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民俗文化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

2015-04-10 10:13韓文蘭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校本課程歷史教學

韓文蘭

[摘要]民俗文化走進歷史課堂,對歷史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及讓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學生學以致用意識的培養大有裨益。但目前的教育現狀使得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難以有效彰顯。建議教師潛心鉆研相關史料、地方志、野史筆記等,促進自身民俗文化素養的提升;并推動課堂教育革新,落實民俗校本課程研究,讓學生親自實踐,直觀感受民俗文化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摒棄陋俗,繼承良俗,增添新俗。

[關鍵詞]民俗文化 歷史教學 教育革新 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094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人民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具有傳承性、規范性、社會性和多樣性等特點。民俗是“我們民族文化的DNA”,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是區別民族乃至國家最重要的特征。民俗文化具有細雨潤物的功能,走進歷史課堂,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且能促進學科整合,推動歷史教學改革走向深入。

一、民俗文化對歷史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豐富和延伸歷史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歷史的發展促進民俗的演變,民俗的變化反映著歷史的進程。民俗是一種歷史記憶,它以非文本的形式記錄著社會歷史變遷。歷史教學過程具有開放性,民俗文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深化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例如1645年順治皇帝發布“剃發令”, 提出“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從此頭發之去留,不再是個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個倫理問題,而是上升為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涤袨樵谏蠒墩垟喟l易服改元折》中提出“辮發長垂,不利于機器生產”,主張“斷發”;武昌起義后,獨立各省把標志漢人臣服于清朝的辮子作為革命目標,剪辮子已經成為去舊圖新的標志,“不剪發不算革命”。通過這組有趣的民俗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其意圖。清政府是為了從精神上征服漢人,鞏固封建統治。革命者是為了革除陋俗,發展資本主義。對“不剪發不算革命”有何認識?學生討論后總結如下:社會習俗的變遷只是社會變革的表層反映,不能反映社會變革的本質;剪辮與否不能作為判斷新舊與否的標準。

2.有利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

民俗文化是教育學生熱愛民族文化最好的素材。歷史課程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讓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引導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提高審視歷史和現實的洞察力。

人教版必修三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中,“仁”、“禮”、“中庸”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教師教學時結合民俗文化中的歲時節日民俗,表達出美好的民族情感,滋潤學生的心靈,提高其道德意識與人文素養。

3.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民俗文化蘊藏著大量的科學知識,把民俗文化與歷史教學相結合,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言文字、禮節禁忌、歷法地理等知識,加強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二、民俗文化在歷史教學中的利用

教師民俗文化知識缺乏,教材中關于民俗文化的內容分散,教師因深受高考指揮棒影響而忽視民俗文化的傳授等原因,使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不能真正得以體現。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1.教師需潛心鉆研,提高自身在民俗文化方面的素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可以從正史著作、地方志、野史筆記及其他歷史資料中搜集并學習鉆研相關內容。

2.推動課堂教育革新,促進民俗文化教育

民俗文化的內容應該是學科教科書和教學內容的輔助性材料。適當補充、拓展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的內容以開拓學生視野,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必須注意的是,民俗既有良俗也有陋俗。所以在教學中,須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民俗進行理性思考,摒棄陋俗,繼承良俗,增添新俗。課堂要留意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民俗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傳統節日時,教師可以把當前大家過節日的形式、內容、意義與歷史對比,對民俗的精華與糟粕予以認識。這樣既傳授了知識,又可以啟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探索民俗演變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的務實精神。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師生合作、教學相長

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切身感受民俗文化的真善美與假惡丑。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民俗文化的紀錄片、考察歷史文化遺存、參觀歷史博物館、組織民俗采風活動、收集鄉土史資料、撰寫調查報告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新課題。教師也應根據當地實際,編寫與民俗相關的校本課程,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系統認識。

傳統民俗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一個民族最引人關注的名片,在全球化與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保留民俗文化已經成為每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問題。民俗教育是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興趣的手段之一,是學生了解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的橋梁。必須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讓優秀的民俗文化走進教材,走進課堂。

(責任編輯 龐丹丹)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校本課程歷史教學
提高民俗文化意識,延續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