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歷史意識的課堂培養

2015-05-28 07:08劉彩玉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歷史意識歷史課教學評價

劉彩玉

摘 要:2011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初中歷史課要引領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對歷史進行正確的理解,對史實作出合理的判斷”。①那么,中學歷史課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歷史課,歷史意識,第二層次概念,教學評價,評課標準

一、重視歷史意識培養成為當今歷史課程改革的新趨勢

在歷史教學領域,“歷史意識”已愈來愈成為歷史教學法的一個關鍵范疇。因為歷史不僅是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人們對過去事實的有意識的記錄。②基于歷史學的屬性,近年來歷史教學界逐漸認識到,“學生不能僅是被教導固化的知識,還應該被教導探究歷史知識的方式”,要“使學生藉著某些運用史料的特定練習,學到歷史學家的一些態度和方法”。③

早在1925年,民國史學家何炳松在其《歷史教授法》中即已包含培養學生歷史意識的論述。何氏認為,歷史課有注入和啟發兩種教學方法?!坝米⑷氲姆椒?,一切研究同說明的責任統在教師一個人身上。用啟發式的方法,由教師供給資料,叫學生自己去做建設的事業?!薄敖虒W法上的趨勢在于養成學生自動研究的習慣”,也就是教師啟發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教師補充參考資料,并且設計種種問題來提問學生,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解析能力。歷史課不僅要重視教科書的運用,而且要通過適當補充一些歷史名著等資料,使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作者的史識、目的、資料與偏見,了解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何氏有關“自動研究的習慣”之訓練,實際上就是提倡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概而言之,重視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知識的建構過程,將歷史意識的培養作為歷史課的教學重心,從20世紀后期以來已經成為國際上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新路徑。這也是我國現行初中、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均強調歷史意識培養的學術及實踐背景。

二、培養歷史意識,教學要準確呈現時代風貌,切忌盲目追求課程生活化

歷史課究竟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首要一條是要準確地反映歷史的時代風貌。

我國新世紀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中學歷史教師大多接受了歷史課應堅持“時代性”,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生活世界”的新理念。雖然新課改的理念和總體目標是增強課程的生活化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然而,歷史畢竟不同于其他學科,歷史課的時代性首先應該是體現過去的時代風貌,而不是“以今度古”或一味地追求課程的生活化。

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關鍵在于要呈現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時代風貌,也就是說要注意它的時代性、歷史感。

三、培養歷史意識,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歷史的關鍵概念

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歷史教學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一些關鍵概念。2011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將時序、變遷、因果等概念的掌握列為歷史課的重要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把握“歷史時序”概念

歷史學是以時序來構成其學科系統的。時序觀念是發展學生歷史意識的基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只有放到特定的時間架構下進行審視,才能顯示出其意義與價值。

歷史課培養學生的時序概念,關鍵要把握以下兩點:

一是養成學生的歷史“時序架構”。如熟悉使用時間術語,如年、月、日、世紀、年代,公元前、時期、階段等;熟悉歷史課程大體上是按照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的分期方式以及各個具體時期的先后次序呈現的;根據提供的數據、圖片等,依據時間順序建立一個時間架構,如年表、時間軸等;能以時間順序的架構說明某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如法國大革命的發生等。④

二是養成學生的歷史“時序思考”。這主要指能說明過去與現在的差異與相似之處;能根據學習主題呈現的內容,掌握某個時代中歷史變遷與延續的因素;通過多種途徑感知歷史,學會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并經過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思維過程,形成歷史概念,進而認識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能學會在具體的歷史時間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2.引導學生理解“歷史變遷”概念

歷史學的“變遷”指的是史學家依據相關資料對各種主題進行考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在歷史的長河中勾勒出一系列的變化,并依次建立歷史分期和時序發展。

第一,歷史課必須讓學生對歷史的基本時間次序有所理解,這是建立“變遷”概念的基礎。這已如前述,這里不再重復。

第二,“變遷”經常指“事態”的變化。就是說,歷史學家除了呈現歷史事件發生的經過之外,更關注的是這件事是否對其他歷史問題產生了影響。因此歷史課除了要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外,還必須使之認識歷史事件之間存在的某些關聯性。

3.指導學生掌握“歷史因果”概念

歷史學家歷來重視探究因果關系,歷史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在于探討事件發生的原因。在歷史教學方面,學生在把握因果概念時,往往存在若干誤區,如將“原因”看成是特殊的“事件”,它具有某種力量,促成新的事件發生;在思考“因果關系”時,忽略了人的動機和意圖的重要性;將“原因”呈現為一個個先后發生的事情或者簡單的按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因素來排列,至于這些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關聯性等一概置之不理。事實上,歷史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客觀存在”,哪些因素成為歷史學家筆下的事件原因,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史學家的選擇及賦予這些因素的意義。而且,事件的原因往往是多種因素匯集一起而產生作用的結果?!耙蚬P系”猶如一個龐大的關系網絡,而不是一個直線發展的因果鏈,更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羅列。⑤

綜上所述,基于歷史學科思考性的特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必然成為歷史課的基本目標,也是評價“一節好的歷史課”的重要指標之一。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要求歷史課要注意注意準確地反映歷史的時代風貌,切勿一味為了追求課程的生活化而造成“時代錯置”,而且要引導學生把握時序、變遷、因果等歷史學科的關鍵概念。

注解:

① 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36頁。

② 葛劍雄、周筱赟:《歷史學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72頁。

③ 陳冠華:《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臺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第144、156頁。

④ 陳輝:《歷史程序性知識及其教學》,載朱煜主編:《新教材疑難問題研究與解決:初中歷史》,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60頁。

⑤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么?——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第352~353頁。

猜你喜歡
歷史意識歷史課教學評價
淺談少數民族學生在歷史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幾點看法
信息技術—Internet實用教程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小人物 大歷史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歷史意識培養的史料教學優化策略
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
歷史課上等
嫁給誰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