[J].繼續教育研究,2007,(2):19-20.

[2]鄭健康,吳少紅.學習型組織評價的意義及特點[J].中國成人教育,2003,(4):38-39.

猜你喜歡
學習型城區市民
長沙市望城區金地三千府幼兒園
五環節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滿城區的表現及栽培技術
做學習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長
話劇的盛會·市民的節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福田要建健康城區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實踐與思考
對淮安市城區河道生態建設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