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藝人楊雪飛的盤扣情結

2015-03-17 22:39席陽杰
傳媒國際評論 2015年1期
關鍵詞:盤扣老師設計

席陽杰

?

大同藝人楊雪飛的盤扣情結

席陽杰

盤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它逐漸被人們所拋棄,為了讓盤扣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大同藝人楊雪飛經過自己的努力,對盤扣進行創新,制作出了盤扣畫、盤扣飾品等,讓盤扣在現代社會又一次發光發亮。

藝人楊雪 飛盤 扣盤 扣作品

席陽杰,女,漢族,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黃河民俗研究所2013級研究生。

第一次接觸楊雪飛老師,我們覺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非常年輕,只有三十九歲,卻有著不平凡的成就。她精通醫術,是一位主治醫師;熱愛公益事業,創辦了一家敬老院;不僅如此,她還是一名心靈手巧的民間藝人,是大同盤扣文化的傳承人。

與盤扣的結緣,出于偶然的一次經歷。有一天,楊雪飛在她的敬老院里看見有老人做盤扣,覺得喜歡,就跟著老人學了起來。受過良好教育的她,并不滿足盤扣技法的學習,工作之余,她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來了解盤扣的歷史,還去了多家博物館,尋找盤扣的蛛絲馬跡。經過一番努力,她不僅掌握了盤扣的各種制作方法,而且對盤扣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有了深切的感悟。為了更好地傳承這項古老的民間文化,2010年,楊雪飛注冊成立了飛天手工創意坊,主打盤扣文化產品。

如今,盤扣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一個符號,它散發著濃郁的中國味道。不過,楊雪飛老師告訴我們,盤扣文化并非起源于漢族,它是民族融和的產物,與大同地方文化也有密切的聯系。歷史上,大同是一個軍事要塞,周邊聚集著匈奴、女真、契丹等許多少數民族,這些民族的服飾與漢族的服飾有諸多差異,盤扣就是胡服和漢服的一個分水嶺,漢服寬袖長袍,需要用帶束緊衣服,這種方法不適合騎馬、射獵的游牧民族,他們更習慣于系扣子的方式,盤扣隨之逐漸流行起來。第一枚從地下發掘出來的盤扣實物,便出土于內蒙古和大同的交界處,反映了盤扣文化與大同的歷史淵源。

目前,楊雪飛創辦的飛天手工創意坊已頗具規模,經營也日趨規范,她的盤扣文化產品在大同市區有兩個傳播平臺,一個位于古玩城,那里聚集了上百家古玩店鋪,有一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是楊雪飛向大同人們展示盤扣文化的一個平臺;另一個則在大同美高大酒店的小木屋里,這里陳列著楊雪飛設計制作的各種盤扣文化產品,別有一番特色,這是一個對外傳播盤扣文化的平臺,因為美高大酒店每天會有大量的外來游客,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當游客們看到古色古香小木屋里陳列的這些雅致的盤扣藝術品,忙碌的心情或許能得到片刻的小憩。

盤扣雖小,工序卻不簡單。制作盤扣很費時,從設計、畫圖、裁剪、燙條、盤頭,到塞芯、整形、上膠、定型等,需要十幾個環節和步驟。楊雪飛告訴我們,做每一個盤扣,不管是復制還是設計都不容易。先是裁好布剪成條,在布上涂上漿,將兩條布條粘在一起,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細絲穿進粘好的布條,再用熨斗將其熨平,這樣以后才能綰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每一枚盤扣都散發著濃厚的中國味道,但又非常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眼光。盤扣的種類很多:蝴蝶扣、琵琶扣、葫蘆扣、雪花扣、一字扣、菊花扣、梅花扣、金魚扣、玉蘭扣等,每一種盤扣都有濃郁的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蘊含其中。如琵琶,被視為吉祥之物,于是就借琵琶扣以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蝴蝶扣,人們喜愛蝴蝶,而且長久以來人們賦予它愛情的象征;菊花扣,菊花隱喻高尚的節氣;葫蘆與“福祿”二字諧音,葫蘆扣是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盼望。

歷史上的盤扣,除了美觀外,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過去盤扣主要用在衣服上,用于固定衣襟,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旗袍,旗袍上盤扣,韻味十足,典雅高貴。然而,隨著現代服裝業的發展以及西方服飾的傳入,盤扣逐漸被各式紐扣、拉鏈等所取代,逐漸失掉了原來的實用價值。一項傳統的技藝,若脫離現代的生活,遲早會成為歷史的遺跡。為了使這項古老的藝術煥發新的活力,楊雪飛在傳統盤扣文化的基礎上,挖掘它的現代審美價值和裝飾用途,在產品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研發出一系列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和生活實際的盤扣文化產品,比如,盤扣飾品、盤扣畫等充滿創意的作品。另外,她還在傳統民間刺繡布藝的基礎上,設計出一些大同布藝文化作品,如老大同肚兜、老大同瓜蛋、老大同耳枕等。

盤扣畫

簡單地說,盤扣畫就是用盤扣做成各種各樣的畫。當楊雪飛老師提到盤扣畫時,我們很好奇,不知道盤扣畫是什么樣子。她的第一幅盤扣畫作品是《丹鳳朝陽》,楊雪飛告訴我們在設計這幅作品時她的創意:因為大同是鳳凰城,所以用象征大同文化的吉祥物來做。在這幅作品里我們除了用盤扣,還用了剪成的細條布和小米,將小米灑在上面閃閃發光,是太陽放出的光芒,給我們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鳳凰展翅像太陽飛去的場景圖,寓意著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大同會走向繁榮、光明。

《契丹圖騰》是楊雪飛的另一幅體現大同地域文化的作品。她告訴我們,大同深受契丹文化的影響,契丹真正的圖騰是狼,圖騰預示著祥和、祈福、崛起,這幅盤扣畫作品也經過了一些創新,做成了花樣圖騰,除了具有圖騰色彩外,還有祈福保平安的吉祥寓言。

《佛韻》則將盤扣和剪紙這兩種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傳統技藝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別樣的中國風味道,體現了楊雪飛的創新意識和對盤扣文化的獨特的理解和運用。這幅盤扣畫作品獲得了山西省首屆文博會工藝美術神工獎銀獎。

盤扣畫是以點、線、面抽象形態結合出現的盤扣,形式感強,形態美觀,給人以較強的視覺沖擊,這種新的面貌造型簡練、無拘無束,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體現了盤扣設計形態的新概念。在現代家庭里掛上一副盤扣畫,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格格不入,反而顯得大氣典雅。

盤扣飾品

除盤扣畫之外,楊雪飛還將盤扣文化應用到各種飾品、掛件及室內擺件中,設計制作出各種盤扣飾品,盤扣掛飾和盤扣擺飾等。如項鏈、耳環、手鏈、發卡、胸針、簪子、手機掛件以及各種擺飾等。先拿盤扣項鏈來說,它具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內涵美好寓意在其中。楊雪飛老師做的飾品《蝶戀花》就是用紅和綠兩種顏色搭配的項鏈,象征著愛情,表達對對方的迷戀與喜愛。她做了幾組《蝶戀花》,然而每一組都不一樣,楊雪飛老師講究單款單品,追求它的單一性。

還有盤扣做成的耳環,每一種盤扣就可以做成一種漂亮的耳環,有琵琶耳環、葫蘆耳環、菊花耳環、雪花耳環都十分精致。盤扣做成的手鏈,也是各式各樣的,它們看起來像少數民族首飾,但是上面卻添加了盤扣,很特別。盤扣擺飾更加有韻味,用各種盤扣結合成美麗的造型,如鳳凰振翅、命題輪回等。這一切的一切深深地表現了楊老師對盤扣的喜愛,在歷史的長卷中,并沒有為盤扣填充那濃重的一筆,而楊老師對它的愛卻讓她的雙眸久久地注視在這里。

盤扣居家用品

盤扣居家用品,是楊老師將盤扣與耳枕、盤扣與靠墊、盤扣與紙巾罩等的結合,盤扣與這些東西的結合別具特色,更有一番滋味在其中。在楊老師設計的盤扣居家用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盤扣耳枕,首先耳枕是枕頭的一種,與普通枕頭不同的是,中間有一個大孔,以放置耳朵,使得耳朵不被壓迫。人們現在在耳枕上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以表吉祥如意,祈福禳災。對于小孩的耳枕常常繡上五毒,有以毒攻毒之寓意,保佑孩子健康成長。楊老師他們制作的耳枕又有一種特殊之處就是耳枕的設計和所裝的材料。對于耳枕的設計他們是經過仔細測量與計算的,根據小孩的頭、頸距離高度等計算出耳枕適當的高度與弧度,還有就是其中的材料裝的也是大同野生植物“地茭茭”,它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有一定的安神養神之功效。同時他們在耳枕上加上盤扣,使其更加精致美觀,從而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養生相結合?,F在楊老師設計的耳枕有長壽耳枕、養生耳枕、合和耳枕等。

以上是傳統形式與現代內容的創意結合,在材料上楊老師也融入了新的想法。她加入了琉璃珠、銀飾和玉等具有中國文化象征的東西,也就是說,凡是跟中國元素掛鉤的我們用在盤扣上面稍加點綴,就把盤扣點綴得更漂亮了,如楊老師的盤扣項鏈中《蝴蝶夢》、《鎖緣》、《鳳翅》等都加入了銀飾。盤扣掛飾中加入銅錢、玉石等。以盤扣作為主要創作元素的純手工工藝品,美輪美奐、精致典雅,彰顯出濃郁的大同地域文化特色。

盤扣是楊老師的主打產品,此外她還挖掘大同民間文化,創造出具有大同特色的布藝文化如老大同“瓜蛋”、掛飾、肚兜。在大同,老人們把自己做的靠枕稱之為“瓜蛋”,可靠、可枕,它是用布拼成的圖案,是過去老大同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老大同瓜蛋也是飛天手工創意坊挖掘的大同民間傳統文化元素之一,改良加工而成的具有鄉土韻味的居家用品,在其內填充的不是碎布、不是木渣而是加入了各種安神藥材,比如大同野生植物“地茭茭”,散發出淡淡的青草香,兼有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楊老師的魚掛、鳳掛、龍掛等掛飾都非常有寓意。龍和鳳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吉祥物,它本身代表著吉祥如意,而魚與余諧音,也體現了一種美好的愿望。

不管是盤扣、耳枕還是瓜蛋,它們都是文化的承載者,歷史的見證者,雖然它們曾在一段時間被人們忽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又在民族文化意識和實踐活動逐漸回潮中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們需要像楊老師這樣的創新型人才,大同的盤扣正是有了楊老師的保護和傳承才打造成為山西品牌。從形態方面來看,凡是在生活中能夠遇到的造型,都能夠在盤扣藝術中體現出來,例如:花草、人物、建筑、擺設、器皿和動物等;一些展示出祖國壯美的河山景色景點的風光也能夠在盤扣藝術中得以體現,甚至是最新最流行的元素都能夠被盤扣藝術吸納并展示,例如:“萬里長城”“龍門石窟”等精巧造型,只是這些元素做起來較費時,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嘗試。這樣我們中國傳統的盤扣真正從實用走向了藝術,增強了盤扣的欣賞性。

從盤扣的取材、造型和寓意表現,處處展現了楊老師的智慧和情感,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帶給我們的沖擊和震撼。在現代化的今天,如何在傳承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融入新的設計理念,不斷創新盤扣的表現形式,拓展盤扣藝術的應用領域,開發盤扣的相關產品系列,從而設計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盤扣作品,這是楊老師不斷探討的課題,當然對于盤扣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只靠楊老師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參與進來,與時俱進,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讓它頑強地生長,源遠流長。

猜你喜歡
盤扣老師設計
穿上了奶奶縫制的旗袍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盤花扣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淺談盤扣在現代旅游服飾品設計中的創新運用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從系帶到盤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