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譯隱藏散文主題的“二維碼”

2015-12-16 01:59周立宇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15年11期
關鍵詞:知人論世散文閱讀二維碼

【摘 要】散文的主題含蓄而又深刻。有些散文文本,在師生努力探究之后,學生對文本主題的認識仍呈現膚淺性和模糊性。筆者的做法有二:一是在教學中故意宕開一筆,不出示背景材料,放手讓學生去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去破譯文本中的密碼,揭示主題;二是針對某些散文看似淺易的主題,通過探究文本中象征式的意象,挖掘審美內蘊,揭示其深邃的主題。

【關鍵詞】散文閱讀;主題探究;知人論世;尋象悟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2-0024-02

【作者簡介】周立宇,江蘇省沭陽縣懷文中學(江蘇沭陽,223600)教師。

散文因其選材廣泛、立意自由和筆法靈活而被稱作“文學的輕騎兵”,但事實上很多散文的主題含蓄而又深刻。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主題隱晦的文本,筆者沒有選擇直接的告白,而是嘗試與學生一道反復摸索在文本的“風景偏僻點”和“宮殿旮旯間”,研判有價值的蛛絲馬跡,努力破譯隱藏文本主題的“二維碼”。

一、 知人論世,破譯數字密碼

托物言志是散文創作的常規技法,即某事物觸發了作者對其內在意義的直覺頓悟,作者將這種直覺頓悟進行提煉完善之后,最終濃縮成單一而明顯的主題。

在我們語文團隊集體備課的時候,有個年輕的教師提出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楊禮贊》先對白楊的生長環境和形象進行了描寫,在結尾處順勢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象征了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然而備教郭沫若先生的《石榴》一課時,卻遇到了主題揭示的梗阻,雖然也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學生只知所托之“物”(石榴),卻不知所言之“志”為何,通篇尋不到關于文本主題的顯性信息。怎么辦?把主題直接告訴學生嗎?這個問題引起了筆者的思考。經反復思索研究,筆者在文章結尾處找到了突破點——從作者的寫作日期入手,知人論世,破譯數字密碼,最終揭示主題。

請看筆者教學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散文《石榴》的一個片段——

師:《石榴》這篇散文運用生動形象、準確凝練的語言描寫了石榴的美,大家討論一下作者通過石榴寄寓了怎樣的深意,說說理由。(眾生討論。)

生1:……

師:說得好,點個贊!僅此而已嗎?

生2:……

生3:……

師:有道理,郭沫若先生對本文主題的確定真的就是這么單純淺易么?再找找文中的相關信息,挖掘一下深刻主題。

生4(繼續找):老師,真的找不到了,請給點提示吧。

師:大家注意到《石榴》文章結尾處的寫作日期了么?

生5:1942年10月31日。

師:看過馮小剛的電影《1942》么?

生6:……

師:嗯,翻開歷史,1942年中華民族除了在和天災抗爭,還在與什么抗爭?

生7: 1942年中華民族正處在抗日戰爭時期。

師:那么郭先生1942年在干什么呢?在民族危亡的時刻,郭沫若先生會不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或者“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躲在自己的書齋里,寫一些花花草草風花雪月的文章?

生8:不會的,初一時我們學過他的《天上的街市》,看得出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有正義感的進步作家。

師:好!那么大家看看,文中寫石榴敢于同驕陽抗爭、毫不示弱的頑強精神,蘊含什么深意?

生9:謳歌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氣節和抗戰到底的決心,表達正義必勝、抗戰必勝的信念。

師:聰明?。ū娚恼?。)下面驗證一下,請看郭沫若大事年表PPT——

……

師:顯然,郭先生是托石榴之物,言頌揚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無獨有偶,教學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抓住文末的寫作日期1901年,帶領學生感受當時俄國風起云涌的革命形勢,海燕的象征意義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即可迎刃而解。

二、 尋象悟意,破譯意象密碼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首次提出了“意象”的概念:“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盵1]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有助于特定氛圍的形成,為把握作品的情感傾向和思想哲理提供線索。散文中的經典意象是揭示主題的重要依據。某些散文文本看似主題淺易,實則意韻深遠,通過象征式的意象,構筑了一種美妙的意境和深邃的主題。如果止于文本的表面信息,忽略了這種審美內蘊,主題的把握必將空虛縹緲,失卻其精髓核心。

請看筆者教學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散文《月跡》的一個片段——

師:本文題目叫“月跡”,誰來說說在古詩詞中“月亮”意象的內涵?

生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亮寄托思鄉之情。

生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月亮寄托悲哀之情。

生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

……

師:賈平凹深受禪宗影響,他曾在傳統文化中尋根,他認為,“對于佛道,看的東西不多,看了也不全懂,但學會了‘悟,他們的一些玄理常常為我所悟,悟得與人家原義相差甚遠,但我卻滿足了,反正只是悟出了對我有用的東西,便不管它原本是什么?!痹诒疚闹匈Z先生安排一群孩童去尋月,他們到底在追尋什么?你從“月”意象中悟出了什么?

生4:他們追尋的肯定不是鄉愁,也不是哀愁。

生5:那一定是美好!文中的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正如文中三妹所言“月亮是個好”。

師:說得好!作者賈平凹通過山村兒童追月跡的故事,體現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說明了童心創造力的高超,也告訴人們:人人都可以擁有美,美屬于每一個人。

曾祥芹教授主編的《閱讀學新論》指出:“散文重在描繪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過程,重在冶情,讀者閱讀散文,以‘悟意審美為目的?!盵2]顯然,曾先生所說的“悟意審美”中的“意”,指的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明確而集中的主題思想。結合《月跡》課例來說,這個“意”也可以解讀為“意象”,即抓住“月意象”,體悟作品中蘊涵的主題美。散文教學的要領是“言意共生”,即首先關注文本的“言語形式”,咂摸文本中語言文字的滋味,形成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理解文本內容和主題。既不能重“言”輕“意”,也不能得“意”忘“言”。就以上《月跡》課例而言,學生在整堂課上雖然做到了“言意共生”,但遺憾的是“言淺意偏”。比如,學生開始把主題定位在“贊美了童心野趣”上。這種情況下,筆者帶領學生對文本中重點意象“月”進行深入探究,引入古典詩詞中“月意象”的展示,結合文本內容,辨析鎖定了文中月亮的象征意義,即“美好的事物”,進而得出本文的主題。

在以上課例中,筆者帶領學生成功破譯了隱藏散文主題的“二維碼”。今后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我們要繼續加強文本細讀,放飛思維,于細微處見精神,改變閱讀定式,開拓和享受愉悅的高品質的閱讀生活。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注釋[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知人論世散文閱讀二維碼
二維碼
銀聯發布二維碼支付標準
知人論世——知杜甫其人,賞杜甫詩歌
以群文閱讀助力中考復習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
語盡意不盡,意盡情不盡
知人吟詠悟人生
散文教學要做到“知人論世”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分析
細品楊絳的“愧”與“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