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中的新媒體應用

2015-10-21 20:07張藝嘉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虛擬互動博物館

張藝嘉

【內容摘要】新媒體數字化設計應用與傳統博物館展品展示方法的混合,已經引起了博物館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我國多家博物館已經引入新媒體數字化設計展示技術,并且開設了官方網站的虛擬展廳,讓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即可感受到各地博物館以及各類展品的神奇魅力。網絡社交平臺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能夠讓人們更快得到博物館官方發送的信息,更好地交流和傳播。當下,很多博物館都開始在藏品展示與觀眾服務中,融入數字化藝術設計和交互式互動等新媒體元素,從而打造出富有感染力、互動性更強、觀眾參與度更高的感官體驗。

【關鍵詞】新媒體 ?博物館 ?虛擬 ?互動

新媒體藝術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便利,這無疑是藝術與科技高度結合的福音。當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智能手機應用的普及,新媒體、微博平臺、平板電腦以及各類應用程序的開發應用,網絡新媒體虛擬博物館應運而生。虛擬博物館將傳統博物館長期積累的藏品,進行系統數字化、視覺圖像化、數字成像,并建立新媒體信息資料編寫整理,通過互聯網絡和其他渠道的網絡應用將這類信息整合,通過新的技術應用到網絡平臺。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隨時瀏覽博物館藏品的資料和信息,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人們將不再受到地域及其他條件的限制。手機應用程序開發的新媒體應用對于博物館實地參觀者來說是個很好的方式,彌補了傳統博物館參觀過程中的很多不足,如需遵守博物館禮儀禁止攜帶相機拍照,或參觀人數過多講解人員無法顧及所有人而留下的遺憾。

當下我國傳統博物館正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迎接挑戰,迎難而上,虛擬博物館展廳將會迎來明朗的前景。這是傳統展示方法在網絡上的延伸,為觀眾群體提供更加廣泛、細致、互動性更強的服務。自2008年以來,國家實施了部分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隨之而來的是博物館的參觀人流的壓力加大,館內展廳和藏品超負荷運作,每逢節假日,參觀人員人山人海,存在博物館講解員無法保證為觀眾保障講解服務的質量,以及工作人員無法維持正常展覽秩序等眾多問題。成立虛擬展廳緩解實地參觀壓力迫在眉睫,如湖南省博物館和國內很多博物館都相繼推出了網絡虛擬博物館、展品的電子展廳、觀眾網絡互動平臺等項目。

以湖南省博物館為例,觀眾可進入該館網站,網站首頁就有關于虛擬展廳的鏈接和具體介紹,觀眾可直接點擊進入進行體驗。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湘史脈絡和不同時期的介紹,以及具體珍貴文物的圖片,點擊后讓普通受眾首先有個對博物館的大致了解。其次,如3D虛擬場景——走進轪侯家,根據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及漢代有關的文物和文獻資料,其畫面采用三維建模及動畫技術來制作出顯赫一時的轪侯家府的日常生活場景。由轪侯夫人辛追的虛擬形象帶領觀眾走進轪侯家,觀賞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精美文物,讓觀眾感受轪侯府鐘鳴鼎食的貴族生活,讓漢代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在觀賞和操作中得以輕松解讀。又如Flash虛擬場景——轪侯夫人辛追一天的奢華生活,以轪侯夫人辛追一天的奢華生活為制作題材,將兩千多年前辛追穿著的綾羅綢緞、享受的美味佳肴、茶余飯后歌舞不休的奢華生活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這種虛擬互動的方式取代了傳統講解員闡述的局限性以及講解設備一對一無交流的模式,館中藏品的介紹環節和觀眾之間產生互動。網絡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參觀地點、停留時間、是否需要獲取此類信息等。此外,博物館還可以利用其他社交平臺,這極大地豐富了觀眾的感官體驗帶來新奇感受。

在以往的很長一段時期,大多數博物館都是以展品為主要展覽中心,當下,博物館逐漸把展覽的重點中心轉移到了觀眾的體驗感受上,開始重視觀眾在展廳參觀展覽的主導地位?,F在大部分的博物館藏品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數字化,建立國寶藏品的電子圖像和信息統計的檔案庫,參觀博物館展覽的觀眾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自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展廳提供的科技產品等,查詢自己想要了解的藏品及相關背景知識,鏈接其余未展出的藏品,或與展覽的文物年代或器形類似的,或者是其他歷史年代和現存于其他地域與之有關聯的文物。通過這樣的途徑,自主進行參展服務,讓藏品的有關數據能夠直接展現在參觀者眼前。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展覽的應用可以讓觀眾自主根據喜好以及參觀的不同需求來選擇需要了解的展品,并能夠了解到展品的詳細信息。參觀者通過這種良好的參與活動會逐漸產生對于博物館和藏品的親近感,博物館的藏品不再是普通觀眾眼中冷冰冰的文物了,它們都有了自己鮮活的生命。通過這種新媒體技術應用的途徑,博物館逐漸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博物館可以充分利用這種結合,從而讓那些深奧難懂的學術知識能夠更加簡單易懂,通過網絡交互式互動,讓觀眾更好地接受信息,集科教性和娛樂性為一體,使博物館中蘊藏的知識得到更廣范圍的普及,讓不同領域的觀眾汲取后作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新媒體在虛擬博物館的應用,消解了傳統博物館媒體時代的鴻溝,其傳播形態跨越了地域和時空,具有豐富、簡潔、靈活的傳播途徑,新媒體網絡應用具有高覆蓋率、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當下已經廣泛的服務于文化傳播領域,博物館文化的傳播可以充分借助其優勢。虛擬博物館的建設可以傳播新的地域文化形態,同時打造博物館自身的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王荔.新媒體藝術發展綜述[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

[4]周婕.新媒體時代的大眾閱讀方式研究[D].暨南大學,2006.

[5]梅聯華.論新世紀博物館展示藝術創新[D].南方文物,2003.

[6]陳哲.新媒體時代科學傳播規律性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9.

作者系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設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虛擬互動博物館
博物館
慧眼哲思對“虛擬”
與“虛擬”保持一定距離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構建物理模型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露天博物館
奧巴馬與勞爾本周“互動”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