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謀與愛情》中米爾福特人物形象解讀

2015-03-29 00:53何燚芳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露易絲公爵米爾

劉 靜,何燚芳

(浙江海洋學院 東??茖W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陰謀與愛情》中米爾福特人物形象解讀

劉 靜,何燚芳

(浙江海洋學院 東??茖W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陰謀與愛情》是德國戲劇家席勒的著名劇作。在這個劇本中,除了備受世人關注的主人公斐迪南·封·瓦爾特和露易絲·米勒外,公爵情婦——米爾福特這一人物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她是一個次要人物,出場次數不多且出場情節單一,但她的情感同樣濃郁和強烈,她對自身不幸命運的反抗恰恰是對德國封建勢力和貴族權力的挑戰。她的個人命運和形象直接而又清晰地昭示了德國當時整個國家的腐敗沒落。

《陰謀與愛情》;米爾福特;人物形象

《陰謀與愛情》寫成于1784年,是席勒早年創作高峰時期的一部杰出作品。這一作品中有個次要人物米爾福特,她雖出場不多,但尤為重要。米爾福特的原型是作者生活的符騰堡公國的公爵卡爾·歐根的情婦弗蘭西斯卡。她的存在是作品情節發展的重要線索,并起到了旁敲側擊的效果,也體現了這部劇作的真正意義。

一、內心矛盾復雜的異國女子

米爾福特這個形象是矛盾復雜的,在這個黑暗帝國里,她被千萬人謾罵恥笑,但她卻視權為糞土,情比金堅。她是個情婦,但同時也是命運的捍衛者。

1.熱烈的愛情和瘋狂的自私

米爾福特有著一段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她來自英國貴族托馬斯·諾弗克家族,父親受人誣陷而被判死刑,家族財產被沒收,家人受牽連被驅逐出境。米爾福特14歲時帶著保姆逃到德國,靠變賣首飾過活。直至20歲,米爾福特遇到了公爵,公爵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把她接到宮中,從此她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盡管公爵滿足了米爾福特的虛榮心,但她內心飽受煎熬:“我盡管感官享受充足,心卻忍受著饑渴?!盵1](P35)斐迪南觸動了米爾福特深藏內心的愛情種子,使她的愛狂熱而又強烈:“我要么為他而死,要么占有他。讓我從他嘴里聽到,我們眼里愛情的淚水比我們發間的珠寶更加晶瑩,更加美麗,我將把公爵的心連同他的公國擲于他的腳下,同他——同我鐘愛的男子一起逃跑,逃到世界最偏遠的沙漠里去……”[1](P36)

米爾福特一心想要擺脫公爵的“魔掌”和斐迪南結婚,而當斐迪南表明自己已心有所屬時,她的愛情灰飛煙滅,她便開始了瘋狂而自私的“愛情保衛戰”。在米爾福特看來,斐迪南的戀人露易絲“還算不上美人兒”,[1](P87)米爾福特不甘敗給情敵,她嫉妒露易絲的年輕,嫉妒露易絲得到了斐迪南的心,于是她采用惡劣的手段迫使露易絲放棄斐迪南。她自認為出身高貴、高人一等,而一個出生平民的小姑娘,“要不是有幾分姿色,世界上還有什么會妨礙她挑選這個唯一能使她丟掉市民偏見的地方”。[1](P88)只要用物質利益稍作引誘,她便能收買這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子,她說:“——你窮不是嗎?——瞧!——(從身上摘下幾顆鉆石)我要把這些首飾賣掉——把我的衣服、馬匹和馬車賣掉——賣的錢全部歸你,可你得放棄他!”[1](P91)米爾福特毫不留情地貶低露易絲,她認為一個出身低下的平民不會在這段愛情里長存。于是她自信地站在這個等級社會的中心點,指揮著處于弱勢的情敵,靠著她頭腦中固有的階級之別的觀念,“為所欲為”地對情敵進行“人身攻擊”。然而,露易絲的毫不畏懼讓米爾福特始料不及、彷徨失措,但她仍然不屑一顧:“——我是不能和他一起得到幸?!梢膊辉试S你和他幸福!——記住,可憐蟲,破壞幸福也是一種幸福!”[1](P91)這種得不到就毀之的“變態心理”來源于她對幸福的深深渴望,也充分體現了她自私勢力的一面。最后,她終于醒悟過來,面對露易絲,她自慚形穢,直至羞愧地逃離。從米爾福特的愛情觀來看,“她雖然本性不乏真純善良,但在這個問題上是很明顯地站在封建勢力一邊的,就是為了獲得與斐迪南的婚姻”。[2](P216)

2.難舍的榮華和向往的自由

高尚的德行和自由的本性并不能帶給米爾福特富裕的生活和崇高的地位,在精神食糧和物質條件的選擇中,她傾向于公爵,與此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淪落成下賤的情婦。

依賴已使米爾福特習以為常,情婦的慣稱也漸漸將她困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光芒所反射出的陰影里。她明知地位的尷尬和名聲的惡臭,卻在與侍女索菲亞對話時說:“相信我,親愛的,要不是虛榮心阻止我將宮中第一夫人的位置讓出去,我早就不會聽任這位寒酸的公爵的擺布啦?!盵1](P35)顯然,米爾福特的心理是極其矛盾的。罪惡感伴隨著虛榮心的滿足滋生,她既滿足于第一夫人的頭銜帶來的虛榮,又對伴著這個頭銜而來的恥辱感到深惡痛絕。當索菲亞問她:“您的心就這么甘愿做虛榮的奴隸么?”[1](P36)她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因虛榮心受到懲罰。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虛榮心和對溫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模式的無知,使她在不知不覺中自取滅亡。

一次次被取悅,對這樣一個經歷過家破人亡、流落異國街頭的英國貴族來說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也是精神上的安慰。家道中落后的經歷令米爾福特產生一種生活的恐懼感,落難的日子所帶來的痛苦在她心里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這種藏匿于恐懼之下的虛榮心更加肆無忌憚地控制著米爾福特,使得她無法擺脫對現有生活的眷戀。英國貴族的本質將她引向地獄的深淵,使她習慣于擁有與生俱來的財富和榮譽,而結果,也正是這種本質帶給她勇氣叛離她的“救命恩人”,逃脫虛榮的魔爪。

當米爾福特意識到得到的一切遠不如失去自由來得痛快時,她的精神開始崩潰瓦解。她變成一只困獸,隨時準備著沖破束縛自由的牢籠,因為她終于醒悟過來,追逐一份望穿秋水的愛情不如拾起勇氣奔向自由,于是她選擇了離開。久而久之的束縛一點點地消磨人的自尊之后,“一種高尚的渴望必定會在我們心中燃燒,追求真理、倫常和自由的豐富遺贈”。[3]說到底,米爾福特的血液里淌著英國人的血液,本性如此不羈,失去自由是她萬萬無法忍受的。

二、映襯時代風氣的宮廷情婦

在《陰謀與愛情》中,米爾福特形象之所以至關重要,就在于作者借助這個形象揭露貴族階級的“罪惡”以及一系列政治現象。

1.揭示黑暗政治與階級矛盾

《陰謀與愛情》第二幕第二場中,米爾福特驚訝于公爵送給她作為結婚禮物的寶石竟然沒花一分錢,而老淚縱橫的侍從卻告訴她:“昨天,又有七千子弟出發去了美洲——他們償付了一切?!盵1](P37)接著他又“擦干眼淚、渾身戰栗、嗓音凄慘”地說道:“這兒的寶石——我也有幾個兒子跟著去了?!崩先说脑掞柡硕嗌僬f不出道不盡的辛酸與無奈。七千個人的生命換來的寶石,七千個人的鮮血染紅的寶石,任誰戴在身上也都將沉重地直不起腰來。米爾福特并不熱衷于這種沾滿人血的榮耀,她反而對此發起火來:“把這些鉆石拿走——它閃閃爍爍,把地獄的火焰射進了我心里!”在米爾福特看來,承載著難以啟齒的來歷,這些鉆石就像是罪孽,深深地扎根在米爾福特的內心,如若再戴上它們,那便真是奇恥大辱。

人性的悲劇并不在于奔赴斷頭臺時的軟弱,而是還要樂呵呵地拼命幫助劊子手把刀子磨得鋒利。當這位“仁愛無比”的國君槍決了幾個“快嘴多舌”的男子,當這些男子的“腦漿飛濺到了廣場的石頭地上”,整個軍隊卻高聲呼喊著“去美洲啰”!愚昧的氣息彌漫著整個閱兵場,這些“交易品”還在歡呼雀躍,他們無視“哭喊著追趕父親的孤兒”和“發了瘋準備把尚在吃奶的嬰兒插到刺刀上去的母親”,[1](P38)反而懷著無比的愛國熱忱,為統治階級拍手叫好。無知和愚昧壓制著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百姓,他們卑微,可是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卑微。而資產階級也是愚昧的,對外,他們是受壓者,經濟的蕭條并不能激發他們的能力以促使生產力得到發展,反而只能以交換的手段擴大經濟收入;對內,他們是欺壓者,他們不惜一切地壓榨市民階級,甚至密謀交易,為的就是維持宮廷的奢華消費。

作品中這樣的安排,“影射的是好擺闊氣的喜歡揮霍的卡爾·歐根”,[4](P150)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對人物的聲東擊西,他無需安排公爵出場,卻把公爵的罪行體現得淋漓盡致。僅僅從公爵身邊的人物入手,借助其言行,就能將公爵甚至是現實中的卡爾·歐根的一切罪行暴露出來。這便是德國現實的寫照,便是現實社會中卡爾·歐根倡導的政治氛圍和他身邊貴族的縮影。

2.批判貴族權勢與宮廷生活

貴族生活虛偽,個個諂媚、狡詐,在米爾福特眼中這些人令人厭惡:“——這是些卑賤、可憐的人,每當我脫口說出一句熱誠的心里話,他們便張大嘴巴和鼻孔,傻愣愣地像見了幽靈似的——全都是拴在一條線上的木偶,操縱起來比我織花邊還容易?!盵1](P34)米爾福特厭惡這種宮廷的富麗生活,她這樣描述公爵:“他可以用他權力的靈符喚起我心頭的種種欲望,就像從地里喚出一座仙女的宮殿?!梢园褍蓚€印度人的血漿擺上我的筵席——可以叫荒野出現樂園——可以使他國中的泉水噴上天空,劃出驕傲的弧形,或者將他的臣仆的骨髓變成煙火,燃放到空中去?!盵2](P35)可見當時的統治階級有著多么龐大的權勢,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把權力玩弄于鼓掌,誰生誰死、誰尊誰卑,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介于自尊和命運之間,米爾福特抓住了權勢的核心,將宮廷生活逼真地展現在民眾眼前。

三、結語

米爾福特是個多面立體的人物。她善良,主動為侍從找到兩個兒子,命令侍女將寶石換錢捐給落難的子弟;她高尚,她覺得“這樣做了,霎時間便得到了更多的鉆石和珠寶,比十個國王戴在王冠上的還要多,還更美”;[1](P39)她清高,不屑與宮廷中的小人同流合污,甚至對他們嗤之以鼻。但她也是一個愛慕虛榮、貪戀權勢和榮譽的人,她留戀宮廷奢侈的生活,且在愛情上,她做出了自私的選擇。

米爾福特是一個擁有正反兩面的人物。她的正面是從貴族勢力出發,站在統治階級的一方卻偏向正派人物發展,揭示公爵的暴政和宮廷的奢靡,而反面則是與市民階級產生沖突,“米爾福特夫人要求露易絲做自己的侍女,露易絲加以拒絕,一個剛滿16歲的少女竟然說出那樣尖酸刻薄的話,顯然作者為了抬高她作為市民的尊嚴,并以此表示她對沒落貴族婦女的蔑視”,[5](P139)這場階級談話足以表現米爾福特的功利,作者的目的就是為讀者展現當時貴族的權勢和階級矛盾。事實上,作者借助米爾福特這個人物描繪了一副現實圖畫,將社會矛盾集中在米爾福特一人身上,利用她自身的矛盾與復雜代表當時整個社會的矛盾與復雜,很好地向讀者傳達了他的思想,并替市民階級站在舞臺上大聲說話。

[1]席勒.楊武能.陰謀與愛情[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葉雋.《史詩氣象與自由彷徨》:席勒戲劇的思想史意義[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3]席勒.什么是世界史及為何要學習世界史[Z].

[4]薩弗蘭斯基.衛茂平.席勒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5]鄭傳寅,黃蓓.歐洲戲劇文學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思 動

An Analysis of Mill Ford in “Intrigue and Love”

LIU Jing,HE Yi-fa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Intrigue and love” is a famous play written by Schiller (a German dramatist). In addition to the famous Ferdinand Walter and Louise Miller,Mill Fort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figure. Though she is not a heroine,her passionate fight against her destiny make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feudal power and aristocracy. Her fate and image reveals the falling of feudal Germany.

“Intrigue and love”;Mill Ford;personalities of the characters

2014-12-10

劉 靜(1978-),女,哈爾濱人,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文藝美學研究; 何燚芳(1992-),女,浙江慈溪人,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研究。

1004—5856(2015)06—0074—03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5.06.015

猜你喜歡
露易絲公爵米爾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露易絲·格麗克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從今天開始,抱住今天
DC開發《超人與露易絲》獨立劇集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姹紫嫣紅的花兒
大度也是一種美德
離奇的綁架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