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015-05-28 07:08連愛芳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量體裁衣欣賞

連愛芳

摘 要:美術欣賞是一種特殊的復雜的精神活動,美術欣賞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還能讓學生正確認識美學觀。但是,初中美術欣賞課卻是多數教師覺得較難掌控的一種課型。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教師滔滔不絕,學生鴉雀無聲,師生課堂地位沖突,或是教學容量大,課堂教學時間總是不足,抑或是學科性與人文性失衡,如何上初中美術欣賞課,提升課堂有效性?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的現象。本文以《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一課為例,就初中美術欣賞課中存在的問題,與各位同行做一探討。

關鍵詞:亞非拉美術;欣賞;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引言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總是不斷的在思考,如何上好一節課?這關系到幾個問題:第一,教什么?——這是教學內容的問題。第二,怎么教?——這是教學方法的問題。第三、教的怎么樣?——這是教學效果、教學效益的問題。立于學生本位,我們還需思考,“學什么”、“怎么學”、“學的怎么樣”的問題。這一切都歸結成為我們現在不斷在追尋的課堂有效教學的問題。如何讓這一節課有效、高效?我認為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內化。錢鐘書先生曾經說過,內在不足,才用外在來彌補。而這里的內在應該就是教師本身對教材理解的水平、品質和深度。教材是教師同學生進行互動的平臺,是師生形成“對話”的媒介。教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可參考的內容,為學生提供美術學習活動的依據。在面對教材時教師常常有這樣的疑惑:到底應如何理解與把握教材?如何體現學科特點?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些也都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思考、探尋的問題,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一課的教學思考為例,就上述問題與各位同行探討:

一、如何解決知識容量大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沖突問題

知識容量大是欣賞課型中常遇到的問題,很多教師總是希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盡可能的給予學生最大化的知識容量,這往往容易造成“滿堂灌”的現象,一節課下來,學生“消化不良”,教師疲憊不堪。也因此,如何解決知識容量大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沖突,成為了我們課堂教學所面臨的第一大疑難問題。尹少淳教授在《新編美術教育學》中非常形象的比喻出美術教科書同教師、學生間關系,他提到“美術教科書不應該是‘一件成衣,因為一件成衣不一定適合不同身材的人,而更應該是‘一塊布料,美術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體型靈活而自由的剪裁,以便與自己所教的學生完全‘合體”。這段話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量體裁衣”,依據學生情況,靈活地、富有創造性的“優選活用”,在教材的“用”與學生的“學”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一課,內容涉及了多個國家、地區,不同時代的藝術作品。教材中選取了兩河流域時期亞述、新巴比倫、波斯、柬埔寨、日本、印度、埃及、瑪雅等地域代表性作品,旨在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為學生建立一個宏觀的亞非拉美術印象。教學內容總體上呈現出地域廣、跨度大、知識面廣,難度大的特點。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藝術特點也有所不同。學生既要掌握不同國家的藝術特點,又要了解其相關的文化背景,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很難達成教學任務?!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要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美術欣賞方法?!币虼吮菊n教學任務應是:讓學生掌握亞非拉美術欣賞的方法并建立對亞非拉美術的宏觀印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處理教材設計教學:

1.善用加減法讓教學更具可操作性

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材為依據,從亞非拉美術作品中選取代表性地域的典型代表作,以點帶面,深入分析,有效減小知識容量。同時設置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分析作品,搭建知識框架,掌握美術欣賞的一般方法,給予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在此基礎上教師依據所分析的作品,補充教材中未提及的相對應的作品文化背景,幫助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亞非拉美術作品同地域文化間的關聯,從而有效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2.課前探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知識無限,但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能給予學生的知識總是有限的。教師可將在課堂中無法一一涉及的美術作品及其文化背景,設計到課前探究學習單,引導學生按地域劃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資料的收集整合過程中,對所負責的地域美術作品及及文化能夠有一個較為宏觀的認識和深刻的印象。這種“有備而來”也為課堂學習做好了知識和心理鋪墊,不但能有效減輕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二、如何解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沖突問題

在面對欣賞課時,由于知識容量和欣賞課型的問題,許多老師習慣性的選擇講授式教學法。講授法是教學活動中的主要方法,尹少淳教授在《美術教育學》中指出:“講述能力是判斷一個教師職業水平的重要指標,一個優秀的講述者和好的、適當的講述能夠成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原因,相反,一個拙劣的講述者和差的、不適當的講述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痹凇敦S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中,我曾嘗試以講授法為主,創設教學情境,以旅游的形式串聯本課,引導學生分析作品及其與地域文化的關聯。在嘗試教學中我發現,在欣賞課型中講授法的合理運用有助于幫助學生直觀記憶,但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講授式教學法,易出現教師滔滔不絕,學生茫然記憶的現象,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弱,更多時間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產生沖突,學生主體性地位如何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我重新審視教材,設計小組合作探究,最大化放手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講:

1.設計課前探究學習單,明確分工,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藝術作品及其文化資料的收集,提升學生的資料收集及合作學習能力。

2.以學生為主講,將課堂還給學生。各小組選擇適當的匯報形式(如演示文稿、視頻、文本等),整合所收集的資料,形成完整的匯報內容,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匯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主持者、引導者的角色。

3.設置課堂探究性學習活動:比較埃及金字塔與瑪雅金字塔的異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

4.“教”的過程貴在引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游客”與“向導”進行“對話”,充分質疑。思維止于結論,起于問題,有目的的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問題中積極思考,形成思維碰撞,努力得出自己的結論,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最后由教師結合小組展示情況、反饋等進行補充、總結評價,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程理念。

三、如何有效協調美術的學科性與人文性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通過美術課程,能夠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睹佬g課程標準》對于第四學段“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所提出的目標為:“欣賞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了解重要的美術家及流派。通過描述、分析、比較與討論等方式,認識美術的不同門類及表現形式,尊重人類文化遺產,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表達感受和見解”。由此可見,在欣賞課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科本位知識,還要將美術作品融入文化情境中,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地域特征等,加以觀察、體驗、分析、比較、聯想、鑒別和判斷,積極開展探究、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感受與認識,避免一味的強調美術本體與技能,使課堂陷入單薄、枯燥乏味的境地。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易出現重學科本位而輕人文性質,抑或是將美術課上成歷史課等現象。如何在學科性與人文性之間取得協調?也是我在《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一課教學中思考的重點。美術作品的人文性,一直是學生在賞析作品時較為薄弱的地方,在學生課前探究活動中,我設置了一些明確的指向性問題,指引學生先行了解美術作品及其相關的文化背景。如“印度研究組”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專題探究活動:①印度美術概況(3句話簡介);②印度宗教文化概況(3句話簡介);③印度美術代表作品3-4張(包括建筑、雕塑、壁畫等不同類別作品各1張,并附作品基本信息,如名稱、類型、時代等);④立足美術本體,從造型、色彩、表現手法等方面,并結合印度宗教文化特點,深入分析課本圖片《持蓮花菩薩像》。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匯報結果,立于學科本位,適當的補充各地域作品同地域宗教文化、歷史背景等之間的聯系,并由此總結與梳理文化對美術作品特點形成的影響,以便給學生對各地域的美術有更為全面宏觀的印象。如學生分析《持蓮花菩薩像》時,結合印度佛教精神,分析作品中菩薩形象的塑造特點,使學生明白印度宗教文化是印度美術表現題材的主要源泉,同時它又反過來影響著印度美術,印度美術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或哲學觀念的隱喻,而非審美觀照的對象;以及亞述之師與亞述王權崇拜的聯系;埃及“來世文明”對埃及金字塔、壁畫特點形成的影響等等。由此有效協調了美術的學科性與人文性。

教學作為一種藝術,一堂課即如一件藝術作品,教師在量體裁衣,優選活用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一顆優化的種子,讓學生澆灌其生根發芽;給予學生一份旅行寶典,讓學生不斷探索新視界;給予學生學習的方法,點燃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與信心,這也許就是教學的藝術。也是我們自身不斷攻克難題,做學習型教師、做研究型教師、做進步型教師,走向成熟與收獲的生命歷程。

參考文獻:

[1] 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日]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量體裁衣欣賞
量體裁衣
編寫數學童話需“量體裁衣”
側重欣賞實效,著眼音樂創造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量體裁衣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要“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抓落實
“量體裁衣”展風采,“百花齊放”滿園春
德媒:中印尚難以做到彼此“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