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中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的諸問題

2015-05-30 10:48郜楓
留學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摘 ? ?要】本文著重論述日語中的副助詞與格助詞①疊加使用的可能性、②疊加時的語順、③疊加后的語義指向。通過總論和各論兩個部分,提示了兩者疊加時存在的諸多問題。最后提出了在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的學習和教授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可能性、語順及語義三點外,還必須考慮每個句子的實際使用狀況、成立條件等這一觀點。

【關鍵詞】副助詞;格助詞;凸顯助詞;最低必要限度;絕對限定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西安外國語大學校級一般項目“基于母語者語料庫的日語類義詞研究”(項目編號:14XWB12),2014年度陜西省教育廳項目“日漢V-V復合動詞構詞法的對比研究”(編號:14JK160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西安外國語大學 ?陜西西安 ?710128

1.引言

日語中的助詞種類主要有格助詞、副助詞、終助詞、接續助詞等,助詞可以在句中單獨使用,各種助詞重疊使用的現象也相當頻繁。比如格助詞與格助詞的重疊使用,格助詞與終助詞的重疊使用,副助詞與格助詞的重疊使用等(王1994)。在眾多助詞疊加的研究中,副助詞與格助詞的疊加可否、疊加語順以及語順變化引起的語義變化頗具爭議,至今沒有形成定論。但在實際的日語教學過程當中,對助詞重疊的講解始終是個難點,尤其是“~ダケデ”和“~デダケ”、“~クライデ”和“~デクライ”等副助詞和格助詞重疊時的語順及語義區別,非常值得日語學習者、教授者思考和研究。

因此,本文通過總論和各論兩個部分,在先行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對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進行闡述??傉摬糠种饕庞^副助詞和格助詞各自的定義、特征以及兩者可否疊加使用等問題。各論部分主要利用大量例句對比,以三個主要副助詞“ダケ、バカリ、クライ”與格助詞“デ”的疊加為例,從語義和構文兩方面辨析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時的異同。

2.總論

“副助詞”這個名稱起源于日本著名語言學家山田孝雄,指與副詞具有相似語法功能的一類助詞。山田(1922)中從上接語的角度指出,副助詞是一種可以付著在主語、補語以及修飾語后的詞,它區別于所謂的系助詞(“ハ、モ、ゾ、ヤ、デモ、シカ、コソ”等),是一種狹義的概念。副助詞包括“ダケ、ノミ、バカリ、クライ、マデ、ヤラ、ホド”等一類助詞,尤以“ダケ、バカリ、クライ”三個詞最為典型。而格助詞是指接在體言及相當于體言的詞后面,表示這個詞與其他詞的格關系的一類助詞,一般有“ノ、ガ、ニ、ヲ、ヘ、デ、ト、カラ、マデ、ヨリ”等。

關于兩者的重疊使用,寺村(1991)曾指出,凸顯助詞(又稱強調助詞,包括副助詞和系助詞)和格助詞的語法功能互相交錯非常復雜,凸顯助詞可以接在大多數格助詞后面,而格助詞則只能接在小部分副助詞后面。但是,不是所有的凸顯助詞都可以接在格助詞后,首先“Nガ”后面不可接任何凸顯助詞,其次,“Nヲ”后面也大多不可接凸顯助詞,表示事物界限的“マデ”和表示比較基準的“ヨリ”后面,除了“ハ、モ”以外的凸顯助詞均不可接續。最終只能說,“格助詞+凸顯助詞”并非全部成立,只有“ニ、ヘ、デ、ト、カラ”這6個格助詞才可以后接以上列出的所有凸顯助詞,這些凸顯助詞中也包含了“ダケ、バカリ、クライ、マデ”等副助詞。反之,改變它們的疊加語順后情況又如何呢?下表1即為寺村(1991)根據“名詞+凸顯助詞+格助詞”形式的接續可否得出的結論。

表1 ? ?名詞+凸顯助詞+格助詞 ハ モ コソ サエ スラ シカ デモ ダッテ ナンテ マデ ナド ナンカ ダケ バカリ

N‐ガ × × ○ ○ ○ × × × × ○ ○ ○ ○ ○

N‐ヲ × × ? ? ? × × × × ○ ○ ○ ○ ○

N‐ニ × × ? ? ? × × × × ○ ○ ○ ○ ○

N‐ヘ × × × × ? × × × × ? ○ ○ ○ ○

N‐デ × × × × × × × × × ? ○ ○ ○ ○

N‐ト × × × ? ? × × × × ? ○ ○ ○ ○

N‐カラ × × × ? ? × × × × ? ○ ○ ○ ○

N‐マデ × × × × × × × × × × ? ? × ×

N‐ヨリ × × × × × × × × × × ○ ○ ? ?

*①N-名詞、「-」-凸顯助詞的位置、○‐可接續、×‐不可接續、?‐判斷困難。

表1顯示,根據可否置于格助詞前這一條件,凸顯助詞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為“ハ、モ、シカ、ナンテ、デモ、ダッテ”等系助詞,這類助詞大多不可能出現在名詞與格助詞之間,而另一類為“ダケ、バカリ、ナド、ナンカ”等副助詞,多數都可以出現在名詞與格助詞之間(“マデ、ヨリ”兩個詞有時根據具體文脈的不同,可否接續也會發生變化)。另外,關于“名詞+副助詞+格助詞”成立的理由,寺村有如下解釋,“一般來說,格助詞可以自由接續的是名詞,由此推出,即使名詞后接副助詞,名詞+副助詞的部分作為一個整體也相應地具備了名詞的性質。因此,副助詞帶有準體機能?!?。簡言之,“副助詞+格助詞”疊加時,副助詞作為一個“準體助詞”發揮著語法作用。

寺村(1991)對凸顯助詞與格助詞不同語順的疊加是否成立進行了詳細的總結,這些凸顯助詞中包含了部分副助詞。對于副助詞與格助詞的可疊加部分(標識為“○”)筆者對寺村的結論并無異議,但少數不可疊加(標識為“×”)以及判斷困難(標識為“?”)的情況還有待進一步在具體例句中確認和考察。例如:ダケ+ヨリ、マデ+シカ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逐一舉例闡述。

3.各論

如上所述,“ダケ、バカリ、バカリ”等副助詞與格助詞“ニ、ヘ、ト、デ、カラ”疊加后可構成“ダケデ、バカリニ”和“デダケ、ニバカリ”兩種形式。除了總論中提及的可否接續的問題外,根據副助詞前接或后接而引起的語義變化也成為一直以來研究的焦點。以下筆者將以“ダケデ/デダケ”、“バカリデ/デバカリ”、“クライデ/デクライ”三組疊加(即副助詞“ダケ、バカリ、クライ”與“デ”的疊加)為例,著重從語義和構文角度辨析兩者的異同。

3.1 ?“ダケデ”和“デダケ”

(1)a.注射ダケデ直る。

b.注射デダケ直る。

例(1)是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的語義辨析研究的典型例句,(1a)中出現的“ダケデ”在句中表示“不用其他方法,只打針就可以治好”,而(1b)中的“デダケ”則將句子意思變為“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行,只有打針可以治好”。簡言之,(1a)的“ダケデ”指事物成立的最低必要限度,(1b)的“デダケ”限定了事物成立時絕對的唯一的方法,即絕對限定。

上述實例中的“ダケデ”和“デダケ”表示手段方法,表示場所時的例(2)(3)也同樣在語義上有明顯的差別。

(2)a.受験勉強は、學校ダケデできる。

b.受験勉強は、學校デダケできる。

(3)a.地下室でダケデ生活できる。

b.地下室でデダケ生活できる。

(2a)的含義為“在家或補習班等進行應試學習都是可以的,但沒有必要,僅在學校學習就足夠了”,(2b)的含義則為“在家或補習班等進行應試學習都不行,只有在學校學習才可以”。同樣(3a)為“在一樓或二樓等其他地方當然也可以生活,但沒有必要,僅在地下室就可以”,(3b)則為“在一樓或二樓等其他地方不能生活,必須是地下室”。由此可見,副助詞與格助詞的疊加語順發生變化后,使句子的意思大相徑庭。森田(1971)中曾指出,“ダケデ”和“デダケ”的不同點在于它們的語義指向分別為“最低必要限度”和“絕對限定”,兩者之間存在著極其重要的差別,這種差別也成為了后來“副助詞+格助詞”“格助詞+副助詞”的語順和語義研究的出發點。與森田的觀點并行的還有久野(1983)對兩者構文上的異同的論述(例(4))。

(4)a.バスダケデ行くことができない。

b.バスデダケ行くことができない。

(4a)否定了“公交車作為最低必要的交通手段”,整句的意思為“僅靠公交車無法到達目的地”,(4b)否定的是“唯獨坐公交車”這一手段,整句的意思為“其他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到達目的地,唯有公交車不行”。兩個句子不僅在語義上有所區別,在構文上也完全不同。(4a)中的“バスダケデ”和動詞“行く”形成一個詞節,與后接的形式名詞“こと”共同構成一個名詞節。(4b)中的“バスデダケ”卻并不是構成名詞節的元素,一般認為它置于“行くこと”這個名詞節之外。如例(5)所示,“バスダケデ”構成的是一個修飾動詞“行く”的副詞短語,相反,“バスデダケ”構成的是一個修飾整個謂語部分“行くことができない”的副詞短語。

(5)a.[バスダケデ行く]ことができない。

b.バスデダケ[行くこと]ができない。

這個結論在考察其它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時也同樣適用,因此在以下的內容中不再對每個例句進行重復分析。

3.2 ?“バカリデ”和“デバカリ”

(6)a.運バカリデは麻雀に勝てない。

b.??運デバカリは麻雀に勝てない。

(7)a.??自転車バカリデは、この川は渡れない。

b.自転車デバカリは、この川は渡れない。

上述兩例的“バカリデ”和前述的“ダケデ”同樣,表示“最低必要限度”,而“デバカリ”也與“デダケ”相同,表示“絕對限定”。但(6a)之所以被判斷為非正確句,原因在于“デバカリ”的語義指向為“只有靠運氣不能打贏麻將,而其他任何手段方法都可以打贏麻將”,這與現實狀況相悖,如沒有前后文脈補充說明或極其特殊的情況,通??梢钥紤]為句子不符合邏輯。(7a)的問題在于,“バカリデ”提示了“僅憑自行車這一個手段是過不了河的,還需要和其他手段并用”,暗示自行車是過河的最低限度,而事實上借助自行車過河是顯然不符合常理的。由此可見,即使“副助詞+格助詞”或“格助詞+副助詞”疊加條件成立,有時也會由于句意的不合理性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約。因此,在學習或者教授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時,不僅要考慮兩者疊加的可否、疊加的語順,還必須考慮每個句子的實際使用狀況、成立條件等。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盡管在語義上“デバカリ/バカリデ”的區別與前述的“デダケ/ダケデ”相同或相似,但在構文上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如例(8)(9)所示,“デダケ”后可出現助詞“は”表示強調和限定,即使不出現助詞“は”,句子依舊成立。相反,使用“デバカリ”時,通常都需要在其后附加助詞“は”,否則句子不成立。此結論也同樣適用于“バカリデ”和“ダケデ”的區別。

(8)a.自転車デダケ、學校に行けない。

b.自転車デダケは、學校に行けない。

(9)a.??自転車デバカリ、學校に行けない。

b.自転車デバカリは、學校に行けない。

3.3 ?“クライデ”和“デクライ”

(10)a.世界一周旅行の途中、バリ島グライデゆっくりしたいものだ。

b.世界一周旅行の途中、バリ島デグライゆっくりしたいものだ。

(11)a.こんなことグライデ泣くな。

b.*こんなことデグライ泣くな。

久野(1983)對以上兩組例句作出了如下解釋。(10a)中的“バリ島グライデ”指的是“巴厘島或者相當于巴厘島一類的地方”,(10b)中的“バリ島デグライ”指的是“其他地方都可以不考慮,最起碼在巴厘島”?!哎钎哎楗ぁ卑凳玖伺潘慕^對限定,但比前述的“デダケ”的限定程度弱。(11a)指“因為這種事或者相當于這種程度的事”,(11b)指“因為其他任何事哭(我)都可以理解,但為了這點小事”。久野認為(10)中的兩個句子都符合常理因而成立,而(11b)因為不符合邏輯而成為錯誤的句子。

但筆者認為有兩點值得推敲,其一,久野對這兩組句子的解釋并不清晰,與他之前“副助詞+格助詞”表示“最低必要限度”,“格助詞+副助詞”表示“絕對限定”的結論相悖。如果久野的解釋是合理準確的,起碼可以說明在副助詞“グライ”和格助詞“デ”的疊加中,不能依據“ダケデ/デダケ”的辨析標準一概而論,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相反,如果久野的解釋未必合理,如何把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的語義問題進行統一的體系性的說明將成為今后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二,久野對(11b)的正確性判斷存在個體差異,比如在漢語中,“因為其他任何事哭(我)都可以理解,但別為了這點小事哭”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梢?,關于副助詞和格助詞疊加的諸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究。

4.結語

本文在概括總結山田(1936)、森田(1971)、寺村(1981)、久野(1983)等先行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總論和各論對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的諸問題進行了分析闡述,并提出了先行研究中的不足之處及今后的課題。由上述分析得出,“副助詞+格助詞”時多表示“最低必要限度”,而“格助詞+副助詞”是多表示“絕對限定”,前者在句子構成修飾動詞的副詞短語,后者構成修飾謂語部分的副詞短語。但并非所有的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都符合這個結論,即使疊加條件成立,在實際使用時也并非所有的句子都合理。目前副助詞與格助詞疊加的相關研究還缺乏整體性和統一性。

參考文獻

[1]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學概論[M].神戶:寶文館,1936

[2]森田良行.「だけ,ばかり」の用法[J].早稲田大學語學教育研究所紀要.1971,(10)

[3]久野暲.新日本文法研究[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3

[4]奧津敬一郎·沼田善子·杉本.いわゆる日本語助詞の研究[M].東京:凡人社,1986

[5]寺村秀.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Ⅲ[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1

[6]王玉芝.日語中格助詞與副助詞的重疊使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4,(2)

作者簡介:郜楓(1978年-),女,陜西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講師,碩士。專業方向:日語語言學,日語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