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在生物課改中如何轉型

2015-10-21 20:00崔洪江
中小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一節課目標實驗

崔洪江

生物教材現在又在進行新的變更,就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跟隨著改進?,F行的新課程標準可以說是要求更高,標準更嚴。我經過自己的教學經歷和體會,有些不成熟的見解和體會,現和各位老師一起來探討。

一、老師身份的轉型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并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以前教學過程中無法想象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身份,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二、運用“師生互動”,實現教學目標

隨著生物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皫熒印钡母灸康氖且龑Ш团囵B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激發學生小組自己制作“肘關節模型”。課堂上,教師不講解,而是讓學生先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老師對各小組學生的講解加以點評,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自然而然產生共鳴,達到學生理解的目的。老師把學生的想象再引到體育課上,讓學生再分析健康體育課上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中肌肉群的運動完成就輕而易舉了。

三、不斷調節學生情緒,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師要根據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例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時,關于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知識,學生覺得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在講此知識之前先講個故事或諺語,比如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克隆”技術、“一母生九子,母子十個樣”等,就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愉快、興奮的正面情緒狀態下,再畫出若干個從屬關系的包涵圖表來解釋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學生就會容易理解及掌握。學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著,面對黑板,面對書本,學習單調。我想蔬菜大棚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系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就試著把同學們帶到學校附近的蔬菜大棚里為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并且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求知欲大大增強,教學效果如愿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現在:(1)在新的環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欲;(2)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應用情緒調節,對達到教學目標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講練結合,讓學生理解掌握實驗、操作規范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先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較好的實驗效果。如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后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了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后繪出細胞結構圖,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教學目標,還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認真及時地作好教學反思

理想與現實畢竟存在著距離,教學設計先于教學過程,因此,很有必要在課后及時地對每一節課進行反思。反思什么呢?我認為:首先,要思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一節課的教學都要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因此,上完一節課,必須檢查這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否已完成,以便作好下一節課的教學銜接。其次,要思教法。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與保證,要在課堂上驗證你在備課時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是否服務于內容,是否有利于教師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是否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為下一輪的教學汲取經驗。再者,要思教具,是進行教學所憑借的工具。教具是課程資源中的一員,使用時要注意它的針對性和使用方法,進而做到物盡其用,真正為教學服務。最后,還要思課堂設問、所舉的事例和備課資料。課堂教學中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設問,有效的設問才能實現啟而有發,否則設問就成了多余的了。

教學中要進行檢驗并及時記錄,便于課后修改。教學中為了使抽象的思維具體化,就要通過舉例來說明,所舉的例子是否恰當而且不失科學性就顯得很重要,這一點教師也要思考。

教學實踐是一個無止境的學習過程,需要老師不斷的探索與發現,并進行總結與提高,才能有新成果的獲得。在長期的一線教學中,雖然我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學海無邊,要在新的教學實踐中有新的收獲,就要永不停止、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一節課目標實驗
我最喜歡的一節課
做個怪怪長實驗
托馬斯的一節課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導學案設計的邏輯起點:從學出發:以一節課為例,談基于腦的導學案再設計研究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