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2015-05-29 14:33吳尚
商場現代化 2015年9期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理論與實踐成本管理

摘 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問題也成為企業關注的重要內容。為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需引用相關的成本管理理論進行企業成本的分析,在此基礎上使企業的管理與決策具有可供參考的依據。然而相比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市場經濟在我國起步較晚,許多企業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定的瓶頸,所以需深入研究其相關理論并應用于實踐中。本文主要對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相關成本管理的理論分析與具體實踐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成本管理;理論與實踐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下要求構建政企分離、產權與權責明確以及以科學管理方式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制度。在此背景下,企業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應貫穿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內部與外部管理以及戰略抉擇等方面,以此通過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對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相關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成本管理理論的基本概述

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發展的目標在于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本管理的水平。由此引入成本管理的理論,尤其例如計算機集成、敏捷與柔性制造等先進制造方式的產生,使現代企業生產過程中無法沿用以往的成本管理方式,因此出現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理論。

1.作業成本管理的提出

作業成本法的提出主要源于開普蘭《正確計算成本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文章,其將當時成本制度無法解決費用分配問題等內容進行概括,并針對存在的成本問題引用新的管理方式,即企業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這種方式應用的原理在于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利用顧客訂單進行作業成本以及具體消耗量的判定,再對其作業動因做出分析以使經營環節中出現的資金與存貨積壓問題得以解決,為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提供保障。實際操作過程中需進行一些列的步驟,即:首先,通過有關客戶各項作業的分析進行作業中心的構建。其次,將企業中的相關資源歸納匯總,為作業活動的開展分配相應的資源。再次,以歸納匯總后的生產經營勞務與商品等為依據,對成本對象予以明確,最后,對成本動因進行充分挖掘,以此促進成本控制的加強。除此之外,作業成本管理中也提及了關于業績評價體系的構建,可通過績效考評的方式使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全面成本管理的方式

企業中采取全面成本管理的方式要求對產品的各個環節如設計、生產以及銷售等進行成本的預測、控制與管理,確保同類產品中,企業自身的產品在成本、價格與質量等方面都具一定的優勢,在獲取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競爭實力。采用全面成本管理的過程具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產品的研發與設計。全面成本管理過程中關于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所涉及的成本核算屬于較為重要的部分。第二,產品成本的控制階段。具體指為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勞動以及其他相關成本,要求實行動態成本管理過程,能夠將存在的生產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第三,產品生產結束后,在入庫階段相關的成本計算階段。第四,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通過質量、價格與服務等優勢進行產品的推廣,實現占領市場的目標。

3.戰略成本管理方式

戰略成本管理更傾向于解決企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并對未來發展過程中的成本因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成本數據信息決策,實現企業發展的目標。在管理思想上,戰略成本管理方式體現的主要為適應企業戰略的思想、成本源流管理、員工成本意識以及能夠用于實踐的管理思想等。

二、成本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作用分析

作為經濟范疇,成本是對企業中經濟關系的重要反映。在現代企業制度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關系所發生的改變,使成本在作用方式、存在的方式以及具體內容也隨之變化。而且現代企業制度中所體現的特征更傾向于企業的自主經營、核算的獨立以及管理過程中的兩權分離等,這就要求在考慮產品成本的同時還需全方位考慮經營活動中的各環節。由此可基于現代企業制度的視角對成本作用分為以下三方面。

1.從計量資產價值角度

傳統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資產成本的計量是判斷企業資產價值的重要依據。傳統經濟體制中企業資金的管理無論盈余或虧損影響的主體主要為國家,企業自身在經濟利益方面不具備較強的獨立性,且不必承擔資金方面的風險。在此現狀下,如何計量企業的資產或確認企業的資產不是企業關注的重要內容,由此出現了資金的占用形態。然而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形成的現代企業制度中,明確了企業的所有者與其他相關利益群體如債權人等的責任與權益,企業所有者以及利益群體在權益方面應由法人負責,具體通過對損益的正確計量以及實際財務狀況的反映實現。其中所計量對損益與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性主要取決于計量是否正確以及資產確認是否合理等。因此,計量資產價值過程中需將成本作為基本依據。

2.從耗費補償尺度角度

成本在以往經濟體制下能夠對耗費的補償尺度發揮重要作用。但大多企業并未真正體會成本價值的存在,原因在于成本運用過程中多充當經濟核算工具,無論出現盈余或虧損局面,國家都可通過財政維持企業的持續生產。因此利用成本實現耗費補償的方式僅流于形式。而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在獨立經營的企業中能夠發揮重要的補償尺度作用。如何保證經營收入在滿足成本要求的同時更大程度的提高效益是企業考慮的重要內容。因此耗費補償尺度中成本的作用可細化為兩方面,即:首先,若繼續沿用傳統經濟體制中國家對企業的補償方式,將出現極大的社會浪費現象,無法為企業帶來提高綜合實力的動力。但在現代企業制度中,耗費補償責任將隨經營權與所有權保持分離狀態發生變化,特別在支配或使用企業資產方面,經營者獲得收益的同時還需負責企業資產的增值與保值。其次,企業成本在耗費補償尺度中的應用可理解為產本的實際生產成本,從該環節中發揮成本補償尺度的效用。

3.從經濟核算角度

無論在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下,都要求在經濟核算過程中以成本作為主要工具,通過成本的降低與實際的核算滿足企業經濟活動要求。但實際應用成本工具過程中,兩種經濟體制所獲取經濟效益的方式卻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如前文所提的計劃經濟體質下企業的資金管理以及生產規劃等都由國家全權負責,使企業在經濟核算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現代企業制度下利用成本作為工具,可使經濟核算更能滿足企業自身獨立經營的基本需求。

三、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成本管理工作脫離市場發展觀念

企業經營活動的投入與產出存在的關系以及經營效率都需利用成本進行體現,其中若成本較低能夠充分說明利用最少的資源活動實現更多的服務,從而實現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為低成本與高效率并不意味一定獲得高收益。我國目前大多企業為減少單位產品成本所采取的方式主要為提高產量,確保銷售量恒定的條件下,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利潤。這種方式完全忽略當前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很容易出現由存貨積壓造成生產成本完全集中于存貨方面,只能在短期內獲得較高的利潤。因此這種脫離于市場發展觀念的問題導致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制定錯誤的決策。

(2)成本管理滿足于宏觀需要

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內容,成本管理應得到企業的正確認識。大多國內企業所進行的成本管理多以國家相關財務法規為依據,在執行過程中也側重于滿足宏觀需求,使其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并未發揮應有的效果。

(3)成本管理理論與管理手段的不完善

現代企業制度中的成本管理應貫穿于企業的整體經營活動過程中。然而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僅側重于產品的生產過程,使具體的銷售或供應過程未進行實際的成本管理。同時企業成本管理中也存在集中產品投產后而忽視研發設計階段的情況,導致企業成本管理中缺乏可供參考的事前成本預測信息。此外,企業中制定的成本計劃也未完全立足于企業發展情況以及市場經濟環境,使其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這種成本管理理論與管理手段的不完善使企業的成本管理不具備實際的意義。

(4)對成本會計系統的過分依托

以往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觀念主要為為使成本降低而采取降低成本的策略,很難為企業規劃決策提供必要的數據信息。企業的整體經營過程以及每個作業環節中涉及的成本內容很難正確反映出來。對于產品的成本構成要素,企業的成本管理人員或成本報表的編制人員都難以解釋,影響經營戰略決策。

(5)成本信息扭曲問題的存在

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簡化成本核算過程不會影響產品成本信息。但隨經濟發展尤其制造環境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背景下,制造費用呈逐漸上升趨勢,若繼續沿用傳統成本核算方式,很容易出現人工成本比重多于制造成本的局面,并存在許多不必要的作業費用。這種情況下產品成本信息將被扭曲,經營的方向也因此出現誤區。

2.成本管理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1)成本管理與經濟環境的脫離

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市場經濟環境影響。從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環境現狀看,能夠影響成本管理的主要來自電子信息技術的沖擊與產品買方市場的出現兩方面。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生產活動受到很大影響。

(2)短期行為存在于成本管理中

以我國目前大多國有企業為例,其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者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特征,很多管理人員為促使工作業績的提高,將成本管理工作多集中在眼前,忽視企業的長遠發展。特別在關于如何調整成本差異、劃分成本費用以及解決企業壞賬或盤虧問題等方面受人為因素影響極大。導致后期的成本管理工作面臨極大的難題,甚至為使經營目標得以實現通過粉飾財務報表或對相關的管理數據進行偽造。

(3)成本管理相關機制的不完善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需配有相應的內部牽制制度。但大多企業所采用的約束激勵機制并未應用于成本管理中。管理者對成本資料的隨意修改以及財務報表的弄虛作假都將成為影響成本資料管理的不利因素,也因如此使市場經濟運行受到影響。尤其能夠調動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積極性的激勵機制也不完善,難以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4)技術水平與管理者素質的限制

現代企業發展中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水平。很多企業領導者多集中于短期利潤,不注重技術上的創新,使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同時,企業中的經營管理者由于綜合素質較低,對市場環境不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使成本管理過程中出現較多問題。

四、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1.樹立成本觀念

成本管理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指導思想應以成本效益理念為主,從根本上認識成本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管理中通過降低成本的方式挖掘更多具有潛力的效益。同時,企業相關的成本信息可向管理人員提供,以此促進員工成本管理意識的增強。

2.成本管理戰略的定位

成本管理效果的提高,要求企業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并綜合分析當前市場的供求情況,以此進行戰略成本的確定。具體可從三方面進行:首先,對企業成本的環境影響因素做出分析,根據國家政策、市場供求情況以及外部環境可能帶來的風險等變化情況,對經營活動的各環節做出調整。其次,正確分析企業內部情況,針對企業管理與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決策。最后,對經營同類產品或同類服務的情況做出分析,做到取長補短,使企業得到市場的認可。

3.整合成本管理工作流程

以企業發展的目標與任務為依據,對自身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保證生產經營中的各生產要素被合理組織。同時對經營活動中影響成本的不必要環節撤銷,避免企業發展中受其影響而發生停滯不前的情況。另外成本管理的具體工作流程中還需注重引入相應的約束激勵機制,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而且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應進行提高,確保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五、結論

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應用是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發展的關鍵內容。企業實際進行成本管理時,需正確把握成本管理的相關理論概念,根據存在的管理問題分析存在的原因,并從成本管理觀念的樹立、成本管理戰略的定位以及工作流程的整合等方面促進成本管理有效性的提高。這樣才可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于長波.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才智,2010,17:262-263.

[2]張衛華,劉瑩,岳光宇.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35:97.

[3]母津寧,紀海榮.關于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理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2:34-35.

[4]許義生.試論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問題[J].商學論壇.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02:21-27.

[5]黃飛.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1:292.

[6]姜則成.關于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2,07:64-65.

[7]薛少漢.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當代經濟,2013,16:14-15.

[8]張利萍.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理論與實踐[J].企業研究,2011,16:76-77.

[9]呂曉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資產監管理論的形成與發展[D].武漢大學,2012.

[10]樊進科.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體系的系統構建[J].經濟問題,2013,06:35-37.

作者簡介,吳尚(1993.12- ),女,遼寧省撫順市,大學本科,專業:財務管理(法務會計)

猜你喜歡
現代企業制度理論與實踐成本管理
現代企業制度下加強會計監督的對策
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與完善對國企黨建提出的新要求
積極探索股份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新思路
淺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
基于項目管理的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管理
機械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對軍工企業成本管理開展評價工作的探究
加強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