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對網絡言論的規制探討

2015-08-05 23:53賈福德楊寶軍劉長生
法制博覽 2015年7期
關鍵詞:自媒體刑法

賈福德 楊寶軍 劉長生

摘要:網絡時代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趨勢,網絡時代的信息的自由性與開放性的特點給人們帶來更為便捷的信息傳輸和極快的信息傳輸速度的同時,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信息和負面影響。自由是相對的,網絡言論的自由必須建立在有效的規章制度下才能避免網絡言論的造謠、中傷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違法行為。本文探討了刑法對網絡言論的規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刑法對網絡言論的規范與制約制度。

關鍵詞:網絡言論;自媒體;刑法;網絡監管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5)20-0214-01

在網絡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全面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網絡言論的自由性使網絡信息全面覆蓋了社會,網絡時代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趨勢,網絡時代的信息的自由性與開放性的特點給人們帶來更為便捷的信息傳輸和極快的信息傳輸速度的同時,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信息和負面影響。網絡言論自由,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表言論,人人都可以發布各種或真實或虛假的信息,網絡言論中不乏造謠、中傷、侵犯個人隱私或為一己私利編造虛假事實等有失規范的言論。這些言論不僅給個人、單位團體、甚至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影響社會的團結穩定與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因此針對現代網絡言論,我們認為任何情況下自由是相對的,網絡言論的自由必須建立在有效的規章制度下才能避免網絡言論的造謠、中傷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違法行為。因此在當前的網絡時代政府應當通過合理引導和有效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規定合理調節網絡言論自由和網絡言論失約的關系,確保言論自由的同時,制約不當、不法言論行為,確保社會穩定和民眾的根本利益。

一、刑法對網絡言論規制的必要性

我國憲法明確賦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公民的言論自由是每個公民都依法享有的權力。網絡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的結社、報刊發表、公眾演講等言論自由,網絡言論與傳統言論有天翻地覆的區別,且具有一些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典型特征。如網絡言論的傳播速度非???,得益于互聯網的網狀結構和信息傳輸的高速效率,網絡言論在網絡上發布后可以被所有在網絡上的終端設備查閱,同時其它終端設備可以自由編輯、發布,并且以幾何分布的速度在網絡上蔓延。因此網絡言論中,一旦發布了不實言論或對某人的造謠中傷可能會引起十分嚴重的后果。例如網絡紅人“立二拆四”通過微博發布不實言論,給一些單位團體或個人帶來了嚴重后果,甚至被人肉被搜索,網絡世界的影響直接影響到現實社會,公民的個人隱私和個人安全都受到了威脅。

其次,網絡言論還具有網絡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網絡世界沒有現實世界的身份、地位、財富等區別,只要在網絡上的一個ID就可以隨意發號施令,可以隨意發布自己對時間的看法。一些在現實世界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網絡世界卻成為了可以隨意發號施令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人。例如故事中的“帶頭大哥777”在網絡上具有眾多追隨者,他在博客上發布的一些股市信息和預測被廣大股民追捧,“帶頭大哥777”開始依次為謀利的資本,通過繳納會費,購買書籍資料、光盤等行為騙取了網友的大量錢財??梢娋W絡言論規制對于保護公民的利益有重要意義。

網絡言論最大的特征就是互動性好,網友可以在網絡上實時互動,這是傳統的電視、報紙、雜志所不具備的特點。網絡的互動性提高了網絡言論的溝通效果,也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許多不法分子與受害人通過網絡互動,獲取網友信任,最終實時網絡詐騙等犯罪行為。此外,網絡的匿名性給不負責任的網絡言論提供了空間,許多網友認為反正也不用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因此可以隨便說,可以造謠,可以編造謊言,由此帶來了社會的不穩定。

二、完善網絡言論刑法規制的措施

(一)通過刑法規制網絡言論煽動罪

針對當前網絡言論的諸多不規范、不法行為,可以對網絡言論中的煽動行為進行專項立法。當前許多網絡網民在論壇、及時通訊的交流群中非法傳播謠言,煽動民眾對立情緒,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社會恐慌、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蔓延等,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和嚴重的后果。例如近年來發生的多起群體性事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以政府拆遷為民,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聚眾鬧事,打砸商店,攻擊無故群眾等不法行為。通過幸福規則網絡行為,制定煽動罪嚴厲大家蓄意通過網絡煽動行為打擊破壞社會秩序的不法行為。

(二)通過刑法規則網絡散播虛假信息罪

網絡為散播虛假信息提供了便利的平臺,由于網絡行為制約手段不完善,從而使不法分子大量散步虛假信息,對社會造成了不利影響。通過刑法制定散播虛假信息罪,打擊主觀發布對社會可能造成危害或已經對社會造成危害的虛假言論。同時虛假信息還有通過網絡誹謗或侮辱他人,并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但在確定散播虛假信息罪時應當結合發布人的主觀意圖和事實,避免將主觀意圖無意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或無意對它人侮辱誹謗的不知情者納入罪名進行區別對待。

三、結論

總之,網絡給社會帶來便利和快捷高效的同時,也給失范言論提供了便利,失范言論對社會、民眾造成了信息困擾、身心傷害或名譽損失,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通過法律制度規范網絡言行,制約不法行為,提高網絡誠信和凈化網絡環境利國利民。

[參考文獻]

[1]尹振國.論刑法對網絡謠言的規制[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81-85+95.

[2]李莎莎.我國網絡言論的規制問題研究——以參與式互聯網為背景[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2:72-74.

猜你喜歡
自媒體刑法
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及其糾正
商標權的刑法保護完善
《刑法》第217條“復制發行”概念的解釋與適用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刑法適用與刑法教義學的向度
論刑法總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