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芷諾小提琴教學中左手訓練思路解讀

2015-10-21 20:07胡靜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小提琴教材教學

胡靜

【內容摘要】小提琴左手技術的復雜性使其被公認為難掌握的,丁芷諾作為我國優秀的小提琴教育家在小提琴教學中的成果顯著,她對小提琴左手技術訓練有著深入的研究,在其已出版的眾多教材中均有所體現。文章結合《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和《新編小提琴教程》等教材,試從中解讀其小提琴左手技術訓練的思路與特點,將小提琴左手訓練的要點具化和總結,為小提琴的演奏與教學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關鍵詞】丁芷諾 ?小提琴 ?左手技術 ?教材 ?教學

小提琴優美的聲音及輝煌的左手技巧令其在樂器中如明珠般璀璨耀眼,但復雜的技巧訓練也令很多學琴者和教師望而生畏。就小提琴的左手技術而言,從建構左手手形、換把、揉音、雙音、和弦發展至換指八度、十度、左手撥弦等復雜技巧,是一系列復雜而系統的技術訓練,新的技術也都是根植在最基本的左手技術基礎之上。因此,樹立正確的左手技術概念,掌握科學的、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對小提琴左手技術的學習尤為重要。18世紀以來,隨著小提琴技術的發展,小提琴教學也逐漸系統化。國內外一部分小提琴學者對如何提高左手技術也展開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在我國,丁芷諾是較早形成明確思路并通過教材得以體現的小提琴教育家。

丁芷諾出身于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著名音樂家丁善德。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小提琴教師,丁芷諾在上海音樂學院50余年的教學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小提琴人才。早在上世紀60年代的學生時代,作為上海女子四重奏的成員,丁芷諾榮獲舒曼弦樂四重奏比賽第四名,這是中國室內樂首次登上世界舞臺,并產生極大的反響。改革開放后,丁芷諾曾赴美國和維也納學習小提琴教學,較早具備了國際視野,她的教學思想還受到了塞迪夫卡、鄭延益等小提琴教育家的影響,加上丁芷諾還對室內樂及作曲技法的專門研究,逐漸形成了兼容并蓄且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丁芷諾是中國較早編寫小提琴教材的教師,80年代開始,她陸續編寫教材,涵蓋技術訓練、樂曲學習、重奏訓練、改編曲等多方面共30余本教材,其中《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新編小提琴教程》(1-5)、《塞夫契克小提琴雙音預備練習》著重體現了丁芷諾的小提琴教學思路和特點,這些教材在專業小提琴教學領域充分發揮了其價值,對小提琴教學的革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小提琴左手技術訓練的內容

小提琴的左手技術是體現這件樂器高超技巧的核心,早在19世紀初,帕格尼尼隨想曲的出現已經將小提琴的左手技術推向了頂峰,并無限地擴大了小提琴藝術的表現可能。在小提琴教學論著中,關于小提琴左手技術被不約而同地以技術點劃分為持琴、換把、揉弦、換指八度、泛音等內容,如卡爾弗萊什的專著《小提琴的指法藝術》是從把位、換把、雙音與和弦、指法的表情意義四部分內容對小提琴的左手訓練展開論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奧爾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方法》中談到的左手技術,包括換把、手指壓力、音階、半音音階、指法、雙音、顫音、裝飾音、撥弦、泛音。幾本著名的小提琴教材,如《沃爾法特60首練習曲》《開塞36首》《克萊采兒42首》,左手技術訓練模式也是以這些內容為發展的。在20世紀,小提琴教育的革新者塞夫契克則給予了小提琴的左手訓練另一種指向,他將可能出現的左手技術羅列了上千種供習琴者參考,從生理學的角度加強了對左手技術的解讀。加拉米安的《當代小提琴演奏技巧》琶音中增減三度、全音音階,雙音增加了同度、七度,還有非傳統的音階及琶音,以更好地適應近代作品需要的新內容。還有兩位在中國認識度不是很高的提琴教育家多尼斯①和約斯特②,他們的基礎練習和音階在美國已產生廣泛影響并被廣泛應用。多尼斯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小提琴演奏的藝術家技巧》作品12,以及《每日練習》《小提琴技術新發展》觀點新穎,涉及了心理和生理的領域。約斯特音階難度極大,如三度指法、雙音的跳進從三度到四、五、六、七、八度,還有同度等,單音音階也有只用一個手指的等,更加深了左手訓練的深度。

丁芷諾在1990年發表《小提琴教學法與教材之我見》一文,對已有的小提琴教學成果進行了研究和探索。1999年,她出版了一套名為《小提琴基本功每周一練》教學音響資料,將全部小提琴技術進行細化,以52二周,每周介紹一個小提琴技術點的方式進行小提琴教學介紹。2007年的《新編小提琴基礎教程》,擴充并調整了《小提琴基本功每周一練》,52項技術內容增加至64項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進程上做出了精心安排。在多年的實踐中,丁芷諾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體系。其中涉及左手技術訓練的教學內容被歸納為41項,左手訓練內容被細化并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增強了左手訓練中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提及了更多左手訓練中不可孤立的綜合訓練。我們可以將其歸結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左手手形與基礎動作。這是學習左手動作的最基礎內容,而丁芷諾運用了較大篇幅的練習,即從教學內容1-10中共包含10項。分別是:1.初建手形,2.穩定三指的重要性,3.手指保留及抬指,4.手指后退,5.手指過弦,6.手指排列,7.手指的密集與伸張,8.手指組合,9.手指的指點轉換,10.簡單雙音。而這一部分教學內容也是丁芷諾認為學習小提琴左手技術最基礎、最為重要的部分。相比較傳統的以一種左手訓練內容,這一部分更為細化,手指后退、過弦、排列、密集與伸張、指點轉換等。此外,從教材中也清晰可見訓練的思路,從初建手形、穩定三指的重要性,再到同把位涉及的各種動作的訓練。

第二部分:左手換把。換把是基礎的小提琴技術,其中的內容也進行了細化。換把練習在這一系列教材中被分為了兩大部分,即基礎換把的教學內容包括:11.介紹把位(一),12.空弦泛音換把,13.同指換把,14.順指換把,15.越指換把,16.介紹把位(二)。這一部分主要學習低把位換把和換把的基本動作。第二部分,復雜換把,這部分教學內容則放到了教材中偏后的位置,包含的教學內容有:26.三把至五把以上換把,27.琶音換把的三種指法,28.下行換把,29.連續換把,30.跨指換把及琶音。

第三部分:可分類為各類左手技巧:17.學習揉音,19.裝飾音,24.顫音,25.和弦,33.三六八度雙音,40.泛音及撥弦。

第四部分:剩下部分可概括為左手音準與特殊指法的綜合訓練。包括:20.手指訓練,21.減七和弦指法,22.1-3-4指法,23.半音階指法,32.音準與調性,34.左手手型,35.華彩及手指的成塊動作,36.雙手配合,37.密集擴張指換把,38.復調雙音,39.大把位,41.調整與轉換。這部分內容很少有教材單獨提到,也并不作為左手的特殊技巧,但通過了解這些教學內容的訓練,能大大提高左手及音準的綜合能力。

當然,還有一少部分復雜技巧未涉及到,例如換指八度和十度、雙泛音等,其中一些在丁芷諾編寫的其他教材中有所補充或體現。

二、小提琴左手技術的訓練方法

《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是丁芷諾在1989年開始編著的一本教材。20年來的實踐證明,該書是一本出色的教材,曾獲文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國家原教委教學二等獎,曾7次再版,印量超過2.5萬冊,在專業音樂院校的小提琴教學中廣泛應用。丁芷諾集多年的教學心得和經驗歸納出左右手技術的幾個最基本問題,試圖以強化概念、集中訓練的方法加強基本功, 并在教材中得以體現。

以下筆者以幾項小提琴左手基礎技術的訓練為例,從教材中看似細碎的樂譜片段解讀丁芷諾左手技術訓練的方法和步驟。

(一)關于左手手形

1.左手手形是一切左手技術的根基,丁芷諾運用圖片、譜例加文字的方式,在教材中表述一個基本概念:左手必須三指(無名指)為中心,是四個手指技術均衡發展的前提。在左手觸弦的四個手指中,二三指自然成為手指中心,但三指四指(小指)肌能要弱于一指(食指)和二指(中指),因此以三指為中心,照顧小指、退縮一指,成為四個手指均衡發展的前提。

2.如何尋找這一位置:1.將一指從琴頸下移到拇指位置,其余三個手指仍然在指板右側,這樣三指很容易成為手指中心,體驗其觸弦感受。2.三指的左手撥弦體會觸弦感受。3.輕聲地練習尋找三指的位置(譜例1)。

譜例1

3.確立了三指為中心的動作感后,通過一個核心練習,確立其他三個手指的位置。

核心練習(譜例2)。

譜例2

擴展此核心的練習(譜例3)。

譜例3

4.運用不同材料鞏固左手手形的位置,以下是不同排列的練習(譜例4)。

譜例4

5.各把位的鞏固練習(選自施拉迪克材料),具體可見《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P6-13。

(二)關于換把

小提琴換把動作是由肩、肘、腕、手指各關節聯合完成,是運動性較強的動作。丁芷諾在教材中用文字和譜例較為詳盡地分析了關于換把的核心概念,概括歸納如下③:(1)左臂移動的動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換把,換把技術需要以平衡的持琴為基礎。(2)遠距離換把較多地運用手臂整體動作,近距離換把多運用手的動作,有時僅用手指完成,注意指尖對指板的控制能力,在換把中首要基本保持與原手型一致。(3)換把動作包括由一至四把位的直線動作和三至五把以上的轉動動作。

在訓練中如何做到,綜上所述,我們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可以得出以下步驟:

1.尋找肩、肘、腕、手指各關節協調平衡通暢的感覺,可用一根棍子代替小提琴,以左側鎖骨和左手食指指根為支撐,右手輕微扶住,左手作來回的移動,以體驗琴在手中和左肩、左手的平衡感。

2.換把動作訓練,做以拇指為軸心從五到三把的收縮練習,注意保持手形(譜例5)。

譜例5

以手指動作為主帶動手向下換把,注意手腕不要有主動突出的動作(譜例6)。

譜例6

3.循序漸進地訓練和掌握空弦換把,同指換把,順指換把,越指換把。核心練習(譜例7)。

譜例7

擴展練習:由一根弦換把增加至多根弦換把等(譜例8)。

譜例8

4.學習快速與復雜換把,注意在一組動作中保持手型穩定,并學習三個八度音階中的兩處換把等動作。

核心練習等(譜例9)。

譜例9

擴展練習:在掌握換把動作的基礎上,可循序漸進地學習與手指動作結合的換把、鄰近弦上的換把、連續換把、跨把、練習一條弦上的琶音、三個八度琶音、四個八度琶音等。

(三)雙音

雙音音程是由四個手指在指板上的不同組合而構成的,這也是小提琴的高難技巧所在。雙音的手指組合和可能演奏的各種音程包括一三指和二四指組合可演奏的雙音,包括三度、換指八度、七度、二度;一四指可演奏八度、二度、十度、同度、九度;一二指,二三指、三四指組合可演奏六度、四度、三度、五度;同指演奏五度。

丁芷諾在教材中用指板圖解分析了各類雙音音程的組合,良好的雙音音準是建立在好的左手手形基礎之上的,加入左手手指的交替、平移以及伸縮動作。三六八度是所有雙音的基礎。

1.首先,用左手無聲動作尋找和穩定手指對于指板的感受等(譜例10)。

譜例10

2.簡單雙音的大量練習。這一部分是對手指交替平移動作的鞏固,在《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和《塞夫契克小提琴雙音預備練習》④都包含了大量的內容。

3.雙音核心練習主要通過短小的片段練習,有針對性地訓練雙音中的手指后退,前伸起落等動作,還要發展手指組合中伸張和移動能力等(譜例11、12)。

譜例11、12

4.擴展練習,在核心練習的基礎上,并結合相關練習逐步掌握雙音的換把、快速雙音、雙音音階和雙音琶音等。

5.除此之外,很多樂曲中出現的復雜雙音,包括換指八度、十度、復調性雙音、雙音琶音、高難度三度等,都可以將其列為一個單獨項目展開訓練。如換指八度的核心練習(譜例13)。

譜例13

所有的雙音都需以良好的手形和手指的伸張、調整能力為基礎。在訓練時要以慢速仔細連接音準,并尋找雙弦振動時的發音點。

(四)揉音

揉音是換把動作的一種發展變化,他們之間是互相影響的,是臂、腕、指的顫動動作,這是小提琴左手的一項主要技術,演奏者掌握揉音的多樣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須要明確的是,無論哪種揉音只有通過指尖和弦的接觸才會有效,揉音的啟動就是手指按弦的動作,腕和臂的顫動幅度、頻率等動作,也總是根據音樂對揉音的需要而配合。

揉音學習可以從按指入手,以聲音的效果為衡量準則。

1.關于如何尋找揉音的感覺,最初可以拿一盒火柴用手臂搖動,以此體會手臂為主的揉音動作,具體可如下:(1)左手放在三把位,在輕輕向下滑動時,利用下落時的一點沖力獲得揉音的動力。(2)抬起指根利用換把動作練習揉音。(3)利用手指尖向回做縮指動作的動力練習揉音。(4)利用手指換弦的動力練習揉音。⑤

2.核心練習(譜例14)⑥

譜例14

3.擴展練習。將上述核心練習分別用其余三個手指的指法和組合進行練習。

4.鞏固訓練。從簡單優美的樂曲或片段循序漸進地練習,注意體會樂曲的內涵,并通過揉音的變化來更有效地表達樂曲的感情,注意傾聽揉音的音樂效果。

三、小提琴左手技術訓練的思路解讀

隨著教學思路的拓寬,丁芷諾集多年的教學心得和經驗歸納出左右手技術的幾個最基本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訓練思路,即明確概念、強化訓練,并在1989年第一次出版《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在這期間,還大量進行了國內外的教學教材研究,發表多篇有影響力的相關論文,如1983年的《小提琴基本功16題》(音樂藝術),1984年的《美國小提琴教育一瞥》(音樂藝術)《弦樂音準及其訓練》(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的《從時代發展看小提琴演奏技巧變化》(音樂探索),1990年的《小提琴教學法與教材之我見》(音樂藝術),1993年的《弓架與力的傳遞》(音樂藝術)等。他在研究和學習中不斷完善,關注世界先進教學方法,并將之有效地融入其教學實踐中,注重教學中科學思維運用,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思路。

(一)內容解讀

在《新編小提琴教程》中,丁芷諾在左手訓練中將教學內容的第一部分更具體化地擴充,左手基礎內容進行了細致擴充,將一些被忽視的部分作為專項內容提出。第四部分又增加各種綜合性訓練。訓練內容的排序也是精心安排,有很多相呼應的內容,又有看似重復其實具有難易差別的內容,而每一項教學內容都集合了與此相關的練習曲及樂曲片段等。這些左手訓練內容都特色鮮明,試歸納如下:(1)加強基礎訓練并需要將內容細化,重視生理機能的訓練。(2)重視左手綜合能力以及聽覺意識的培養。(3)左手訓練的內容要在重復回旋中逐漸加深。(4)教學內容要有明確的指向性。

(二)訓練規律解讀

在上述第二部分中,我們發現這樣的訓練邏輯,先明確一個概念,用簡單的方法確立概念,再運用一個核心練習穩定手指動作意識,其次通過大量的擴展練習鞏固手指動作,最后通過練習曲、樂曲加以運用。我們可以用“找”“定”“固”“化”四個字概括這一訓練規律?!罢摇笔谴_立核心概念,“定”為固定動作,“固”即鞏固動作,“化”就是運用動作。大概是“練琴”一詞影響了我們,在學琴過程中,練更多地體現在“固”“化”之中,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找”與“定”。小提琴左手技術練習的過程,是通過簡單技巧的積累逐漸達到復雜的左手技術,抑或把所遇見的復雜動作拆分為簡單動作逐步攻克。

(三)方法解讀

小提琴的每項左手技術都有不同的訓練方式,但通過對丁芷諾教材的研究,我們可以尋找出一些通用性法則。

1.平衡中心點法則。左手技術的動作要找到最核心的中心點,這是最容易掌握的部分,并把握好平衡,合理利用支點、杠桿等原理,一切復雜的運動可迎刃而解。左手技術的第一步手形訓練中便提到以三指為中心的概念,有利于四個手指均衡發展。關于雙音訓練的第一步,無聲練習中便是確定二、三指的穩定框架,并以此展開一四指的訓練。再如八度的訓練,強調將三指固定其中,會有助于八度演奏的準確性。左手來說較為困難的十度雙音,在練習中尋找到平衡中心點,并據此再退一指伸四指便會容易得多。此外,右手運弓也處處體現出平衡中心點的原則,例如從中弓展開弓法訓練、強調中指、無名指在持弓中平衡中心點的作用,當然還包括身體的平衡、樂器的平衡等。

2.自然法則。小提琴的技術雖然復雜精細,但所有的動作意識都不是特有的,是和生活中其他動作一樣,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丁芷諾在教學中強調一切動作都要遵循自然法則,一切動作源于生活,運用生活中的動作原型,自然地駕馭小提琴。在第二部分中,訓練步驟第一部分“找”過程,總是離不開這樣的自然法則,例如運用一根棍子代替琴來學習換把的動作意識,用搖晃火柴盒的方法體會手臂發力揉音的感覺。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實例更多,按照丁芷諾的話來說,拉琴就是和兩個棍子打交道,一根粗的,一根細的,按弦就像拿手機按號碼,拿著相機按快門,指根以下不用力參與等。

結語

小提琴的左手技術訓練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過程,究其本質,并不難發現其中訓練的規律。丁芷諾在小提琴教學方面卓有成就,她的教學去繁就簡、邏輯縝密、架構清晰,具有可推廣性。本文通過《新編小提琴教程》,對教材中小提琴左手技術訓練的內容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梳理和分析,研究了《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中左手手形、換把、雙音、揉音幾項基本左手技術的訓練方法與步驟,并結合丁芷諾教學思想的形成,解讀其教學思路中的核心價值,包括內容的特點、“找—定—固—化”的訓練規律,訓練方法中的通用性法則——平衡中心點及自然法則,希望這一研究能有助于小提琴教學的交流與發展,并為本土化的小提琴教學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注: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21世紀高師小提琴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201121487)

注釋:

①多尼斯(1886—1954),美國小提琴教育家,出生于希臘,早年學醫,也同時學琴,1939年在紐約建立研究室,1954年移居西部洛杉機,著有《小提琴演奏的藝術家技巧》作品12、《每日練習》《小提琴技術新發展》,以及八度、顫音、連頓弓等專門的練習.

②約斯特(1888—1958年),美國小提琴教育家,1915年至1921年曾任美國印地安納州州立大學的系主任,著有多部小提琴理論書與教材.

③丁芷諾.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32.

④丁芷諾.塞夫契克小提琴雙音預備練習[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22.

⑤丁芷諾.小提琴基本功十六題[J].音樂藝術,1984(2):16.

⑥丁芷諾.新編小提琴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47.

參考文獻:

[1]卡爾·弗萊什.小提琴指法藝術[M].蔣和璠,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2]萊奧博爾德·奧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M].司徒華城,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3]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學原則[M].張世祥,譯.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4]丁芷諾.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5]丁芷諾.小提琴基本功十六題[J].音樂藝術,1984(2).

[6]丁芷諾.弦樂重奏的音準及其訓練[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9(1).

[7]丁芷諾.小提琴教材與教學法之我見[J].音樂藝術,1990(2).

[8]丁芷諾.新編小提琴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9]丁芷諾.丁芷諾小提琴教學精講[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浙江音樂學院(籌)

(責任編輯:賀秀梅)

猜你喜歡
小提琴教材教學
教材精讀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Pear Concer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