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政治參與現狀分析及對策——以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為例

2015-04-14 15:56王燕琴
關鍵詞:政治同學大學生

王燕琴

(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361021)

一 引 言

“政治參與”作為一個學術概念產生于20 世紀50 年代后期。20 世紀6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政治參與成為美國政治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中國的政治參與研究則直到20 世紀80 年代末才興起。

關于政治參與,中外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定義?!恫既R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解釋為: “參與制定、通過或貫徹公共政策的行為?!保?]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和納爾遜認為: 政治參與“是指平民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2]中國學者張風華認為,“政治參與是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與政治生活的行為。行為是一種參與,意識也是一種參與”[3]。綜合各家觀點,我們可以把政治參與看做是公民以各種方式參與政治生活并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行為及其中所包含的意識。

大學生,作為中國重要的人才資源,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主要后備力量。其政治參與熱情、政治素養和政治參與能力,將直接影響著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未來。其政治參與水平的高低,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化程度。因此大學生政治參與、表達和認同情況應該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對象。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以廈門大學、集美大學、集美大學誠毅學院三所高校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充分運用統計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

其中,調查階段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輔之以定量分析法和訪談法。本次問卷一共設計了58 道題目,問題覆蓋了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動機、內容、特點、效果等諸多方面。在選取樣本時,筆者也力求做到樣本覆蓋到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政治面貌等學生,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來保障研究結果的全面性及客觀性。具體做法是先通過廈大、集大、誠毅學生工作部門查到各院系學生數量,根據院系規模大小采用PPS ( 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 抽樣法,然后根據每個院系男女學生比例、不同年級學生人數比例抽取調查對象。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600 份,回收有效問卷564 份,有效回收率為94%。

三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現狀

經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廈門三所高校的大學生政治參與情況既有令人鼓舞的一面,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體現了幾個特點:

( 一) 整體參與度高,但存在被動參與現象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盡管三所高校之間存在一些細微差別,但從整體上看,學生的政治參與度都很高。例如,在面對“您是否會參加省、市、學校的各種人大代表、黨代表的民主選舉活動”這一問題時,有148 名學生表示一定會參加,高達26.5%; 155 名學生表示“大家都參加我就參加”,占27.7%; 172 名學生選擇了“如果一定要求,就參加”這個選項,高達30.8%; 只有84 名學生給出了否定的回答,表示不會參加,僅占15%。從數據來看,85%的同學選擇了參與。

但也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是從眾參與或勉強參與。在此次調查中,還有一個題目是:“您認為您屬于哪種類型的政治參與?”高達57%的學生選擇了“學校動員了就參與”,18.7%的學生選擇了“被迫參與”,這兩項都屬于“被動參與”。而選擇“積極主動參與”的僅為20.9%??梢?,大學生政治參與呈現出明顯的被動參與特點。

這種被動參與的背后實際上反映了大學生的政治冷漠。有研究認為,當代大學生政治冷漠主要表現為對現實的政治事件漠不關心、對政治課的學習敷衍了事、消極被動地參與政治生活等[4]。

( 二) 參與主體的兩級分化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三所高校的低年級學生對于政治活動的參與熱情較高,而高年級學生的參與熱情銳減。在此次調查中,回收上來的問卷為564 份,大三、大四以上學生的問卷共273 份,其中僅有27.5%表示會參加省、市、學校的各種人大代表、黨代表的民主選舉活動。

另外,我們還發現,黨員同學與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參與熱情高,其他非黨員同學的政治參與熱情低。在回收的564 份調查問卷中( 對政治面貌與參與民主選舉活動的意愿進行交叉分析,有效問卷為554 份) ,黨員同學共123 人,占22.2%; 積極分子共115 人,占20.7%。在這些黨員同學中,明確表示會參與省、市、學校的各種人大代表、黨代表的民主選舉活動的人數達到74,占總數的60.1%; 入黨積極分子中明確表示會參與省、市、學校的各種人大代表、黨代表的民主選舉活動的人數達到69,占總數的60%。這也反映了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視對入黨積極分子以外的非黨員同學的教育的特點。高校的輔導員和其他黨務干部往往把重心落在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同學的政治參與熱情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三) 參與內容的單一化

如在調查問卷中,有一道“您都參加過何種政治活動? ( 多選) ”的題目,308 名學生選擇了“學習政治理論”的選項,高達55.1%,大學生參與政治活動呈現出單一化的特征。131 人表示“不關心政治,沒參與過”,占23.5%; 106 人選擇“加入某個政黨”,占19%; 91 人選擇“當眾發表政治意見”,占16.3%; 77 人選擇“政治表達( 集會、申訴、控告、建議) ”,占13.8%; 60 人選擇“參加人大代表選舉”,占10.7%。這體現了大學生參與政治活動和渠道的單一性和不完善性。

( 四) 參與動機的功利化

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動機功利化、務實性越來越明顯。比如: 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動機多是出于有利于就業和個人前途,把它作為追求個人發展、打造擇業就業競爭資本的手段。本次調查有個題目: “如果您愿意成為公務員,您的首要動機是什么?”有265 人選擇“工作穩定”,占47.5%; 88 人選擇“實現自我價值”,占15.8%; 有68 人選擇“待遇豐厚”,占12.2%; 有67 人選擇“社會地位高”,占12%;46 人選擇“為人民服務”,占8.2%; 24 人選擇“有特權”,占4.3%。由此可見,雖然也有一部分同學選擇公務員職業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及為人民服務,但大部分同學還是從自身工作的穩定性、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來考慮該問題。

( 五) 參與途徑的網絡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4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數量2014 規模達6.32 億( 截止到2014 年6 月) 。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學生利用網絡表達政治訴求更加便利。作為占網民用戶88.2%的青年( 35 歲以下的人) ,他們熟練的網絡技術為參與政治提供了有效途徑。網絡時代青年的政治參與,部分彌補了現實政治表達的“貧困”狀態,極大增強了政治信息的傳導和反饋系統,日益影響著政治決策和高層思考[5]。

在此次調查中,針對“你最愿意以什么方式參與政治?”的問題,33%的學生選擇了“在網上發表意見”,居第一位,顯示了網絡參與的特點。大學生不僅在獲取信息方面更相信網絡信息的真實性,而且在發布信息方面更相信網絡渠道的有效性,值得我們注意。

四 原因和對策

( 一) 原因分析

1. 政府層面。調查顯示,政府提供給大學生參政議政的機會和途徑不多,而大學生對此也感到不滿意。此次調查中,當面對“您對當前提供給大學生的參政議政的機會和途徑滿意嗎?”的問題時,280 個的學生選擇“一般吧,還算可以”這個選項,占50%; 128 個學生選擇“不太滿意”,占22.9%; 僅有98 個學生選擇了“比較滿意”,占17.5%。大學生對參政議政途徑的這種不滿意所導致的后果就是參政議政的熱情低,學界將此現象稱為“大學生政治參與冷漠”。大學生政治參與冷漠容易導致對政府施政的政治認同度降低。

2. 學校層面。以往,大學生參與政治活動主要停留在理論學習的層面,而鮮有實踐的機會。學校雖然也經常組織學生參與政治理論的學習,但這種學習更多的是一種被動參與,而不是主動參與。

反觀西方大學,在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美國為例,在美國高校的董事會和校務委員會中,都有學生代表參加。學生代表有權參加各種校務會議,并有權代表學生發表意見[6]。再以德國為例,在德國大學中,無論是校務委員會還是系委員會,學生代表都占有規定的比例[7]。

另外,針對學生政治參與中兩級分化比較嚴重的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轉變觀念,不能只關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3. 學生個人層面。學生個人層面的原因包括:自身政治素質欠缺、對政治參與的效果有所懷疑等。在面對“您覺得阻礙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因素有?”這道多選題目時,349 名同學選擇“渠道不暢通”,占62.3%; 292 名學生選擇了“參與效果不理想”,占52.1%; 202 名的學生選擇了“自身政治素質欠缺”,占36.1%。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觀念深入人心,在校大學生也不例外。很多學生有這樣的心理: 我以后又不從政,干嘛要關心這些選舉的事情? 由于自身參政能力欠缺,參政意愿不強,大學生當選人大代表的情況往往是鳳毛麟角,甚至會被作為新聞而進行報道[8-9]。

( 二) 對策和建議

1. 政府層面。首先,政府職能部門必須轉變觀念,主動創造機會,讓大學生參與或感受政治活動,破除大學生對政治活動的神秘感,增加大學生對于政務活動的直觀印象。有的地方政府已經在此方面作了很好的嘗試。據報道,陜西省政府就連續多年舉辦了大學生到省政府機關見習的活動[10]。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益探索。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改進人大代表選舉工作。以往,各高校組織學生參加人大代表選舉,學生對于候選人的情況并不熟悉。今后,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候選人的宣傳力度,必要時可以組織候選人與學生的見面會。

再次,政府應該注重政治參與制度化工作的推動,將一些好的舉措制度化。當然,政治參與程度并非越高越好。美國學者亨廷頓曾指出: “政治穩定取決于政治參與和政治制度化之間的比例關系,當政治參與程度高而政治制度化程度低時,擴大的政治參與可能導致政治不穩定?!?/p>

2. 學校層面。學校應當創造條件,為在校大學生體驗、參與政治活動提供便利。調查表明,學生對現在高校里的班干部選舉和學生干部選舉還是比較滿意的。在面對“您如何看待學校里班干部和學生會干部的競選過程”一題時,270 名同學給出了“比較民主”的答案,占48.4%; 186 名同學給出了“一般”的答案,占33.3%; 67 名同學給出了“很民主”的答案,占12%。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大學生的參政活動不能局限于班干部和學生干部選舉,學校應當鼓勵大學生參加學校的民主管理,如選拔一些優秀學生代表參加教學督導團、列席學工會議甚至校長辦公會。大部分高校雖然都會設立一個“校長信箱”或“校長接待日”,但效果并不理想。在調查中,面對“你如何看待現在設立的‘校長信箱’、 ‘市長信箱’?”高達45.6%的同學選擇“基本上是個擺設,反映問題基本不回復”,另有27.5 的同學選擇“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回復不及時”。

3. 學生個人層面。參與者的素質,直接影響政治參與方式、目的、性質和效果。有學者指出,大學生要實現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通過心理素質養成、文化素質培養、道德素質練就、政治素質鍛造等多個方面的訓練才能實現。其中,文化素質決定了大學生看待政治問題的視野,道德素質則會影響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熱情,政治素質則是大學生進行政治參與的基礎[11]。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作為個體的大學生,不能均衡地發展以上幾種素質,是個普遍現象。例如,有的學生雖專業成績不錯,但對政治活動不感興趣。有的學生立志將來從政,很早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也積極參加各類學生干部競選活動,但專業成績并不理想。有的學生在大一時就對學生干部競選活動充滿興趣,但選舉失利后,往往變得消沉。這些都是目前大學生政治參與不成熟的表現。作為政治活動的參與者,大學生必須主動培養自己上述幾方面的素質,才能保證政治參與有一個良好的效果。

[1]戴維·米勒( David Miller) ,韋農·波格丹諾( Vernon Bogdanor) . 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 修訂版) [M]. 鄧正來,譯.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608.

[2]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 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 汪曉壽,譯. 北京: 華夏出版社,1989: 180.

[3]張風華. 農村婦女在村委會選舉中的參與意識分析[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2 (6) :118.

[4]何存英. 當前我國大學生政治冷漠現狀及原因探析[J]. 新西部,2010 (6) : 166.

[5]羅迪. 網絡時代青年政治參與已影響政治決策和高層思考[N]. 中國青年報,2007 -7 -22 (2) .

[6]張梅芬. 美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啟示[J]. 中國成人教育,2010 (14) : 122.

[7]宋麗慧. 德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給予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7 (4) : 82.

[8]饒霈. 90 后女大學生當選人大代表[N]. 新京報2011 -12 -20 ( A5) .

[9]李立紅. 八名大學生村官當選全國人大代表[N]. 中國青年報,2013 -3 -8 (8) .

[10]秦明,柯昌萬. 省政府來了見習生[N]. 中國教育報,2012 -8 -17 (1) .

[11]孫華玉,管淑俠. 淺析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的必備素質[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 (6) : 10-14.

猜你喜歡
政治同學大學生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