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贛州歷史城區保護與文化旅游產業的結合

2015-10-21 17:10雷翔章瑋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保護

雷翔 章瑋

摘要:贛州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留存至今的歷史城區中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傳統街巷景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本文以保護為基礎、以發展為方向,思考將贛州歷史城區保護與現代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實現區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贛州歷史城區,保護,文化旅游產業

贛州簡稱虔,是中國江西省下轄的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是江西三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贛州老城區面積大、傳統建筑多、文化積淀深厚,集中了眾多宋代、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歷史古跡,保留下來的一大批傳統民居建筑,至今保存著原本的建筑結構、裝飾特征和傳統的街巷風貌,并且仍被居住和使用。這些傳統民居建筑和其所在的贛州歷史城區具有鮮明的資源特色、緊湊的資源組合和良好的區位條件,其開發利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但同時,也面臨著建筑結構老化、生活條件落后等現實而緊迫的問題。如何保護和延續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源,使其不但不再是現代化進程中的負擔,反而成為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值得深入思索。

筆者認為,可以在整體保護和有機更新的基礎上,通過整合資源并與現代旅游產業充分結合,將贛州傳統民居建筑較為集中的核心區域進行一體化規劃,打造特色鮮明、具有文化地標意義的贛州歷史文化旅游綜合體,營造一座"城中之城", 從而為傳統文化遺產保護注入新的不竭活力,使之可以成為贛州傳承歷史、立足現代、擁抱未來的文化窗口和經濟引擎。

一、區域范圍

依據2010年8月25日公布實施的《贛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所述,贛州歷史城區范圍為北至章江和貢江,南至紅旗大道,西至環城路,東至東河大橋,面積約3.22平方公里,包含"一城、一帶、四區、六街、三十二點"。贛州歷史城區具有相對完整的贛南傳統古城風貌特征,并集中體現了贛州宋至明清商業和居住的歷史風貌1。

在整個規劃中的贛州歷史城區中,又以姚前里和灶兒巷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在區域聚合度、古民居建筑和古街巷景觀方面最適合進行一體化規劃。首先,不同于單個的文化古跡景點,該區域具有較大的地理范圍,是一大批民居古建、歷史遺跡的集合體,民俗文化和客家文化特色鮮明;其次,該區域與現當代城市結構互相滲透,并沒有明確的邊界界定,與國內知名的麗江、大理和鳳凰等古城在區域類型上具有差異性,因此,筆者將這種位于城市內部、邊界模糊、但歷史文化內容又高度集中的區域,在與現代旅游產業結合的方式上,界定為"歷史文化旅游綜合體",并根據區域特點提出了"城中城"的概念。

二、指導原則

將贛州歷史城區的保護與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其根本原則是以保護為基礎、以發展為方向,保護與發展并重。

1、"保護"是前提、是根本出發點

一個城市的歷史城區是完整的生命體系,她有文化內涵,她懂人情世故,既是傳統文化的"根",又是民族情感的魂2。同樣的,贛州的歷史城區也承載了贛州世代居住于此的人們無比厚重的家鄉情節,贛州人對家鄉的認知與認同,是與這些縱橫交錯的街巷和斑駁厚重的宅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2、"發展"是方向、是不竭生命力

既然一個城市的歷史城區值得保護,那么該以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樣的保護方法呢?首先要注意的是,必須要避免兩個極端。一是要避免單純強調保護的極端,二是要避免過度開發的極端。針對全國普遍存在的情況,原建設部仇寶興副部長就曾撰文指出:"不幸的是......城市發展之源、文脈之根的舊城區或歷史文化街區紛紛被推到、拆平,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毫無特色的現代樓宇,徹底破壞了上千年歷史形成的獨特風貌,成為失去記憶的城市。3"

對于像贛州這樣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歷史城區而言,唯有將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為贛州歷史城區注入可持續的內在活力,才能真正在時代的洪流中獲得不竭的生命力。保護重在傳承,而傳承的根本在于能否為其注入可持續的不竭活力。贛州老街區的古建筑、文化景觀不應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擔,或是變成毫無生氣的標本,而應該充分研究保護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整體設計,進行分階段、分步驟的合理規劃,才能真正實現贛州歷史城區的"科學保護"和"有機更新"。

三、規劃思考

作為一種行為和體驗,歷史文化旅游活動古已有之,歷史文化旅游產業也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在我國,隨著近年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現代旅游產業結合的實踐蓬勃開展,人民大眾也熱情參與其中。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考慮將贛州歷史城區保護與現代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不失為贛州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的有益探索。具體來說,是從宏觀的角度,將贛州解放路社區及周邊區域這樣的古建筑集中的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一體化規劃,從古建筑保護,到歷史街區景觀重塑,到功能規劃(如民俗街、小吃街、酒吧街、創意街等),再到與周邊景觀的融合(如郁孤臺景區、八境路古玩街區、古城墻景區等),逐漸形成集古建保護、特色文化展示、現代時尚旅游于一身的贛州文化旅游綜合體,即"城中城",特點是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內涵深厚,可以成為贛州傳承歷史、立足現代、擁抱未來的文化窗口和經濟引擎。

四、前景展望

贛州歷史城區中的古建筑和古街巷景觀不應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擔,或是變成毫無生氣的標本,而是可以在對各方面因素進行整體規劃的基礎上,與旅游產業充分結合,從而從根本上把保護和發展相統一。這樣可以改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的資金投入,實現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促進區域生活條件改善、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多重目的,從而延續城市文脈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促進城市經濟和綜合實力的持續發展,真正為歷史城區注入不竭的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北京舊城與菊兒胡同[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11.

[2] 周嵐,歷史文化名城的積極保護和整體創造[M].科學出版社,2011-1,P71.

[3] 單霽翔,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4]朱燕芳,歷史文化名城贛州舊城保護和可持續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基金:本論文為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保護城區古建筑群的新思路--營造文化旅游城中城"(YG2014281)研究成果

作者信息

1、雷翔,男,1985.05,江西贛州人,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設計工程系,講師

2、章瑋,女,1982.07,江西吉安人,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設計工程系,講師

猜你喜歡
保護
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運用探討
洛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探討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