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對韓國歷史教育研究綜述

2015-04-23 09:22李英順
科技視界 2015年11期
關鍵詞:教科書韓國歷史

李英順

(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學科教育教研部,吉林 延吉133002)

在我國素來就有著重視歷史教育的傳統,而且歷史“是國家興亡之學,民族盛衰之學”,因此重視歷史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國內許多歷史教育研究者,將目光投注到研究和借鑒國外一些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上,取長補短,以此來促進我國歷史教育的發展。而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中教育的作用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以此為后盾,韓國在教育方面積極的引進國外先進國家的課程理論,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課程的課程模式,逐漸踏入了教育強國的行列。而韓國與我國同屬東亞文化圈,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通性,韓國歷史教育的成功與經驗教訓對我國歷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無疑會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1 對韓國教育的研究

我國對于韓國教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自1992年我國與韓國建立外交關系以后,有關韓國教育的研究也逐漸得以開展。其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孫啟林的《戰后韓國教育研究》和池青山等的《韓國教育研究》、田以麟的《今日韓國教育》、索豐的《韓國基礎教育》、孫啟林和安玉祥的《韓國科技與教育發展》、蔡正默和李光華的《韓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新教育體制》、艾宏歌的《當代韓國教育政策與改革動向》等。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我國學者對韓國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這些研究比較全面的論述了韓國教育的各個方面,并且在部分內容里也涉及到了有關韓國中小學歷史教育的一些內容。

2 對韓國歷史教育的研究

對韓國歷史教育的研究主要有:許華和劉傳德的 《韓國的歷史教學》,該書認為韓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歷史教育的國家,其歷史教學從公元4世紀至今,尤其是在進入現代之后經過多次改革還了國史教育的真面目,形成了韓國現代歷史教學的新特色,為提高國民整體的文化素質、為培養振興韓國經濟的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趙亞夫的《韓國社會科課程中的國史教育》,該文以20世紀60年代韓國頒布的《國民教育憲章》為基本視點,從社會科課程的視角,結合其6次基礎教育改革歷史課程的發展線索與特點,重點闡述了韓國政府對國史教育與國家現代化的關系,以及在養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方面的基本認識;許斌的《從中學歷史教科書看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指出韓國的歷史教科書具有國家從課程設置和編寫體制等方面保證對歷史教科書的管理;編寫體系上強調歷史知識的完整性,正確處理歷史教育傳統與發展的關系;內容上強調民族主體意識,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等特點。簡而言之,韓國歷史教科書反映出的對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的重視以及它務實有效的編寫形式,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譚菲,楊柳的《韓國2009年中小學課程改革述評》,指出近幾十年來,韓國政府大約每7年就會對中小學課程進行一次修訂。2009年12月,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發布了新的課程修訂標準,對中小學課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改革。并總結和分析了韓國2009年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內容和特點,旨在對于我國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示;沈海燕的《中韓歷史教育的德育作用淺析》主張歷史教育發揮著重要的德育功能,并通過對比中國大陸、臺灣與韓國歷史教育的發展過程和特點,分析歸納了中國大陸、臺灣與韓國歷史教育對德育建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為了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德育作用,中國大陸在歷史教育中應該進一步整合大中小學歷史教學內容,增強民族精神教育,重視歷史實踐教學;尹姬燕的《中韓初中世界史教科書比較研究》通過比較分析中韓兩國初中世界史教科書(中國的初中教科書名為世界歷史,韓國的初中教科書名為歷史,因為兩國教科書比較的是世界史部分,所以論文中統稱為世界史教科書)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找出各自的優點并進行成因分析,為中韓兩國初中世界史教科書的編寫提供建議。

3 對中韓歷史教育比較的研究

對中韓歷史教育比較方面的研究有:王鐸全、李稚勇編寫的《比較歷史教育學》是我國第一本在歷史教育比較方面權威的專著,其中第四、五兩章“各具特色的歷史教材”從韓國的歷史教育目標、歷史課程發展、歷史教育難題等角度對相關情況作了介紹;介紹了韓國歷史教科書的編纂思想、體裁和結構、編寫和發行等;介紹了韓國歷史教育的發展特點是日益加強本國史的教育,消除曾經的殖民主義論調。不足之處在于當時的韓國歷史教育所宣揚的愛國主義并沒有得到公眾認同,反而滋生了極端化情緒與夸大歷史事實的行為,這也偏離了歷史教育教學目的;余偉民的《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該文從歷史課程設置、歷史教育改革角度介紹了自韓國建國以來的歷史教育狀況,歸納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教育目標與課程安排。歷史課到底是獨立成科還是納入社會科,是選修還是必修,學者之間的觀點迥異。他從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審定、出版角度分析,認為新的教科書制度克服了僵化、單一的官僚特點,更具創造性和動態性;朱煜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該書對中外歷史教科書的內容編纂、敘述方式、圖片使用、練習設計等方面進行較為詳細的比較,得出對中國歷史教科書編纂的啟示;王宏志在《歷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對韓國教科書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內容進行了研究。書中指出,她對教科書的分量很大這一點印象深刻,足見韓國對于學生歷史教育的重視度。由于中韓兩國近代的類似國情,因此韓國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是客觀的、合乎事實的,書中也反映了中朝的經濟文化交流狀況。對于某些歷史敏感問題,如臺灣問題、間島的歸屬問題、朝鮮戰爭定性上,還帶有本國主義的色彩,出現了偏差。作者相信隨著兩國教科書編寫者之間的逐步交流,一定能夠有更符合史實,內容更為公正的教科書出版的;馬衛東編寫的《歷史比較教育》中“各國歷史教科書比較”一章,從歷史教科書制度、制約歷史教科書編纂因素、歷史教科書體裁、歷史教科書內容排序方面,對歐美、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教科書進行了考察、分析和系統比較。該書在比較的同時,也評價了各國的歷史教育現狀,引以為鑒;錢稼先在《中學歷史新課程教學論》分析了在韓國歷次的課程改革中歷史學科的地位以及注重實現歷史教科書從內容到形式的多樣化,是當前韓國中學歷史教科書改革與發展的主流。作者同時介紹了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歷史教育比較開放,其教科書的審定制度、教學中對教科書的使用都比較自由。

上述這些研究比較系統、全面的介紹了韓國的歷史教育、歷史課程、歷史教科書、中韓歷史教科書比較等方面的內容,并且根據介紹和比較總結出了一些有助于促進我國歷史教育發展的啟示及建議。但是從總體來看,我國學者對韓國歷史教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可參考的有價值的資料十分的有限,使得已經形成的研究也不完全是深入研究之后完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簡略。因此,希望從事歷史學科教育的同仁,能更多地關注韓國歷史教育的研究,以此促進中韓兩國歷史課程改革的相互借鑒與發展。

[1]索豐.韓國基礎教育[M].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

[2]孫啟林,安玉祥.韓國科技與教育發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馬衛東.歷史比較教育[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教科書韓國歷史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急診教科書
在韓國走馬觀花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新歷史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揭秘韓國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