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而有“文” “言”“文”共生

2015-06-11 15:21張建紅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實詞虛詞文言

張建紅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的重要內容。但是筆者發現近幾年語文老師在上文言文教學課的時候,往往陷入幾個誤區。

一、有“言”無“文”,重“言”輕“文”

文言文教學教什么呢?顧名思義,一個是“文”,一個是“言”。如在上蘇教版必修一《赤壁賦》一課時,有的老師先讓學生對著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然后整堂課由老師逐字逐句地對著翻譯,學生則一點一點地記錄在摘記本子上,忙得不可開交,老師則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學生則聽得索然無味,昏昏入睡,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文”方面則根本沒有重點分析課文,缺少內涵,沒有深度,如此有“言”無“文”教文言文,無疑在學生心底有一種厭惡感,甚至反感。學生有多少興趣學文言文呢?有多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得到提高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二、有“文”無“言”,重“文”輕“言”

當然,有的老師則是有“文”無“言”,教師積極關注文本所蘊涵的情感、價值觀,關注人文精神的浸染,關注文本內容的人文性,如在教《赤壁賦》時,則一味講解蘇軾是如何排遣苦悶,順應自然,物我兩忘,保持平靜超然和樂觀曠達的情懷。雖然老師在講課中激情飛揚,熱情奔放,但沒有落實文本字詞,學生對文本意思似懂非懂,文本內容無法理解,學生只能聽得云里霧里,頭昏腦漲,老師有“文”無“言”,結果學生只能是一頭霧水。

三、有“言”有“文”,“言”“文”割裂

有的老師認為文言文教學就是“文”+“言”=“文言文”,認為一堂文言文課只要有“言”有“文”,先把文本內容字詞句子逐字逐句翻譯落實一遍,學生課外鞏固一下,這叫“言”,然后在把各段段落大意概括一下,最后分析一下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這就叫所謂的“文”。這樣,雖然有“言”有“文”,但是把“言”與“文”割裂開,沒有融合在一起。文言的實詞、虛詞以及常用文言現象沒有把它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去分析,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去單純地記一些意思、現象。這樣不利于學生在理解文言實詞、虛詞以及常用文言現象,更對文言知識的鞏固沒有幫助,甚至對當前高考注重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方向背道而馳。

筆者認為,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應以“文”帶“言”,

“言”而有“文”,“言”“文”融合。我們在教文言文時應該通過品讀“文”和“言”,去了解和吸取古典文化的精華,去品味我們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來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所謂“言”,廣義的可以指: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古代語法、誦讀方法以及文言語感等。所謂“文”可以指文本的思想內容、人文性以及延伸的中國傳統文化現象。把“言”與“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要有“言”,又要有“文”,而且以“文”帶“言”,“言”而有“文”,“言”“文”融合。不能把文言文學習僅僅當作講解文言知識的例子,而應該用活動體驗、對文本的現代解讀和問題探討等多種教學方式來理解文章蘊涵的內容、情感和文化觀。簡言之,文言文教學不能滿足于字詞句的解釋上,要能上出文本所包含的人文情感,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編輯 段麗君

猜你喜歡
實詞虛詞文言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虛詞識別方法
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的基本策略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例說文言實詞解題誤區及對策
虛詞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虛詞功能的羨余及其修辭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