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與心血管事件關系分析

2015-10-21 18:14程佳宙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關系

程佳宙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后動態血壓(ABPM)與心血管的關系。方法:取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按發生及未發生心血管事件進行分組,發生組80例,未發生組40例。比較其24h血壓、白晝血壓、夜間血壓及發生血壓晝夜節律異常比例。結果:發生組各時間段的血壓水平高于未發生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發生組中,以平均脈壓(mPP)60mg為界點,高于此值發生心血管事件60例,占75%,低于此值發生心血管事件20例,占2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組中正常血壓節律16例(20%);異常血壓節律64例(80%);未發生組正常血壓節律31例(77.5%);異常血壓節律9例(2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高高血壓患者ABPM可作為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臨床要加強這些指標的監測及干預,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動態血壓;心血管事件;關系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疾病多發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高血壓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血壓與老年人心血管病風險成正相關,血壓越高,其罹患心血管病的風險也越大【1】。長期的高血壓可導致心腦腎等器官功能損傷以致衰竭,因此血壓的控制對于防治心腦血管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動態血壓(ABP)能較偶測血壓(CBP)更好地反映血壓的動態變化,越來越被臨床重視。本文應用動態血壓監測(ABPM)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監測,以了解與心血管事件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取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中關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67-82歲,平均(70.2±5.4)歲,病程2-32年,平均(11.3±2.2)年。按發生及未發生心血管事件進行分組,發生組80例,未發生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在停將壓后3d行24小時動態血壓檢查。監測儀器選用無創性攜帶式全自動血壓監測儀,監測時間為24h,每隔半小時進行一次,監測期間其他日常生活不進行調整,保持原樣。

1.3 監測指標 ①24 h平均收縮壓(24h SBP)與舒張壓24h DBP);②白晝血壓:白天(6:00~22:00) 平均收縮壓(dSBP)和舒張壓(dDBP);③夜間血壓:22:00~6:00)平均收縮壓(nSBP)和舒張壓(nDBP);④平均脈壓(mPP);⑤血壓晝夜節律:夜間血壓下降率=(白晝平均血壓-夜間平均血壓)/白晝平均血壓×100%,值≥10%屬血壓晝夜節律正常(勺型),<10%屬血壓晝夜節律減弱或消失(0~10%非勺型)。

1.4 統計數據處理 全部數據用SPSS 18處理,數據平均數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動態血壓指標比較。發生組各時間段的血壓水平高于未發生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動態血壓比較(mmHg)

2.2 發生組中以平均脈壓60mg為界點發生心血管事件率比較。mPP60mg為界點,高于此值發生心血管事件60例,占75%,低于此值發生心血管事件20例,占2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血壓晝夜節律情況比較。發生組中正常血壓節律16例(20%);異常血壓節律64例(80%),其中非杓型35例,反杓型21例,超杓型8例;未發生組正常血壓節律31例(77.5%);異常血壓節律9例(22.5%),其中非杓型5例,反杓型3例,超杓型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我國高血壓的主要并發癥是腦卒中,其發病率為250/10萬,是冠心病事件發病率的5倍。隨著年齡的升高,腦卒中的死亡率也逐漸升高。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的特點是收縮期血壓在白晝、夜間、24小時平均值明顯增高,而舒張期血壓在白晝、夜間、24小時平均值輕度增高,脈壓差增大,血壓晝夜節律存在。影響其血壓增高的因素有年齡、動脈硬化、器質性疾病、各種代謝綜合征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改變等。

既往有研究指出,認為舒張壓升高是一種病理狀態,外周阻力增加,導致舒張壓升高;而收縮壓升高是正常血管衰老的結果,將高血壓管理單定義在舒張壓【3】。以此同時,另有學者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收縮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密切,而舒張壓只在4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起主要作用。從此人們對收縮壓升高開始關注,認為收縮壓、舒張壓與心血管風險的關系受年齡影響。最近有學者指出,收縮舒張雙期高血壓與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死亡及所有心血管病事件發生風險都顯著升高,為血壓正常者的1.3~3.1倍,認為高血壓的管理應為兩者相結合,且逐漸被業內人士認可【4】。

2013《ESH/ESC動脈高血壓管理指南》指出:24小時動態血壓與高血壓患者左室肥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加和心血管病發生、死亡相關性比診室血壓密切。在預后研究顯示24小時動態血壓與腦卒中的相關比診室血壓更密切,24小時收縮壓與致命和非致命性相關心血管事件和/或總死亡率密切程度比診室血壓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動態血壓水平高于未發生組,表明舒張壓與收縮壓均是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結合以往的研究結果,筆者認為舒張期血壓升高,即使在中青年中,也可表現為靶器官損傷及心血管風險增加,應予以積極治療,降低風險。收縮期血壓升高,無論年齡大小,與靶器官損傷及心血管風險增加都緊密關聯。無論收縮壓還是舒張壓,降低血壓,控制達標,是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硬”道理。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發生組血壓晝夜節律中“非杓型”發生率明顯高于未發生組。血壓晝夜節律變異與體力及腦力活動交感、迷走神經的晝夜變化有關,老年人植物神經調節功能減退容易出現“非杓型”血壓變化。有文獻報道,老年高血壓患者“非杓型”血壓是靶器官損害的指標之一,其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增高【5】,與本組研究結果一致。

國外有研究指出mPP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其預測價值甚至大于收縮壓及舒張壓,并將動態脈壓作為預測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重要指標,原因是脈壓升高預示著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極大【6】。本研究中筆者以脈壓60mg為界點進行分組,結果發現高于此值發生心血管事件60例,占75%,低于此值發生心血管事件20例,占25%,與以往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監測動態血壓對心血管事件的預防及干預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療中,一旦出現平均脈壓增大、血壓晝夜節律變異等情況,應警惕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666.

2. 衛生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S].2013:12-18.

3. VA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on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morbidity in hypertension.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averaging 115 through 129 mm Hg. JAMA. 1967; 202: 1028-1034.

4. 王會明; 張愛元.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變異性與心室重構的相關性.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5):486-487.

5.洪樹輝,侯存月. 用動態血壓監測老年高血壓病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初探.現代醫院,2010,6(8):26-27.

6. Wei FF, Li Y, Zhang L, et al. Association of target organ damage with 24-hour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hypertension subtypes in untreated chinese. Hypertension. 2014; 63: 222-228.

猜你喜歡
老年高血壓關系
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壓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價值
氨氯地平與松齡血脈康合用治療老年高血壓臨床觀察
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討
纈沙坦分別聯合氨氯地平和氫氯噻嗪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療效對比
不同脈壓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影響分析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