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的普及舞蹈教育初探

2015-10-21 20:07應莉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以人為本舞蹈概念

應莉

【內容摘要】一向被大家視為高雅藝術的舞蹈,因其技術含量高、對舞者身材條件要求高等特點,令人們望塵莫及,使大家錯誤地認為專業舞蹈訓練并不適合所有人。其實,舞蹈不僅僅是少數專業人士的“孤芳自賞”,更是普通百姓的藝術修養和全面素質提升的必修課。文章從舞蹈教育追根溯源,試圖對其中的普及教育進行概念界定,結合“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對普及教育的方法與途徑進行建構與解析。

【關鍵詞】舞蹈 ?普及教育 ?概念 ?方法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因而藝術的普及教育成為大家所關注的“新課題”。舞蹈的普及教育更顯現出其重要性。

一、舞蹈教育溯源

追本溯源,舞蹈是人的一種生理本能,其首先是一項身心交融的運動,而不是一個觀賞對象。在上古時代,舞蹈既是宗教儀式、人神交流的橋梁,也與人們日常的生產勞動、婚喪娶嫁等密不可分。能歌善舞是每個原始先民的生存必須,沒有演員與觀眾的區分,更沒有臺上與臺下的區別。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中,舞蹈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比如古代中國的“六藝”教育中就有舞蹈。在西方發達國家,面向大眾的舞蹈教育是一門成熟的教育學學科,叫做“Community Dance”,在中、小學里,其也是必修課程之一,但在中國大陸地區,由于歷史和政治原因,其發展一直比較落后。

二、舞蹈普及教育與專業舞蹈教育辨析

舞蹈教育按其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職業化的演員培養,另一類是普及化的素質教育。在西方國家,面向大眾的舞蹈教學在中國的發展還很落后,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名稱。因此筆者把其稱為“普及舞蹈教育”,以便同現有的“專業”舞蹈教育相區別(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普及舞蹈教育與專業舞蹈教育在培養對象、培養目標和教學重點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以人為本”的普及舞蹈教育

在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方針指導下,要認真分析和研究素質教育的內涵,即“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在此前提下再談普及舞蹈教育方法及途徑。

普及舞蹈教育以人為本,也就是說,其必須要因材施教,而不能以傳授固定動作和舞蹈組合為目的,其要求教師必須要懂得教學法,要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科學、靈活地配置教材內容。這一點,是其和職業化表演舞蹈教育最大的不同。

眾所周知,只有接受了全面而系統的教育,孩子才會健康成長。遺憾的是,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還不太完善,學校教育還有很大局限性,尤其是中小學藝術教育還幾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家長就會利用課余時間去給孩子報補習班,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有必要的。問題是,面對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如何選擇科目,又如何搭配科目,幾歲開始學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自然,這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天賦條件和興趣愛好,隨著年齡增長情況還會發生變化,這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去具體處理,因此,想要科學安排課程并適合孩子特點,家長需要懂得一些相關的知識原理,如人的基本智能劃分(即人的八大智能),重視身體的動覺智能開發,藝術教育不是技能學習,各項智能的發育都有敏感期,舞蹈的普及教育與專業發展的不同目標等。

各項智能都需要在后天接受適宜的教育(或刺激)才能發展,且每項智能也都有自身的發育敏感期,這是素質教育需要遵循的一條基本原理。因此要抓住敏感期給予適宜教育(或刺激),相應的智能才能正常發展,反之,受到的損失就將難以彌補。所謂的“天分”,其有遺傳因素,但也與后天刺激(教育)有關:在某項智能發育的敏感期內,給予孩子最適宜的刺激(教育),促進這項智能超常發展,就會產生“天才”。對于“適宜”,其既包括不忽視敏感期,也包括不要搞超前教育和給予超量刺激。某些時候,家長們喜歡去“搶起跑線”,但如果是違背發育規律的“拔苗助長”,不但會導致投入和收獲不成正比,而且還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人的所有機能都會在青春期結束后(大概18歲)停止發育,因此從理論上說,有計劃、有目的甚至是強制性的身心智能開發都要在18歲以前。但具體而言,不同素質智能的敏感期開始時間是不同的,如樂智能的敏感期應該最早,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就會有,因此“音樂胎教”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孩童時代缺乏音樂方面的刺激,成年后的她(他)一定就會不辨音律、五音不全;空間智能的敏感期大概從嬰幼兒期開始,在此期間缺乏相關練習(或游戲),孩子就會對形狀結構、色彩搭配不敏感,甚至會影響一個人成年后的生活品位,如穿衣搭配、環境布置等。當然,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學素描,很多別的游戲,比如搭積木、剪紙、泥塑,包括形體訓練等,都可以在游戲中開發孩子的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的開發從孩子的爬、坐、走就開始了,5歲以后直至青春期結束,都需要加強相關的運動或訓練,否則孩子就會笨手笨腳乃至出現行為障礙。另外,如語言、邏輯思維、人格、情感等,也都有自身的發展敏感期,它們都是教育學需要研究的課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量的把控問題,也即如何掌握好自然熏陶和加強訓練的“度”。當然,研究所有智能的發育敏感期及其量的掌控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孩子的素質教育研究應該從這些研究結果中提煉開發,普及舞蹈的教育也應跳出原來的老思路,即“專業舞蹈的簡單化”,走出一條真正符合舞蹈普及教育的“以人為本”的新路子。

四、舞蹈普及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在普及舞蹈教育中,首先打破傳統的舞蹈舞種劃分,從新的視角去打破傳統舞蹈訓練目的,其既是身體的訓練,也是美的教育。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把人的基本智能分為八類,即數理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其認為,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需要這八項智能都得到均衡提高。普及舞蹈教育可以開發其中的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三項智能。在普及舞蹈的教育中,心智上可以開發節奏韻律感、空間美感和創造力;身體上可訓練肢體的協調性并規范形體氣質,這些藝術修養的培育和身體(動覺)智能開發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都不可缺少的。普及舞蹈不是學習掌握一些具體的舞蹈動作或不同的舞蹈種類,而是運用各種手段來開發人的身心智能。對普通人來說,這是素質教育,內容可分為節奏感、空間美感、軟度、力量、姿態的規范和協調訓練等不同的訓練內容,根據不同人群還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游戲互動、親子互動,舞蹈治愈、舞蹈解壓等。職場人士也可用其來拉伸筋骨、健身形體。當然,教師必須要在“教學法”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人群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組織與安排。

五、舞蹈普及教育前景展望

當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素質(特長)教育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但這中間也存在很多問題,最突出的有兩個極端:一是從小立志當藝術家,或者是家長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于是只專注于藝術科目不管其他科目;二是追求“十項全能”,什么都學,從而給孩子造成太大壓力。前者的責任主要在家長,很多家長不能正確看待素質教育問題,在學習目的上太過功利化,因此必然會導致要么后繼乏力,要么半途而廢。如何才能處理好素質教育與職業發展的關系?最合理、最穩妥的做法應該是,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去發現孩子的“亮點”,然后重點發展,尤其是對低年齡段孩子來說,一定要在興趣的基礎上讓孩子多接觸、多學習一些科目。

而后者的責任則主要在中國教育本身。近年來,我國的課外培訓發展很快,但迄今為止,很多科目都還不能算是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說,它們大多只是對“專業”內容的簡單處理,教學的內容也偏于技術技能傳授,這就會導致科目過多、過細,既讓家長難于選擇,又給孩子的學習增添太多不必要的負擔。因此筆者認為,最終解決此問題還是要靠政府,這需要政策的調整以及教育體制改革,同時也要有各門學科的素質教育“專業化”建設,這不是“專業”內容的簡單照抄照搬,而是要有新的學科建設,甚至還需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進行全面統籌安排。而家長目前能為孩子做的就是面對現實,謹慎選擇科目和教師。

“以人為本”的普及舞蹈教育在中國才剛剛起步,雖然已有名目繁多的各類舞蹈考級,但真正意義上的舞蹈普及教育應該以觀念上的改變為核心,在提倡“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開展舞蹈普及教育,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該行列中來。只有普及了舞蹈藝術,才會有舞蹈藝術的新紀元。

(注:本文為北京市教委專項課題《專業建設項目——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10004990208)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創意舞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2]霍華德·加德納.大師的創造力,成就人生的七種智能[M].沈致隆,崔蓉暉,陳為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周丹林.舞蹈普及教育學科化建設構想[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07.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中華女子學院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高薪茹)

猜你喜歡
以人為本舞蹈概念
舞蹈課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古代的時間概念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