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西方人性假設理論看自我學習管理

2015-04-23 09:22
科技視界 2015年11期
關鍵詞:動機人性理論

黃 彤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021)

20世紀初,為了緩和資本主義世界存在的越來越嚴重的階級對立和矛盾,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一些社會改良學者,試圖通過對人的本性的研究分析,采取更加人道和充滿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加強資產階級的統治。美國心理學家梅奧、馬斯洛、沙因以及行為科學家格拉斯·麥格雷格(DouglasM·MCGregor)等人通過大量的實驗分析,先后提出了“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等人性假設。

1 西方人性假設理論內容

1.1 “經紀人”假設

美國的弗雷德里克.泰勒從所謂“享樂主義”的哲學觀點和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出發,認為人都是“經濟人”?!敖洕恕币脖环Q作“唯利人”或“實利人”。麥格雷戈把這一思想歸納為X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大多數人天生懶惰,生下來就厭惡工作,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由經濟誘引來引發工作動機,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動機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人生下來就缺乏進取心,工作不愿負責任,寧愿接受指揮,沒有雄心大志;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響作出一些不適宜的舉動;人生來就以自我為中心,無視組織的需要。

1.2 “社會人”假設

“社會人”假設指出人們最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是由需求引發工作動機的;在現代化的工業時代,工業自動化程度極高,工作經常變的枯燥無味,這樣就造成人與人之間只能從社會關系上去尋求意義;其次,工人們之間非常關注同事們的社會影響力,這要比對管理者所給予的經濟誘因及其控制來的重視;另外,工人的生產效率隨著上司能滿足他們社會需求的程度而改變。

1.3 “自我實現人”假設

繼霍桑試驗之后,馬斯洛提出人是“自我實現人”的觀點,是指“人都需要發揮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人的才能充分表現出來,人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麥格雷戈基于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人”提出了Y理論。其基本內容是:人都是勤奮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就如同游戲或休息一樣自然;人們愿意接受職責,而且多數人主動尋求職責;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在解決組織的困難問題時,都具有創造才能和主動精神;人對于自己所參與的工作,能夠實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指揮;在現代工業條件下,一般人的潛力只得到了部分發揮。

1.4 “復雜人”假設

20世紀70年代初,薛恩等人經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復雜人”的假設。后來,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約翰·莫爾斯、杰伊·洛斯奇根據“復雜人”假設提出了超Y理論。主要內容是:人們是懷著許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組織的,每個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層次也因人而異;人在同一時間內有各種需要和動機,這些需要和動機相互作用并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錯綜復雜的動機模式,由于條件變化,人會不斷產生新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異,對不同的管理方式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沒有適合于任何組織、任何時間、任何人的統一管理方式。

1.5 “文化人”假設

“文化人”假設是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企業文化運動蓬勃發展時期提出來的?!拔幕恕奔僭O認為:企業中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價值觀的人,人的心理和行為歸根結底是由人的價值觀決定的;人的價值觀、責任感及人們在生產中的行為表現,與他長期以來所受的文化熏陶有關。

1.6 “創新人”假設

“創新人”假設指的是人是學習創新的主體,人必須學會使用現有組織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如果不能學會創新,其后果將相當嚴重;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徹底的變革,從而使組織的實績有顯著地長進。

2 西方人性假設論與自我學習管理的結合

2.1 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習的主體性

在整個自我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從以往的依賴性學習過程變為具有獨立人格、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從被動接受知識的攝取模式變為主動汲取知識的學習模式。而全面學習發展的前提是主體性的發展,因此,只有做到以學習本身為主體,以人為本,才能實現自我學習的全面發展。

2.2 滿足學習需求,發揮激勵作用

由于人性假設理論是根據人的不同需求來采取相應的管理,這一理論啟示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滿足多樣化、多變化的需求,才能達到自我滿足,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自我學習的激勵作用。除了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還包括個人才能發揮的需求,以及信任、尊重、榮譽、信念的追求、理想的實現等需求。只有滿足較低層次的需要之后,才能向較高層次邁進。由此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外在激勵引發其內在動力,從而自覺將學習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

2.3 強化自我教育,實現自我價值

“自我實現人”假設認為個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積極主動性,愿意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個人能夠自我指導和自我控制,實現其自我價值。而自我指導和自我控制本身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監督、自我改造,充分體現了個人道德修養的自覺能動性。通過自我教育,將社會的要求和規范內化、接受并轉化成自身穩定的心理結構,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完成學習目標。

2.4 加強人文關懷,構建和諧的學習管理關系

根據“復雜人”假設理論,人的需要會隨著年齡、知識等的增長而不斷變化。在當前多元化發展的時代,在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修養、心理素質等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影響了學習管理的實效性,因此人文關懷將成為增強學習管理的重要途徑。通過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學習正確面對價值多元化,積極抵制多元化帶來的消極和不良影響,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在對自身和社會具有正確認識的前提下,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培養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1]蔣珩,劉賢偉.西方的管理人性觀給我們的啟示[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3).

[2]楊光,齊勝欣,劉永生.組織行為學[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84.

[3]尹鋼,梁麗芝.行政組織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43.

[4]謝慶.人性假設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5]耿曉坤,祁佳.人性假設理論在中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6]潘星明,李天順.人性假設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1(1).

猜你喜歡
動機人性理論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逼近人性
動機不純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