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主觀性強烈的線與色談佛教藝術與本土油畫創作的相關性

2015-08-15 00:54路春嬌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主觀性佛教油畫

路春嬌

(石家莊鐵道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43)

點、線、面、色彩是構成畫面的有機元素,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畫面中的一種意味的形式。這種形式往往體現了創作者強烈的主觀精神性和較大程度的創造自由。中國油畫藝術在本土化的進程中在吸收了東西方文化之精華的同時,更加注重于立足本土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將強烈的主體精神性在畫面中不斷的以不同的形式、手法顯現出來。佛教文化除了其思想精神上對藝術家進行深刻的影響之外,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也給予了藝術家很多的靈感。如遍布中國土地的佛教名山名寺、佛塔、石窟等,其中擁有大量珍貴的佛教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其價值不可估量?!爱敵鮿撟鬟@些佛教藝術的人們,雖然也在按照佛教藝術的既定模式、度量、歸范進行創作,然而他們又是懷著巨大的宗教熱情,用一顆修煉之心去從事佛像、佛塔、壁畫的創作工作的。正是這種熱情,這般虔誠,使他們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佛像、佛畫,從而可以列入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之列。如敦煌壁畫、西藏唐卡……”[1]這些藝術形式通過對主觀性極強的線與與色的表現,達到了宗教與藝術的雙重境界,東方油畫藝術也受其影響,利用富含東方精神情感的線與色來進行創作,使宗教和藝術的關系更加緊密。

1 傳統佛教藝術中對線與色的運用

“走向佛教藝術,最初不能把它作為一種藝術去理解,而要作為一種宗教去體會;一旦沿宗教的思路深入進去,又會獲得一種藝術的境界?!盵2]這些保存至今的文化遺產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眾多中國油畫藝術從事者的眼光,并不斷對其進行究從中吸取精華,運用到油畫創作中來。其中有大部分藝術家是從敦煌壁畫中汲取養分,將傳統繪畫中的一些造型因素,如對線和裝飾性色彩的運用融合在油畫中,嘗試油畫與傳統中國繪畫的結合??梢哉f,佛教文化的傳入,隨之帶來的是佛教繪畫藝術的興盛。佛畫盛行,題材包括佛經故事、佛教諸佛、菩薩等?!疤貏e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唐代,中國大批著名畫家大多都與佛教有關?!盵3]諸如顧愷之、陸探微、張僧鰩、展子虔、戴逵、曹仲達、閻立本、吳道子等,這些畫家絕大多數都擅長畫佛畫,他們在繪制佛畫的過程中,不僅思想受到了佛教思想文化的影響,其自身的藝術理念、繪畫技藝等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于此,佛教繪畫藝術與其他體裁的傳統繪畫藝術在藝術理念和技法等方面兼容并蓄,相互影響,滲透??梢哉f通過佛教繪畫的大量繪制實踐,促進了作畫者本人的藝術風格、技藝的純熟。在此過程中也就很大程度地推動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尤其傳統繪畫中對線、裝飾性色彩等的運用達到了富東方特色文化內涵的極致,后來也很大程度地影響到了油畫創作。

2 本土油畫創作中對線的運用

佛教給我們后人留下的是無價的遺產。油畫傳入以來,大批油畫家們孜孜不倦地對我國寶貴的佛教文化進行刻苦鉆研,大量汲取文化精華,尤其將極富東方特色的線和裝飾性色彩融合在油畫中進行東西結合的嘗試,其中對線的運用是最為突出的,并且主觀性越來越強,富含豐富的思想性與精神性,為許多優秀的油畫作品所體現出來。著名畫家吳冠中繪畫風格突出,注重點線面色彩等的自由運用與有機結合,同時又不失中國傳統中國畫的意境與情趣,中西結合,畫面水墨味道極濃,又富有禪的境界。他的畫作線條流暢自由,濃淡相宜,富節奏性、韻律性,將中國畫的線描與油畫創作相結合。諸如吳冠中這樣的畫家還有很多,他們將畢生的經歷都投入到東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油畫創作中來。如徐悲鴻、羅中立、靳尚誼等。這些畫家都創作出來許多著名的油畫作品。這些作品顯然是對東西文化相融合后的產物,那富有生命韻律的線既是對東西文化的繼承,又是對自我的創新與突破,更大程度上體現的是東方渾然一體的典雅玄奧的精神文化內涵。而王悅之先生也是典型的一例。他本人修養深厚,有扎實的國學基礎,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深刻并受益頗多,又中西結合,其作品《棄民圖》具有明顯的東方特色,充分發揮中國線的作用,畫中人物生動且主觀性強,畫面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3 本土油畫創作中主觀性色彩的運用

色彩是東西方造型藝術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本身與點線等造型因素有機的結合于一體,富有豐富的表現力,視覺沖擊力,其作用甚至高于點、線,并得到藝術家們的高度重視。而色彩本身所特有的鮮明的審美特性,也因時間、民族、地域、個體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就繪畫藝術而言,不同的個體,除了民族地域的因素以外,其本身受不同的情感、心理、閱歷、個性等因素的影響,對色彩亦有不同的審美喜好。不論是繪畫還是設計但對色彩的運用,除了一定的客觀因素外,都具有藝術家一定程度的主觀精神性于其中。中國的繪畫藝術一直重精神,重神不重形。藝術家門運用色彩不求表現客觀對象的真實性,而是為了實現一定的主觀意圖。這種情況下產生了裝飾性色彩這種表現形式。早在六朝時,謝赫便提出了著名的繪畫理論“六法論”。其中便有“隨類賦彩”之說。其本質上強調了中國用線墨來造型,不重視色彩對其自然客觀對象的寫實性的逼真描繪,而重在其色彩在畫面中所富有的傳神性、寫意性、抒情性等主觀因素。油畫的傳入,并沒有削弱東方繪畫中色彩的這一特色,而同樣更加強調發揮色彩的主觀性,可以說更加強化了中國油畫藝術的主觀精神性。也就是說創作者本人的主體精神意識通過畫面的整體布局,點、線、面、色彩的有意識地組合而渾然一體之后所營造表達出來的。著名油畫家羅中立其繪畫造詣高深,作品《巴山夜語——洞房夜》所營造出的整體的畫面氛圍主要通過色彩來烘托,主觀性較強。色彩主要以土黃和棕紅為主色調,整體主觀色彩中充滿了中國農民的生機活力與泥土的芳香氣息。裝飾性色彩在東西方藝術中都存在,由于受文化精神、民族特色的影響而產生了不同的面貌。東方的裝飾性色彩在古時早已存在,尤其佛教藝術中大量裝飾性色彩的運用引起了油畫家們的高度重視,不斷進行嘗試,并應用到油畫創作中來。畫家宋曉霞把東西方文化相融合,其繪畫作品中國味道濃郁。作品《夢中花園》色彩變化微妙、豐富,富傳統的裝飾味味道。同時又通過對色彩的厚薄處理,重視主觀情感及精神的表現,使畫面別有韻味。

不論傳統的中國畫還是油畫,都有對主觀性強烈的線與色的運用。佛教繪畫藝術作為傳統藝術中的一部分很大程度地促進了傳統繪畫的發展,在東西文化交融的進程中,也對本土油畫家和油畫藝術產生深遠影響。

[1]祁志祥.佛教美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81.

[2]張法.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薛克翹.佛教與中國文化[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主觀性佛教油畫
一張油畫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佛教藝術
油畫《塬下》
油畫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平等”在現代嬗變中的佛教詮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