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戈爾與印度國際大學

2015-04-14 15:56曾小翠李雪平
關鍵詞:泰戈爾印度學院

曾小翠 ,李雪平

(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637002)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1861 ~1941) 不但

文學藝術超群,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和社會實踐家。1913 年因其代表作《吉檀迦利》而成為首位摘得諾貝爾文學桂冠的東方人。他寫了大量有關教育方面的著作,被喻為“偉大的民族主義教育家”“理想主義的教育家”“新教育的開拓者”。1921 年在圣地尼克坦實驗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國際大學,成為泰戈爾進行教育改革的實踐基地。

一 泰戈爾創辦國際大學

泰戈爾所處的時代,印度尚處于英國殖民統治的末期,全國卷起反殖民統治的抗爭。泰戈爾對殖民主義教育有過切身體會,對殖民學??菰锏慕虒W內容與機械呆板的教育方法是深惡痛絕的。為了與殖民主義的奴化教育做抗爭,傳承本民族文化傳統,泰戈爾決定創辦自己的學校。

國際大學的前身,建立于1901 年,原名梵文字音為Brahma-Vidyalaya,中文近似地可譯作“婆羅門書院”。國際大學地處農村圣地尼克坦( Santiniketan) ,起初范圍并不大。Santiniketan 也是梵文字音,意為“和平之鄉”。其辦學主旨是: “把精神從一切桎梏中解放出來,為祖國求獨立而斗爭,才不致軟弱無力。乏助于人,從未受益; 自助之人,才能有救?!保?]5這所學園是泰戈爾民族教育的萌芽,其目的是反對殖民主義的奴化教育,主張國家要獨立自主辦教育。

1920 至1921 年,泰戈爾復游歐洲,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的凄涼,這種精神上的刺激讓他覺得缺少一個救濟的機構。此前,他還發現在印度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中,有愛國排外的傾向,認為世界上還缺少“東西方會合”的平臺。經過幾番努力與多方籌備,泰戈爾最終在圣地尼克坦的基礎上,于1921 年12 月22 日正式成立國際大學,并將梵文名改為Visva -Bharati,意為“世界文化教育中心”。泰戈爾用一句古老的梵語作為校訓,意為“世界相會在一個鳥巢中”。顯然,他立志要把國際大學辦成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平臺。

二 國際大學的發展

國際大學起初不是一個純粹的大學,主要分為學校部、大學部與研究部這三大部。Patha - Bhavan 即學校部( School Department) 。學校部分初、高兩部: 初級為Adys - Vibhaga ( For junior pupils) ,高 級 為Madhya - Vibhaga ( For senior pupils) ,程度相當于我國初、高中教育,有一個主任( principal of school) 管理該部。Sikeha -Bhavan 即大學部( College Department) 。大學部再分前后兩級: 前級為intermediate section,后級為upadh section,修業年限各兩年。其科目均為三種: (1) 隨意研究無試驗科目( subjects for study ,not for examination ) ,前級設文明史,普通藝術,普通科學等; 后級設文化史,主要近代思想,普通文學與藝術等。(2) 必修試驗科目( compulsory subjects for examination) ,前級設: 梵文、孟加拉文或其它印度文字、英文、倫理、數理等; 后級設: 任一種語言文學、印度古文化、印度哲學與宗教、普通哲學、普通歷史學、經濟學、語言學等。 ( 3) 選修科( optional subjects ) ,設: 希臘文、拉丁文、印度方言( Indian vernaculars ) 等。大學部亦有主任( principal of college) 一人,各科均有固定教授。[2]201Vidya-Bhavan 即研究部( Research Department) 。研究院有主任一人,沒有固定的教授,學生學習也沒有固定的科目與年限,哲學、文學、藝術、佛學、梵文( Sanskrit) 、巴利( Pali) 以及其它各種學術文字等,喜歡研究什么,便可選擇擅長此門學問的人一同研究。要研究幾門學問,可根據時間和精力安排,自由支配。國際大學的一大特色即是同學亦會兼充教授,如中國學生初學梵文,則由印度同學教; 除學習之外,中國學生兼教中文。

除了上述三大部之外,還有Nari - Bhavan 即女子部( women’s institution) 。女生平時上課都與男生一樣,在這里只是為女生練習女工、家政并住宿等而專門設置的。這里的女生還有種種游藝與集會,相對于男生來說,要特別快樂些。此外,1922 年在許里尼克坦( Sriniketan ) 設農村重建所( The Institut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離圣地尼克坦約三公里,主要目的是幫助附近村民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內設織工,木工,種植,養雞,飼蠶等,也是國際大學師生糧食和蔬菜的供應基地。

泰戈爾辦學初期,國際大學物質設施不是很完備,雖有點簡陋,但也不乏特色。學校沒有專門的教室,上課都在室外。泰戈爾崇尚自然教育,認為學生要充分接觸自然,故國際大學的課室,其實就是一個自然園林,黑板掛在樹上,教師和學生各帶一塊毛毯,圍成圓弧,盤坐在地上。學校印刷所小具規模,英文,梵文,孟加拉文等字粒都有,全校一切印刷品,均由此出。泰戈爾的新作品,以及各教授的講義,隨時要都有。當時,國際大學的來客特別多,且多來自歐美,所以接待室特別必要。國際大學現有四間接待室( Guest House) ,但是食宿必須預先申請,至于收費與其他信息則可以從公關辦公室查詢。國際大學的醫院( the Pearson Memorial Hospital) 建于1927 年,由W. W. Pearson 捐助。一開始,醫院設備很簡陋,但有什么毛病,也可以隨時就醫,醫院現面向所有學生提供免費醫藥治療。泰戈爾去世后,學校設有博物館。博物館包括一個固定展館( a permanent display section) 和五間泰戈爾居住過的房子合成的泰戈爾紀念館,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泰戈爾紀念館有1 580 幅泰戈爾原創畫作,554 幅他人畫作。還有其他珍貴收藏,如: 11 380 張照片、3 855 件古董、52 件雕塑品,另有許多演講稿與證書。每年會有不同主題的紀念展覽以悼念詩人。

圖書資料是從事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圖書館是國際大學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價值的一個機構。起初,圖書館藏書不多,且多為泰戈爾和其他學者的個人收藏。泰戈爾常游歷異國與各校,被贈予許多有價值的書籍,如: 1921 年一套法國古典作品; 1925 年一套意大利古典作品。譚云山到國際大學后,贈送了一部十三經。當時圖書已有幾萬冊,且比較貴重,各國文字都有。中文書也不少,其中有一部全藏佛經,一部二十四史,一部太平御覽,一部資治通鑒,一部佩文韻府; 最寶貴的是幾千卷手寫的梵文古籍,有的是兩三千年前的古物。[2]197如今,國際大學的圖書館由一個中央圖書館和12 個院系圖書館以及30 個研討會圖書室組成。中央圖書館至今有藏書376 531 冊,整個系統除了電子雜志和電子書外還收藏了大約85 萬部文獻。

三 國際大學的辦學理念

( 一) 招生對象廣泛,崇尚自然主義教育

與當時的貴族學校不同的是,國際大學招生對象廣泛,不分宗教種姓,不分貧富貴賤。泰戈爾認為要解放婦女,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應先從受教育開始,主張男女平等。這在當時宗教與種姓歧視嚴重,男女極不平等的印度社會中,著實為一大膽進步之舉。國際大學的教育方式,絕不同于官辦大學那樣機械教條,毫無生氣與創造力,而是注重“自然的啟發,自然的陶養與自然的感化”。[2]201泰戈爾不提倡過去那種單一、呆板的評價方式,反對給學生考試。一般會按照課本的進度,要求學生寫論文。每學期的四五篇論文,則會成為評估學生學習成績重要標準。泰戈爾時期,學生畢業后學校不會發文憑,這與官辦學校形成強烈的對比。官辦學校培養的人才面向城市,大都成為英國統治機構的骨干; 而國際大學的培養目標卻面向農村,許多年輕人也愿意到農村發展,到農民身邊開展掃盲運動。

( 二) 教授親編教材,推廣民族文化與語言

國際大學的任課教授,一般沒有現成的課本或教材,只能靠自己親自編寫講義,學生聽講則做筆記。比如當時印度各大學的歷史課本,都是英國學者編撰的牛津印度史。泰戈爾極力主張: “自己民族的歷史,猶如自己個人的日記,必須自己來寫,才能真實而親切,從而得到自尊、鼓勵和希望?!保?]63他認為教學內容不僅要反映出自己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還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做到“學有所用”。當時,英語被迫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學校教育也強制使用英語進行教學。因此,泰戈爾還提倡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編寫教材并講授,認為外語學習唯以母語文化為根基才有意義。

( 三) 演講與文藝并舉,營造多彩校園文化

國際大學經常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訪問,學校會安排在各方面有造詣的學者給學生上課或者演講。泰戈爾每隔一周或兩周,會對全校師生作一次演講。內容一般是他有關文學或哲學的新作,偶爾也有政治方面的述評。所以,國際大學的學生時刻感受著濃厚的學術氣息與文化氛圍。此外,學校有兩個話劇團,一個是“泰戈爾劇團”,專演泰翁的作品,一個是“莎士比亞劇團”,專演莎翁的作品,校園里到處都能看到他們排演的身影。國際大學的師生一年要歡度好幾個節日,每逢節日必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示慶祝。師生齊聚一堂,先是演奏泰戈爾親自寫的校歌,然后是靜默禱告三分鐘,接著由泰戈爾用孟加拉語致詞。其演講,常有樂器伴奏。集會過后,林間必有成群結隊的歌舞,球場上的各種比賽,圖書館前與禮堂內節目繁多的表演,熱鬧非凡。

四 國際大學的使命

( 一) 中印教育交流的橋梁——中國學院

泰戈爾一直景仰中國文明的博大精深,1924年訪華歸來后,欲恢復中印文化交流的想法日益強烈。后來遇到在南洋教書的中國學者譚云山教授,便邀請譚云山到國際大學任教。同時譚云山還潛心研究佛學和印度文化并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常如候鳥般在中印之間來回穿梭。于1933 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印學會 ( Sino - Indian Cultural Society) ;1934 年8 月19 日,成立了印度的中印學會( Sino-Indian Studies) 。泰戈爾親自擔任主席,譚云山則擔任總秘書長。中印學會的宗旨是: “聯結兩大文明,交流文化,促進友誼,最后為世界和平和人類友好做出一番貢獻?!保?]541937 年孟加拉新年4 月14 日,正式成立了中國學院( Cheena -Bhavana) ?!吨袊c印度》是泰戈爾在開幕典禮上做的著名演講: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日子,我久盼著這個日子的來臨,為我們的人民償還從古已許下的夙愿,就是要維護我們印度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往和友誼…中國學院在今天開幕了。中印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友誼與日俱增,學院將成為這種了解的一個核心和象征?!保?]133為了重建兩國人民中斷了十個世紀的友好關系,院長譚云山宣布中國學院的宗旨是: “研究中印學術,溝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聯合中印民族,創造人類和平,促進世界大同?!保?]57譚云山通過各種途徑籌集善款,用各方人士募捐的資金打造學院根基。自此,中國學院擁有一座兩層的主樓,圖書室與研究室分居主樓的兩側,加上宿舍樓則成為國際大學中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個學院。

早期的中國學院以學術研究為主,后轉變為科研與教學相結合。1947 年起,學院先后開設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文化等課程; 1968 年設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課程; 1979 年則成為印度首個授予中國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單位,經其培育出來的人才多在印度其他大學從教,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組成了印度國內進行中國研究的第一、二階段的中堅力量。[5]2005 年,學院共有本科及碩士、博士研究生共計43 人,截至2011 年,增加至160 多人,非常強調學生的學習和科研能力。此外,中國學院非常重視圖書資料的搜集和圖書館的建設,至今收藏了45 209 部文獻,成為國際大學最具收藏價值的圖書館之一。館內藏有大量的佛學典籍和一些中印文化歷史交流方面的史籍材料,為學院各研究項目的順利進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6]。

( 二) 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國際大學成立后,各個領域的有造詣的知名學者常被邀請來作教學演講或學術研究,也有大批學者慕名前來。中國學院成立前后,也相繼有中國學者去國際大學交流訪問、學習和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如: 著名畫家徐悲鴻曾于1939 年擔任中國學院客座教授,為時一年多。1940 年戴季陶訪問國際大學,會見了泰戈爾。1942 年2 月19 日,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專程赴國際大學參觀。同年的11月,中國學者吳曉鈴與石真來校教授漢語和文學。石真還研讀了幾年孟加拉語,后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孟加拉語文學翻譯家。1957 年1 月30 日,國際大學中國學院迎來了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他們代表中國政府捐贈了一萬多本中文圖書。2011年初,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與圣地尼克坦國際大學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7]。2011 年6 月7 日,印度圣地尼克坦國際大學校長Rajat Kanta Ray 教授受邀訪問云南大學。雙方就外派教師、提供獎學金、互派學生交流團與文化團體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討論。云南大學自2011 年9 月起為國際大學提供5 份學生獎學金及2 份教師獎學金,雙方互換20名左右各學科的學生到對方進行為期三周的交流。國際大學希望兩校師生能有機會了解彼此的文化和歷史,協助其進行中國古典文獻的編目整理工作并期望國際大學的中國學院能取得更大發展,成為印度最好的漢語教學與中國文化研究的大學[8]。

印度獨立后,于1951 年通過議案,宣布國際大學為中央大學,是對國家具有重要意義的機構,且印度的歷任總理都兼任這所大學的校長[9]??梢?,印度國家領導對國際大學的重視非同一般。此外,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是現代印度首個研究中國的機構,對中國的研究至今已走過了75 年的歷程。這一系列的變化與發展,是泰戈爾創立國際大學所期望看到的,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相信國際大學能一直秉承泰戈爾的辦學宗旨和文化傳播的使命,真正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圣地。

[1] 魏風江. 我的老師泰戈爾[M]. 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 5.

[2] 譚云山. 印度周游記[M]. 上海: 東鄉出版社,1993: 201.

[3]王邦維,譚中. 泰戈爾與中國[M]. 北京: 中央編輯出版社,2010: 54.

[4] 譚中. 譚云山與中印文化交流[M].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 57.

[5]章立明. 印度中國研究經歷三個階段[EB/OL].(2014 -05 -15) [2014 -12 -10]. http: //www.cssn. cn/sjxz/xsqksjk/skdt/201405/t20140515 _1162182. shtml.

[6]李明. 泰戈爾的中國夢在這里實現——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概覽[J]. 世界漢學,2005 ( 3) : 247 -249.

[7]孟中印緬合作教育先行加強溝通增進合作[EB/OL].(2011 -01 -19) [2014 -12 -10]. http: //www.chinanews. com/edu/2011/01 -19/2798787. shtml.

[8]云南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印度圣地尼克坦國際大學校長訪問我校[EB/OL]. (2011 -06 -09) [2014-12 -10]. http: //www. news. ynu. edu. cn/xyxl/2011 -06 -09/0 -13 -7153. html.

[9]About Visa - Bharati [EB/OL]. ( 2011 - 10 - 19)[2015 -03 -10]. http: //www. visvabharati. ac. in/Visva_ Bharati. html.

猜你喜歡
泰戈爾印度學院
初等教育學院
金色花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 印度
印度簽訂長單合同 需求或將減弱
如此理解
學院掠影
印度式拆遷
西行學院
印度運載火箭的現在與未來
泰戈爾《飛鳥集》解讀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