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雍古氏家廟碑》釋考*

2015-12-04 11:32蔡副全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家廟趙孟頫金石

蔡副全 李 怡

元《雍古氏家廟碑》釋考*

蔡副全 李 怡

今存甘肅禮縣城郊南關村的元《雍古氏家廟碑》,由程鉅夫撰文,趙孟頫書并篆額,它是考察雍古氏家族按竺邇、趙國寶、趙世延祖孫三代隴右活動的重要實物史料。程鉅夫《雪樓集》卷五有《趙氏先廟碑》,即《雍古氏家廟碑》文稿,二文本略有差異。此碑鐫立時撰、書者及立碑人皆已去世,碑刻當為趙世延之子野峻臺代父立石。碑文必是摹書趙孟頫《趙氏先廟碑》紙本,其書法與以往趙體清和妍麗的書風迥異,反映了趙孟頫平淡端莊的另類書風。

雍古氏 家廟碑 程鉅夫 趙孟頫 按竺邇 趙世延

一、弁 言

雍古氏即汪古部,元代史籍通常譯作汪古、雍古、王孤、甕古、旺古、汪骨等,亦稱白達達。是金元之際活動于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北的一個部族。契丹為防御蒙古、客列亦惕、乃蠻及附近游牧民族,筑起一道城墻。汪古部即為起初守衛這道城墻的部族①(波斯)拉施特主編《史集》卷一第1分冊,余大均等譯,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229—230頁。。其牧地東起云中以北,西迄陰山山后,人數達四遷帳幕。汪古部投服成吉思汗,使蒙古軍能順利突破金的陰山防線。汪古自稱為唐沙陀雁門節度使李克用之后。周清澍考汪古部族源稱:“屬于突厥語族的汪古人,是由回鶻敗亡漠南時被唐朝驅散后留在陰山一帶的余部、唐末由雁北北上的沙陀人、金初釋放的回鶻俘虜等所組成,可能還加入了其他各種民族成分。但應以回鶻可汗統治下操突厥語的部落的遺裔占主要地位?!雹谥芮邃锻艄挪康淖逶础艄挪渴螺嬛?,《文史》第10輯,中華書局,1980年,第116頁。

元代趙世延家族即為汪古部的一支,“其先雍古族人,居云中北邊”。曾祖故群牧使桿公于元太祖六年(1211)驅馬歸順成吉思汗。祖按竺邇(1194—1263),少孤,“幼鞠于外大父術要甲,聲訛為趙家子孫,因以趙為氏”③(清)錢大昕《元史氏族表》卷二,清光緒廣雅書局???。。十四歲入隸皇子察合臺部,智略沉雄,弓馬絕世。元太宗窩闊臺八年( 1236 ),按竺邇破宕昌、殘階州,繼而攻占文州,以功封為元帥,駐軍漢陽禮店(今甘肅禮縣),戍守西和、階、文州南界及西蕃邊境。九年(1237),按竺邇謂宗王:“隴州縣方平,人心猶貳,西漢陽當隴蜀之沖,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宜得良將以鎮之?!雹堋对贰肪硪欢弧栋大眠儌鳌?,中華書局校點本,第2984頁。遂以漢陽天嘉(禮縣)置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蕃元帥府,按竺邇任元帥,領千

戶五人駐守。按竺邇告老,其子國寶奏:“文州山川險阨,控庸蜀,拒吐蕃,宜城文州,屯兵鎮之?!雹佟对贰肪硪欢弧栋大眠儌鞲絿鴮殏鳌?,中華書局校點本,第2986頁。世祖授國寶三品印,為蒙古漢軍元帥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國寶臨終前又令其弟國安襲其職。十五年(1278),國寶子世榮繼任為懷遠大將軍、蒙古漢軍元帥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按竺邇以下至曾孫野峻臺,歷時百年,四世為將,耀兵西垂,威震隴蜀。禮店文州蒙古漢軍元帥府要職幾為按竺邇及其后裔世襲。今存甘肅禮縣的《雍古氏家廟碑》是考察雍古氏家族按竺邇、趙國寶、趙世延祖孫三代隴右活動的重要實物史料。

二、《雍古氏家廟碑》釋注

《雍古氏家廟碑》(圖1)全稱《敕賜雍古氏家廟碑》,又稱《魯國公家廟碑》、《趙氏先廟碑》,今存甘肅禮縣城郊南關村。元順帝至元三年(1337)鐫立,程鉅夫撰文,趙孟頫書并篆額(圖2)。碑由碑首、碑身、龜趺三部分組成。碑首縱130厘米,橫130厘米,厚43厘米;碑身縱220厘米,橫130厘米,厚42厘米。正文楷書33行,滿行64字,字徑3厘米,凡1230余字。

圖1 《雍古氏家廟碑》

敕賜雍古氏家廟碑[一](碑陽篆額)

大元敕賜之碑(碑陰楷額)

大元敕賜雍古氏家廟碑

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程鉅夫奉敕撰。

集賢學士、資德大夫臣趙孟頫奉敕書并篆題[二]。

先王之制:諸侯廟五,大夫廟[三]三。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禮也。是以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祭器為次,居[四]室為后。而宗廟之器茍[五]可銘著[六]者,無[七]不著焉。所以慶、所以勸也,忠孝之道備矣。今天子稽古右文一本于禮。河洛之思,羹墻之見,慨然延念先正之臣??耍郯耍葑笥?,亂四方,其股肱心膂之績,固已彰于彝常,煥乎其足征矣[九]。乃若國家所以報往而勸來者,猶以為未底[一○]于極也。爰命公卿舉先猷、

展故實,而隧章之典行焉。于是陜西行御史臺,以侍御史世延父祖勛伐[一一],列上公車[一二]。有旨,集博士禮官議。議既上,詔贈[一三]故征行大元帥按竺邇[一四]為推忠佐運定遠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一五],追封秦國公,謚忠宣[一六];配白氏,秦國夫人。故蒙古漢[一七]軍元帥[一八]國寶[一九]為推誠佐理宣力功臣、太尉、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二○],追封梁國公,謚忠憲[二一];配云氏,梁國夫人。明年,公孫世延入參大政,政以咸熙,天子嘉焉。又贈其曾祖故群牧使[二二]公[二三],彰義保節衍慶功臣[二四]、資德大夫、御史中丞、上護軍,追封冀郡公[二五],謚忠毅[二六];配鄂喇琨氏[二七],冀郡夫人。繇是參政之先,三世六人皆[二八]蒙加恩。又明年,參政拜中丞,自中丞遷[二九]右轄分治云南。天子顧中丞曰[三○]:“非君不可復拜中丞,以乃祖乃父勤勞皇家,宜最[三一]其平生,著[三二]之閟[三三]祀,庶幾永啟厥后?!彪荚t臣鉅夫[三四],文其家廟麗牲之石。臣惟上之下[三五]下郅隆者,恩也;大復古始者,禮也。感激奉詔。謹按,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 三六],幼孤,育于外氏[三七],曰術要甲[三八],因姓舅姓轉而為趙。忠宣[一六]智略沉雄[三九],弓馬絕世,衣冠材器已顯,攻城略地,所向無前。扈太祖平河湟,從太宗下岐鳳[四○],取平涼、慶原、邠涇,如風隕萚[四一]。金人固守關河幾二十載[四二],一旦忠宣[一六]假道搗虛,如天墜地涌[四三],良平之智不及施,賁育之勇無所用,心潰[四四]膽裂,莫之能支。睿宗深所嘉賞,金[四五]繇之遂墟。已而奉律西征,隴右遄定,進兵蜀道,首奪[四六]階文,守漢陽,制三邊,納吐蕃[四七],收后效。成都夔門之戰,江油、張掖[四八]之師,皆其功之較然者。多謀尚義,愛下恤民,所至捄殄[四九]戳,贖俘囚,輯降附,則所惠蓋[五○]廣矣。然則開國之功,不后諸將而略不滿假,退然若無,所謂“勞謙君子”者與[五一]!忠憲[二一]雖出將家,自幼學問,雍容閑雅,言貌甚都[五二]。蓋忠宣[一六]雖[五三]積苦兵間,而敬禮儒生,恒戒軍中無毀文籍,是宜有佳子弟之報??犊脙?,能得人之驩心[五四]。勇于當敵,愛恤士卒,有古名將之風焉!重慶、刪丹[五五]之戰,皆居軍鋒,或降或殲,無不如志?;鸲际谑?,[五六]之彌精,思立奇功,以承先志。乃招屬戶[五七]、修廢州,虎視西南,別授元[五八]戎之寄。于是徼外羌渠,畏威款塞,列于王會。初不自以為功,降羌爵命[五九]返出其上,殷勤遜謝,益簡帝心。君子有終,世濟其美,古之名將,有不[六○]能及者矣。竊嘗究觀,成功之臣弗居者百一,而矜以致敗者何多也。若忠宣[一六]、忠憲[二一],為而弗有,有而弗恃,簪組蟬聯、式克宜于今日[六一],父子祖孫,并授顯服。胙之秦梁,躋之廟祏,將遂[六二]為百世不遷

之祖,非盛[六三]德,孰濟[六四]登茲。嘗聞云中踞西北河山之奧,原野高博,風氣凝厚,炳靈異而生其間者,不出則已,出則必瑰偉絕世之材。若雍古氏[六五]之達已數世,而方來者彌昌,其不謂之間氣之鐘與!且家舊[六六]于韜鈐,而中丞服膺詩書,動必以禮,高材姱節,負天下[六七]重望,尊天子之命,考先王之禮,于報本、返始、教孝、移忠之義,蓋惓惓也。詩不云乎:“以似以續”,續古之人,斯可謂能似[六八]續者矣。揆厥淵委,宜有雄詞;發揚蹈厲,老臣何能。然大君有命,謹摭其大者而系之銘。銘曰:

圖2 《雍古氏家廟碑》題額

皇帝御寓[六九],天蓋地函[七○],萬有咸鬯。施仁錫類,幽遐開通[七一],恩明在上。矧茲世勞[七二],崇功廣業,禮有攸當。惟雍古氏[七三],方叔召虎[七四],父子相望。楊休纘[七五]慶,光于家邦[七六],以將以相?;腹缧燮咂撸輧?,爾祖其從,同尊與享。馨香惟德,世世無曠,子孝臣忠[七八]??檀素懯?,以昭淵猷,以迪永養。

至元丁丑孟秋初吉。孫男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銀青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世延啟建。[七九]

圖3 《雍古氏家廟碑》局部

《雍古氏家廟碑》由程鉅夫撰文,趙孟頫書并篆額。程鉅夫《雪樓集》卷五有《趙氏先廟碑》①[元]程鉅夫《雪樓集》卷五《趙氏先廟碑》,中國書店影印洪武本,2011年。,此即程鉅夫所撰《雍古氏家廟碑》文稿,然二文不盡相同。張維《隴右金石錄》②[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卷五,《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2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第16113—16114頁。(以下簡稱“《金石錄》”)雖有錄文,但脫誤甚多?,F結合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銘》③[元]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銘》,《永樂大典》卷一○八八九,中華書局,1986年。(以下簡稱《神道碑銘》)等校釋如下:

[一] 敕賜雍古氏家廟碑,《金石錄》作“魯國公家廟碑”;《雪樓集》作“趙氏先廟碑”。

[二] 撰、書人姓名、職官,《金石錄》脫,《雪樓集》未錄。

[三] 廟,《金石錄》脫。

[四] 居,原碑泐,《金石錄》作“宮”,《雪樓集》作“居”。

[五] 茍,《金石錄》誤作“局”。

[六] 著,原碑略泐,《金石錄》脫,以《雪樓集》補。

[七] 無,《金石錄》于“無”前臆增“而”。

[八] 克,《金石錄》脫。

[九] 矣,《金石錄》脫。

[一○] 底,《金石錄》誤作“居”。

[一一] 以侍御史世延父祖勛伐,《雪樓集》作“以永古特氏勛伐”。

[一二] 車,原碑泐,《金石錄》作“章”,以《雪樓集》補正。

[一三] 贈,《雪樓集》無此字。

[一四] 按竺邇,《雪樓集》作“按扎爾”。

[一五] 推忠佐運定遠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雪樓集》、《神道碑銘》作“推忠佐運功臣、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

[一六] 忠宣,《雪樓集》、《神道碑銘》作“武宣”。

[一七] 蒙古漢,《金石錄》誤作“國珤為”

[一八] 元帥,《雪樓集》作“都元帥”。

[一九] 國寶,《金石錄》脫。

[二○] 推誠佐理宣力功臣、太尉、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雪樓集》、《神道碑銘》作“推誠佐理功臣、光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

[二一] 忠憲,《雪樓集》、《神道碑銘》作“忠定”。

[二二] 故群牧使,《金石錄》脫。

[二三] 桿公,《雪樓集》作“達袞”。

[二四] 衍慶功臣,《雪樓集》無“衍慶”。

[二五] 冀郡公,《雪樓集》作“云中郡公”。

[二六] 忠毅,《雪樓集》作“貞毅”。

[二七] 鄂喇琨氏,原碑泐,《金石錄》作“韓氏”,據《雪樓集》補入。

[二八] 人皆,原碑泐,《金石錄》作“代俱”,據《雪樓集》補入。

[二九] 自中丞遷,《金石錄》誤作“遣”。

[三○] 曰,《雪樓集》無此字。

[三一] 最,《雪樓集》作“撮”。

[三二] 著,《雪樓集》作“著”,二字古相通。

[三三] 閟,《金石錄》誤作“秘”。

[三四] 臣鉅夫,《雪樓集》作“臣某”。

[三五] 下,《金石錄》誤作“于”。

[三六] 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堆羌纷鳌坝拦盘厥?,云中世族,武宣公”。

[三七] 氏,《金石錄》誤作“家”。

[三八] 術要甲,《雪樓集》作“卓裕勒嘉”。

[三九] 沉雄,原碑半泐,《金石錄》作“深長”,據《雪樓集》補正。

[四○]《雪樓集》“下岐鳳”下有“馘強俊”三字。

[四一] 萚,《金石錄》誤作“草”。

[四二] 載,《金石錄》誤作“年”。

[四三] 地涌,《雪樓集》作“而地涌”。

[四四] 潰,《金石錄》誤作“碎”。

[四五] 金,《雪樓集》作“金源”。

[四六] 奪,原碑微泐,《金石錄》作“集”,據《雪樓集》補正。

[四七] 吐蕃,《金石錄》誤作“番土”。

[四八] 張掖,原碑“張”字已泐,《金石錄》作“引誘”,據《雪樓集》補入。

[四九] 殄,《金石錄》作“獼”,據《雪樓集》補正。

[五○] 蓋,《金石錄》作“益”。

[五一] 與,《雪樓集》作“歟”。

[五二] 都,《金石錄》誤作“篤”。

[五三] 雖,《金石錄》脫。

[五四] 驩心,《雪樓集》作“懽心”?!皯住蓖皻g”,《西狹頌》有“行人懽悀”。

[五五] 刪丹,“刪”字原碑泐,《金石錄》誤作“南”,據《雪樓集》補正?!皠h丹”即“山丹”。

[五七] 戶,《金石錄》作“戶口”。

[五八] 元,《金石錄》誤作“羌”。

[五九] 命,《金石錄》脫。

[六○] 不,《金石錄》誤作“莫”。

[六一] 今日,原碑泐,《金石錄》誤作“令聞”,據《雪樓集》補正。

[六二] 將遂,《金石錄》誤作“遂將”。

[六三] 盛,《金石錄》誤作“甚”。

[六四] 孰濟,《金石錄》誤作“孰躋”?!堆羌纷鳌笆肟恕?。

[六五] 雍古氏,《雪樓集》作“永古特氏”。

[六六] 舊,《雪樓集》作“奮”。

[六七] 天下,《金石錄》作“天下之”。

[六八] 似,《金石錄》誤作“以”。

[六九] 寓,《金石錄》誤作“宇”。

[七○] 函,《金石錄》誤作“涵”。

[七一] 開通,《金石錄》誤作“開道”,《雪樓集》作“闿通”。

[七二] 矧茲世勞,《金石錄》脫。

[七三] 惟雍古氏,《雪樓集》作“永古特氏”。

[七四] 方叔召虎,“虎”字泐,《金石錄》誤作“方才郁郁”,以《雪樓集》正之。

[七五] 纘,《金石錄》誤作“繼”。

[七六] 家邦,《金石錄》、《雪樓集》作“邦家”。

[七七] 玄,《金石錄》誤作“元”。

[七八] 世世無曠,子孝臣忠,《雪樓集》作“子孝臣忠,世世無曠”,“曠”,《金石錄》誤作“雙”。

[七九]《雪樓集》無此段。

三、《雍古氏家廟碑》撰刻時間考

《雍古氏家廟碑》云:“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程鉅夫奉敕撰。集賢學士、資德大夫臣趙孟頫奉敕書并篆題?!北╊}:“至元丁丑孟秋初吉。孫男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銀青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世延啟建?!?/p>

程鉅夫(1249—1318),名文海,號雪樓,又號遠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屬湖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加翰林集賢院學士同領會同館。大德八年(1304),拜翰林學士,參與中書省議事①李夢生《〈元史〉正誤二例》,《杭州大學學報》1984年第2期。。至大四年(1311)九月,拜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蕬c元年(1312)冬十一月,進榮祿大夫。延祐三年(1316),特加光祿大夫,贈上尊稱號。延祐五年(1318)卒,年七十歲②[元]程鉅夫《雪樓集》附《年譜》,中國書店影印洪武本,2011年。。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書畫家。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升集賢學士、資德大夫。三年(1315)七月,進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延祐六年(1319)五月,告還故里。至治二年(1322)六月,薨于里第,年六十九③[元]楊載《大元故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公行狀》,《趙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73頁。。

趙世延(1260—1336),字子敬,按竺邇孫,趙國寶(黑梓)次子。趙世延天資聰明,幼喜讀書,弱冠即被招入樞密院御史臺“肄習官政”。至元二十一年(1284),授承事郎、云南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二十六年(1289),擢監察御史。二十九年(1292),轉奉議大夫,出僉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事。元貞元年(1295),除江南行御史臺都事。大德六年(1302),任江南行臺治書侍御史。十年(1306),除安西路總管。至大元年(1308),改任四川肅政廉訪使。四年(1311),升中奉大夫、陜西行臺侍御史?;蕬c二年(1313),拜江浙行省參知政事、遷侍御史。延祐元年(1314),拜參政平章政事,十二月,遷御史中丞。延祐三年(1316),世延劾奏權臣帖木迭兒,詔奪其職,尋長翰林學士承旨,兼御史中丞。五年(1318),進光祿大夫、昭文館學士,守大都留守,乞補、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七年(1320),帖木迭兒銳意報復,誣告世延,前后三年,意逼自裁,世延不為所動。泰定元年(1324),被詔還朝,除集賢大學士。泰定四年(1327),復為御史中丞,隨后相繼任中書右丞、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等職。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封魯國公,二年(1336)十一月卒,享年七十七歲?!百浭乐覉谭ㄗ暨\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追封魯國公,謚文忠”④《元史》卷一八○《趙世延傳》,中華書局校點本,第4167頁。。

《雍古氏家廟碑》云:“陜西行御史臺以侍御史世延父祖勛伐,列上公車。有旨,集博士禮官議……明年,公孫世延入參大政……又明年,參政拜中丞,自中丞遷右轄分治云

南?!薄对贰ぺw世延傳》載:至大四年(1312),“升中奉大夫、陜西行臺侍御史”。延祐元年(1314),“拜中書參知政事,居中書二十月,遷御史中丞”。因權臣所忌,“出世延為云南行省右丞。陛辭,帝特命仍還御史臺為中丞”①《元史》卷一八○《趙世延傳》,中華書局校點本,第4165頁。。依據《家廟碑》、《元史·趙世延傳》所述,對照程鉅夫與趙孟頫二人職官,可以推定《雍古氏家廟碑》撰文、書銘當在延祐二年(1315)后半年。

然而,自延祐三年(1316)以后,趙世延仕途起落不定,屢遭挫折。至泰定初,復職還朝,纂修《經世大典》,加之年高多疾,無暇顧及家廟立碑之事?!队汗攀霞覐R碑》言“至元丁丑”“世延啟建”,“至元丁丑”即順帝至元三年(1337),此距撰文、書銘已過去三十余年,是時,程鉅夫、趙孟頫、趙世延三人皆已謝世?!棒攪睘橼w世延最后爵位,所以《雍古氏家廟碑》實為趙世延去世一年后其子野峻臺遵父遺愿代為鐫立。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銘》載:按竺邇“以疾薨于西漢陽私第,某年某月某甲,葬鸞停山”②[元]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銘》,《永樂大典》卷一○八八九,中華書局,1986年。。鸞停山,即鸞亭山,在禮縣北,“形如鸞翔。上有小泉,每霧即雨;若此泉無霧,雨亦不多”③[清]費廷珍《直隸秦州新志》卷二,《中國方志從書》華北地方第五六三號,臺灣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97頁。。張仲舒《西江廟碑》亦載:“今翰林承旨趙公世延,秦人也。人物杰立,與西江王公仁裕相望三百年間?!雹埽勖駠輳埦S《隴右金石錄》卷五,《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2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第16112頁?!对贰ぺw世延傳》謂:世延“至成都,十一月卒”,未明葬地。雍古氏世守西漢陽,家廟在天嘉禮邑,世延死后歸葬禮縣,理所當然。

四、趙世延與趙孟頫的交往

元代雖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時代,但少數民族中也涌現出一些漢化的高層知識分子。趙世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趙世延“天資秀發,喜讀書,究心儒者體用之學”,由于受漢文化影響極深,以致曾被誤認為漢人?!对贰ぺw世延傳》載:“延祐元年,省臣奏:‘此奉詔漢人參政用儒者,趙世延其人也?!墼唬骸姥诱\可用,然雍古氏非漢人,其署宜居右?!谌逭呙逃热?,為文章波瀾浩瀚,一根于理,嘗校定律令、匯次風憲宏綱,行于世?!雹荨对贰肪硪话恕稹囤w世延傳》,中華書局校點本,第4164—4167頁。

在趙孟頫之前,北方書家多宗顏真卿,學蘇、米書風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以耶律楚材和趙世延為典型代表。虞集曾言:“至元初,士大夫多學顏書,雖刻鵠不成,尚可類鶩……自吳興趙公出,學書者始知以晉名書?!雹蓿墼萦菁兜缊@學古錄》卷一一《題吳傅朋書并李唐山水跋》,《元人文集珍本叢刊(五)》,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第395頁。

《跋化度寺碑》墨跡(圖4),是至順壬申(1332)趙世延養疾金陵時所書,時年73歲?!栋匣人卤窌?,略似蘇東坡,但又棄精熟而取稚拙,用筆取法顏魯公,行筆以中鋒為主而點畫不拘,氣勢開張,沉著痛快,血肉豐健,有生辣之氣,充分展示了一代將才剛直不阿、雄渾壯偉的嚴正書風。與之相鄰的即為趙孟頫至大元年(1308)的題跋。據文獻資料

顯示,趙世延還曾書寫過《東岳廟昭德碑》,另《全寧路新建儒學記》(泰定二年)、《安晚軒記》(元統三年)均為世延篆額①李俊義《元代〈全寧路新建儒學記〉考釋》,《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可見世延還善長篆書。

趙世延與趙孟頫相識于大都。至元二十六年(1289),世延升為監察御史,并與同列五人劾丞相桑哥不法。此時,趙孟頫也同畏兀兒人阿魯渾薩里、康里人不忽木一起同桑哥專權進行斗爭,佐證其友誼建立在共同斗爭之中。至元二十九年(1292),當趙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事時, 孟頫題《趙子敬御史志養堂》詩贈別:

圖4 趙孟頫、趙世廷跋《化度寺碑》

志養堂前驄馬歸,融融喜氣動庭聞。能令將種為書種,可是斑衣勝繡衣。手樹藂萱侵雪色,心同寸草報春暉。不須更上陳情表,壽母康強世所?、冢墼葳w孟頫《趙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頁。。

詩中“心同寸草報春暉”之句,即指二人為彈劾桑哥成功所表現的喜悅之情。盡管趙世延師法顏體的雄放書風與趙孟頫推崇晉人的復古思潮相去甚遠,但還是得到趙孟頫“能令將種為書種”的褒揚。

趙孟頫曾作《平章事趙公子敬真贊》,對趙世延給予更高贊譽:

侃侃君子之德,蹇蹇王臣之風。黃閣霜臺,夙夜在公,古所謂“體國之忠”;然而進退有道,弗磨弗涅,位廊廟則不忘于山林,在江湖則心存于魏闕,古所謂“識時之

杰”。噫,世之珙璧,國之蓍龜,微斯人,其誰與歸①[元]趙孟頫《趙孟頫集》,第217頁。?

延祐二年(1315)春,元代恢復科舉制度,趙世延與趙孟頫在大都共事,時任讀卷官、參知政事的趙世延與讀卷官、平章政事李孟因許有壬(后為趙世延婿)的殿試名次評定意見不合,集賢學士趙孟頫則從中進行調和。許有壬在《跋首科貼黃》中描述道:

知貢舉乃讀卷平章政事臣李孟,讀卷參知政事臣趙世延,集賢學士臣趙孟頫皆坐,禮方洽,呼臣有壬前,平章指參政而語有壬曰:“始子策第,高下未定,參政言:‘觀此策必能官,請置第二甲?!岵辉S,置上復掇下者至于再三?!庇种讣t曰:“學士見吾輩辯不已,乃立請曰:‘宋東南一隅,每取尚數百人,國家疆宇如是,首科正七品取多一人,不多也?!藦闹冢墼菰S有壬《至正集》卷七二《跋首科貼黃》,《元人文集珍本叢刊(五)》,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第327頁。。

今陜西戶縣還遺存有元延祐二年(1315)趙世延撰文、趙孟頫書丹、李孟篆額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圖5)。是碑書法勻雅,筆力勁健,文辭精整,敘事簡明,可謂珠聯璧合,書文俱佳。

圖5 《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局部)

五、《雍古氏家廟碑》書法鑒評

趙孟頫書法在元代,猶如晉之“二王”,唐之歐、虞,元代書家無出其右者。元人黃溍論:“趙公用意楷法,窮極精密,故其出而為行草,縱橫曲折,無不妙契古人?!雹郏矍澹荼逵雷u《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六,上海鑒古書社影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1921年。

《雍古氏家廟碑》明言“趙孟頫奉敕書并篆題”?!都覐R碑》篆額為規整、精美的小篆,取法李斯、李陽冰,線條挺拔勻勁,運筆流暢婉通,與趙孟頫代表篆額書風無異。然而,正文楷書則有別于以往趙體清和妍麗的書風。此碑書法,筆畫纖細,結字寬和疏朗,變側身取勢為正面示人;行筆瘦勁,不溫不火,變秀雅妍麗為平淡端莊。體勢縱長,行筆略似趙佶“瘦金體”;結字寬綽,又有顏魯公筆意。少了些以“側”為循的秀美爽利。不過,大部分碑文沒有脫離“趙體”風格,如“趙”、“孟”、“承”、“將”、“類”、“遂”等字與同年鐫刻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相比,依然保留著趙體“以行作楷”的牽連筆意(見下表)。

例字 雍古氏碑 藏御服碑 例字 雍古氏碑 藏御服碑 例字 雍古氏碑 藏御服碑趙孟頫延將承遂類極萬子休大元臣夫敕世以學士是孝也為淵光揚成以命定深旨遠施

論二人交情,趙孟頫為趙世延家書寫家廟碑文毋庸置疑,但史籍未載趙孟頫曾親臨禮店,而碑刻又是在趙孟頫謝世15年之后鐫立,因此,《雍古氏家廟碑》銘文必是摹書于趙孟頫《雍古氏家廟碑》墨本。米芾曾指出:“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雹伲鬯危菝总馈逗T烂浴?,《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第360頁。即便親自書丹的碑刻都會與墨本真跡有較大差異,更何況是摹書。那么,《雍古氏家廟碑》與趙孟頫親書手跡的差距可想而知。

前文已述,文稿與《雍古氏家廟碑》銘文有些不盡相同,如:碑題“雍古氏家廟碑”,程鉅夫《趙氏先廟碑》(以下簡稱《先廟碑》)作“趙氏先廟碑”;“雍古氏”,《先廟碑》作“永古特氏”;“按竺邇”,《先廟碑》作“按扎爾”;“公”,《先廟碑》作“達袞”;“術要甲”,《先廟碑》作“卓裕勒嘉”,等等。從《雍古氏家廟碑》篆額及正文書寫的連貫性看,碑文的調整是在趙孟頫手書墨本時完成的。

趙孟頫作為宋王室后裔,其書學思想本源于趙構,他在仕元前,便從趙構書法入手,只是仕元后趙孟頫因政治原因,隱匿不言而已。但一旦時機成熟,他便會坦露自己欲繼承宋高宗遺志的決心②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頁。。尤其在晚年,他的這種愿望會顯得愈加強烈。在《雍古氏家廟碑》中參以趙佶“瘦金體”筆法,或許有釋懷政治念想的因素。

有學者論趙孟頫脫唐略宋,直接魏晉。就歷史而言,它的發展有其延續性,中間不會脫略斷節。其實,趙孟頫對唐代書家的關注與吸納也從未間斷。黃惇先生言:趙孟頫楷書除得力于二王和智永《千字文》外,“其間亦吸收了唐代褚遂良、蘇霖之和李邕在書碑中所用的筆法,故能兼得流動和沉著二美”③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43)?趙孟頫一》,榮寶齋,1996年,第16頁。。觀《大元敕藏御服之碑》,明顯有柳公權《玄秘塔銘》的影子。趙孟頫書法也曾受過顏真卿的影響??虏粼u:“趙文敏書集眾長,所書碑版用筆雖同,結體不一。尤奇者為《利津縣廟學記》,純以平直為體,與它碑皆不類?!雹埽矍澹萑~昌熾撰,柯昌泗評《語石?語石異同評》,中華書局,1994年,第467頁。解小青說:“從早年所書《空相寺殘碑》、《利津縣廟學記》等來看,風華骨骼,莊密挺秀,如端人正士,冠裳佩玉,結體緊密而氣度開朗,頗似魯公《多寶塔》遺韻?!雹萁庑∏唷囤w孟頫書學思想》,《書法研究》2000年第6期,第79頁。當然,趙孟頫對顏真卿的書法是以“通變”的觀點審視和繼承的。他說:“近世又隨俗皆好顏書,顏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種擁腫多肉之疾,是皆慕名而不求實?!雹藜质〔┪镳^藏《宋元名人詩箋》,《書法叢刊》1992年第1期。趙孟頫深知趙世延對顏魯公的喜愛,并有“能令將種為書種,可是斑衣勝繡衣”評價。所以,在為摯友書寫《雍古氏家廟碑》時,加入顏魯公筆意也在情理之中。因無原跡對照,故不知是趙孟頫手書墨跡原本如此,還是制碑者摹刻所致,我們只能依據《雍古氏家廟碑》拓本,作一些合理的推測。

六、余 論

趙世延去世后,其子野峻臺依然活動于禮縣一帶。另有三通元代碑刻與野峻臺相關:《大元崖石鎮東岳廟之記》,今存禮縣崖城鄉街道村東岳廟,至正五年(1345)立,“亞中大

夫、河西隴北道肅政廉訪司副使野峻臺書并篆題”;《湫山觀音圣境之碑》,今存禮縣湫山鄉上坪村,至正九年(1349),“大中大夫、黃州路總管兼營內勸農事野峻臺書并篆額”;《東山長生觀碑記》,原在禮縣城東,文存碑佚,至正十一年(1351)立,“通議大夫、常州路總管、兼管本路諸軍奧魯勸農事野峻臺篆”①[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卷五,《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2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第16124頁。。

禮店文州蒙古漢軍元帥府故治,一說在禮縣西南石橋鄉漢陽村、石碑村一帶?!抖Y縣新志》卷二載:“禮店文州軍民元帥府,在縣西南二十里,漢為漢陽郡,元為元帥府,轅門有故址存?!雹冢矍澹堇孜臏Y《禮縣新志》卷二,《中國地方志集成》甘肅府縣志輯22,鳳凰出版社,2008年,第98頁。但從《雍古氏家廟碑》及《同知哈石公遺愛記》的出土地看,似乎故治在今禮縣縣城?!锻z愛記》鐫立于至元五年(1339),1988年于禮縣原食品公司院西出土。銘文曰:“惟此禮店,昔隸古岷,實居邊郡,武功戡定……秦國公,昔首充達魯花赤元帥,其后子孫相繼,無替厥職……哈石昭信來任是職,下車之始,納言敏行,默識心通,聲色無嚴,諳閑大拶……逾月之間,梓事告成。是日市井行商坐賈,不召而來者眾矣,咸助撐持?!绷碓凇锻z愛記》碑陰有“西康郡”3字篆額及蒙古文題額2行③魏禮,金作礪主編《禮縣金石集錦》(內部資料),天水新華印刷廠,2000年,第139頁。。

今石橋鄉石碑村村民趙氏極多,皆為雍古氏后裔。該村遺存的鐫于明弘治七年(1494)的《趙氏壽考墓碑》載:

公諱玹,字玉華,乃金時征行大元帥秦國公趙忠宣之苗裔。公娶白氏,封夫人,生十子,曰:國瑤、國英、國寶、國材、國富、國安、國良、國能、國智、國顯,各有子,職現政,題易□舉。國瑤授父爵,生三子:長曰世榮,仲曰世延,季曰世美。世榮仍授世爵;世延授奎章內閣大學士,至魯國公,當有《家廟記》存;世美授武爵。④同上,第271頁。

《趙氏壽考墓碑》所記按竺邇十子皆為漢名,其中國寶、國安、國能等見錄于《元史》,而其長幼次序與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銘》所列雍古氏名并非完全對應?!渡竦辣份d錄按竺邇十子:

曰闊里,嗣元帥。曰南家臺,早世。曰黑仔,即梁國公,佩金虎符,嗣元。曰阿巴真。曰鐵木兒,佩金虎符,昭毅大將軍、管軍萬戶。曰質兒瓦臺。曰主渾真,佩金符,承信校尉、管軍千戶。曰伯延察。曰野速臺兒。曰孛浪臺。⑤[元]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銘》,《永樂大典》卷一○八八九,中華書局,1986年。

《趙氏壽考墓碑》謂世榮、世延、世美為國瑤子亦與史籍不合?!对贰贩Q:國寶“子世榮、世延”⑥《元史》卷一二一《按竺邇傳·附國寶傳》,中華書局校點本,第2986頁。,世延“父黑梓”⑦《元史》卷一八○《趙世延傳》,中華書局校點本,第4163頁。?!豆属斂し蛉粟w氏墓志銘》也明確說:趙鸞,字善應,“秦國

公、謚忠宣、諱安扎爾(按竺邇)之曾孫女”;“梁國公謚忠憲諱哈濟(黑梓)之孫女”;“平章政事封魯國公諱世延之女”①[元]陳旅《安雅堂集》卷一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3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43頁。。另外,石碑村還遺存鐫于明弘治十五年(1494)的《趙氏壽母墓志》,碑陽依然有大段文字敘述雍古趙氏源流,碑陰“趙氏宗室昭穆之圖”鐫刻按竺邇苗裔趙福一支五世160余人。筆者以為陳啟生先生所言“禮店元帥府在今禮縣城之東半部”②陳啟生《禮店文州元帥府考述》,《西北師大學報》1994年第3期。的觀點是正確的。雍古氏家廟在禮縣城郊南關,有《家廟碑》為證,而石橋鄉石碑村趙氏則是留守祖塋的趙世榮后裔??傊?,禮縣元明碑刻遺存為研究禮店文州軍民元帥府及雍古氏西北活動保留了珍貴的實物史料。相關考證另有專文,不再贅述。

Verifi 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ele inscription “Ancient Ancestral Temple Monument of Yonggu Clan” in Yuan Dynasty

Cai Fuquan & LI Yi, Art Department, LongnanTeachers College

Written by Cheng Jufu, calligraphed by Zhao Mengfu, the stele inscription “Ancient Ancestral Temple Monumentof Yonggu Clan” was discovered in Nanguan village, Li county, Gansu province. It is animportant historical archaeological data for study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families of Ongut tribe (> Yonggu), especially referring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An-zhu-er (< *Anthony), Zhao Guobao and Zhao Shiyan. The draft of the inscription was recorded in volume fi ve of the book Xue lou jin [Collection of Snow Pavilion]written by Cheng Jufu. But the book versionis a little bit different from the stele’s version. Both the author and the calligrapher of the article, and the owner Zhao Shiyan had already died when the stone inscription was eventually erected by Ye-jun-tai (< * Yesüntei ?), the son of Zhao Shiyan. The article and the calligraphy must had been copied in paper before the erection of the stele. The writing of Zhao Mengfu in this inscription shows a different plain and dignifi ed style rather than mild and gorgeous one as usual.

Yonggu; ancestral temple monuments; Cheng Jufu; Zhao Mengfu; Anzhu-er; Zhao Shiyan

(本文作者分別為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美術系教授、講師)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隴南金石釋錄”(13FZS01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氐羌遺韻:陜甘川毗鄰區域民族民間美術文化研究”(14YJA760016)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家廟趙孟頫金石
金石不朽 承載靈渠千年記憶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杭州六品書院作品展
討源皇象 規模右軍 試論趙孟頫對章草的復興
冷熱
荒家廟
趙孟頫《吳興賦》(局部)
寧化紅軍醫院 舊址煥然一新
鮮為人知的滿族家廟興慶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