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疑、思、行一體化,“喚醒”教師研究意識—— 基于園本教研活動的思考

2015-12-02 02:54鄭紅蓓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喚醒園本教研

鄭紅蓓

(貴州省政府機關幼兒園,貴州 貴陽 550000)

園本教研:園本教研強調教師的主體參與和個人反思,強調每個幼兒園作為一個學習型組織在教研活動中的整體作用,以研究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核心。通過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種基本的力量,促進幼兒園、教師及兒童的共同發展。園本教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提高幼兒園的辦學層次,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設計思路:我們發現現階段幼兒教育存在這樣一些問題:過于注重教學模式,幼兒創新意識的發展不足;過于看重幼兒作品評價,忽視幼兒在過程中的其他發展;過于注重創作結果,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表現創造發展上有待進一步提高。刨根問底,改變教育現狀要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我聽到了,隨后就忘;我看到了,也就記得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本次園本教研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讓教師“研、疑、思、行”的環節,轉變落實教研目標,通過參與體驗、反思討論、分享提升、現場踐行,針對“活動中如何促進幼兒自主、創造性發展”,以提升教師在活動中的教育觀念及組織引導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本次園本教研的目標。運用參與體驗式學習方法開展教研活動,讓我園的大、中、小班教師全部參與,通過帶入問題情景;現場跟蹤式反思學習(現場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尋找解決的策略);反思經驗分享引領學習。讓各位教師在參與體驗活動中,換角度去感受、理解、關注孩子,審視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及行為,分享有益的教育智慧及經驗,梳理更新教育理念,“從知到行”地現場實踐設計教育活動,充分激發教師頭腦,調動教師們的積極參與性,發揮教師的創造性。

活動紀實:以“活動中教師如何促進幼兒自主、創造性發展”為主要研討內容,通過本次園本教研中體驗·討論·思悟的活動,讓教師對自身教育觀念及教學策略進行有益反思感悟,相互間進行合理的梳理和經驗分享。通過現場實踐,讓教師把獲得的教育新啟笛,從知落實到行。設計四個由淺入深的參與體驗式活動,以問題為線索串聯各個階段的教研活動,循序漸進開展,反思梳理有益教育經驗。為了消除大家的緊張情緒,在園本教研活動開始時,從觀看周杰倫搞笑圖片熱身活動開始,讓各位教師放松身心投入到體驗活動中。整個教研活動主要圍繞“參與體驗(研)——問題反思(疑)—理論提升(思)—現場實踐(行)”這樣的一體化教研模式進行。我采用了讓老師“分組互動—分享合作”的形式,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要聽和記,更重要的是要想、說、做和分享。教師們在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體驗活動中,不斷地調動自己原有的經驗,豐富與調整自己原有的教育認知,更新教育認識。在和諧、平等、活躍的氛圍中,通過反思討論、理論提升、互動分享、現場實踐,教師們討論思考分享了“活動中促進幼兒自主、創造性發展”的策略,并通過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分享交流,實現了資料經驗共享,然后通過反思、總結升華為理論,最終應用到現場實踐中。研討體驗活動經歷了一個“從實踐(個人的體驗)——理論(包括個人的認識)——實踐(教育的具體活動)”的過程。教研活動最后我們還收集“好奇心集”,收集記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困惑,為下一次教研活動準備。

案例分析:教研活動中,我們可喜地看到:廣大教師參與積極性強,針對問題討論反思積極,在學習中收獲、交流中思考、表達中地成長、實踐中鍛煉;在教育上能更多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各年級組都能集思廣益,體現了各年級組年齡特點,尤其是在小班組教師現場反思討論上更深入細致和剖析深刻。而且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廣大教師能從幼兒出發,轉變教育觀念設計活動,分享了許多靈活多變創新的方法及思考。園本教研活動的實踐,讓我感悟收獲:1.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應從實際出發,切實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個個小而實的問題,避免教研活動“浮而虛”,流于形式。2.“教條式”地告訴各位老師如何做,不如設計體驗情景讓老師們思考討論感悟來得更深入和有效,要深入地了解教師,不做教育理念的告知者,而做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和啟發者。3.尊重教師的體驗感悟,開放包容式的教研環境更有利于教師的發揮和發展、園內學習研討氛圍的形成。4.加強創造教師間多維度的互動交流,更能促進老師分享成長提高,要充分挖掘利用好身邊教師的有益經驗。5.豐富的教育理論積累支撐,幽默、簡潔、精練的語言主持,更能為教研現場添光加彩。6.在園本培訓活動中,作為活動主持人,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示范的榜樣。

從本次園本教研案例分析研究中我們發現:要提升園本教研效能,教研活動組織開展就要注意:

1.“研”和“疑”相結合

從本體論角度來看,“園本教研”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其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為重要的是一個知識的建構者和創造者,一個教育理想的實現者?!皥@本教研”給了教師這種機會,設計問題情景,讓“疑問”促使教師在研究狀態中不斷克服工作帶來的生命倦怠,體會“此在”的樂趣和“當下”的價值,體驗什么是“研究”。圍繞幼兒教育工作中一些小而具體的問題,如:小班幼兒怎樣開展趣味性線條訓練等問題,以競賽、教育反思、觀察分析、研討等多種形式帶動教師思考。教師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親身體驗研究的意義,實現從教育浮光掠影的“經過”到能夠記得住、說得出的教育“經歷”,再總結提升為可遷移運用的教育“經驗和智慧”。

2.“研”和“思”相呼應

對于一線幼兒教師而言,研究更是一種思考和梳理,是把一般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師個人的實踐性知識加以整合的過程。作為一名教科研管理者,指導教師開展園本教研的核心是讓理性思考逐漸成為教師的工作方式和習慣,從而能夠有深度和廣度地分析孩子的表現、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調整自身教育教學的行為的行動,實現研究“學生、自己、教學”三維一體的研討探究?!皥@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傳授給教師一些現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師的創造潛能誘導出來,將教師的生命感、價值感從沉睡的自我意識和心靈中“喚醒”。最后輔以相同發展階段和水平的不同教師的彼此交流,互相感染和強化對研究的認識,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從“認識”到“接受”的轉化。只有將一線教師的研究與其需要、興趣和能力相結合,從研究具體實踐問題開始,打實基礎,才能真正解決一線教師的研究之惑,讓“園本教研“真正助推教師專業成長,教師的參與能動性才能加強。

3.“研”和“行”相滲透

從實踐論的角度來看,“園本教研”是教師改善自身行為的反思性實踐和專業成長的過程。面對復雜的教學情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出現新教學理念、思想,新的教學內容及方法,這些研究探索的新理念、內容和方法的落實,需要教師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實踐合一,在教育實踐中開展研究,把自己的教育行為看做是下一個研究的過程,是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在實踐中展開研究的過程就是教師為改善自身的行為而不斷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的反思活動,檢驗自己的教學行為,拷問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教學的技藝。

利用研、疑、思、走一體化教研模式,“喚醒”教師沉睡的研究意識,幼兒教師才能在“園本教研”中學習、分享、交流、碰撞,打造團結、共同成長、上進的教師互惠共贏的團隊,建構和諧的校園文化。

[1]張明紅.以“專題性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研訓一體化模式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7).

[2]劉甜,劉振河.“學訓賽”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3,33(5).

猜你喜歡
喚醒園本教研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園本課程開發的迷失與回歸
運用多元智能構建園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天天正能量:當公益以“喚醒”為目標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強化學習意識,共建和教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