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療30例消化性潰瘍臨床效果分析

2015-10-21 16:40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中醫臨床效果

蔣 云

【摘 要】目的 分析中醫治療30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行中醫治療的3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中醫組,將行西醫治療的15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中醫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不良反應更少,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可以取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少,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醫;消化性潰瘍;臨床效果

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病程長、復發率高、難以治愈等特點,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1]。從中醫角度分析,消化性潰瘍屬于“胃脘痛”等范疇,主要因患者過熱過寒或者飲食不規律、消極情緒的影響而發生肝氣郁滯等情況,長時間發展,患者會因氣機不順暢而發生胃脘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病情嚴重的話,會出現嘔血、便血等癥狀[2]。相較于西醫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中醫療法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可以使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有助于改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生活質量?,F結合實際,對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效果加以分析。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隨機選取的消化潰瘍患者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診斷標準,中醫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2~50歲,病程3個月~3.5年;對照組:共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23~49歲,病程3個月~3年。經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每天餐后給予患者兩次劑量為20mg的奧美拉唑,連續服用十四天;每天餐后給予患者兩次劑量為200mg的克拉霉素,連續服用七天;每天給予患者三次劑量為1000mg的阿莫西林,連續服用七天。

1.2.2中醫組 采用中藥對中醫組患者進行治療,中藥組方為:烏賊骨、仙鶴草、麥冬20g,沙參、黨參、側柏葉、白術15g,黃連12g,香附、紫草、高良姜、丹皮10g,砂仁6g,吳茱萸2g。用水煎服,每天服用兩次,將十天作為一個療程。根據患者具體癥狀加減,如存在嚴重胃痛,加細辛3g,田七粉5g,桂枝10g;如存在呃逆噯氣,則加代赭石25g,炒菜菔子30g;若存在大便軟、腹瀉,則加山藥30g,田七粉5g,赤石脂15g。

1.3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治療后,檢查結果顯示胃粘膜表明呈橘紅色,不存在潰瘍苔,不存在胃粘膜充血和水腫,則判定效果為治愈;檢查結果顯示胃粘膜表面基本沒有潰瘍苔,黏膜充血和水腫的情況有所好轉,則判定效果為顯效;檢查結果顯示胃粘膜表面潰瘍苔明顯變薄,胃潰瘍基本愈合,且面積減少>50%,黏膜充血和水腫情況有所好轉,則判定效果為有效;檢查結果顯示胃潰瘍面積持續<50%,黏膜充血和水腫情況沒有明顯的好轉神志出現惡化的情況,則判定效果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例數 治愈(例) 顯效(例) 有效(例) 無效(例) 總有效率(%)

中醫組 30 14 9 6 1 96.7

對照組 15 3 3 5 4 73.3

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表1可知,中醫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中醫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1/3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3/15)。兩組相比,中醫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均得到有效緩解。

3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胃部以及十二指腸潰瘍性病變,患者會出現慢性周期性發作的上腹疼痛,常常伴有反酸、呃逆等癥狀[2]。且該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等特點,對此類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實踐提示,當用于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了自身的胃壁與十二直腸壁,就會對粘膜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害,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生。以往西醫主要采用抑酸劑和抗生素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通過對胃酸分泌造成抑制作用,對胃粘膜加以保護,以使潰瘍得以愈合。雖然可以使患者得到一些治療效果,但是復發率仍然比較高,且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而從中醫角度分析,可以將消化性潰瘍劃分在“胃脘痛”范疇[3],認為此類患者多因飲食不規律或者消極情緒的影響等導致脾胃受到損傷,導致肝胃不和,長此以往,導致胃絡痹阻,氣滯血瘀。為了探究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在本組研究中,中醫組采用中藥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方中白術可以促進氣機順暢,調和陰陽,祛除病邪;烏賊骨具有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斂瘡之功效;仙鶴草入脾、肝經,收斂止血,消腫生??;黃連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生肌斂瘍、止血止痛;香附具有理氣之效;吳茱萸可以起到疏理肝氣功效;側柏葉可以有效止血等。諸藥合用,不但既治標又可以治本,還可以起到驅邪扶正的作用,起到健胃止痛、收斂止血的效果,可以對胃酸加以抑制,促進潰瘍盡早愈合。

結合上述論述和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可知,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可以取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少,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唐小俞.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100例臨床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2)39-40.

[2]朱常輝.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62例臨床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1)54.

[3]宋麗穎.中醫辨證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05)219.

猜你喜歡
消化性潰瘍中醫臨床效果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