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可以歌頌

2015-03-17 22:39銀之磋么
傳媒國際評論 2015年1期
關鍵詞:燈芯外公外婆

銀之磋么

?

如果我可以歌頌

銀之磋么

銀之磋么,女,藏族,濟南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11級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

余杰說:“有歌唱權利的,往往并非夜鶯,而是喜鵲?!比绻乙部梢赃@般傳唱,那么——最富深情的歌頌,應該是留給母親的,這不是頭銜,而是榮耀,和某種必須。

母親,作為某種親屬關系的稱呼,沉淀了女性在這個流動區域里的角色和戲份,如果說它可以折射某些元素,那必定不止是成為自身的重量,更多地還有它背后隱藏的撫慰人心,和本該具足的敬意,乃至無限的高尚。

我的母親,個兒不高,賢惠知禮,能干巧手,完整地傳承了從外婆身上遺傳的所有藏族婦女該有的矜持、有度、不驕、不躁。同時,也深深地烙上了屬于那個時代所賦予的任勞任怨。她是歲月留下的種子,待到來年和父親相遇,她才算結出了最昂貴的果實,也是她作為母親的真正意義上的功德和圓滿。

母親生活的年代,家境并不寬裕,好在明理、有遠見的外公外婆只生下了母親和另外的三個孩子,在那個鼓勵生育、生得越多越好的時代,母親和她的兄弟姐妹略顯孤獨了點,但至少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避免浪費倒可以“游刃有余”了。母親講,外公兼具和尚身份,雖不著僧衣,但精通經文,吃齋念佛是他最富平常的事。從百姓家的私人經堂到寺院的門廊,無不留下過他的背影,瘦削卻堅定有力。晨起誦經、打坐、煨桑、點燈,這些都成了他生活里的清單和必需。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母親對于信仰該操守的維度也格外清晰、透徹。母親還說,外公對牲畜有格外的情結,他會低頭撫摸牛的脊背,額頭碰額頭,親吻它,和它對話,時常念經給他聽,構成一些關于庭院、一頭牛、一位“說書人”的和諧的結構。他從來不會賣掉家里的牛馬,他愿它們安然老死,然后誦經超度。我想這些就是屬于這個民族的固有的善良在個體上的明顯體現,毫不張揚,精致入微;同時也是佛經教義里深入骨髓的教導的暖化;更是一位父親在親歷親為下的人情輻射,和低調的“父親式教育”。

一個女人,較之于父親,或許從母親那里汲取的要更多。因為那些細節也是她后來成為母親這一角色所必然該繼承和接受的某些考核吧!母親的母親,也就是外婆,典型的藏族老人。念經,干活,收拾,喂養牲畜,自然地協調,自然地和諧。外婆說話溫聲細語,在屬于外公和外婆的愛情歲月里,她一定也是用她親切的嗓音消融了無數個苦難日子里的冰封和雪皚。對于孩子們而言,她也必定是溫柔幽默的朋友,因為在母親的記憶里,她從來不曾與外婆和外公頂過嘴。我想,這或許就是一個母親的無限的魅力和這個民族最本質的一些品質。孝能概括一切。

母親,時常給我講起她的童年。我也樂意去聽,因為在兩代人的童年里必定有一些是重合的,就像那些童真。小時候,母親學習很用功,字也寫得好看,那個時候流行大方格的拼音本,母親的作業本永遠都是最整齊、最干凈的。那時候,她的作業總是拿來當模范讓全班借鑒和參考。聽母親的朋友講,那個時候每次過六一,他們就會特別羨慕母親,因為她總是可以在講臺上和老師們坐在一起,有瓜子、花生和不多的糖果吃,“三好學生”的身份讓她享受了比其他人更好的待遇。母親說,那個時候也是她們最后悔沒有努力學習的懺悔期,然后就是一陣歡笑。誠然,這笑里一定包含了她對童年的天真和純情,以及對歲月的無情流逝的一點點感慨,夾雜著無奈的嘆息。

母親的童年,有她鐘愛的紅色小背包,浸滿了外婆的綿綿愛意和顯而易見的心靈手巧;有她值得驕傲的瞬間、獎狀和臺上的榮耀;有她最忠實的玩伴,一起陶土,玩泥,撿牛糞,在冬夜里跑去看很久一次的幕布電影,強烈的好奇心也可以在那個冬季抵御寒風刺骨的痛;還有她早熟后的自覺輟學,母親用她的犧牲滿足了姐姐的繼續求學,化解了兩位老人糾結為難的心,也為后來的兩個弟弟提供了某種層面的榜樣的力量,這就是母親。

時間,從指間流走,用白發的出現隱喻。但有些時候,它也會給你表現的機會,讓你用蒼白的等待換來慰藉:失去的不一定失去,付出的不一定東流。母親小時候為學的努力和積淀在她作為母親以后,作用慢慢開始顯現,她教我拼音、識字,從對拼音的一竅不通到后來的游刃有余,從乘法口訣到算術,里面全部傾注了她無限的功勞??梢哉f,是她開啟了我的啟蒙,也是她完成了我對知識的第一次探求和“冒險”。母親遺傳了外婆的心靈手巧,手掌不大,手指纖細,卻能織能補,早前的那些衣服都是母親打點,她裁衣,縫衣,對藏袍的米數、寬度、料子、線頭都心里有數,在縫紉機的腳踏輪和剪刀的咔嚓聲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成品,她把縫紉視為一種事業,一絲不茍,在與針線的交往中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秋冬和春夏。

“精打細算地愛著,女人總被時間推遲?!蹦赣H愛精打細算,對數字同樣敏感,自嫁給父親的第三個年頭起,她和父親便致力于所謂的創業,她是父親得力的左右手,在與貨、錢打交道的路上也干了二十幾年,她對算賬、記賬得心應手,清晰的賬單、整齊的貨物、顧客的微笑,都成了她生活的另一個支點,給了她突破口,也給了她不間斷學習的機會。因為她總說,她在記賬、算賬的同時,也學會了好多早前不認識的字,也榮幸這些珍貴的“早教知識”的不停止,不遺忘。

在關于母親的記憶里,有一幕歷久彌新,久久定格在腦海里,而且一定是一輩子的:大概受外公深刻的影響,母親對佛法的信仰也深刻雋永,每到臨近初一、十五,或者很盛大的日子,她都會在前夜準備好酥油燈。她先把酥油燈里的已燃燒過的燈芯拔下來(她常說燈芯的黑色花朵狀越清晰越好,它說明祈福會越順利),然后把燈都倒立在火爐上,待溫熱,便用專用的抹布擦得锃亮,擺放整齊,開始卷燈芯,一根細條,上面裹棉花,再輕輕順著轉,以保證棉花在細條上的均勻覆蓋,且粗細適當。每次為了方便,她會一次卷上很多根,儲備在小木盒里。她說,這是她在外公那里學來的,外公視經堂為臥室,對里面的佛像,擺掛很有講究,對燈芯更不例外。他常常會在放牧的時候采摘許多適合做燈芯的草莖回來,修剪,整理,再用優質棉花進行包卷。外公每次都會提醒在一旁觀看的母親,做燈芯,點酥油燈一定要平心靜氣,躁不得,更重要的是要求雙手干凈,否則就會玷污了神靈。這樣的警訓跟隨了母親的一生,她在完成對佛的虔誠的同時也在努力踐行父親的教誨,每點一次燈,祈福一次,也思念天邊的父親一次,甚至更多次,她或許還在心里告訴父親:“如今的燈芯不用再如早前那樣大費周折自己卷,而有現成的賣,這樣比以前省事兒好多好多?!?/p>

如果我也可以歌頌,那么關于母親的一點一滴都值得我去感念和頌揚,從早前的她的教育、感化、以身作則到如今的嘮叨、牽掛和期許,傾注了一個女人幾乎所有的精和力。而又如果文字的傳情顯得蒼白,那么我已在心里深深刻下一塊心田,那里種著屬于母親的歌頌和綿綿愛意。

猜你喜歡
燈芯外公外婆
外婆
燈芯草的陪伴
給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外婆回來了
我的外公
大石燈草文化節
外公做的門
外公是個象棋迷
為什么煤油燈需要借助燈芯才能燃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