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例肝病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效果分析

2015-10-21 16:40李恩軍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臨床效果

李恩軍

【摘 要】目的 觀察分析肝病患者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肝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分組法將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辨證治療,觀察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辨證方藥法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采用了中醫辨證治療后,癥狀改善總有效率達95%(57/60);肝功能改善總有效率91.7%(55/60);HBsAg、HBeAg、抗HBcIgM、肝脾腫大、肝硬化、A/G改善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對肝病患者給予中醫辨證治療能夠收到顯著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為用中醫辨證進一步治療肝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指引意義。

【關鍵詞】肝病患者;中醫辨證治療;臨床效果

肝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常見的肝病主要有肝炎、肝硬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其中肝炎以慢性肝炎最為常見。按病因學分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毒性肝炎、遺傳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為常見,乙肝病毒是一種世界性傳染疾病,其并發率及死亡率較高。因此,對于肝病的治療及預防十分重要。近年來,我院采用中醫辨證治療肝病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現將治療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基本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肝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8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2歲。所有患者經過檢查均符合肝病的診斷依據,病情分型:輕度60例,中度48例,重度12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分型等一般資料間的差異可忽略不計,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60例患者給予常規的西藥治療。

1.2.2觀察組 60例患者實施中醫辨證分型治療:(1)肝陰虧損,瘀熱郁阻型28例:方用育陰養肝湯。以生地、首烏各20g,白芍、女貞子各30g,枸杞子25g,鱉甲15g育陰滋腎,補血養肝;丹參、茜草、丹皮各20g化瘀活血,清熱散結。陰虛明顯的酌加北沙參、石斛、麥冬、元參各20g以增強清熱養陰之功。(2)稟賦素虛,邪毒內伏型18例:方用丹芪柴苓蛇舌草湯。以丹參、黃芪、首烏、枸杞子、肉蓯蓉、杜仲、茯苓各20g,柴胡、郁金各10g,白花舌蛇草30g,調補氣血陰陽,舒暢氣機,祛除濕熱瘀毒。并隨癥酌加黨參、當歸、佛手、麥芽、紅棗、小青皮等以增藥效。(3)肝血不足,脾虛濕滯型14例:以當歸20g,白芍、女貞子各30g,枸杞子15g養血補肝,滋腎扶正;黨參20g,白術、半夏各15g,茯苓25g,陳皮5g,清甘草3g益氣健脾,化濕祛邪。脾虛重者加黃芪、扁豆、大棗、山藥各20g;濕邪偏重酌加米仁、澤瀉各20g。

1.3觀察指標 全部病例均檢測血清乙肝病毒標志物(主要觀察HBsAg、HBeAg及抗HBcIgM),肝功能(主要觀察TBI及ALT),A/G,肝脾B超。每療程結束復查上述各項檢查1次,并及時觀察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3個療程結束統計療效。

1.4療效判定 將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

1.5統計學處理方法 將研究中所用數據由專門人員錄入到SPSS12.0軟件中進行統計,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2檢驗,組間比較進行獨立樣本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達98.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進行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組別 例數 治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觀察組 60 50(83.3) 6(10) 3(5) 1(1.7) 59(98.3)

對照組 60 26(43.3) 13(21.7) 9(15) 12(20) 48(80.0)

2.2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在以上兩組治療的療效上,觀察組采用了中醫辨證治療后,癥狀改善總有效率達95%(57/60);肝功能改善總有效率91.7%(55/60);HBsAg、HBeAg、抗HBcIgM、肝脾腫大、肝硬化、A/G改善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小結

以上研究顯示,對各種肝病給予中醫辨證治療可收到顯著的效果,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明顯由于單純的西醫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采用中醫辨證治療,三型中以肝陰虧損,瘀熱郁阻型臨床比較多見;但治療以肝血不足,脾虛濕滯型療效最佳;稟賦素虛,邪毒內伏型患者容易被忽視,且病程較長,治療相對困難;辨證分型治療,隨著治療的進展,病情會有所變化,臨床要明辨病機,靈活掌握,或聯合用藥、或交替使用,堅持較長時間服藥,扶正祛邪緩緩收效。

采取的辨證論治不僅有利于改善癥狀和恢復肝功能,更能抑制病毒等臨床療效,有利于促進機體恢復免疫自穩功能,使病情趨于穩定,減少或延緩肝纖維化等并發癥的產生。

參考文獻:

[1]侯巖,崔麗萍,張明香,顏迎春.慢性肝病中醫證候規律分布特征[J].環球中醫藥,2012(04)

[2]周慶.慢性肝病的中醫藥治療優勢與前景探討[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06)

[3]文成光.淺談慢性肝病的辯證治療[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08)

[4]夏小芳,樓孝惠,屠建國,王際云.慢性肝炎瘀血阻絡證的臨床觀察與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8(03)

[5]葉宗翰.護肝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低水平ALT升高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猜你喜歡
臨床效果
緊急宮頸環扎術治療宮頸機能不全致宮頸擴張臨床分析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中風后眩暈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效果初步評定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早期應用大劑量美托洛爾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