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測量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與冠心病危險程度的分析

2015-07-31 22:20何偉平黃艷徐小艷孫志剛艾劍王高明
當代醫學 2015年27期
關鍵詞:心外膜脂肪組織硬化

何偉平 黃艷 徐小艷 孫志剛 艾劍 王高明

超聲測量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與冠心病危險程度的分析

何偉平 黃艷 徐小艷 孫志剛 艾劍 王高明

目的 探討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的影響的分析。方法 收集200例擬診冠心病并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分為4組,其中冠狀動脈正常組40例、冠狀動脈輕度病變組51例、冠狀動脈中度病變組67例、冠狀動脈嚴重病變組42例,采用超聲測量4組的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比較其心外膜脂肪組織(EAT)增厚情況。結果 冠狀動脈正常組EAT為(4.5±0.8)mm,冠狀動脈輕度病變組EAT為(4.75±0.25)mm,冠狀動脈中度病變組EAT為(5.7±1.5)mm,冠狀動脈嚴重病變組EAT為(6.05±0.45)mm,隨著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增加,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亦增加。結論 在常規心臟超聲檢查的同時測量EAT厚度,作為無創預測冠心病程度、治療隨訪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心外膜脂肪組織;冠心??;動脈粥樣硬化

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而肥胖與心血管病變高度相關,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心外膜脂肪組織(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內臟脂肪組織的特殊形式,沉積在心外膜,包繞于心肌和大血管周圍[1],它不僅反映肥胖者內臟脂肪在心臟的沉積程度,而且還是活躍的內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多種脂肪細胞因子,產生局部炎癥反應,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密切相關。本文選取200例擬診冠心病并行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擬診冠心病并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200例,根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2]:輕度病變:面積狹窄為50%~70%的單支病變,中度病變:面積狹窄為≥70%的單支病變或2支病變,嚴重病變:3支病變或左主干病變,分為4組:冠狀動脈正常組40例,年齡40~78歲,平均(55.9±22.1)歲,冠狀動脈輕度病變組51例,年齡43~78歲,平均(62.75±19.75)歲,冠狀動脈中度病變組67例,年齡53~82歲,平均(63.1±18.9)歲,冠狀動脈嚴重病變組42例,年齡56~78歲,平均(66.2±11.8)歲。同時排除心功能不全,器質性心臟瓣膜疾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腫瘤,極度衰竭和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儀器與方法

1.2.1 超聲測量EAT 由本院心臟彩超室同一位有多年豐富工作經驗的彩超師進行測量,采用Philips IE-33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應用S5-1心臟探頭,于舒張末期凍結圖像,分別在胸骨旁長軸切面測量右室前壁心外膜脂肪厚度,大血管短軸切面測量右室游離壁心外膜脂肪厚度,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室游離壁心外膜脂肪厚度和心尖的脂肪厚度,取最大者為該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

1.2.2 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造影設備為GE公司生產的自動化數字減影儀,采用以Judkins法,按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和評估新的臨床規范完成[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操作及結果評估分析均由本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經驗豐富的醫師完成。

1.3 觀察指標 包括入院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獨立樣本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隨著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增加,心外膜脂肪厚度亦增加。見表1。

表1 4組擬診冠心病并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觀察指標比較(x±s)

3 討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其有創傷、價格昂貴,不能作為常規篩查手段,尋找各種無創性診斷指標一直受到臨床關注。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冠狀動脈正常組比較,冠狀動脈病變組的EAT明顯增厚。隨著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增加,EAT厚度亦增加。

心臟脂肪組織分為EAT和心包脂肪組織兩種。EAT沉積在心外膜,包繞在心肌和大血管周圍,是心臟的內臟脂肪庫[1],其作為一個具有內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的組織器官,能分泌各種激素和細胞因子[4],作用于心肌及冠狀動脈,產生各種促炎癥和促動脈粥樣硬化反應,導致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冠狀動脈病變組EAT均明顯高于冠狀動脈正常組,隨著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增加,EAT厚度亦增加。Greif等[5]發現隨著EAT厚度的增加,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更明顯。Iacobellis等[6]及孫立平等[7]研究顯示EAT厚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高度相關(r=0.895,P=0.01)和(r=0.905,P=0.009)。有研究發現[8],EAT容積與冠心病的發生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作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獨立預測因子,因此,在常規心臟超聲檢查的同時測量EAT厚度,作為無創預測冠心病程度、治療隨訪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尤其適用于沒有冠狀動脈造影的基層醫院。

[1] Sacks HS,Fain JN.Huma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a review[J].Am Heart J,2007,153(6):907-917.

[2] 卜銳.聚焦超聲對血管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1):555-557.

[3] 高潤林,丁文惠,范中杰,等.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心血管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44-56.

[4] Iacobellis G,Corradi D,Sharma AM.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anatomic,biomolecucar and clinical realatimships with the heart[J].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2005,2(10):536-543.

[5] Greif M,Becket A,Yon ZF,et al.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 determined by a dual source CT i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theroesclervsis[J]. Artericoeler Thrombvasc Biol,2009,29(2):781-786.

[6] Iacobellis G,Assael F,Ribaudo MC,et al.Epicardial fat from echocardiography :a new method for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prediction[J]. Obes Res,2003,11(2):304-310.

[7] 孫立平,尼建平,張林潮,等.心外膜脂肪厚度與冠狀動脈狹窄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J].疑難病雜志,2009,25(8):452-454.

[8] 楊春英,李亮,查云飛,等.64層CT評價心外膜脂肪組織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J].放射學實踐,2011,26(4):419-4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11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何偉平 黃艷 徐小艷 孫志剛 艾劍 王高明)

猜你喜歡
心外膜脂肪組織硬化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GDM孕婦網膜脂肪組織中Chemerin的表達與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心外膜與心臟修復再生
高脂肪飲食和生物鐘紊亂會影響體內的健康脂肪組織
雙源CT對心臟周圍脂肪組織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心外膜脂肪組織與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心外膜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復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Apelin-1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磨削硬化殘余應力分析與預測
額顳葉癡呆伴肌萎縮側索硬化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