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媒體的政黨偏向與新聞建構
——以《聯合報》與《自由時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新聞為例

2015-04-06 06:20
傳媒國際評論 2015年1期
關鍵詞:服貿輿論導向聯合報

馬 越

?

臺灣媒體的政黨偏向與新聞建構
——以《聯合報》與《自由時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新聞為例

馬 越

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受到了臺灣媒體廣泛而密切的關注。本文從框架理論出發,通過對《聯合報》和《自由時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新聞進行文本分析,探究不同政黨偏向的媒體采用何種新聞框架進行建構,以及形成了怎樣的輿論導向。

服貿協議 聯合報 自由時報 新聞框架 輿論導向

馬越,女,漢族,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2012級國際新聞專業研究生。

隨著近年來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尤其是經貿合作,臺灣媒體對于兩岸新聞事件的報道也日漸增多。新聞媒體在兩岸交流與互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承擔著新聞建構和輿論導向的作用。傳媒除了“是承載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信息的基本載體,也是兩岸政黨溝通的重要途徑”。*馬匯瑩, 張曉鋒,童兵.傳媒在兩岸政黨溝通中的角色審視[J].新聞大學,2006,(1).然而在臺灣,藍綠分野,媒體眾多,不同政黨偏向的媒體往往會采用特定的框架表現其所支持政黨的政治訴求。涉及兩岸合作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事件得到了臺灣媒體的廣泛關注,由于引發爭議,臺灣社會各界積極發聲,藍綠辯論,形成了輿論熱潮。在近期更是引發了大規模學生運動,輿論持續發酵。由于不同媒體所支持的政黨不同,其新聞框架和輿論導向也有差異。本文即從新聞框架理論出發,以臺灣《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對服貿協議的報道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媒體的新聞框架和輿論導向及其差異。

由于媒體的立場不同,其“框限”和“選擇”,以及主觀“重組”的部分事實上形成的新聞框架也不同。媒體的新聞框架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黨派政治偏向成為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臺灣,媒體呈現出對藍綠陣營的不同偏向。特別是報道兩岸議題時,不同政黨偏向的媒體往往會采用特定的框架表現其所支持政黨的政治訴求。在當今臺灣社會,存在兩種互相對立的主流意識形態:一是信仰三民主義、保衛“中華民國”、復興中華民族文化、反對“臺獨”的藍色陣營,以國民黨為代表;二是主張臺灣“本土化”、臺灣“國家認同”、主張臺灣“獨立”的綠色陣營,以民進黨為代表。*趙勇.臺灣政治轉型與分離傾向[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相應地,島內媒體也分化為親藍媒體與親綠媒體,對島內的政治和社會輿論有重要影響。*陳玲.臺灣媒體的政治化芻議[J].新聞界, 2012(7).親藍媒體以《聯合報》為代表,親綠媒體以《自由時報》為代表。由于政黨藍綠之對立,相應的媒體對于同一個議題所采取的新聞框架則不同,甚至呈現出截然相反的解讀。

兩岸問題是藍綠陣營的重大政治分歧之一,因此,涉及兩岸的議題的報道也使不同媒體產生了新聞框架的巨大差異。就以往研究來看,對于兩岸議題,臺灣藍綠媒體均表現出了高度興趣,但所選角度有所不同。學者陳玲在《臺灣媒體的政治化芻議》一文中認為,藍綠媒體在涉及兩岸的議題中,“為各自陣營吶喊助威,各種帶有顏色的政論性節目、新聞報道、民意調查等,政治傾向非常明顯”。*陳玲.臺灣媒體的政治化芻議[J]. 新聞界, 2012(7).

本文選取“兩岸服貿協議”這一事件作為切入點,探究臺灣媒體對兩岸議題的新聞框架與政黨偏向的關聯性?!逗{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又簡稱為《兩岸服貿協議》,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后續協商所簽協議之一。為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和保障兩岸雙方服務提供者的權益,擴大業者交流合作的市場規模,并減少限制性措施,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舉行第九次高層會談并簽署該協議。雖然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視之為加強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如臺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評估,臺灣電子商務、資訊業、線上游戲業、金融業、環保業、物流及運輸等產業可望受惠。*臺灣中央通訊社.大陸對臺開放 7產業受惠.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30621005019-260410,2013-6-21.但該協議在臺灣政壇與民間都引起了極大爭議,真正生效尚需時日。由此產生的兩岸議題得到了媒體的大量報道,執政黨、在野黨、業界人士、新聞工作者、普通民眾持續發聲,形成一股輿論熱潮。

本文試圖通過文本分析,選取了服貿協議簽署前后共一個月《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對該事件的報道和評論為研究對象,探究《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報道服貿協議過程中,所采用的新聞框架、輿論導向及其差異。

一 《聯合報》與《自由時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新聞數據統計

從2013年6月1日到7月1日,《聯合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新聞共47篇。從新聞體裁來看,其中新聞報道37篇,新聞評論10篇。從新聞來源來看,有15篇報道來自于駐大陸記者,占整體的31.91%;其余均來自于臺灣本地報道。從新聞傾向性來看,對服貿協議持正面態度的新聞有29篇,占整體的61.70%;持中立態度的有16篇,占整體的34.04%;持負面態度的有2篇,占整體的4.25%。以下是《聯合報》新聞體裁與新聞傾向交叉分析表:

表1

從2013年6月1日到7月1日,《自由時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新聞共134篇。從新聞體裁來看,其中新聞報道107篇,新聞評論27篇。從新聞來源來看,有8篇報道來自駐大陸記者,占整體的5.97%,其余則均來自臺灣本土。從新聞傾向性來看,對服貿協議持正面態度的有4篇,占整體的2.99%;持中立態度的有16篇,占整體的11.94%;持負面態度的有114篇,占整體的85.07%。以下是《自由時報》新聞體裁與新聞傾向交叉分析表:

表2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聯合報》對服貿協議總體上呈積極態度,正面新聞和中立新聞占九成以上?!蹲杂蓵r報》則對服貿協議總體上呈消極態度,負面新聞占八成以上。

二 《聯合報》與《自由時報》有關服貿協議的框架過程與輿論導向分析

從前面的分析可看出《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對服貿協議的新聞主導框架有明顯差異。在框架過程中,媒體將這件事所認知的某一部分挑選出來在溝通文本中特別處理,以提供意義解釋、歸因推論、道德評估及處理方式的建議。下面將進行具體分析:

(一)定義問題

在簽署服貿協議事件的定義問題上,《聯合報》認為這是“惠及兩岸的經貿合作”“超WTO待遇帶來的前所未有商機”,認為協議中“電子商務、金融、營造是亮點”,即服貿協議“整體上利大于弊”,是“千億美元商機的未來”。對于服貿協議,《聯合報》所持觀點是積極正面的,對馬英九政府所推行的政策是支持的。而《自由時報》認為服貿協議是“對臺灣中小業者的毀滅性打擊”,是“臺灣業者痛苦的開始”,將“嚴重沖擊美容美發業、中藥業、租車業等”,擔心“印刷業被陸資控制,影響臺灣言論自由”,認為服貿協議“缺乏全面有效的產業風險評估和配套措施”,是“不對等的”,臺灣經濟將“未受其利,先受其害”。很明顯,在八成以上的負面新聞下,《自由時報》表現出對服貿協議極大的抵抗和否定態度,所發言論也多來自于反對馬英九政府的綠營。

(二)主要歸因

《聯合報》認為兩岸簽署服貿協議是“ECFA后續協議”,源自“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和“互惠互利、加強交流合作”的不懈努力,并反對將服貿協議泛政治化解讀?!蹲杂蓵r報》則代表綠營發聲,狠批馬英九政府舉行“國共密談”,簽署服貿協議是為“中國吞并臺灣做貢獻”,并聲稱服貿協議是馬英九“配合中共進行的統戰陰謀”、“迫使臺灣服務業門戶大開,廉價中國勞工大舉入侵”,認為大陸資本進入臺灣是“假投資真移民”、“一為牟利,二為統一大業鋪路”。由此可見,《自由時報》對服貿協議進行了大量政治化解讀,并上升至反對馬英九政府與大陸“一中框架”政治議題上,反映出強烈的泛政治化甚至是陰謀論式解讀的輿論傾向。而《聯合報》則并未對服貿協議進行泛政治化歸因,輿論導向相對積極。

(三)道德評價

《聯合報》認為服貿協議“整體上利大于弊”,是臺灣服務業“擴展大陸市場的大好機會”,人民幣業務“有助于金融合作和股權投資”,是“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機會?!蹲杂蓵r報》則對服貿協議評價為“賣臺契”,并借機對馬英九政府嚴厲抨擊,認為“國共兩黨黑箱作業”,“事前未做好風險評估與配套措施,先斬后奏是罔顧民意、違反民主程序之舉”,并進一步上升至馬英九的個人攻擊,認為其“消極怠惰”、“愚昧、無能、粗魯且自我感覺良好地倒退,黑箱作業卻自以為是,對大陸的無知和愚癡,對臺灣本土中小業者缺乏憐憫”。由此可見,《自由時報》大幅刊登對服貿協議的負面報道和評論,對其進行負面的道德評價,反映出綠營“臺獨”的政治傾向和輿論導向。而《聯合報》則與藍營的主張基本相符,對服貿協議做出了相對積極的評價和輿論導向。

(四)解決方案

對于服貿協議所引發的爭議,《聯合報》代表藍營發聲,認為應“進一步完善規則,政府多做政策宣傳和解釋溝通”,未來“嚴格對大陸投資地點、基金、人力把關”,援引國臺辦發言人稱“兩岸產業問題可隨時磋商解決,設緊急磋商條款”,并表示“立法院可逐條表決”。對于臺灣業者,《聯合報》認為服務業是臺灣強項,業者應“甩開孤立心態,別畫地自限,為單一產業拋棄全體”,鼓勵臺灣業者“贏家坎肩威脅力的機會”、“開放就要面對競爭”、“充滿自信”,而且“與其擋蘋果不如種蓮霧”,意即鼓勵臺灣業者抓住機遇實現產業升級。對于反對黨批評,《聯合報》評論認為應“勿炒作民粹”?!蹲杂蓵r報》則表現出對服貿協議的全力阻擊,認為服貿重傷經濟應“立即終止”,號召臺灣中小業者和民眾“抵制服貿,甚至不惜街頭戰斗”,并代表綠營發聲指出服貿協議應“交由立法院逐條審查,該刪則刪該改則改”。對于馬英九政府,《自由時報》援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言論稱可借此機會“罷免馬英九下臺”。由此可見,《聯合報》對臺灣業者是積極鼓勵,正面的輿論導向?!蹲杂蓵r報》則是悲觀論調,從反服貿進一步上升至反對馬英九政府和“一中框架”。

三 結 語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關于兩岸服貿協議事件,《聯合報》和《自由時報》的新聞框架過程及輿論導向都存在顯著差異:《聯合報》對服貿協議持支持態度,積極評價服貿協議并尋求完善方案,呈現正面積極的輿論導向?!蹲杂蓵r報》則對服貿協議持反對態度,消極評價并凸顯事件的不良影響,進行鮮明的泛政治化解讀,呈現出負面批判的輿論導向。

在兩岸問題上,藍營主張“不統不獨”,積極推動兩岸經貿合作友好交往。因此泛藍的《聯合報》在服貿協議事件中構建出積極支持和鼓勵態度,體現出了藍營的政治主張。而綠營一貫以“臺灣獨立”為政治訴求,反對與大陸建立密切聯系,反對“一中框架”,對國民黨和中共都有敵意。因此,對于兩岸經貿合作與兩岸關系的改善,綠營難以有積極的評價?!蹲杂蓵r報》對服貿協議泛政治化的解讀和全面攻擊,也是綠營政治主張的體現。因此,無論是泛藍媒體還是泛綠媒體的框架選擇與建構,都深刻體現出“臺灣媒體輿論環境與政治生態的共生關聯”。*樂媛,黃渝雙.臺灣媒體的政黨偏向與框架結構——基于兩岸非政治性事件報道的個案研究[J].東南傳播, 2013(6).

在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研究臺灣媒體對兩岸議題的框架建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持不同意識形態的媒體進行對比分析,借此探究對于同一兩岸議題有何差異化的新聞建構和輿論導向,望對研究臺灣媒體和兩岸輿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1]臧國仁. 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M]. 臺北:三民書局, 2005.

[2]陳韻如. 新聞事件的意義建構與受眾認知之關系——從受眾推論看新聞框架之影響[D].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3]張洪忠. 大眾傳播學的議程設置理論與框架理論關系[J].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10).

猜你喜歡
服貿輿論導向聯合報
服貿項下外匯業務
試析新聞報道如何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堅持正面宣傳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論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
淺談新常態下如何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數據庫關聯匹配法在服貿海運費核查中的應用
“服貿懶人包”激化學運
臺灣選出年度漢字
京臺老字號熱絡互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