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規劃的創新方法及實例分析

2015-10-21 17:10雷兆輝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實例分析實踐創新智慧城市

雷兆輝

摘 要:本文介紹了智慧城市的定義,就智慧城市規劃的實踐創新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從而結合工實例,針對智慧城市規劃中相關要點進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規劃;實踐創新;實例分析

目前,全球都努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新趨勢。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指導方向和重要依據,應將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具體的規劃策略當中,指引下一階段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開展。本文以某智慧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例,探索智慧城市規劃中相關要點。

1 智慧城市的定義

"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實際上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對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運營。

2 智慧城市規劃的實踐創新

2.1 智慧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體系

目前,我國城市規劃體系主要包括戰略規劃、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等方面, 可以將智慧發展的理念融入到不同層面的規劃,構建智慧城市的規劃體系。在城市戰略規劃中,在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和外部環境變化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智慧城市建設的可行性、建設重點以及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傮w規劃層面,確立智慧城市建設目標與規模、落 實智慧生產、智慧生活、智慧生態等空間布局,按照"宜居城市"、"生態低碳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等要求,進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智慧產業等專項規劃,并且與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社會文化、自然生態等相協調,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的實際社會生活需要;按照 因地制宜、技術適用的原則進行智慧城市的近期建設規劃。

2.2 智慧城市協同規劃設計

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到數據與信息平臺、資源環境、社會文化、設施布局、空間結構、城市管理等眾多內容,以及政府、企業、市民等不同主體,因此需要進行協同規劃與設計,實現基礎平臺共享、不同主體協作規劃、多元功能復合、空間融合建設和一體化規劃建設管 理。構建城市基礎數據和信息平臺,滿足不同主體的平等使用和信息共享要求。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不同參與者,包括政府、社會、市場間的溝通和協同努力,不同層級、類型的規劃之間的合作與協調,以及區域內部不同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協同互動,將有助于解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城市的重要節點、有線和無線的流動要素,以及不同功能區的空間復合和融合建設,將大大提升城市的運行效率。

2.3 智慧城市規劃的創新

智慧城市規劃的創新,可以從規劃公眾參與、基礎數據調查與獲取手段、城市空間模擬和空間結構優化等方面進行??梢岳蒙缃痪W絡平臺(如微博)、電子政務等信息時代的互動平臺和智慧城市數據中心,滿足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要求,進行規劃的反饋和評價,增加城市規劃的社會透明度。利用大數據應用等技術手段,獲取居民活動、交通流量、生態環境等時空間數據,為城市規劃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基礎數據。同時,通過位置服務LBS、GPS等技術方法對城市系統的時空動態規律進行分析, 尤其是對居民行為的時空分布進行研究, 由物質空間規劃轉向強調社會生活的綜合性空間規劃;利用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城市空間布局、空間演變趨勢進行模擬與可視化。

3 智慧城市規劃實例分析

3.1 城市概況

廣東某智慧新城,位于城市中部生態廊道上。規劃主將智慧城打造成為智慧產業示范區、智慧城市先行區,實現園區向新城、普通城市向智慧城市轉型的目標。結合智慧城市的內涵和發展趨勢,從智慧產業、智慧生態、智慧交通和智慧設施四個方面詮釋智慧城市在城市規劃中的探索實踐。

3.2 打造新一代信息產業城市

該智慧新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南方基地為核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但產業發展動力有待增強,發展方向也有待進一步明確。因此,應發揮軟件園的產業基礎作用,增強周邊高校的科研能力,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打造全國最高端、以高端軟件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智慧產業集聚園區,見圖1。規劃以資本、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為主導,"升級存量、引入增量";積極融入地區間的競爭,吸引國內外主要"大數據"企業入駐,推動信息產業全面發展,拓展物聯網、新一代互聯網、移動通信和電子商務等產業。

圖1 產城融合整體規劃圖

3.3 構建復合型產城融合城市模式

規劃以組團為單元,構建功能復合的產城融合城市模式,實現職住平衡、配套完善。根據智慧城現狀產業發展方向和企業選型,結合現狀企業布局,規劃將其劃分為五個園區,每個園區都是由一個核心主導產業、居住社區、商服中心和湖區構成,人口約為2萬~3萬。商服中心結合公交站點和湖區布置,滿足人們的日常購物、休閑等生活需求。居住社區結合規劃區內的城中村改造進行布置,利用城中村富余的居住面積出租給園區企業職工,少量商品住宅可用于出售,這樣既能滿足科技園居住配套的需求,又能為村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3.4 打造生態型城市

規劃將自然引入城市,讓自然環境為城市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基礎,實現生態對城市的哺育和城市對生態的反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廊道和濕地形成雨洪調蓄系統網絡,逐級攔蓄、凈化雨水,從建筑到建設地塊、從地塊到水系構建微觀生態雨洪管理體系;2)維護和恢復河道的自然形態,貫穿水系,沿河形成綠道,串聯起具有滯洪調蓄功能的農田和濕地;3)建立山體之間的生態廊道,建設橋式通道,預留野生動物通道;4)結合生態廊道、游憩線路和開放社區的街道,規劃慢行線路,使其成為休閑、通勤的綠色廊道;5)保留良種場現狀試驗農田和苗圃,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

3.5 建立智能、低碳的交通網絡

(1)建立公交優先的低碳交通網絡。規劃倡導公交優先的原則,打造以城市地鐵和新型有軌電車為骨干,以常規公交為基礎,以公共自行車為輔助的低碳公交網絡體系。規劃加密新型交通網絡,加強與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提升中大運量公交服務能力;高標準配套公交換乘系統,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推廣公共自行車系統,結合生態廊道串聯各景觀節點和交通樞紐,建立自行車網,實現30分鐘內自行車可到達各組團內部任一點。

(2)發展智能交通示范區。該城市智能交通指揮中心位于規劃區范圍內,是根據國際流行的"數據中心"模型設計建成的,已擁有較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共享平臺。規劃利用指揮中心將智慧新城打造成為智能交通示范區,大力加強城市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交通行為、緩解交通擁堵為出發點,建成城市交通信息共享交換平臺,重點建設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智能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實時道路交通信息發布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和智能化公交信息服務系統五大系統。同時,以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為核心和基礎,加快交通行業信息技術的改造步伐,積極培育和發展智能交通相關產業。

4 結語

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發展模式,越來越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與應用。如何將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學有效地落實到空間上是一項長期的研究任務。本文闡述了智慧城市規劃的實踐創新,并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了智慧城市規劃要點,旨在為新形勢下城市規劃人員提供參考與指導。

參考文獻

[1]王家耀.讓城市更智慧[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1(02):68.

[2]趙四東.智慧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評述[J].規劃師,2013(2):5-10.

猜你喜歡
實例分析實踐創新智慧城市
依托行業協會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引導性設計在公共設施領域的應用研究
多種地質找礦手段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以實例分析
引機械創新設計項目入機械原理教學
智慧城市視野下城市規劃創新探究
面向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嵌入式系統教學研究
實踐創新驅動的計算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
基于無線組網的智慧公交站點信息系統研究與實踐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