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北蘇區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探析

2015-05-30 17:42代天喜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學生黨員高校

代天喜

摘 要: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北部,與浙江、江西交界,俗稱“閩北”,下轄延平、邵武、武夷山、建甌、建陽、順昌、浦城、光澤、松溪、政和10個縣(市、區)。武夷學院坐落在世界雙遺產地——福建武夷山。閩北蘇區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啟示。閩北蘇區歷史教育與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應采取如下措施:抓好閩北蘇區歷史教育進高校工作;豐富閩北蘇區革命史教育內容;創新閩北蘇區歷史教育方式。

關鍵詞:閩北蘇區;高校;學生黨員

中圖分類號:D26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076-02

閩北蘇區歷史是福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夷學院處于閩北蘇區的核心地帶——武夷山。武夷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在閩北蘇區文化傳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將閩北蘇區歷史教育貫穿到學生黨員教育過程之中,提高學生黨員的思想覺悟,對加強武夷學院學生黨建工作意義重大。

一、閩北蘇區歷史基本情況

閩北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1926年7月,閩北第一個黨支部在建甌成立,隨后閩北工農運動不斷發展。1928、1929年閩北黨組織領導崇安(今武夷山市)、浦城邊界的農民舉行兩次暴動,俗稱“上梅暴動”,為福建省五大農民暴動之一。1929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55團在崇安成立,閩北正式建立了工農紅軍。1930年5月,閩北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崇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以崇安為中心的閩北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后與贛東北根據地合并,成為著名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1年,中共閩北分區委、閩北分區蘇維埃政府、閩北軍分區相繼成立。閩北黨組織領導蘇區人民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政權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使蘇區不斷鞏固,發展壯大[1]。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周建屏率紅十軍兩次入閩,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閩北蘇區。1932年10月,中央紅軍二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先后解放邵武、光澤縣城,閩北蘇區與中央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1933年4月,根據中央人民委員會第40次常會決議,閩北蘇區劃歸中央蘇區閩贛省領導,正式成為中央蘇區的一部分。同年8月,以彭德懷為司令的東方軍向閩北挺進,解放了南平王臺和峽陽、順昌洋口等鄉鎮。至1934年底,閩北地區先后建立過18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組織,其中崇安、建陽、邵武、光澤、建松政等14個縣蘇在目前南平市境內,鉛山、廣豐、上鉛、上廣4個縣在今江西境內,各縣的區、鄉、村也普遍建立了基層蘇維埃政權組織。紅色區域從閩北擴大到江西的鉛山、上饒、廣豐,浙江西南部以及閩東北地區,縱橫300余里,人口達五六十萬。1935年1月,閩北蘇區黨政機關撤出蘇區首府大安,轉入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其間,成功恢復和開辟了以建松政、邵順建、資光貴三塊游擊區為中心的閩北游擊根據地,完成了“保持革命陣地,保持革命武裝,保持革命組織的光榮任務”,成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中建立的15塊游擊根據地之一[2]。1938年2月,閩北紅軍、游擊隊一千五百余人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開赴抗日前線,轉戰大江南北??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中共福建地下黨省委一直堅持戰斗在閩北,被譽為“紅旗不倒”的紅色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動,就發生在武夷山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北人民為保衛蘇維埃政權,付出了巨大犧牲。據有關黨史資料顯示,有超過一萬名閩北子弟兵加入中央紅軍隊伍;全市被國民黨反動派毀滅的村莊1 122個,被殺害的革命者和群眾3.79萬人,被滅絕的1.72萬戶,被燒毀的房屋6.39萬間。崇安縣1925年全縣總人口14萬,到解放時僅剩6萬人,其中中共福建省委誕生地——洋莊鄉坑口村,全村被燒7次,66個自然村被燒毀57個,全村974戶被殺害絕戶664戶,全村原有人口3 989人到解放時僅剩下700多人。

閩北蘇區作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南平市委、政府從尊重和還原歷史、告慰革命先烈、服務蘇區人民的高度出發,積極推動申報中央蘇區縣工作,2009年5月武夷山市、光澤縣、邵武市、建陽市被中央黨史研究室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縣,2011年3月浦城縣也被中央黨史研究室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縣,目前,建甌、松溪、政和、順昌、延平5個縣(市、區)也正在積極推進申報中央蘇區縣工作。

二、弘揚閩北蘇區歷史教育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意義

開展閩北蘇區歷史的學習教育,是加強高校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對于廣大學生黨員不斷加深對黨的認識,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效提高運用黨的歷史經驗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加強閩北蘇區歷史教育,是全面加強武夷學院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迫切要求。一方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部分學生黨員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在部分學生黨員干部中被淡忘。只有認真學習閩北蘇區歷史,不斷地從閩北之士奮斗歷史中吸收養分,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紛繁事務的考驗。另一方面,學生黨員雖然思想敏銳,視野開闊,勇于開拓進取,具有較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但對于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因此,面對新時代的學生黨員,最重要的是加強閩北蘇區歷史的學習。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學生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自覺性,不斷激發學生黨員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建設時期的奮斗精神、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第二,加強閩北蘇區歷史教育,是提高武夷學院學生黨員干部素質的重要方式。由于多種原因,一些學生黨員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黨史、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黨史還了解得不夠全面和深入,對黨的歷史經驗的認識和把握還不夠科學系統,對黨史中的一些問題還存在模糊認識,這對學生黨員的政治素質、黨性原則、理想信念等產生了一定影響。對于閩北高校的黨員來說,只有銘記閩北蘇區歷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因此,很需要組織和引導廣大學生黨員比較系統地學習閩北蘇區歷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閩北蘇區革命的精神遺產,從中借鑒、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不斷增強廣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

第三,加強閩北蘇區歷史教育,是加快推動武夷學院跨越發展的現實需要。閩北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福建建立組織比較早、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在革命戰爭中創造出了許多值得繼承、發揚和借鑒的寶貴經驗。當前,地方高校正處在加速推進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解決好加快發展、促進和諧中面臨的許多新問題、新矛盾,既需要我們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來解決,也需要以黨的歷史經驗為借鑒。這就要求廣大學生黨員必須深入學習閩北蘇區各個歷史階段、歷史主題和歷史事件中所蘊含的經驗教訓,推動學校的有序發展。

三、閩北蘇區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措施

1.抓好閩北蘇區歷史教育進高校工作

在教學大綱、黨課培訓計劃中,明確要求在思政課、歷史課、黨課培訓等各類教育中增加黨史特別是閩北蘇區革命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黨員通過學習閩北蘇區革命史,深入了解閩北地區的歷史,從而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學習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的歷史,增強勤奮學習、為國爭光的信心。注重發揮離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作用,組織動員老領導、老革命、老同志撰寫回憶文章,為學生黨員上黨史課,增強黨史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黨員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閩北蘇區的光輝歷史、偉大成就、寶貴經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2.豐富閩北蘇區革命史教育內容

發動高校專家學者,寬領域搜索、尋找未被發現的閩北蘇區珍貴資料和事件,并對其進行專題研究,為“資政育人、服務現實”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閩北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福建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有著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和光榮的革命傳統。要與當地政府一起,深入開展革命史跡舊址普查,切實加強革命舊址的挖掘、開發、保護和利用工作,配合當地建立、健全和管理一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通過親身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歷程,了解革命先輩可歌可泣的斗爭歷史,進一步明辨是非,堅定信念。

3.創新閩北蘇區歷史教育方式

利用高校廣播電視編導、漢語言文學、藝術學等相關專業學生黨員優勢,設立思想教育實踐基地,拍攝紅色文化視頻、圖片、文字記載等,利用網絡平臺、校報、宣傳欄、廣播臺、電視臺等,設立閩北蘇區歷史宣傳專欄,切實增強黨史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閩北革命歷史。搭建活動載體開展宣傳教育。采取組建專家學者宣講團,舉辦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推動黨史教育進宿舍、進教室,普及地方黨史知識,使學生黨員干部接受深刻的黨史教育,深入學習、了解和掌握黨的歷史,達到“學黨史、強黨性、作表率”的效果。抓住節慶假日開展宣傳教育。利用清明節、“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節慶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重要黨史人物紀念日,組織開展專題宣傳活動,走訪閩北紅色首府陳列館、赤石暴動、閩北蘇維埃大禮堂、中共閩北分區和閩北蘇維埃舊址、共青團閩北委員會舊址、閩北軍分區司令部舊址、閩北分區消費合作總社舊址、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閩贛省委所在地遺址、閩北革命烈士紀念碑等地,了解當年在閩北進行革命活動的方志敏、彭德懷、羅炳輝、尋淮洲、粟裕等主要軍事領導人,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宣傳閩北蘇區歷史,充分發揮其資政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照南.略論閩北蘇區土地革命[J].黨史研究與教學,1982(10).

[2]林強,馬照南,劉曉.紅十軍入閩與閩北革命根據地的發展[J].黨史研究與教學,1981(1).

猜你喜歡
學生黨員高校
網絡環境下如何發揮高校學生黨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
新時代學生黨員繼續教育質量提升策略探索
“述學測評”提升學生黨員黨性意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校優秀學生黨員評選體系的構建——基于AHP法的運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