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在現階段的方針和對策

2015-10-21 19:58安紹輝
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 2015年3期
關鍵詞:方針農業現代化困難

安紹輝

摘要 :農業現代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是現代裝備武裝農業,現代科技提升農業,市場手段經營農業,社會化服務保障農業,高素質人員從事農業,農業生產產業化,農業發展可持續化。本文根據農業現代化的特征及國家關于農業現代化的方針政策,指出了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提出了在現階段的方針和對策。

關鍵詞 :農業現代化 特征 困難 方針 對策

0. 引言

農業現代化基本目標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1. 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

1.1 現代裝備武裝農業。以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生產投入要素,發展資本密集型、勞動節約型的現代農業。 1.2 現代科技提升農業。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農業增長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資本投入轉變。1.3 市場手段經營農業。依據市場化原則,健全“統分”結合的互動協調發展機制,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條龍綜合經營。農 1.4 社會化服務保障農業。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1.5 高素質人員從事農業。需1.6 農業生產產業化。1.7 農業發展可持續化。

2. 目前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安徽的情況說明)

2.1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實現農業機械化大生產不相適應 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大機械生產。盡管,國家在努力城市化,但畢竟農村人口基數太大,并且這還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問題,更是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配套,若不能有效解決無地農民的生存問題,城市化就失去了意義。

2.2 城市化程度滯后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增長因為解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安排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即便大農場模式中農民可以以股東身份參與解決一部分農民的出路,但現實是基數的過于龐大決定了不可能吸收大部分農民參與其中,若大量參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經濟效益則無從體現,也就失去了現代化存在的意義,無非就是新瓶裝舊酒的大鍋飯!

2.3 農業基礎薄弱限制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 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保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條件還不穩定,農業生產的抗災、防災能力相對不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2.4 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制約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形成成片規模,由于地塊劃分過小,即使幾畝土地也要涉及很多農戶,對于農民來說,耕地首先是“生存資料”,惜土意識越來越強(租金越來越高)。這種小規模分散生產,在發展現代農業中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實施,更不利于農業規?;?、產業化發展,增加了發展農業集約化經營的難度。

2.5 勞動力素質低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不相適應 現有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科技的意識,熟練勞動力較少,管理人員更是奇缺。隨著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農業增產增收越來越多地依靠知識、技術、信息和資本集約的結合,與勞動力素質的相關程度越發顯著。

3. 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對策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在逐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方針政策:

①必須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施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②必須以科技進步為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動力。③必須兼顧土地生產率目標和勞動生產率目標。④必須突破就農業論農業的局限性。⑤必須以農民投入為主體,堅持國家投入與農戶投入相結合。⑥要以加強基礎建設和產業化組織建設為條件。⑦必須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⑧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根據以上原則,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應采取以下措施:

3.1 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2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一是從全局出發對農村水系管網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繼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逐步從根本上治理江湖水患,扭轉洪澇、旱災等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嚴重威脅的被動局面;加大推進農業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和中低產田改造等建設;二是加快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實施綜合治理。三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形成國道、省道相配套的農村公路網;同時加強農村電網建設,加快發展小水電,搞好農電管理,提高農用電水平。此外,還要加強信息化服務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

3.3 創新農業發展理念,健全符合農村實際的土地流轉體系。目前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初級階段,僅靠過去傳統農業的簡單外延性增加,是難以實現這樣的歷史性轉變的。不斷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選擇合理適當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分散經營模式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瓶頸”,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我國曾經實施的集體所有集中經營的既有模式已被實踐否定,土地私有集中經營又為國策所不許,因此必須創新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發揮民營和集中經營的雙重優勢,公有、民營、集中經營應該成為中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路徑。

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僅要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要滿足各方的利益要求,應允許多種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并存。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專業流通中介組織,建設現代信息、物流網絡。主動參與區域的分工與合作,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積極申辦各類農產品交易會,使之成為開拓農產品市場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

3.4 創新農業增長方式,加快構建農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萍际乾F代農業建設的核心,要把提高科技興農放到發展現代農業的突出位置,增強廣大農民科技興農意識。安徽人口多,耕地不足,開辟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關鍵在于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改造傳統農業,構建農業技術創新、轉移、應用與服務平臺,完善農業科技體系,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

3.5 農村教育投資應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要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農村教育資源狀況,調整城鄉教育結構布局,加大對農村教育和農民培訓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各級財政投入機制,逐步把農民培訓納入公共財政投入范疇,通過組織實施主體培訓,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3.6 創新城鄉一體化體制,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和發放方式,擴大農業補貼規模,向農產品主要產區重點傾斜。同時要逐年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要在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努力改善農村環境。重點加強鄉村道路、改水改廁和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大力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業發展綜合服務體系。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切實解決好農民創業和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的難題,積極推動農業的政策性保險試點。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引導農民和社會力量大力投入現代農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推動全民創業。盡快形成完整的國家支持保護農業和農村的政策體系。

3.7 農業信息化。農業是利用光熱水氣土等自然資源從事有生命物質生產的一種產業,因而具有分散性、區域性、時變性、經驗性,以及穩定程度和可控程度低的行業弱勢。信息技術將成為克服農業行業弱勢的有力武器。又稱“3S”農業,即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在農業上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葉普萬,白躍世.農業現代化問題研究述評——兼談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徑選擇[J].當代經濟科學,2002,(09).

[2]林偉.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的經濟學思考[J].蘭州學刊,2004,(6).

猜你喜歡
方針農業現代化困難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難中遇見團隊
比爾·蓋茨的育兒方針
選擇困難癥治療儀
選擇困難癥
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施策略研究
日本制定“新睡眠方針”
遇到困難,戰勝困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