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生”之美:論王紅公對李清照詩詞的創意英譯

2015-04-08 23:55陳雅雅
首都外語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詩神李清照詞人

陳雅雅 蔣 童

“來生”之美:論王紅公對李清照詩詞的創意英譯

陳雅雅蔣童

一 詩神的“來生”

詩歌是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體,是最凝練、最富于美感的語言,是一國文學的瑰寶。因此,也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難翻譯的。英國詩人弗羅斯特(Robert Frost)說:“詩就是在翻譯中失掉的東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許多詩歌翻譯家和評論家也認為,詩歌是不可譯的。但它的美又使眾多譯家前仆后繼地投入譯詩事業當中。經歷數月踟躕之后,匠心獨具的翻譯家總能“因難見巧”,使詩歌之美脫離一國語言的藩籬,傳達給世界的讀者。

“翻譯者即叛逆者”(Traduttore traditore)。經過翻譯后的詩歌,還是原來的詩歌嗎?趙毅衡將經過翻譯后傳達給另一國讀者的詩歌喻為“詩神遠游”①趙毅衡:《詩神遠游: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現代詩》,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在筆者看來,穿越語言文字、文化習俗和文學傳統的阻隔,進入另一個多元系統,“與目的語文學作品乃至整個譯語文化形成互文”①酈青:《〈一剪梅〉英譯的互文性對比解讀》,《修辭學習》,2005年第3期,第40頁。之后,遠游的詩神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詩神,而是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詩神來生。

錢鐘書在論述文學翻譯的“化境”時說,譯作是“原作的‘投胎轉世' (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軀殼換了一個,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②錢鐘書等:《林紓的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18頁。。 “來生”的詩神,其“故我”的精神姿致必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減損和剝離,但也可能在新的語境中延異出“新我”。這一點,對于英譯李清照的王紅公 (Kenneth Rexroth,1905—1982)的創意英譯尤其如此。

二 王紅公的創意英譯

在中國古典詩詞的譯介當中,作為研究者的譯者一般以忠實于原文為翻譯原則;而作為詩人的譯者,如龐德、王紅公等人,則多進行創意英譯,就是“以表達美感經驗,將他們對中國詩的主觀感受以優美的英文呈現出來為其目的”③鐘玲:《美國詩與中國夢》,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34頁。的譯法。創意英譯的過程,既是保留“故我”的過程,也是產生“新我”的過程。成功的創意英譯甚至被奉為英文作品中的經典,如龐德翻譯李白的《長干行》,因其獨特的敘事口吻和手法廣受歡迎。創意若巧, “來生”亦美。

王紅公在他的論文《作為譯者的詩人》(The Poet as Translator)中闡明了自己的翻譯觀。他說:“以詩譯詩是一種同情行為——將另一個人與自我相認同 (identification),將他的話轉化為自己的話?!皇谴砣?,而是全力以赴的辯護律師。他的工作是極為特殊的請愿。因此,譯詩成功的首要標準就是同化 (assimilation)——它是否說服了陪審團?”④Kenneth Rexroth,“The Poet as Translator”in Kenneth Rexroth,eds.,Assays,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1961,p.19.在王紅公看來,譯者首先要融入作者的感情和經驗之中,然后將這種感情和經驗傳達給本時代的讀者。另外,他主張翻譯要符合譯者所處的時代及其特定的讀者群,因為“所有偉大的譯作之所以流傳到現在,是因為它們完全屬于當時的時代”①Kenneth Rexroth,“The Poet as Translator”in Kenneth Rexroth,eds.,Assays,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1961,p.19.。筆者認為,這并不意味著王紅公主張譯作要刻意迎合時代和讀者的趣味?!皩⒘硪粋€人與自我相認同 (identification)”,這個“自我”,即譯者的經驗、情感,本身就是屬于這個時代的,他“真實有力的言辭”②Kenneth Rexroth,“The Poet as Translator”in Kenneth Rexroth,eds.,Assays,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1961,p.19.,就是發時代之聲。不僅如此,譯者還可以通過翻譯來“說服陪審團”,改變文學創作風尚和讀者審美趣味,豐富本國的詩學。王紅公等人的詩歌翻譯對二戰后美國詩壇的深刻影響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同情”翻譯觀的指導下,王紅公翻譯的李清照詩詞既保留了“故我”,也基于譯者自身經驗和審美融入了“新我”。

三 “故我”的保留

作為婉約派的代表,李清照的詞作清新雋永,人贊為“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③彭孫遹:《金栗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 (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721頁。。她飽讀詩書,旁征博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多抒發細膩的閨中情思,也不乏豪邁的丈夫之氣。原作豐富的涵義和美感層次使它的精神姿致歷經千年,吸引著一代代讀者的目光。這樣的“故我”,要在另一種語言和文化體系之中得以保留,實非易事。

實行創意英譯的王紅公,在傳達原作的意蘊和形式方面也有所取舍。他自幼就喜愛東方文化,他將中國詩歌對自己的影響稱之為“詩歌親緣”(poetic kinship)。詩人王紅公是舊金山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但他的詩歌不僅有垮掉派文學的特點,也承襲著意象主義等傳統。英譯漢語詩詞時,他注重對中國古詩經典意象和表現手法的傳達,并將這些用于自己后來的詩歌創作中。

1.經典意象的保留

李清照詩詞“與中國古典詩詞作品乃至整個古代文化互文”①酈青:《〈一剪梅〉英譯的互文性對比解讀》,《修辭學習》,2005年第3期,第40頁。,經翻譯進入另一文化語境后,經典意象的豐富意蘊首先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減損;其次,由于英漢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有些意象有必要進行刪減或改譯。此外,譯者出于詩意的考慮,也會對意象進行更改。因此,原作意象的完全保留是不可能的。

英譯《李清照集》 (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中,王紅公對原作的大部分意象都進行了較為忠實的保留,如“春” (the Spring)、 “西風”(the West Wind)、“簾”(the curtains)、“黃花”(the yellow chrysanthemum)、“香”(incense)、“雁”(the wild geese)等等。有些無法通過字面義傳達的文化意象,則通過注解或增譯的方式體現出來。如《醉花陰·薄暮濃云愁永晝》中“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東籬”譯為“the Eastern wall”,詩后注解為:“最后一行語出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為此詩增添了一種道人隱居的閑適、自由色彩”②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trans.by Kenneth Rexroth&Ling Chung,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1979,p.98.。又如《多麗·詠白菊》中末句的“澤畔東籬”英譯為“the orchids gathered along the river bank by Ch'ü Yüan or the chrysanthemums planted against the east hedge by T'ao Ch'ien”③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15.(“屈原在河畔采集的蘭花或陶潛在東籬邊栽種的菊花”),將隱在字里行間的典故顯化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經典意象的內涵。

2.美感的傳達

辜正坤在論述中西詩歌比較與翻譯時,認為詩歌具有視像美、音像美、義像美、事像美和味像美①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頁。。王紅公英譯李詞時,對音像美和視像美的傳達十分巧妙。

“漢字單音節現象是漢詩音像美的基礎”②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1頁。,平上入去的音調變化也富于音韻美。而英語的多音節特點為詩人制造音像美增加了難度。王紅公認為,詩歌 (從漢語)翻譯成表音語言之后,韻律 (thythm)就變成了節奏 (cadence)③Lawrence Lipton.The Poetry of Kenneth Rexroth,Poetry 90.3,1957,pp.168-180.。適于吟誦的宋詞對音美的要求很高。經王紅公英譯為自由體詩之后,原作的押韻和長短錯落的句式產生的音韻美基本沒有了,但個別原作的擬聲詞和疊字用法得以保留。

《聲聲慢·尋尋覓覓》中,開頭連用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王紅公譯為:“Search.Search.Seek.Seek.Cold.Cold.Clear. Clear.Sorrow.Sorrow.Pain.Pain.”④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31.⑤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頁。譯文做到了對原作意義的盡量貼合,且同樣用到了疊詞的形式,將詞人在國破、家敗、人亡的凄慘處境下,無法排遣的悲苦心情抒發了出來。同時,原作的句尾押韻轉化為了英文中的頭韻。如果說原作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奇筆,那么譯作也是匠心獨運的妙譯,兩者異曲同工,各有風韻。

詩歌的視像美包括語形視像美和語意視像美:語形視像是漢字本身的構造所產生的圖畫美;語意視像美是指“詩歌的具體內容借助審美主體的呈現能力而顯示為主體想象世界看得見的具體物象”⑤。王紅公英譯李清照詩詞時,對前者的特殊處理非常少,而是著重呈現了后者。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名物的視像美和語意視像蒙太奇手法。

漢語語言富于圖畫美,如龐德所言,每一個漢字都是詩①辜正坤: 《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年,第13 頁。。王紅公的創意英譯中也不乏對漢字的巧妙解析和闡釋。英譯李清照詩詞時,對于一些表示時間、地點的名詞或具體物品的名稱,常常按其字面意思譯出,以展現它們在原作中造成的畫面感。上文所舉《浣溪沙·春光淡蕩寒食天》中“黃昏”一詞按“黃”“昏”的字面意思譯為“the orange twilight”。這為該詞增添了色彩美:暮色四合,夕陽將稀疏的雨簾染成了暖橘色。飲茶或焚香是李清照詩詞中的常見場景,王紅公將茶、茶具、香、香爐的名稱也照字面譯出?!缎≈厣健ご旱介L門春草青》詞中“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一句,英譯為“Blue-green clouds carve jade dragons.The jade powder becomes fine dust. I try to hold on to my morning dream.I have already drained and broken the cup of Spring”②Li qingzhao,Li Ch'ing-chao: Complete Poems,p. 7.。飲茶的場景在譯作中消失了,名物在原作中引起的視覺聯想卻得到了凸顯。

中國古詩中含有豐富的意象,意象本身及意象之間的組合構成一幅幅圖畫,類似于電影當中的蒙太奇手法,即把不同時空的物象拼接在一起,衍生出單個意象所不具有的含義。王紅公不僅在翻譯中國古詩詞時保留了這種手法,也將其用于自己的詩歌創作當中,為英語讀者帶來了新的審美感受。

四 “新我”的融入

王紅公的創意英譯不僅體現在巧妙地保留原作風味,更體現在創造性地融入新的元素。他對原作“同情”的過程,也就是基于自身經驗和審美趣味融入“新我”的過程。

1.意象的糅合

王紅公對原作中的某些意象加以糅合和創造,賦予了它們新的意義。李清照詩詞中有許多以春天為背景,將內心的感情投射在外在的景物中,字里行間或透露出少女的歡樂,或隱含著思夫的情懷,或充盈著濃濃的愁緒。王紅公在英譯中賦予了“春”這個意象更加豐富的內涵?!缎≈厣健ご旱介L門春草青》一詞中,有“兩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一句?!皷|君”“原指日神,后來指司春之神。用來代指春天”①諸葛憶兵:《李清照詩詞》,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41頁。。對于“歸來也”的解讀,學者說法不一。陳祖美②陳祖美:《李清照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第72頁。、王志英③王志英:《李清照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8頁。認為,李清照因政治原因被迫離開汴京,崇寧五年春,朝廷解除黨人之禁,“歸來也”是指詞人自己得以回京。諸葛憶兵④諸葛憶兵:《李清照詩詞》,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42頁。則認為,“歸來也”是詞人內心對負笈遠游的丈夫的呼喚。王紅公取了后一種的解釋,將此句譯為“My lord has gone away to the East.Today he returns,and my joy is already greater than the Spring”⑤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7.(“夫君去了東邊。今天他回來了,我比春天還要愉悅”),并在注釋中解釋:“Tung-chün,Lord of the Spring,used as a metaphor for the man she loved.Here it is translated as‘My lord has gone away to the East'.”⑥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97.(“東君是司春之神,用以比喻詞人所愛的人。這里譯為‘夫君去了東邊’”。)這是譯者出于詩意的考慮故意創造的。將“東君”賦予“詞人所愛的人”這個雙關意義之后,許多詩詞中“春”字的表達都變得非常巧妙?!饵c絳唇·寂寞深閨》中“惜春春去”的英譯:“I loved the Spring,but the Spring is gone”⑦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19.(“我愛春,但是春離開了”)。這首詞抒寫詞人獨居家中,思念并盼望丈夫歸來的深閨濃愁。由于“the Spring”的雙關效應,這句英譯同時體現了對春天的愛惜和對丈夫的愛意。又如作于趙明誠去世之后的《好事近·風定花落深》中“長記海棠花后,正是傷春時節”一句:“When the begonia petals have fallen That the time has come to mourn for Spring”⑧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26.(“海棠花瓣已落,正是為春哀痛的時節”)??傊?,王紅公對“the Spring”這一意象的雙關創造,使原作中隱含于字里行間的含蓄主題在英文中得以巧妙表達。

2.詞人形象的改變

如前所述,王紅公主張將自己的情感和經驗與作者相“認同”。經過譯者“同情”的李清照,已經美國化、王紅公化。在中國讀者眼里,李清照是一位端莊矜持、才思敏捷的大家閨秀;在王紅公筆下,則變為了直接、奔放又神秘的東方女子。這主要是通過抒情口吻的變化和情欲色彩的添加實現的。

李清照詩詞一向以婉約含蓄著稱,多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即使是直抒胸臆的詩句,也多有所克制和保留。王紅公的譯作中,抒情口吻多轉含蓄為直接、奔放?!缎≈厣健ご旱介L門春草青》中“歸來也,著意過今春”,譯文為“Today he returns,and my joy is already greater than the Spring”①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7.(“今天他回來了,我的歡樂比這春意還要濃”)。

相對于抒情口吻的變化,表現內容的更換對詞人形象的影響更加徹底??宓襞稍娙送跫t公本人創作的愛情詩中,就有對情欲色彩的大膽呈現,并因此被評論家稱為“異性愛神父”(“the great celebrant of heterosexual love”)②Lucas Klein,“Original/Translation:The Aesthetic Context of Kenneth Rexroth's Translations of Du Fu and Li Qingzhao”in William T.Lawlor and Wen Chu-an,eds.,Beat Meets East:An Anthology of An International,Interdisciplinary Conference on the Age of Spontaneity,Chengdu:Sichuan University Press,2006,p.357.。英譯《續漢詩白首》(One Hundred More Poems from the Chinese)、《中國女詩人》(Women Poets of China)和《李清照集》時,也將這種色彩添加其中。

有關研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王紅公對《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蘭舟”的解釋。 “蘭舟”是“用木蘭制成的華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稱”③諸葛憶兵:《李清照詩詞》,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36頁。,直譯應為“magnolia boat”(木蘭舟)。但王紅公不顧合譯者鐘玲女士的反對,將其譯為“orchid boat”(蘭花舟),并執意添加了它本不具有的情欲色彩。同一首詞中,“輕解羅裳”的“解”意為“輕挽、輕提”④王志英:《李清照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0頁。。王紅公將此句譯為“Gently I open my silk dress”⑤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27.。詞人直接抒發相思之情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句,譯為了“Creatures of the same species long for each other”①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27.。凡此種種,將詞人對丈夫的相思之情由靈魂性降格為了動物性(“an animal love”)②Lucas Klein,Original/Translation:The Aesthetic Context of Kenneth Rexroth's Translations of Du Fu and Li Qingzhao,p.360.。英譯《李清照集》中,類似于《一剪梅》這樣的解讀并不是個例。王紅公對多首詩詞進行了明顯的誤讀,如給詩詞中提到的物品添加個人主觀注解,將關鍵性的字眼稍作變動、將詞人對花的細致描寫轉為寫人,將虛化的意象坐實等等?!吨袊娙恕芬粫谝淮纬霭鏁r甚至也以《蘭舟》(The Orchid Boat:Women Poets of China)為名,這不僅改變了中國女詩人的群體形象,也是西方譯者對處于邊緣文化的東方女性的操縱。

3.部分詩詞主題的改變

王紅公的個人經歷和情感體驗與李清照有某種相似之處:在有產之家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美好的婚姻生活因第一位伴侶的離世而戛然而止,以對往事的追憶來彌補當下所缺乏的安全幸福感;李清照在國運衰微、家破人亡之時經歷了只身南國的孤獨飄零。王紅公亦曾體驗流浪式的生活,也在尋找二戰后人們普遍缺乏的“家”的歸屬感。不僅如此,兩人都創作愛情詩,而李清照細膩的抒情也暗合了王紅公的詩意感受和情懷。得益于此,李清照詩詞的主題,大部分都在王紅公譯作中保存了“故我”。

然而,詩人和譯者王紅公畢竟屬于西方的話語體系,其創作和翻譯深受西方文學傳統的影響。英譯李清照詩詞時,主題改換最明顯的詩詞之一當屬《多麗·小樓寒》。這首詞贊美了白菊清潔高貴的精神姿致,結尾為“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原作體現了詞人對白菊的愛惜,為其轉瞬即逝的美麗而惋惜傷感,并說,如果處境好,哪里還需要回憶屈原和陶潛這兩位愛菊的人呢?英譯為:“Heaven ordains you will wither and your faint fragrance disappear.No matter how much I love you,you will fade but be remembered in this poem.You will not need to envy the orchids gathered along the river bank by Chü Yüan or the chrysanthemums planted against the easthedge by Tao Ch'ien”①Li qingzhao,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p.16.。(“無論我多么愛惜,你終要香銷形殞。但這首詩銘記著盛開的你。因此,你不必羨慕屈原沿河采集的蘭,也無須嫉妒陶潛種在東籬的菊?!保┻@不禁讓人想起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只要世間尚有人吟誦我的詩篇,這詩就將不朽,永葆你的芳顏?!保?/p>

五 結 語

王紅公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翻譯屬于創意英譯。他主張“同情”翻譯觀,在翻譯李清照詩詞時融入了個人的經驗和情感體驗,使詩神脫胎換骨,達到“來生”。這其中既有對“故我”的忠實保留,也有對“新我”的巧妙融入:英譯中保留了李清照詩詞中的大量中國經典意象,部分存續或巧妙轉化了原作的視像美和音像美;但譯者糅合和創造了新的意象,改變了詞人的形象,也變換了部分詩詞的主題。從審美角度來講,他的英譯是美麗的英文詩。雖不同于原作,“來生”亦美。從闡釋學的觀點來看,王紅公的創意英譯是對原作的攻占和部分吸納,使英語文化因吸收了漢語文本而“使自身得以增富”②Jemer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p.164.。同時,譯文相對于原文拓展或丟失的部分又使原文得到了補償、加強和擴展。作為李清照詩詞的優秀譯本之一,王紅公的創意英譯與其他譯本形成互文。這些英譯一起促進了漢詩的傳播,并豐富了美國詩學。在一定程度上,王紅公以其美感獨特的譯文,對漢語詩的傳播和英語詩的發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肩負了時代和世界文學的使命。

猜你喜歡
詩神李清照詞人
消逝(4)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點絳唇
詞人的職業
《浮世清歡,歲月安好》
再次寫到鷹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證
不朽的絕唱
——奠祭偉大詩人屈原
林逋梅妻鶴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