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癥慢性化相關因素研究

2015-04-17 10:17冷小兵等
中國現代醫生 2015年8期
關鍵詞:誘因總分精神分裂癥

冷小兵等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癥慢性化的相關因素。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及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共400例,分為慢性組213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與非慢性組187例(首發精神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服用的藥物分為四組,喹硫平組113例,利培酮組105例,奧氮平組131例,氯丙嗪組51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治療前后PANSS總分、四組不同治療藥物組治療前后PANSS總分及療效、復發與各項指標的相關性。 結果 治療后2個月、6個月、12個月非慢性組PANSS總分與慢性組比較均明顯較低(P<0.05)。治療12個月后喹硫平組、利培酮組、奧氮平組、氯丙嗪組PANSS總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橐鰻顩r、發病年齡、持續用藥時間、家庭支持情況、家庭經濟條件與PANSS減分率呈明顯正相關,病程長短、發病誘因、起病形式與PANSS減分率呈明顯負相關;持續用藥時間與疾病復發情況呈顯著負相關(P<0.05)。結論 病程長、起病形式緩慢、發病年齡小、無明顯發病誘因、持續用藥時間短、家庭支持少、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婚姻情況不穩定精神分裂癥患者易發展為“慢性化”。 此次研究為探索建立一種阻斷或延緩精神分裂癥慢性化進展的社會-醫學-心理支持模式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慢性化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8-00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chronic mental disorders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ll 400 cases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hospital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were selected from May 1, 2012 to December 31,2013,213 cases in chronic group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187 cases in non-chronic group(non-chronic mental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accordance with medication all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113 cases in quetiapine group, 105 cases in risperidone group, 131 cases in olanzapine group, 51 cases in chlorpromazine group. General information, PANSS total score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NSS total score of four different therapeutic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relevance of efficacy, recurrence and th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NSS total score of non-chronic group after treatment 2 months, 6 months, 12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hronic group(P<0.05). PANSS total scores of quetiapine group, risperidone group, olanzapine group, chlorpromazine group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Marital status, age of onset, continuous medication time, family support, the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ANSS score reduction ra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duration, predisposing factors, onset form and PANSS score reduction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continued drug use time and disease recurrenc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P<0.05). Conclusion Longer duration, slow onset form, younger onset, no obvious predisposing factors,short-duration treatment time, less family support,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is not good, marital instability in patients prone to develop schizophrenia as "chronic."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lock or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schizophrenic society-medicine-psychological support model provides a basis.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Chronic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及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性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慢性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病種,是以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精神疾病,其臨床特點為病程長,易反復發作、遷延不愈[1]?,F對我院收治的部分慢性(連續住院時間5年以上)精神分裂癥患者及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導致精神分裂癥慢性化的相關因素,以期為探索建立一種阻斷或延緩精神分裂癥慢性化進展的社會-醫學-心理支持模式提供可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宜春市第三人民醫院2012年5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在院慢性(連續住院時間5年以上)精神分裂癥患者及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共400例,均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與統計手冊第4版的精神分裂癥診斷分類標準[2]。男 208例,女192例,年齡27~49歲,平均(37.3±6.8)歲,受教育時間5~16年,平均(9.7±1.6)年,婚姻狀況:已婚281例,未婚94例,其他25例,將對研究中所使用藥物有過敏現象的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慢性組共213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非慢性組共187例。

1.2方法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婚姻狀況、家庭支持情況、家庭經濟條件、受教育時間、性格特點、煙酒史等內容;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包括病程情況、起病形式、發病年齡、有無發病誘因、家族史、持續用藥時間(即治療依從性)和藥物劑量等內容。②療效評定以治療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減分率為依據,有效:PANSS總分減分率在50%以上,復發:入組后治療時PANSS總分減分率符合有效的標準,但在1年的隨訪過程中,減分率降為50%以下的患者。對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個月、6個月、12個月各評定1次。③將所有患者按照服用的藥物分為四組,喹硫平組113例,利培酮組105例,奧氮平組131例,氯丙嗪組51例。在研究過程中為了將不同藥物造成結果出現差異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各組之間藥物劑量具有可比性,在對藥物劑量及療效關系進行比較時,按照以下標準對藥物劑量進行統一衡量:120 mg氯丙嗪與7.5 mg奧氮平、200 mg喹硫平、1.5 mg利培酮等價。比較四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2個月PANSS總分的變化程度。④比較患者的發病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及病程長短、發病誘因、藥物劑量等臨床特點等與PANSS減分率、復發率之間的關系。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形式,兩組比較行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行F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例數的形式,兩組比較行χ2檢驗,各項指標與療效、復發的相關性行S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病程長短、起病形式、發病年齡、發病誘因、持續用藥時間、家庭支持情況、家庭經濟條件、婚姻狀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PANSS總分比較

非慢性組PANSS基線總分與慢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個月、6個月及12個月非慢性組PANSS總分與慢性組比較均明顯較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四組治療前后PANSS總分比較

喹硫平組、利培酮組、奧氮平組、氯丙嗪組治療前PANSS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四組患者PANSS總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患者各項指標與療效、復發的相關性

婚姻狀況、發病年齡、持續用藥時間、家庭支持情況、家庭經濟條件與PANSS減分率呈明顯正相關,病程長短、發病誘因、起病形式與PANSS減分率呈明顯負相關(P<0.05);持續用藥時間與疾病復發情況呈顯著負相關(P<0.05)。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終身患病率約為1.0%,占疾病總負擔的1.0%[3],患者雖然無意識和智能方面的障礙,但發作時不僅較大地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工作自理能力,還會使社會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僅給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對家屬也是一個重大的精神刺激,家屬在患者監管方面會投入更大的力度和精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及經濟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5]。因此,阻斷或延緩精神分裂癥慢性化進程以進一步提高其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病程越短,其疾病程度越輕,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1年的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出院2年的服藥依從性,病程越長患者的依從性越低[6],病程較長的患者長期用藥隨著精神癥狀的好轉及對本身病情認識使得原本就不會主動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更不愿意服用醫囑持續性用藥治療[7],偏執性格、分裂等均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對自身的認知決定了這一系列性格類型,而病程延長表現出這些性格特征對患者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從而影響治療效果[8]。起病形式較急的患者通常有較為突出的臨床癥狀,增加早期發現疾病的可能及早得到家人及醫生的有效照顧及治療,將疾病控制在萌芽階段,而典型的精神癥狀發生時間較晚,疾病早期不容易被發現,有較強的隱匿性,疾病慢性化的程度較強,不能及時采用有效的措施治療,這也是起病形式較急的患者臨床效果較好的一個重要原因[9]。發病年齡是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發病年齡越小,患者復發率越高[10],因此如何早發現、早預防就成為精神科的重要課題;無明顯發病誘因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效果往往比有明顯誘因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差,有明確誘因發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只要找出并消除誘因,常常能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在患者治療、預防疾病復發等方面持續用藥時間具有關鍵性作用,可以使病情的發展及反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只有持續用藥、按照療程用藥才能正常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如果中間停頓,服藥斷斷續續,停止服用藥物的時間超過藥物的半衰期會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也難以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在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中,婚姻對其影響遠遠超過一般人群,已婚的患者家庭成員對患者進行了干預,從而提高了服藥依從性及臨床效果[11]。精神病患者與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時間較長,因此家庭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治療過程中有家人的精神支持與幫助,家庭成員對患者的關心、理解和鼓勵,不僅會使患者感覺到親情的溫暖,也為患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12],如果社會家庭支持不足,各種應激所產生的壓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過多指責患者、過度包涵及情感過多介入均會對患者的病情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療效[10]。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長期維持治療,對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患者治療疾病的費用會占家庭總收入的一大部分,為了使這部分支出降低,導致患者減藥甚至停止治療,經濟狀況好的人群,對患者的關心程度更高,對患者精神異常的識別相對更容易,使患者的治療不會由于經濟的原因而耽誤,監督患者服從醫囑用藥,按時按量,以上行為均會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提高治療效果[13]。

總之,病程長、起病形式緩慢、發病年齡小、無明顯發病誘因、持續用藥時間短、家庭支持少、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婚姻情況不穩定精神分裂癥患者易發展為“慢性化”。 此次研究為探索建立一種阻斷或延緩精神分裂癥慢性化進展的社會-醫學-心理支持模式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 余秋容,葉飛英,李菲,等. 個案管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3):132-134.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M]. 4th ed. Washington:APA,1994:273-292.

[3] 張倬秋,申文武,陳穎,等. 精神分裂癥“一體化”康復模式的建立與應用[J]. 中國康復,2013,28(6):477-479.

[4] 邢應芝,陳會群,譚友才. 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5):545-546.

[5] 安新發,牛彩霞,陳金萍,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23):49-50.

[6] 鄭英君,吳逢春,周燕玲. 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1年復發情況及服藥依從性的調查[J]. 中國醫藥指南,2013, 11(16):607-609.

[7] 程艮,李崢. 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9):699-701.

[8] 鄭婉玲,黃慧君,陳艷麗,等. 兩種護患關系行為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10-13.

[9] 曲濤,溫桂平,邵海燕,等. 起病形式對精神分裂癥療效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2014,26(6):7-9.

[10] 羅維玲,趙軍. 精神分裂癥復發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民康醫學,2004,16(9):590-591.

[11] 王玉娉. 門診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3,22(8):423-425.

[12] 黃文飛,胡興濤. 精神分裂癥的高復發性與再住院相關因素研究[J]. 中國民康醫學,2013,25(22):69,90.

[13] 孫曉剛. 156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延誤治療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3):2888-2889.

(收稿日期:2014-12-25)

猜你喜歡
誘因總分精神分裂癥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誘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誘因與預警管理的探討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誘因及干預策略
第59屆IMO團體總分前十名的代表隊及總分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
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發病誘因及臨床表現
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