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特瑪托夫作品中征服與控制自然觀批判
——以《死刑臺》與《白輪船》為例

2015-03-29 00:53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長角艾特輪船

俞 航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艾特瑪托夫作品中征服與控制自然觀批判
——以《死刑臺》與《白輪船》為例

俞 航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艾特瑪托夫在《死刑臺》與《白輪船》中對人類征服與控制自然的觀點進行了批判。他不僅揭示了人類征服踐踏自然萬物的可怕場景和嚴峻后果,還探討了造成這種生態災難的原因。他用“惡戰勝善”的生態悲劇以及道德悲劇,揭露并批判了人類身上一系列惡的種子。同時,他還從人性、道德、精神的角度思考生態問題,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艾特瑪托夫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融入自然并具有自然美的人物,并希望通過將“愛與善”的人道主義延伸到自然界來解決生態問題,喚醒人們的生態良知,為人類指明一條融入自然、詩意棲居的道路。

艾特瑪托夫;《死刑臺》;《白輪船》;征服與控制自然觀批判

艾特瑪托夫是蘇聯吉爾吉斯族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蘊含了生態思想。他從人性、道德的角度反思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了他對生態危機的深深憂慮。在兩部代表作《死刑臺》和《白輪船》中,他對人類的征服與控制自然這一觀點進行了批判,并且將生態悲劇與道德悲劇相聯系,從而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內涵。

一、展示征服與控制自然的場景與惡果

“艾特瑪托夫的小說被稱為‘生態預警小說’和‘生態啟示錄文學’。他的生態小說更多地向讀者展示了當今世界生態形式的嚴峻性?!盵1](P165)在《死刑臺》中,艾特瑪托夫展示了大自然受難時如同“世界末日”一般的殘酷場景。出于貪婪的欲望及狂妄的野心,人類將大草原的羚羊視為完成肉類任務的對象。他們在那里上演了殘忍的大屠殺,莫尤庫姆草原的恐怖情景達到了如同《啟示錄》中“世界末日”的程度。

槍手們把自動步槍支在膝蓋上和車幫上無聲地射擊著,汽車無聲地在大地上飛馳,發狂的羚羊無聲地拼命奔跑,被子彈穿過的身體,鮮血四濺,無聲地倒下……很多羚羊倒了下來,只有躺在地上亂蹬蹄子的份兒,再也沒有力量移動。由于窒息和心臟破裂,它們已經只有出氣而沒有吸氣的力氣了。收拾死羊的人就地揮刀切開它們的喉管,把它們宰殺,然后拽起這些尚未斷氣、仍在抽搐的獵物,掄上車去??粗@些身上衣著從頭到腳都沾滿血污的人真是恐怖至極。[1](P34)

《啟示錄》中世界末日的描寫是為了警戒褻瀆神靈、狂妄自大的人類:如果任由欲望與野心膨脹,那么人類便會毫無畏懼與敬仰之心。終有一天,毀滅一切的災難會降臨。而在《死刑臺》里,其他生物都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去獲取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人類竟然扮演起了上帝的角色,為了完成肉類計劃,摧毀了草原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啟示錄》中末日場景那樣的災難。莫尤庫姆草原本是一塊生態平衡和諧的自然樂園,古老的偶蹄動物在人類編年史之前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滋生。狼群也是這完整的生態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這一穩定的系統千萬年來運轉著,然而這種穩定與平衡卻被人類所打破了?!叭祟愖约夯钪?,卻不讓別的動物活下去,尤其是不讓那些不肯依附于他們,要求自由的動物活下去”,[1](P9)只因為人類控制掠奪自然的欲望,大草原自古以來的自然發展過程被攪得天翻地覆,汽車、機槍、直升飛機齊上陣,把美麗的大草原變成了人間地獄。艾特瑪托夫在解釋這場大屠殺時說道:“然而眾所周知,在任何名正言順的結論后面總是有這種或那種極其重要的、決定歷史進程的因素。這些歷史因素歸根結底就是人類,包括他們的思想動機與七情六欲、惡習與美德、無可名狀的彷徨與矛盾?!盵2](P36)艾特瑪托夫認為,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類可以為自己創造出一個自然界。但是人類擁有這樣的能力并不表示人類高于自然萬物,更不表示可以因為欲望膨脹而任意毀滅自然。

《白輪船》有兩個平行交叉的故事,一個是吉爾吉斯民族的災難以及長角鹿母的民間傳說,而另一個是圍繞著一個沒有父母的小男孩展開的故事。這部作品是以“現實——神話”的框架構架全篇的。關于長角鹿母的故事,小男孩是通過莫蒙爺爺的講述知道的,但這個故事“如同現實生活的寓言,從更高的層面上概括了小說故事深刻的悲劇內涵”。[1](P164)《白輪船》的神話隱喻性框架講述了一個人類“以怨報德”的故事。很久以前,長角鹿母在吉爾吉斯民族即將滅絕的危難之際,救下了這個民族最后一對兒女,將他們帶到寧靜美麗的伊塞克庫爾,讓他們在那里重新繁衍后代。然而正如麻臉瘸腿婆婆預見的那樣:“要知道,他們是人的孩子,他們長大了會把你的小鹿殺死的?!薄八麄冞B林中的野獸都不如,他們之間是互不憐惜的?!盵2](P43)吉爾吉斯人重新繁衍增多之后,竟然認為在墓地前放上一對鹿角是無上的光榮。此時,他們早已忘記了長角鹿母的恩惠,忘記了自己曾與天地萬物共存的美好時光,開始捕殺長角鹿母的后代。長角鹿母對于人類的暴行感到傷心、憤怒,于是,她帶著自己最后的孩子離開了吉爾吉斯族人。艾特瑪托夫在這里仿效了《圣經》的創世神話,上帝造人,人類在世界上增多,住滿大地,然而他們卻終日心中想著惡念,耶和華后悔在地球上造人,心中憂傷。

自然用它的懷抱養育了人類,可人類卻忘記了自然的恩惠,將其作為征服掠奪的對象。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自然進行隨意改變,導致許多不符合人類審美標準的自然景觀(荒漠、沼澤)逐漸消失。同時,為了滿足難填的欲壑,人類把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里游的,都當做掠奪與捕殺的對象。人類的征服與控制導致了生態鏈的斷裂?!端佬膛_》里狼夫婦的經歷是整個大自然悲劇的縮影。它們幾次三番失去家園、失去兒女,所生活的自然區域被人類毀滅。它們在莫尤庫姆大草原失去家園之后來到了湖濱的蘆葦叢中。然而為了在這一帶修建鐵路,人類再次入侵,一把火使阿爾塔什湖畔千萬公頃蘆葦付之一炬。無數生物在這場大災難中失去家園、失去兒女,有些種群甚至就此滅絕。由于人類的粗暴干涉,許多自然區域的生態平衡被打破,生態鏈遭到破壞。表面上看,人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礦藏、耕地……但其實人類失去了更多。因為人類絕不是超脫于生態系統的,而是生態鏈的一環,對這個系統任何一環的破壞與斷裂,總有一天會影響到人類自身的。人類過分沉迷于征服自然所獲得的滿足感,忘記了自身在生態圈中的位置。正如恩格斯在“一線勝利二線失敗論”指出:“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民族那樣,決不同于自然之外的某一個人——相反,我們連同肉、血和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盵3](P52)

許多學者已經認識到,征服自然和征服人有著密切的關系,破壞自然美與人精神淪喪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一種惡的循環。人類的征服與控制欲望在對自然實施的過程中得到強化,同時施加于人類自身,這兩種成就感相互強化,激發了更為狂妄的野心。從社會倫理學的角度來考察生態的未來,會為生態研究提供一個更為深刻也更為有效的角度。艾特瑪托夫的作品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生態平衡的問題,而且還包含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內容,因而延伸到了人類的精神領域,也延伸到了人與人關系的領域。

在《死刑臺》中,艾特瑪托夫不僅描寫了人對自然所犯下的罪行,也描寫了人和人之間壓榨、征服和欺騙。俄巴底亞希望通過自己的獻身精神來挽救物欲熏心的人們,因此,他到草原上了解大麻販子的情況,并希望走進他們的內心。他也試圖阻止莫尤庫姆大草原的大屠殺,最終卻被吊在一棵樹上,像幾千年前的殉道者耶穌基督一樣。作者通過俄巴底亞昏迷之時穿越千年所見的耶穌之口,表達了對壓迫與專制的批判?!叭绾问箘撛斓淖罡叱删汀?,不再貪求對別人的統治,如何使他不再墮落,為所欲為:要知道人一旦有了權勢,自滿和傲慢就常常使他采取命令方式和強制手段……”,“每個人都渴望能夠統治哪怕只是一個自己的同類。這就是災禍?!薄笆澜缒┤罩越蹬R并非由于我,也并非由于天災,而是由于人們的互相敵視,還由于你陶醉于權力而大加頌揚的那些勝利?!盵2](P217;P221)

《白輪船》中的莫蒙是一個勤勞善良、對每個人都和和氣氣的“老好人”??墒敲刻爝^得膽戰心驚,因為他的女兒無法生育孩子。他的女婿阿洛斯古爾整天騎著馬,拿著鞭子,好吃懶做,是一個專制的暴徒,對妻子和丈人的殘暴令人發指:對妻子拳打腳踢,對莫蒙也是用靴子狠命地砸。從阿洛斯古爾的獨白中我們可以一睹他的獨裁和專制的惡欲,“他終于把這個造反的老頭制服了?!瓦@樣’,阿洛斯古爾刻薄的暗笑著?!纴砹?,跪在我的腳下了。唉,可惜我沒有更大的權力,否則比他好得多的人我也能使他們絕對服從。比他好得多的人我也能叫他們在地上爬?!F在一個起碼的牧羊人,也竟敢平起平坐地同領導說話了,這種領導都是些不配當權的傻瓜!難道可以這樣對他們嗎?從前不是有過這樣的時代嗎?人頭紛紛落地,卻沒有人敢吭一聲。相反,人們更敬愛你,歌頌得更多。這才對??!’”[2](P74)艾特瑪托夫用沉痛的筆觸充分展現了這個惡魔的兇惡以及“真善美”的喪失。

縱觀艾特瑪托夫的《白輪船》和《死刑臺》,我們可以看見,他始終在探討“善與惡”的問題,他始終在質問:為何“惡”永遠都會戰勝“善”?他通過對生態災難根源的追問探討人類生存的終極問題。他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人類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這是艾特瑪托夫思想中寶貴的生態意識。

二、挖掘征服與控制自然的思想根源

“欲望”曾經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欲望無限膨脹,為了滿足自身的物質需要人類不停地攫取大自然,把其他物種當做供人類享樂的資源。是物質欲望的膨脹導致阿洛斯古爾賣掉林中的原生樹木來換取酒肉以及奢靡的生活,也是物質欲望的膨脹讓大麻販子不顧法律、不顧道德、不顧生命危險,采摘大麻換取金錢。除了“物欲”之外,艾特瑪托夫還看到了“權欲”之惡。在他看來,現代人所有欲望中膨脹最厲害的就是“權力欲”。由于人人都貪求對他人的統治,現代人已不再相信傳統的道德與宗教,取而代之是新的強大的宗教——迷信軍事實力優勢的宗教。艾特瑪托夫通過俄巴底亞之口,對膨脹的權力欲進行了批判:“很少有人考慮到權欲這種罪惡已經傳染到包括從市場清潔工工頭甚至威嚴的帝王在內的每一個人身上,所以權欲實在是萬惡之首,為了權欲,人類有朝一日必然要受到充分的報應。為了爭奪統治權,為了爭奪土地,民族必然滅亡,彼此殘殺,互相把對方消滅?!盵2](P217)人們之間不是互相尊重,而是征服、壓迫、控制??刂谱匀?,控制他人的權欲膨脹,人和人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相互征服控制,人對自然征服控制,這才出現了種種世界末日般的悲慘圖景。

人自身道德的傾頹以及信仰的喪失是人類將自己視為“主子”的原因之一。作者把道德之惡與破壞大自然之惡相聯系?!栋纵喆分械陌⒙逅构艩柋闶且粋€沒有信仰、道德淪喪的典型。當莫蒙看到長角鹿重新出現的時候,激動萬分,把這一天當成一個“吉日”??墒?,在阿洛斯古爾看來,鹿的出現只不過是天賜的美食,心里己盤算著如何獵殺。最后他逼迫莫蒙開槍,殺死了長角鹿母。阿洛斯古爾蔑視“真善美”的道德準則,一心向往權力與財富。他只是一個小小的護林所的所長,但卻向往著“帝王”般的權力。他可以用靴子狠命抽打老丈人莫蒙的頭臉,打得他流血不止。他視妻子為當做傳宗接代的工具,只因為妻子不能給他生育后代,就隨心所欲地作踐折磨她。他把護林所的工人看作自己的家奴,而森林包括森林中的一切成了他的私有財產,他可以隨意地揮霍和砍伐。而在《死刑臺》中,“萬物的靈長”人類高高在上,把征服與控制本身當做了目的,并且樂享其中。在莫尤庫姆大草原發生那場捕殺與掠奪之后,罪魁禍首卻毫無懺悔之心,過起了“職業酒仙”的生活,在堆積如山的羚羊尸體邊上大口喝酒。

人類中心主義也是艾特瑪托夫批判的“惡的種子”。而征服與控制自然的觀念與人類中心主義相伴而生。這一思想可以溯源到猶太—基督教的教義中。在《圣經》中,上帝在第七天創造人類,人類是“神圣計劃”的頂點,因而人類擁有了管理自然萬物的權力。美國史學家林恩·懷特認為,“基督教是全世界所有宗教中最為人類中心主義的宗教”,“它不僅建立了人與自然的二元論,而且還堅持認為:人為了正當的目的而利用自然是上帝的意愿”。[3](P23)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深深扎根于許多人心中。在《白輪船》中,作為護林所巡查員的阿洛斯古爾認為自己是那片森林的所有者。只要有人給50盧布或者請他吃喝,就可以從禁伐林里挑兩、三根大原木運走,因為在阿洛斯古爾看來,這些原木是他的私有財產?!澳阋裁??兩根松樹原木做天花板梁,只要這么一點?有什么可講的,你來,搬走就是了”,[2](P18)他顯示出高高在上的占有者的嘴臉,森林如同自家的財產,可以隨意處置。當族群里的老人對他們捕殺鹿的行為表示憤怒時,他們竟然這樣回答:“鹿是在我們的土地上打死的。凡是在我們領地上跑的、爬的、飛的,從蒼蠅到駱駝都是我們的。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應當如何對待自己的東西。滾開!”[2](P47)正是人類這種對大自然的征服,控制的欲望造成了生態的災難。

猶太—基督教義中,雖然有著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萌芽,但那時人類的心中至少還充滿了對上帝的敬畏。并且許多多神教的民族更是將自然看作養育眾生的母親,是活的機體,誰也不愿意戕害自己的母親。但是隨著人類需求的日益擴大,人類的自我意識也無限制地膨脹。尤其是機械化時代到來,人類親眼目睹了機器巨大的力量。神與自然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逐漸降低,直到被物化、被拋棄。當人類中心主義與無神論相結合,人心中從此沒有了敬畏與顧忌。麥茜特在《自然之死》里這樣形容“有機論”的崩塌:“盡管數世紀以來,有機論框架已充分整合了商業和技術方面的種種變化,但西歐16、17世紀的這些變化已超出了它的整合能力,最終摧毀了宇宙與社會之間的有機統一,因為社會整體的需求和目標正隨著商業革命而發生變化,與有機自然觀相聯系的價值規范不再適用了,這對有機概念框架本身的存在理由構成了一種緩慢而持續的威脅?!盵4](P67)就像麥茜特論述的那樣,人類不但在實際行動上,而且在思維觀念上,都已經拋棄了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有機論,而是把自己看作了世界的中心,看作世界的宰者,對自然進行征服掠奪和控制改造。

但事實上,人類與自然萬物的關系并不是等級鮮明的金字塔形,而是不分彼此的生態圈狀。人類應該認識到自身與自然萬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且感受到人類是融入世界而與其他生物相結合的,從而發現人類與其他造物之間的親屬關系,進而尊重其他造物。就像艾特瑪托夫在《花狗崖》《白輪船》中將人類塑造為魚女或者長角鹿母的后代一樣,人類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孩子。艾特瑪托夫說道:“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在長角鹿母——換句話——也就是大自然面前,在萬物之母面前的責任?!盵5]

三、改變這種思想的方法和途徑

艾特瑪托夫在展示人類對自然犯下的罪行以及美與善被毀滅的悲劇同時,也描繪了具有自然美的人物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畫面,同時通過精神意義的上帝——愛和善為我們指示了回歸自然、詩意棲居之路。

兒童是新生命的象征,寄托著作者的美好愿望。他們是受人類中心主義影響最小的群體,鮮有成年人的功利思想,而是以審美的眼光去觀察自然。他們與自然的親密關系使他們成為真正的自然之子?!栋纵喆返男∧泻⒕褪且粋€自然的孩子。他從小沒有父母的呵護,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大自然有著朋友般的親密關系。他把石頭看成是可愛的動物,有“躺著的駱駝”,有“馬鞍”石,有“狼”石等,連植物也被他看成“可愛的”“勇敢的”“膽小的”“兇惡的”。他對大自然更是有著敏銳而細膩的感受力,小男孩眼里的牽?;?,“只要光線稍微照到,眼睛就張開來微笑著?!绻闱那牡刈谒鼈兣赃?,你就會發現它們仿佛是在睡醒之后細聲低語的”。[2](P3)他從小聽爺爺講長角鹿母的故事,時時期待著它的出現。當長角鹿母再次出現時,他是多么欣喜,而長角鹿母也感受到了他的善意:“長角鹿母注意地、安詳地盯著他看,好像在回憶,它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個大腦袋、大耳朵的小孩?!『⑵磷『粑?,從石頭后面走了出來,并且像在夢里一樣,把手伸向前面,走到了河邊。這些鹿一點也不害怕,它們安靜地從河邊望著它?!盵2](P73)神話故事中,當麻臉瘸腿婆婆要把吉爾吉斯族最后一對兒女推下愛耐塞河時,是長角鹿母救了這兩個孩子,為吉爾吉斯族保存了希望。然而,現實故事中,同樣代表著人類希望的小男孩,卻因為長角鹿母的死去而悲痛地跳入河中,化作了一尾魚,游向心目中的白輪船。當阿洛斯古爾脅迫莫蒙爺爺打死長角鹿母,甚至劈下它的長角時,長角鹿母再也不能救下吉爾吉斯族的孩子了,因為人類征服控制的欲望已經無限膨脹,整個大自然都面臨著災難,甚至連鹿母——自然母親的象征——都因為這種欲望而罹難。長角鹿母是自然之母的象征,象征著大自然創造孕育生命的能力。而踐踏大自然、殺死長角鹿母的阿洛古斯爾一直沒有孩子,是大自然對他的殘暴的一種懲罰,也是對人類狂妄的征服欲望的一種警示?!端佬膛_》里母狼的狼崽、波士頓的孩子,以及《白輪船》里的小男孩,都直接或者間接成為人類欲望的犧牲品?!栋纵喆防?,艾特瑪托夫通過“孩子獲救到孩子死亡”這一歷難型神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現代人類悲劇命運的隱喻:沒有孩子也就沒有未來,人類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踐踏自然,也會將自己送上絕路。

俄羅斯是一個有濃厚宗教傳統的國家,俄羅斯文學也受宗教的影響而有著悠久的神性傳統。精神、自由、道德、生命的意義,這些使人成為真正的人的問題,在俄羅斯文學隨處可見。而將這種人道主義思想擴展到生態文學的領域,是俄羅斯生態文學的重要特色。俄羅斯的生態文學往往與對人性、倫理和道德的探索相聯系,在對生態悲劇的揭示中,反思當代人在人性、道德和信仰方面的失落?!岸砹_斯生態文學往往是與對人的道德判斷結合在一起的,道德主題與自然主題的相遇,使得俄羅斯的生態文學有可能與更多的領域如哲學、宗教、倫理、社會學等產生交叉與滲透,其結果,我們在俄羅斯的文學中似乎找不到很多狹義的、‘純粹的’的生態文學作品,而多為各種主題相互結合的‘泛生態文學’?!盵6](P63)艾特瑪托夫小說中的生態思考同樣具有這種特點,他筆下的生態困境總是與人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死刑臺》中,他展現了由于人類精神家園的失落而導致的生態悲劇的場景。生態的災難與信仰的缺失密切相連,而他塑造的“現代基督”不僅是喚醒人類心中宗教信仰的傳教士,也是勸導狩獵者停止屠殺暴行的生態意義上的殉道者。他在《死刑臺》中使用了宗教敘事,將宗教與人道主義相聯系,以此提出用“愛”緩解“惡”的方法。相互理解、信任和愛能使人趨于寧靜、和諧,達到精神的自我完善,也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因此,作者選擇了基督教中最值得肯定的一面——愛和善,并用其救世的本質來拯救人類的靈魂。他在肯定基督教創造的價值的同時,認為耶穌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當代社會需要一位更新的代表愛與善的人物。艾特瑪托夫正是通過主人公俄巴底亞來代表這個人物,并把他的命運與自然的命運相連?!端佬膛_》中有三條線索,共同對應一個隱喻世界:失樂園。在精神線索上貫穿全篇的是俄巴底亞。他向罪孽深重的人類宣揚道德意義上的善,并最終被吊死在酷似十字架的老鹽木上。但是,在他的身上,艾特瑪托夫卻給予了“精神復活”的希望。死刑臺是行刑的臺架,卻又是人生歷難之后精神復活的象征。俄巴底亞作為“現代基督”,為尋找人類道德完善之路上下求索,他拯救罪惡的靈魂,希望給人間帶來“真理和善的福音”,帶來對天地萬物之愛的光輝。

羅爾斯頓在其著名生態著作《哲學走向荒野》中探討的一個核心議題就是:“生態倫理是否存在?”他認為:“生態的觀點徹底地否定了現代文學中那種把自然視為基本上沒有方向的、無情的、需要人來監管和修復的這樣的異化?,F代文學的典型看法是:現代人雖然有巨大的技術力量,卻發現自己遠離了自然;他的技藝越來越高超,信心卻越來越少;他在世界上顯得非同凡響,非常高大,卻又是漂浮于一個即使不是敵對,也可說是冷漠的宇宙之中?!盵7](P25)羅爾斯頓很清楚,人類對待自然控制與征服的態度使人類脫離自然,漂浮在宇宙中,越來越孤獨。自然一旦被認為是外在于人類的客體,那么人類會將統治與征服的利刃指向自然。但事實上,自然并不是冷漠的、沒有感情的。因此,人與人之間需要人道,人與大自然之間也需要關懷與愛護。如果以非人道的方式殘忍對待自然萬物,那么人類在道德上就失去了真善美,人的精神家園必然失落。這或許就是為何艾特瑪托夫在《死刑臺》中引入狼的視角的原因。小說中洋溢著狼之母愛,有了身孕的母狼阿克巴拉會“聚精會神地諦聽著自己腹內尚未出生的狼崽的莫明的躁動”,流露懷孕的喜悅,充滿著期待。當想到將要來臨的困境時,“母狼的心急劇地跳動著,充滿大無畏精神,充滿誓死保護它自身孕育的生命……保護后代的偉大天性在它身上蘇醒了”。[2](P6)這是一種歸還自然萬物主體性的表現,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一種消解。同時,它和俄巴底亞的兩次相遇都體現了作者為狼“平反”。而狼與俄巴底亞的命運也冥冥之中交織在了一起,這說明人并不能脫離自然,或者將自己置于萬物之上。事實上,與自然萬物交融的狀態就是我們失去了那么久卻一直在追尋的“樂園”。

總之,艾特瑪托夫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思考生態問題,對人類征服控制自然進行了批判。在他的兩部重要的小說《白輪船》和《死刑臺》中,他不僅揭示了人類征服、控制、踐踏自然萬物的可怕場景和嚴峻后果,還探討了造成這種生態災難的原因。同時,他還從人性、道德、精神的角度思考生態問題,也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一種更高意義上的人道主義來表達人類融入自然,并且追求精神至善的美好愿望。受到吉爾吉斯族古老文化的影響,艾特瑪托夫的小說中,神話、傳說構成了一種隱喻性框架,這使得他的小說文本在更高層面上實現對人類文明的反思和探索。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艾特瑪托夫希望通過自己的生態小說,向人類敲響警鐘,警示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弊病,意圖喚起人們善良的本性,喚起人們的生態良心。

[1]〔蘇〕艾特瑪托夫.陳鋅,陳寶辰,谷興亞.死刑臺[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

[2]〔蘇〕艾特瑪托夫.雷延中.白輪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3]王諾.歐美生態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美〕麥茜特.吳國盛,等.自然之死[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何云波.論艾特瑪托夫小說的神話模式[J].外國文學評論,1994,(4).

[6]周湘魯.俄羅斯生態文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7]〔美〕羅爾斯頓.劉耳,葉平.哲學走向荒野[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張新潮

Critical Idea of Mastering and Controlling Nature in Aitamatov’s Works——An Example of “Death Penalty” and “White Ship”

YU Hang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China)

Aitmatov shows his critical idea of mastering and controlling nature in “Death Penalty” and “White Ship”. The terrible scenes and severe consequences as a result of mastering and controlling nature are revealed,along with the disastrous causes. The relation of man and nature,man and man,i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morality,and spirit. Aitmatov created a series of figures of natural beauty. They hope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problem with humanism. With “love and kindness”,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s aroused.

Aitamatov;“Death Penalty”;“White Ship”;criticism of mastering and controlling nature

2014-08-12

俞 航(1987-),女,2013級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俄羅斯文學研究。

1004—5856(2015)06—0064—0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5.06.013

猜你喜歡
長角艾特輪船
長角的怪物
構筑在時間中的空間——彼得·艾特沃施小提琴協奏曲《七》研究
長角的怪物
碼頭和輪船
輪船
黑牡丹:擬15億收購艾特網能100%股權
長角的怪物
中國第一艘輪船的由來
溫馨的愛
海鷗為什么追著輪船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