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

2015-10-26 06:53王淑紅初春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教職工崗位心理健康

王淑紅初春

(沈陽藥科大學 遼寧 沈陽)

壓力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

王淑紅初春

(沈陽藥科大學 遼寧 沈陽)

本研究試圖在學習與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究高校教職工壓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現狀,并嘗試分析壓力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最后從社會、個人、學校、家庭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求為緩解高校教職工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做出有益的探討。

壓力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康水平影響

高校教職工作為社會特殊群體,擔負著教書育人、知識創新、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到自身的工作能力、生活滿意度,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問卷和訪談對遼寧省五所高校教職工進行了調查,了解教職工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共發放調查問卷共800份:實際回收762份,回收率為95.3%;其中有效問卷758份,有效率為99.5%。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基本情況見下表:

被調查教職工人口學資料統計(N=758)

一、高校教職工壓力的總體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高校教職工體驗到壓力的有390人,占總人數的51.5%,其中體驗到中等壓力的占12.5%,體驗到較大壓力的占2.7%。壓力來自于工作的有440人,占總人數的58.1%;來自于家庭婚戀的240人,占31.6%;來自于職業發展的406人,占53.5%??梢?,三種壓力源中,來自工作的壓力體驗最為強烈。

本研究通過SPSS軟件分析了高校教職工壓力在不同性別、崗位、文化程度、職務、職稱以及工齡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結果如下:性別變量上,在工作壓力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總體表現為女性壓力高于男性。崗位變量上,從事教學科研的教師工作壓力顯著高于其他崗位教職工;家庭婚戀維度上,從事教學科研和輔導員崗位的教職工壓力顯著高于其他崗位;職業發展維度上,輔導員面臨的壓力顯著高于其他崗位。文化程度變量上,博士和碩士學歷的教職工工作壓力高于其他學歷;家庭婚戀維度上,博士學歷的教職工壓力最大;職業發展維度上,碩士學歷教職工壓力最大。職務變量上,副處工作壓力顯著高于正處,副科所承受的壓力顯著高于正科級;家庭婚戀維度上,級別較低的職員所承受的壓力更大;職業發展維度上,從正處到副科,壓力呈遞減趨勢。職稱變量上,副教授的壓力顯著高于其他職稱的教師,教授的壓力相對來說較??;在工作壓力和家庭婚戀維度上,從助教到副教授呈上升趨勢;職業發展維度上,教授的壓力最小,副教授和講師的壓力高于助教。工齡變量上,工作11-20年的教職工承受的工作上的壓力最大;家庭婚戀維度上,工作21年以上的教職工壓力顯著高于工作5年以內和6-10年的教職工;職業發展維度上,工作6-10年和工作11-20年的教職工壓力顯著高于其他工齡段的教職工,但二者之間差異顯著性不高。

二、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總體狀況

本研究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總體狀況進行調查,SCL-90的評分標準為:總分大于180分,或任一因子分等于大于2,表示存在癥狀,意味著心理健康狀況需要引起注意,并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幫助。調查結果如下: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總體狀況較好;有12%的高校教職工總得分大于或等于180分,表明12%的教職工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上,較多教職工在工作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完美主義傾向,過分注意細節,謹小慎微,害怕出錯,對人際關系很敏感,容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等,進而導致軀體的不適感。

研究發現,高校教職工壓力在性別、崗位、文化程度、職務、職稱以及工齡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別變量上,總體表現為:女性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男性教職工。崗位變量上,教學科研崗位上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比其他崗位上的教職工更低,輔導員崗位上的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比教輔人員、黨務行政崗位上的教職工低。文化程度變量上,總體表現為碩士學歷的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其他學歷教職工,大專學歷的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崗位教職工。職務變量上,多重比較發現,級別低的職員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級別高的職員。在職稱變量上,表現為講師職稱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其他職稱的教師,教授職稱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其他職稱的教師。工齡變量上,總體表現為工作6-10年和11-20年的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工齡教職工,工作21年以上的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三、壓力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分析

1.工作壓力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改善認知、重塑自我。有條件的高校最好設立專門為教職工服務的心理咨詢室。

4.完善家庭心理支持系統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Homes提出:在面臨相同壓力時,那些能夠從家庭獲得較多支持的個體,有著更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身心也更加健康。構建家庭心理支持,通過家庭支持教職工可以獲得家人的關愛、對工作的理解以及行為上的鼓勵,從而減輕壓力,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高校教職工應積極主動的建立互相理解、信任、尊重、融洽的家庭氛圍,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書面或口頭契約的形式與家人達成共識,如家庭成員應理解教職工的角色差異性以及角色轉換的困難,多關心幫助他們;在自身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時給予積極的關愛;在家庭瑣事上應盡量減少教職工的壓力等。另外,教職工也要體會家人的不易,了解家人的心理需求,積極分擔家庭重擔。再者,主動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彼此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困難,教職工應積極和家人進行溝通。

[1]戴吉,鄧云龍.心理健康標準的中國文化因素探析[J].求索,2013(4).

[2]錢靜珠.高校教師心理壓力分析及調適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2).

[3]哈麗娜,張學平.寧夏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研究[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2(5).

[4]田永果.河南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3(3).

王淑紅,女,1992年2月出生,畢業于遼寧大學,現任沈陽藥科大學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來自工作方面的壓力是影響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主要從社會影響、自身因素以及學校管理三方面進行探討。

1社會影響帶來的工作壓力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學校對教職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知識的開拓者、傳播者,如果不能順應時代潮流,站在科技和文化的前沿,就勢必會被淘汰,從而使得教職工在更新知識、學習能力方面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面臨巨大的壓力并進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當今社會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而教育往往首當其沖成為原因的焦點。一方面,社會公眾認為高校教職工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全面負責,另一方面,社會為高校教職工提供的條件卻有限,在高期望與現實的矛盾之下,使得教職工在處理自身責任與現實情況之間茫然失措,進而產生焦慮等情緒,也必然要面對更大的工作壓力。

2自身因素造成的工作壓力

首先,高校教職工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經常出現腰肌勞損、肌肉酸痛以及喉嚨痛等生理問題,身體上的不適給自身造成了壓力。其次,教職工對壓力和心理健康的認知有偏頗,對自身的優缺點、所處環境等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這也是導致高校教職工產生壓力,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第三,因教學任務繁重,晉級過程艱辛產生很多消極情緒,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導致行為失控。第四,高校教職工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必然要面臨復雜的人際關系和角色的轉換。如果高校教職工不能良好的處理人際關系,會使得心理產生孤獨感,產生焦慮、煩惱等不良情緒,影響身心健康和事業的發展。

3學校管理帶來的工作壓力

首先,高校普遍采用聘任、分流、競爭上崗等新的舉措,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積極性,但也必然導致收入差距的拉大。種種差距給教職工帶來了不公平感,使得其心理上負擔加大,影響其心理健康。第二,高校學生數量整體上漲,教師的教學任務量很大。另外,知識更新換代,學科之間相互滲透、交叉等對教師的學歷和學習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學校出于對自身軟實力發展的考慮,對教師提出了較強的科研任務要求,從而使得大家在各種矛盾和沖突中產生壓力,造成心理上的不適并影響其心理健康。第三,近年來高校普遍采取學生對教師進行評議的方法,這對大家是一個督促,但學生評價主觀性較大,有時與事實背道而馳,影響到了教師的情緒。第四,高校在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同時卻忽視了教職工的心理健康,針對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服務少之又少。

(二)職業發展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職務職稱晉升方面。近些年,高校進行職稱評定制度改革,確定了“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的原則,雖然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但是也增加了教職工的競爭壓力,給教師帶來負面心理影響。再者,晉升要求的提高與指標上的缺乏也會給教職工經濟、工作上帶來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影響其心理健康。

教職工進修方面。當前高校為了提升教職工師資隊伍建設,針對教職工的培訓與進修也相應的增加,但是一方面高校僅僅針對整體進行規劃,缺少對個體的關心,使得教職工并不能獲得自身所需要的職業發展培訓,甚至有些進修帶有功利性,會給教職工帶來額外的壓力;另一方面,進修名額有限,教職工不可能每個人都獲得進修的機會,這使得教職工之間競爭加大,從而形成壓力,產生焦慮、消極、抑郁情緒,并反映到行為上,如消極怠工等,影響其心理健康。

(三)家庭婚戀對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調查數據顯示不同工齡的教職工面臨不同的家庭婚戀問題,作為高校新進的教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相對短,職稱、職務一般較低,他們要組建家庭、買房、照顧父母等,面臨著經濟負擔過重和收入不高的矛盾;工作6-10年的教職工,因為孩子的教育擇業問題負擔較重,同時存在養育老人的負擔重等問題;工作11-20年以及21年以上的教職工則要考慮兒女的婚姻與擇業問題。在這些生活壓力面前,高校教職工面臨著改變現狀和做好教學、教育本職工作的雙重壓力,這些都使得教職工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并影響到了其心理健康。

四、提升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議

(一)完善自我

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教職工自身,從個人方面探討緩解教職工壓力、維護其心理健康的對策必不可少。壓力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表現為認知、情緒和行為三種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機結合,個體在面對壓力時首先要有合理的認知,了解壓力和心理健康的內涵,切實認清自身壓力的大小和特點、心理健康狀況及所處環境的實際情況,并進而掌握控制情緒的科學方法,這樣才能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進行合理的調節,從而緩解自身壓力。還要有意識地健全人格品質,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挫折應變能力,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健全社會支持系統

建立健全社會支持系統,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降低教職工因社會導致的壓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方面尤其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力度為高校教職工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方面大興師德建設,從整體上提升高校教職工的精神境界,增強其抵抗壓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大環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增加社會群體對教職工的關愛、理解與尊重,降低社會對教職工的高期望值,使高校教職工在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下工作,提升其工作積極性,緩解其壓力;再者,可以建立健全保障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提高教職工待遇、增強高校教職工對工作的自主性等,增強其工作滿意度,降低其壓力水平,從而為高校教職工心理健康的維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優化學校管理制度

1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

高校管理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變管理教職工為服務教職工。首先,學校的領導層應充分了解教職工的壓力、心理健康現狀及需求,在尊重、理解教職工的基礎上給與教職工物質、精神上的滿足和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重視。其次,在工作上應合理安排教職工的教學科研任務以及工作量,減輕工作壓力,科研成果注重從量到質的轉變;注重創造條件,為教職工提供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在工作中也可嘗試教職工進行自主管理,積極發揮教職工的能動性。再者,建設“以教職工為本”,公平有序、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增強其工作滿意度,緩解其壓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管理方法要科學

首先,在崗位設置上,學校應該根據教職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崗位的分配,“用人之長”,使得教職工的自身專業優勢和崗位相結合,充分體現自我價值。其次,在收入分配上,可以根據本校自身實際情況考慮控制收入差距,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范圍之內,減輕由收入差距過大而造成的消極情緒。第三,積極打造公平正義的考核評估機制,在職務晉升上以個人工作能力和對學校的貢獻為標準。第四,職業發展上,給青年教職工創造職業發展機會,在科研、國際合作、參加高層次學術會議、進修培訓等方面考慮對青年教職工給予政策傾斜;積極鼓勵學校團隊式的科研交流與合作,改善由于競爭導致的人際關系緊張,增強其工作滿意度。

3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

高校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教職工的壓力及其心理健康現狀,將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長遠發展規劃中。比如建立教職工心理健康服務網站。教職工可以借助網絡積極關注心理健康知識,使其對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達到合理的認知,進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學校管理者還可以周期性的舉辦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講、心理健康專題講座以及心理咨詢技能的培訓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也很必要,然后針對問題提供專業的心理團體輔導、素質拓展,幫助教職工

備注:本文為2015年沈陽藥科大學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syykxt2015-A03)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教職工崗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集大教職工抗疫優秀作品選登
從教職工福利談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用先進文化引領教職工思政教育創新
淺談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