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等師范院校舞蹈專業學生芭蕾表演能力的培養

2015-10-21 20:07黃娟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音樂教學能力培養

黃娟

【內容摘要】由于高等師范院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對于高等師范院校舞蹈專業學生芭蕾表演能力的培養,包括加強芭蕾基訓、改善音樂教學、豐富劇目排練、注重表演實踐以及擴大觀摩交流。以便未來的師范生可以儲備扎實的職業技能,在普及教育中充分發揮普及作用,成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

【關鍵詞】芭蕾基訓 ?音樂教學 ?劇目排練 ?表演實踐 ?能力培養

一、加強芭蕾基訓規范性,強化芭蕾表演意識

“芭蕾基訓”是高等師范院校舞蹈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專業技能課,也是其他各門舞蹈技術課的基礎。高等師范學校芭蕾基訓課程主要以古典芭蕾技術為內容,目的在于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通過訓練達到統一的規范,使之在體能、技能方面具備一定的能力,并且在軟度、力度、開度、速度、幅度,以及平衡性、協調性、靈巧性等方面,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

在上海師范大學舞蹈系執教的最初兩年,筆者曾一度為這樣的芭蕾課堂而煩惱——把桿上的十幾個學生,有的是中國舞專業,有的是芭蕾專業;有的來自中專藝校,有的則來自普通高中。學生們各自的芭蕾起點不一,所受訓練的規范性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學進度常常被迫放緩。教學上的這一窘境引起了筆者對高等師范舞蹈專業芭蕾舞教學的思考。由于高等師范舞蹈生源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其芭蕾基訓課程應有別于以培養演員為目的的專業藝術院校的芭蕾基訓。那么,面對一群由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組成的教學對象,如何能將學生參差不齊的芭蕾基礎進行有效的整合,應當是高等師范舞蹈專業芭蕾基訓課程的首要任務。專業舞蹈教學中有句行話,“規格即風格”,這句話不無道理。因為任何一個舞種,正因為有著自己獨特的動作規格,才形成各自不同的舞蹈風格。芭蕾優雅的舉止、一絲不茍的動作規范正是造就其高貴、典雅氣質的重要因素。在眾多的舞蹈門類中,芭蕾藝術就是以其訓練的系統性、科學性、嚴謹性和規范性而著稱的。筆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高等師范芭蕾基訓課不能只是專業藝術院校芭蕾基訓課程的簡化版,課程的難易程度可以降低,但基礎的規范性卻絕不容輕視,比如:在學生剛進校接觸芭蕾舞時,必須先從解決來自各個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學生的體態、身體方位、頭的位置入手,讓學生首先有正確的理解;然后,從最簡單的路線開始變幻舞姿,整堂課需要簡約、規范。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有針對性地備好課,要對學生的弱點組織有效的教材,事前做出預想和計劃,課上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動作的韻律,不斷加深芭蕾舞語匯的認知和理解,教學時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級走向高級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強基礎性,把“規范”當成高等師范芭蕾教學的重中之重,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教學。

嚴格規范的基訓將成為學生進行芭蕾表演的基礎。除此之外,在基訓過程中強化表演意識的滲透,對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舞蹈中的表演意識是指有思想、有意識地去做動作,其是演員內心情感外化的一種方式。由于芭蕾藝術有著自己的審美定勢,其動作符合美學審美的張力感。因此,學生在掌握了動作的規范后,教師還要注重在動作的張力、延伸感和表演激情等方面引導學生。

二、改革音樂教學方法,增強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是一位舞者應具備的極為重要的專業素養,音樂課程也是舞蹈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專業課程。

音樂有著“舞蹈的靈魂”之稱。在舞蹈中,舞者樂感的好壞會影響到他在舞蹈中的表現力。樂感是一種外顯的音樂素養,事實上,一個人的音樂素養不僅包括了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表現等所謂的“音樂能力”,也包括了對音樂理論、音樂文化這些統稱為“音樂知識”的掌握。傳統的教學中,我們更注重對舞蹈專業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師范院校舞蹈專業都設置了基本樂理、中外音樂欣賞課程,并將之作為舞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這樣的課程設置,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提高音樂欣賞能力。除此之外,有些院校還開設了鋼琴、聲樂等音樂選修課,但由于教學計劃中對學分統籌規劃的限制,舞蹈專業學生的音樂課程還是以樂理和中外音樂欣賞這兩門課為主。

然而,筆者在實際的芭蕾教學中發現,音樂課程對舞蹈專業學生的收效卻不盡人意。例如,芭蕾基訓課中,常有學生合不上節拍,對節奏的強弱反應遲緩;在群舞劇目的排練中,因為各人樂感的不統一,很難做到呼吸同步、動作整齊劃一。此外,干澀的動作、臉部表情的木訥等,都反映出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肢體表達能力上的欠缺,這些現象本該可以通過有效的音樂訓練得以改善。但現行的針對舞蹈專業學生的基本樂理,主要講授的是音樂中的基本常識,且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全照搬了教音樂專業學生的套路,只是在內容上淺顯一些。這樣的樂理課常使舞蹈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有些內容難以理解,導致這門學科的不及格現象較多。

筆者認為,節奏、調式、和聲等音樂理論知識是舞蹈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但在教學方法上卻可以根據舞蹈專業的特點做相應的改革。例如,嘗試借鑒瑞士音樂家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學法,將音樂中的常識性理論用身體的動作表達出來,像節奏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情緒的特點、色彩的明暗等音樂中的要素, 都可以讓學生直接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來感受并加以理解。這樣的方法,學生既能對所學的理論理解透徹、加深記憶,又能對其身體表現力的加強有所幫助,尤其對芭蕾舞學習而言,則顯得更為有益。因為芭蕾被稱為“腳尖的藝術”,其下肢的動作更為豐富,因而下肢的表現力也比上肢更強。在音樂課程中,更多地運用上肢動作來表現音樂中的節奏、色彩等要素,能加強芭蕾訓練中上身的表現力。這種將音樂理論知識通過動作來視覺化的方式,想必定會產生活潑的課堂氣氛,學生最終達到既學習了基本樂理,又加強了身體表現力的雙重目的。

此外,目前舞蹈專業學生的音樂欣賞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和特點為目的,但若能加入對這些作品的曲式分析,讓學生了解音樂中基本的曲式結構,將對他們芭蕾劇目的排練有所幫助。舞蹈中的很多作品是根據音樂的結構來編排的。因此,掌握音樂的曲式結構、和聲、織體等因素,有助于學生了解舞蹈作品的結構、舞段的鋪展和交響手法的運用。

綜上所述,改革當下高師舞蹈專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不足,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將對高師舞蹈專業學生芭蕾表演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豐富芭蕾排練劇目內容,培養學生芭蕾的表演意識

劇目排練課程是高師舞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排練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利用穩定的肢體表演去完成劇目中的動作要求,還要讓學生學會把握劇目中的人物形象,準確地表達情感意象,以此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

然而,由于高師舞蹈專業學分和課時的限制,學生沒有單獨的芭蕾劇目排練課程,而是穿插在普通排練課中,因此,芭蕾劇目相對比較少而且通常用的是古典芭蕾舞劇的經典片段,如《唐·吉訶德》《天鵝湖》等芭蕾作品當中的經典部分,雖然這些經典片段有助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但還是遠遠不夠的。筆者認為,拓寬劇目內容,選擇不同類型風格的芭蕾劇目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可以增設芭蕾代表性的舞蹈課程,也可以學習一些現代芭蕾或是爵士芭蕾劇目既有芭蕾的線條,又具備現代或爵士舞的個性宣揚衍生出來的新型舞蹈風格,是在傳承古典芭蕾的基礎上做了更大膽、更夸張的創新,更具有豐富的表演性。如果將這些內容都加入到排練課當中,讓學生嘗試著接觸不同的類型、不同的風格,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起到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在這些不同類型風格的舞蹈的學習中,打破了一成不變、嚴格框架的古典芭蕾要求所束縛,學生在試著去把握各種風格的同時,尋求自己的喜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從而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筆者建議,可以根據現狀、年級不同的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的不同,來制定不同的學習劇目任務。這樣有助于教學程序的穩定化、系統化。然而,所有的劇目選定也不能一成不變,需要順應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進行不斷的補充與更新。

四、注重芭蕾演出實踐,提高學生芭蕾表演技能

“能教會演”是大多數高師舞蹈專業制訂的人才培養規格?;谶@一目標,高師舞蹈將藝術實踐作為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舞蹈專業學生來說,他們的確有著比較多的舞臺演出機會,然而由于學生芭蕾基礎普遍偏低和演出劇目安排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高師舞蹈專業學生較少有機會進行芭蕾劇目的表演,而芭蕾演出卻是培養和提高芭蕾表演能力的一種極為迅速和有效的途徑。

在演出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舞臺和教室中身體狀態的很大不同??臻g、環境、氛圍的巨大差異,將首先把學生引入作為演員的心理角色中,建立演員的心態,能使學生將自己的身體調整到表演的狀態。因此,芭蕾教學若不與芭蕾的舞臺表演形成有效對接,缺乏舞臺鍛煉的經驗,學生就不能將芭蕾課堂中的訓練轉化為實際的能力和才干。

鑒于舞蹈學生芭蕾演出機會有限的現狀和上述提及的一些原因,筆者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創造演出實踐機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芭蕾表演能力。

其一,根據學生的普遍能力狀況,創編適合他們表演的芭蕾劇目。

筆者曾根據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分械摹盎惫适?,創編了芭蕾劇目《蝶戀》。該作品沒有高難度的芭蕾技巧,腳尖動作較為簡單,主要注重體態、芭蕾舞姿造型的優雅和群舞隊形調度的流暢,著意營造夢幻般的浪漫氣息?!兜麘佟返某晒ρ莩?,不僅為大部分學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舞臺實踐機會,也為學生積累了適合他們表演的芭蕾劇目。

其二,激發學生自己創作芭蕾劇目,也是提高學生表演主動性的一個很好的做法。

高師舞蹈專業學生大部分來自舞蹈中?;蛩囆?,傳統舞蹈教學中口傳身授、以模仿為主的教學方式,已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中,因此,即便到了大學,學生學習的狀態也常常是被動的。為此,筆者在芭蕾課后,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所學的編導知識為自己度身定做芭蕾劇目。這一嘗試收到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學生們熱情高漲,選音樂、找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師的幫助下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能力創編出具有個性的芭蕾作品。盡管這些作品都還稚嫩,但能夠表演自己的作品,將自己的創作主旨通過肢體呈現出來的這一做法,使學生們在舞蹈表演意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筆者也曾在《蝶戀》的編排過程中,邀請學生一起參與其中一個段落的創作,學生明顯充滿積極性,他們似乎更加樂于用自己所擁有的舞蹈語匯來表現舞蹈的主題。

五、增加芭蕾劇目觀摩,提升學生芭蕾欣賞水準

眾所周知,模仿是學習的基礎,所以,觀摩劇目對學生的觸動可見一斑。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處理也漸漸趨于專業水平,使專業素質穩步提升。通過模仿和學習劇目,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芭蕾、喜愛芭蕾。

針對師范類舞蹈學生,首先,我們可以在課堂中融入對芭蕾經典劇目的觀摩,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枯燥的專業課生動起來。眾所周知,視覺沖擊是最直接向大腦傳輸信息的。在一些經典的芭蕾舞劇中,演員的動作舒展流暢、畫面華麗,能給學生帶來最直觀的視覺感受。一般來說,非專業的學生在欣賞芭蕾作品時,往往只是對舞蹈演員做出的造型以及動作有美的感受,而隨著觀賞芭蕾劇目的數量的增加,這些學生就漸漸地也會從動作技巧和難度上,對演員甚至是舞劇做出評價。例如,像《天鵝湖》那樣經典的芭蕾舞劇的觀摩中,一些非專業的普通高中學生了解到芭蕾不僅僅是簡單地足尖站立、旋轉,在芭蕾舞劇中也有各國的代表性舞蹈。在觀摩的過程中,他們會互相交流,筆者認為,這也是提高他們對于芭蕾專業學習熱情的方法之一。

其次,筆者發現,芭蕾舞作品中演員的動作都是教科書般的,讓學生觀摩這些專業舞蹈演員的動作,既能使他們感受芭蕾藝術的美,更能使他們在觀摩和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之后的課堂過程中,只要提醒學生回憶一下舞劇中演員的動作形態時,就會發現學生的上課狀態會有明顯的改變。和課堂學習中教師指出學生動作不規范的方法不同,學生會自己發現自身的缺點,并且可以進行自我修正,而作為教師,只需在一旁提點,加以輔導即可。這樣一來,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筆者認為,在師范院校的舞蹈課程中增加芭蕾劇目觀摩,無論對提升芭蕾欣賞水準還是對芭蕾專業的提升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培養高等師范院校的表演能力需要從基礎性開始抓起,充分體現出辦學目標,讓未來的師范生在普及教育中充分發揮普及作用,讓師范學生在學習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認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加強表演能力,從滲透文化、教學啟發、自編自演、劇目欣賞等,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為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儲備了扎實的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于占東.舞蹈鑒賞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民族藝術研究,2000(4).

[2]朱珂葦.談舞蹈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09(3).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音樂教學能力培養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基于就業視角的中職烹飪專業教學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