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發展戰略

2015-05-30 16:17李海義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共贏結構調整戰略

李海義

【摘 要】戰略狹義指對戰爭全局的策劃和指導;泛指重大、全局性、長期、相對穩定、決定全局的謀劃。城市的總體規劃就是城市發展的戰略安排。本文太原市戰略規劃為例,對城市的整體發展進行分析研究,并分別從城市布局、產業發展幾個方面入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戰略;結構調整;生態;共贏

1 引言

傳統總體規劃是在“確定性”為特征基礎上的宏觀布署。傳統總體規劃是法定的規劃??傮w規劃往往受到時限和行政界限的限制,缺乏對城市長期的戰略性的考量。,

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在充分挖掘城市和區域現有優勢,針對存在問題所提出的開放式的 動態性的宏觀戰略規劃。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往往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在時間上更著眼與于長遠,從20年到50年甚至更遠。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通過征集社會各階層,尤其是決策層的意見和建議,以達到一種社會共識。

2 背景

2000年9月,廣州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在規劃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經過3年的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國內許多城市,如南京,杭州,成都,哈爾濱,合肥等都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為各自城市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為下一步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思路和建議。

太原市于2003年開始編制城市戰略規劃,規劃從太原城市空間結構演化歷史與發展研究、太原城市競爭力研究、太原產業發展研究、太原旅游業發展研究、太原城市形象研究、太原城中村改造與更新規劃研究、太原城市經營與管治研究、太榆區域合作研究、太原自然生態資源和城市空間整合規劃研究等9個層面做了戰略研究。

3 認識太原

太原目前是山西省的首位中心城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國內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國家確立的內陸開放城市。

從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太原市是典型的河谷盆地,中華腹心。從歷史看,太原市是軍事重鎮,錦繡龍城。從空間結構演變來看,太原市由于受到城市的東、西、北三個方向山地和汾河的阻隔,多年來,太原城市空間主要在汾河以東向南的方向發展。隨著跨汾河交通的改善和汾河西岸工業的擴張,汾河西岸用地和空間也得到迅速擴展。南向是城市空間拓展的主要方向。

4 城市發展目標

從資源型城市走向綜合型城市;

從偏于一隅走向區域共贏 ;

從千年古邑走向時代名城 ;

從“錦繡龍城”走向“生態新都” 。

5 定位

太原是國內重要的清潔能源和裝備制造業基地,具有三晉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華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區域性的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山西省的首位中心城市,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6 布局

6.1 規模

太原現狀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為94平方米,按照國家規范,結合太原發展的實際,規劃未來太原人均城市建設用地介于90-100平方米之間,根據市區人口預測的結果,到2050年,太原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420-470平方公里。

6.2 潛在的城市空間發展模式

(1)基于現狀生長的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以現有建成區為依托,呈攤大餅式向周圍擴展。

優點:投資小、見效快,整體性明顯。

缺點:不能解決城市長遠用地問題,市中心壓力過大,城市沒有擺脫城市病的問題。

(2)跨越式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跨越現有城區,在城市郊縣的清除、徐溝建設新城。

優點:新的開始,沒有包袱,有利于新城的完美。

缺點:難度大,沒有依托,短期難到實現,可能對新區造成污染,新、舊城區間的交通不便。

(3)組團式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以南拓為方向,以開發區、大學城、物流中心、市政府等為開發組團進行城市拓展。

優點:符合城市發展方向,有針對性的依托重大建設項目,容易形成。功能明確,分區清晰。

缺點:與舊城區缺乏有效的銜接。

(4)沿河集約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沿汾河形成沿河發展的城市集聚區

優點:充分體現沿河的景觀,利用汾河創造濱河的人文效果?,F狀條件下,易于形成。有利于兩岸城區的平衡發展。

缺點:不利于工業的布置,進一步拉長城市布局。對汾河污染的壓力大。

(5)基于TOD模式的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依托,以交通為導向拓展城市。

優點:易于充分發揮軌道交通方便快捷的優點,形成以站點為中心的發展區,形成組團式空間結構。

缺點:城市拓展缺乏其它方向的考慮:城區由點擴展,各站點功能分區不明晰。缺乏產業空間的考慮。

(6)南部軸向拓展的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以南向的三條主要交通軸為發展軸線,軸向拓展。

優點:軸向拓展,易于形成。有效拉近太榆的聯系。

缺點:交通壓力大,城市過分拉長,加重運輸和流動成本?;A設施難以配置。

(7)基于行政區劃調整的發展模式

規劃特點:將榆次區納入太原市,集中安排城市布局。

優點:有助于全面優化太榆城市布局。符合經濟發展的空間方向,全面解決南拓空間問題,太原南拓全面升級,促進太原開發區、大學城的良性拓展。

缺點:機場搬遷壓力大,成本高,難度大,晉中市要另覓市區。

經過綜合分析,我們確定太原市城市空間拓展的模式宜選擇:以基于南拓的組團式模式為基礎,加強南北軸向交通的建設,發展沿汾河帶型組團城市,遠景考慮行政區劃調整的可能性,將榆次納入太原城市的拓展空間范圍,城市空間由帶型轉為“T”型組團狀城市。

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為:北調南拓、內優外設

7 戰略決策

7.1 城市經濟發展的觀念轉換:

從依賴擁有資源的多少(比較優勢)轉換到靠控制和配置資源的能力(競爭優勢)強弱方向上來,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7.2 產業結構調整思路

調整產品結構,逐步實現把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

調整企業組織結構,“抓小放大”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速產業的高技術化。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產業 ,促進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發展縣區特色經濟,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7.3 主導產業選擇

結合太原市的資源稟賦、現狀產業基礎、結構和規模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產業關聯效應等因素,選擇裝備制造業、能源業、冶金業、化工業、旅游業、物流業等產業作為太原市的主導產業。

7.4 調整產業布局的策略

目標:優化資源,合理配置資源,從生產中心走向資源配置中心。

尖草坪區——太鋼集團搬遷的難度較大,繼續保留,但其中的化工企業應該搬遷到南部的小店區。產業定位:冶金工業綜合區、小商品集散地。

杏花嶺區——處于太原市核心區杏花嶺區的大量工廠也應該搬遷到小店區。產業地位:商貿、居住、第三產業發達地區。

迎澤區——發展行政辦公、商貿、金融、居住等第三產業發達地區。

萬柏林區——機械工業企業繼續維持不變,化工、紡織企業向小店搬遷或就地改造。留下的土地成為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個園。產業定位:機械工業、煤炭工業、商貿業。

晉源區——重點發展旅游綜合服務業,工業企業就地改造或搬遷到小店區。產業地位:旅游綜合服務業、農業、房地產業。

小店區——以高新技術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園區、物流園區為依托,接受城內產業轉移、發展新興產業、成為生產與生活綜合的新區。

7.5 太原市產業組織改進策略

目標:

從大企業.公有企業集中型走向民本經濟的集群型

從不同企業之間水平分工自成體系型走向垂直分工密切協作型

策略一、深化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將大量的資產(特別是非經營性資產)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將該擴散的生產環節就應擴散出去,進而在周邊形成產業鏈,形成大中小企業共存的企業群體,形成分工明晰的社會經濟網絡。

策略二、借鑒上海的“青浦模式”,在大城市周邊發展民營經濟開發區。

7.6 區域合作

太原與晉中:(1)兩市都是煤炭資源豐富的城市,資源依賴型的采掘工業、原料工業,如煤炭采選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能源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都成為了各自的主導產業,兩市產業雷同現象嚴重。通過行政區劃整合可以改善。

(2)加快創新太榆都市圈行政管理體制

(3)制定太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公約

(4)構建太榆地區廣域交通體系

(5)充分發揮太榆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市場調控作用

(6) 規范地方政府行為

太原與省內其他城市:發揮太原工業門類最齊全、實力最強勁的優勢,在山西的工業結構調整中起主導作用。大力發展裝備工業,通過裝備工業前后關聯效應大的特點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城市產業的發展。

發揮其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的作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商貿業和物流產業。

發揮太原的省會地位和區位優勢,帶動全省科技和文化的進步。太原與北京及華北其他城市:主動溶入京津經濟圈,發揮配角作用。充分利用產業結構的梯度轉移規律,實現山西與京津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大力發展旅游觀光產業充當東部城市與西部地區交流的中轉站

8 結語

一個城市關鍵不在于今天已有什么,而在于明天會有什么,明天會有什么取決于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也不僅僅在于現在擁有多少資源,而在于未來控制和配置資源的核心能力。

猜你喜歡
共贏結構調整戰略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戰略
戰略
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共贏發展研究
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
淺析高職院校與中小微型企業產學研合作模式
淺析“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業投資的要點及其保障措施
引入產業投資基金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機電類高職院校專業布局與結構調整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