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研究特色

2015-04-23 09:22
科技視界 2015年11期
關鍵詞:時評社論都市報

龔 雪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文法系,遼寧 沈陽110167)

0 引言

《南方都市報》1997年正式創刊,是隸屬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管轄下的綜合類日報,主要面向中國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區主流人群,日均出報100版以上,發行量160萬余份。自2002年《南方都市報》創辦時評報道以來,吸引了廣大業內人士的關注,歷經2003年4月、2004年3月、2006年10月等數次改版,漸漸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時評報道風格,為塑造品牌、提升自身影響力和品質的基礎,為《南方都市報》向新主流媒體轉型的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1 新世紀報刊時評報道概述

1.1 時評報道的概念

隨著都市報的興起和發展,一種不同于傳統新聞評論的新型新聞評論出現在都市報上。它不僅具備傳統新聞評論的基本特征,而且還有一些自身特點:時效性強,多數評論針對了報刊當日或昨日刊登的新聞;針對性強,內容具體,觀點明確;議題深入,評論者來自各個領域。時評報道的出現,滿足了公眾對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和社會持久形成的熱點問題,因而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也成為占據市場的重要手段。時評在我國誕生100多年來,對時評的定義仍不能得到一致的定義。在不同歷史階段,時評的內容和傳播也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時評”概念在使用時,出現了數種迥異的狀況,有觀點認為時評的有著寬泛的用途,甚至把它與新聞評論劃等號;有學者則將其簡單定義為對新聞事件的評論。

進入21世紀,時評的再次興起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注目,對新聞時評概念的說法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雖然時評概念不斷變化,但“短評”、“時事”、“新聞評論”等核心內涵和本質基本被涵蓋其中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評論為主,緊扣時事;以具有新聞價值的已報道或未報道過的新聞為切入點,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1.2 新世紀時評報道的現狀分析

1.2.1 報刊設置時評版規?;?/p>

在借鑒西方報紙社論版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進行改造,形成了獨有的時評報道專版。歐美報紙社論版多:一面是正面意見的時評,一邊是反面意見的時評,即“一分而二社論版對頁”。自《南方都市報》開設了來論版,發表了大量讀者來信,開設“批評與回應”專欄,讀者對以往前時評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評專版是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平臺。1.2.2 時評報道種類多樣化

新世紀報刊時評種類繁多、各具風格。時評欄目分類方法也五光十色,目前并尚缺少一種絕對權威的分類標準。這首先要歸因于社會的不斷進步,拓寬了人們的生活領域。例如新世紀以來逐漸興起的時評類型“房產時評”、“娛樂時評”就是這種情況?!氨c時評”是公民追求民主法治精神和更高層次的人文價值的體現。其次與進入21世紀以來,讀者閱讀需求日趨多樣化也有很大的關聯。例如金融業讀者需要的關注經濟的發展動態,預測經濟走勢,在這種需求催生了“經濟時評”,為金融學者提供了決策依據??梢娦率兰o時評報道種類的多樣化得益于社會轉型。

2 新世紀《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的特色

2.1 《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的特色理念

2.1.1 視角與語言立場

本著“站得高則看得遠,德不高則行不遠”的理念,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報》設置了“時事評論版”,刊登建設性的判斷及評論。次年4月25日,《南方都市報》發表評論《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引發了各界社會人士的關注。同年7月正式廢止《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根除了中國眾多的城市農民工和流浪人員窘迫的生活狀況。另外,《南方都市報》還積極追求:穩妥積極,為民生代言;見地深入,為時局建言。在獨特的理念的引領下,打造客觀、理性的時評,逐步開辟出自己的市場;獨有的時評語言和視角,是一個傳媒對價值觀追求和對市場的理解度的體現,有利于提升報刊在公眾心目中的信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主動。

2.1.2 開放、平衡的觀點

以往報紙刊登的言論多為報社內部編輯或評論員發表的,代表報社自身觀點,特別是針對人們關注的重大事件,他們的觀點相對嚴謹,發言相對規范,風格沒有太多的創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社會加快了民主化的進程,很多報刊設置了時評報道專欄,讓更多的普通群眾有機會參與到評論中來。時評的對象不再僅僅是重大事件,一些更加接地氣的貼近群眾現實生活的熱點、疑點話題,也被時評逐漸接納。各種言論的平衡是開放的觀點中更為注重,對同一事件或現象有肯定的觀點,有反對的觀點,各種論爭,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呈現一個意見多種觀點的多元化局面,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同時使媒介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觀點的平衡和開放是對西方社論版借鑒的結果?!耙粋€典型的社論版每天的主要內容有以下這些:三封讀者投書,兩幅漫畫,三篇專欄,一篇國內或國際事務的社論,平均兩天一篇地區當地事務社論,三天兩篇地區事務社論。版面不含廣告欄?!边@是復旦大學李良榮教授對歸納時評構成的評述??梢姀V泛搜集民眾意見,擴大了民主,使各種意見得到自由發表,才能實現報刊與讀者的良性互動。

2.2 《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的特色寫作

2.2.1 選題特色

時評報道要求的時效性,新聞性更強,新聞性即要求時評報道與新聞報道一樣,講究時效。時效性就是要求評論的質量要高,對于引導輿論的導向有重要作用,時評的選題要面向全國發生的社會影響較大的新聞事件,比如“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馬航墜機事件”、“昆山粉塵爆炸案”?!赌戏蕉际袌蟆肪浞职l揮其時效性,提供豐富的資訊、組織時評專家進行評論。在競爭的激烈程度日益增加的今天,媒體報刊對時效性的追求己成為永恒主題。

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以來,社會轉型中出現了諸多不穩定因素,解讀政府執政路線,關注重大政策方針,獲知變化中的世界對自己的影響,日益成為受眾強烈愿望。在這種情況下,時評就很好的發揮了解讀闡述的作用。時評報道的本質是傳媒實踐對“議程設置”傳播理論的具體應用。媒體通過開設時評報道專欄,有意識地引導公眾集中思考和評論的問題,并發布相關觀點,形成相關輿論。

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和特殊的信息,時評受眾閱讀信息的同時也在享受一種精神消費。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和精神理念很大程度上收到時評報道所做出的判斷和評論的影響。因此,21紀的人們需要構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找到一種平衡的價值觀,注入深厚的人文關懷,讓受眾得到精神上的激勵和滿足,這應該是時評報道越來越注重的環節。這是媒體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體現,通過對情感、人生經歷的關懷和反思,使人性光輝得到進一步折射和放大。

2.2.2 大眾化特色

新世紀語言日趨大眾化,既是新時期社會歷史特征的體現,也是現階段中國社會歷史轉型加快的結果。一方面,當今正處于信息化的時代,報刊等媒體形式為了迎合廣大受眾的閱讀需求,在語言使用方面盡量去貼近大眾的生活,廣泛吸納社會中流行用語和網絡用語,拉近媒體與讀者之間距離,對報刊與讀者的互動交流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當今相對寬松、民主的政治環境下,使人民真正成立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自己真實的想法、觀點都能隨意表達出來,語言的大眾化,消除了報刊數年來的高高在上和語言空洞的弊端。成為媒體與讀者訴求的一個平臺。

報刊的屬性決定了報刊用語應該充滿時代的色彩。近年來,報刊時評報刊中出現的大量專業術語、流行語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是時代生活的體現,對引領社會進步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拜托!我們不需要男足世界杯》題目中日常用語“拜托”一詞,把球迷對中國男足的無奈之情充分的表露出來;正文中“以目前中國男足在國際足壇的地位、實力和水平,實在不足以去爭這個‘彩頭’?!?,也很好的表達了中國男足的水平與世界杯相差甚遠的不爭事實。時評報道的寫作也日益大眾化,用源于生活的語言,能更好的消除媒體與讀者的屏障,簡明了當地表達觀點,使各種觀點更加有效的融合。

2.3 《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的編排特色

字號、字體、線條等版面語言的不同設計是版面的組成部分,將眾多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呈現給讀者,是版面語言最基本、最首要的作用。因此“大氣簡約”是版面越來越追求的風格,實現信息傳遞的時效性。這種簡潔的設計,對讀者閱讀和編輯換稿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若想縮短換稿的時間,版面簡約是一個必要的前提,特別是遇到重大新聞換稿需要的是,簡約的版面更能體現它的價值。各大報刊越來越將大氣簡約的版面作為競爭的一個重要層面,它的成功,對提高受眾的閱讀率及時評報道的特色內容特色傳播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實地調研,總結如下:從大方向上講,《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共有3個版面:形式、版面都基本不變的“社會評論”版,及不定期在不同版面的刊登的“個人評論”版與“大眾評論”版。根據具體的情況,這三個評論版面有不同的分配欄目:其中“社會評論”版具有最豐富的欄目,例如“社論”、“街談”、“批評/回應”、“實事求是”、“推薦”等。 “大眾評論”版是三個版面中出現最晚的,它的出現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南都漫畫”和“來論”是“大眾評論”版的常規欄目,“跟帖”、“關鍵詞”、“聲音”、“微博”等都是帶有鮮明的網絡色彩的欄目。相比以上兩個版面,“個人評論”版的設置相對簡單,雖然根據不同作者實際狀況設計了不同形式的報道,但是各個不同的精英專欄都由冠名以“個論”二字。

3 《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的現實意義

3.1 有利于實現受眾媒介接近權和進行二次議程設置

媒介接近權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巴隆提出的,指一般社會成員可以利用新聞媒介發表自己的主張、言論和開展各種社會和文化活動的權利,其核心內容是要求傳媒必須向受眾開放?!赌戏蕉际袌蟆窌r評報道版設立了多個專欄對社會公眾開放,供公眾表達意見,僅2010年上半年《南方都市報》的時評報道,就有表達個人觀點的各種評論近1300篇。從某種意義上說,《南方都市報》使受眾的觀點在媒體上得到了很好的表達,使受眾媒介接近權得到最大程度地實現。

二次議程設置是指在新聞報道之后,依據新聞進行評論和評判,對新聞進行更深的解讀。其功能,在空間上拓寬了新聞影響的區域,在時間上也延長了新聞的生命。媒介通過評論選擇性地把群眾的目光引導到了特定的對象。這樣,就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涵與擴展了新聞報道的外延,使新聞及評論的作用最大化的發揮,為受眾帶來了更加科學、全面、理性的對事件和現象的認識。

3.2 有利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彰顯及公共領域的有效構建

“適用與滿足”站在受眾角度,分析受眾接觸媒介的動機以及這些接觸對他們心理需求的滿足,考察媒介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物質生活充裕的今天,公眾逐漸加大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后,公眾對社會參與空間的需求也不斷擴展。公眾的這種精神上的滿足通過新聞時評報道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在 《南方都市報》2010年上半年的時評報道作品,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就政府執政、輿論監督、公民權益、文化教育、市場改革等諸多方面刊登了自己的意見,滿足了自身的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

公共領域,是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夠保障向所有公眾開放,能形成某種接近于公眾輿論的東西。對于涉及公眾利益的事務能自由地聚會結社和發表意見。報刊雜志及廣播電視等是公共領域重要形式?!赌戏蕉际袌蟆返臅r評報道是構建公共領域的重要舉措;同時,通過刊登公眾的觀點和意見,為更加有效構建公共領域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到來,公共領域必將發展壯大,而時評報道也必然能為中國社會公共領域的建構添磚加瓦。

4 結語

2002年創刊,《南方都市報》歷時十余載。從一份不起眼的小報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主流報紙之一,其中時評報道專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在彰顯其言論導向的獨特認知價值方面,還是其時評理念“在大轉型的時代關注這個轉變的國家與社會”。南方都市報時評報道秉承“做一個廣開言論的平臺”理念,在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背景下,爭做走在時代前列的都市報。

[1]寧樹藩,等.新聞學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6.

[2]李良榮.當代西方新聞媒體[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49.

[3]吳飛.傳媒競爭力[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122

[4]李方.寫好時政評論真的很不容易[N].新華日報,2004.

[5]李天倫.時評本地化漫談:南方都市報社論的啟迪[J].新聞記者,2004.

猜你喜歡
時評社論都市報
時評的一般思路
就事說理,激濁揚清——如何寫好時評作文
以15秒播出一個溫暖的片斷——溫州都市報的抖音號運營實踐
關于社論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綜述
試論《都市報道》與“民生民情”
新形勢下都市報文化新聞創新探析
漫畫·時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