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芭蕾舞劇視野下看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融合*

2016-02-04 09:02郭秦嶺
黃河之聲 2016年14期
關鍵詞:芭蕾舞劇民族性舞劇

郭秦嶺

(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從中國芭蕾舞劇視野下看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融合*

郭秦嶺

(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芭蕾”源自西方,是西方藝術的舶來品,經過上百年的演繹,已經發展為諸多流派,形成了不同的演繹風格。芭蕾舞劇藝術在中國已經發展半個多世紀,從中國芭蕾舞劇發展歷程看,有傳承,更有突破,其結合了中國民族性藝術特色,在中國得到良性的發展。本文站在中國芭蕾舞劇視野下,簡要探討了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融合。

中國芭蕾舞??;音樂與舞蹈;民族性融合

芭蕾舞劇這門西方藝術,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源于在創作中,芭蕾舞劇音樂與舞蹈在民族性基礎上相互融合。從當代眾多優秀芭蕾舞劇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帶有民族和歷史積淀色彩,感受到中國現代創作的芭蕾舞劇中,一些恰到好處的民族色彩的融合。從中國第一部芭蕾舞劇《魚美人》開始,藝術家們就開始了民族性創作的成功探索。近現代諸多芭蕾舞劇經典之作,均結合了民族性藝術特色。如中國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二泉映月》、《夢紅樓》等。

一、中國芭蕾舞劇創作中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

(一)音樂的民族性。音樂的民族風格是指在音樂藝術中能夠體現地域、文化、信仰、風俗等民族特性,通過民族特色藝術表現形式表現出來,形成音樂的民族風格。經過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中國音樂的民族風格個性鮮明,就仿佛是中國的茶,具有極強的民族特色。與西方音樂完全不同。中國芭蕾舞劇的創作,音樂的創作也呈現出極強的民族性,例如,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就及其鮮明地突出民族風格特色。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音樂,創作素材選用了原影片中的音樂,選曲音樂《萬泉河水清又清》,淳樸、嘹亮、舒暢自由、別具一格,它的音樂語言、民族音調,以海南黎族音樂風格為基礎,展現了黎族人民特有的民族風貌,以及獨具特色的性格與情感。在整部舞劇中,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表現手法與西方舞劇音樂創作技法融匯貫通,使得整部作品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在中國芭蕾舞劇創作中,還融入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韻律。如經典芭蕾舞劇《白毛女》,民族音樂風格也比較鮮明。舞劇中獨舞、雙人舞、群舞,動作與音樂和諧統一,在音樂的海洋中,舞者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音符,巧妙地將音樂旋律融入其中,藝術創作上“寫意傳神”,堪稱西方芭蕾藝術與中國民族音樂“民族韻律”上的珠聯璧合,也是民族性的充分體現。

(二)舞蹈的民族性。由于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影響,在中國芭蕾舞劇創作中,藝術家們會不自覺地將本民族獨特的審美習慣融入其中,在藝術表現方式上,也會融入許多民族性特征。綜觀中國芭蕾舞劇舞蹈創作,民族的藝術視角和表現方式非常明顯。藝術家們從民族的舞蹈文化中汲取藝術的營養,營造出濃濃的民族藝術風格,創作一部舞劇,題材的選擇非常關鍵。中國芭蕾舞劇的民族性,體現在選擇題材上也是獨具慧眼,無論是《白毛女》、《二泉映月》,還是《紅色娘子軍》《大紅燈籠高高掛》,民族風格非常鮮明,還有,在民族性創作主題上,中國芭蕾舞劇的民族性創作,民族性的主題也比較鮮明。例如芭蕾舞劇《白毛女》,改編自比較著名的民族歌劇,整部舞劇民族性內涵極其豐富,題材本身就具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充分表現了本民族思維方式,為民族性創作提供了基礎。中國民族芭蕾舞劇,不僅借鑒了西方古典芭蕾舞劇的一些舞蹈技巧,還吸收了中國戲曲、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舞蹈精髓。如《紅色娘子軍》在芭蕾足尖舞的基礎上,還融合了戲曲舞蹈、中國黎族民間舞蹈等舞姿與技巧,極大地提升了芭蕾舞劇的藝術魅力。在中國芭蕾舞劇民族性創作上,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掀開了嶄新的一章。

二、從中國芭蕾舞劇視野下看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融合

西方芭蕾舞劇的產生,源于西方藝術,受社會生活習俗,西方傳統文化等因素影響。中國芭蕾舞劇該如何在借鑒西方藝術基礎上,融合屬于自己的藝術樣式,只有對西方芭蕾舞劇的精髓徹底理解之后,才能夠將中國民族舞蹈語匯融入芭蕾舞蹈語匯之中,創作出音樂與舞蹈民族性融合的中國芭蕾舞劇。民族舞劇《魚美人》曾經是新中國成立后家喻戶曉的民族舞劇。1979年,這部民族舞劇《魚美人》以芭蕾舞劇的形式上演,藝術家們將西方芭蕾舞劇的藝術形式,與中國傳統的舞蹈結合起來,在舞蹈結構、舞蹈語匯上,《魚美人》繼承了西方芭蕾舞劇模式,力求在創作上將西方芭蕾舞的技巧,與中國古典舞、民間舞、中國民間舞段完美地融合,舞劇中的精美的舞段,大幅度的手臂動作等,都是中國古典舞如“蛇舞”、“珊瑚舞”、“水草舞”等的身段韻律,民族韻味十足,呈現出個性鮮明創新舞蹈語匯。在整部舞劇中,魚美人與獵人的雙人舞是點睛之筆,這種“雙人舞模式”,融合了中西方舞蹈語匯精髓,大量復雜性的托舉動作,更成為經典中的經典。舞劇《魚美人》的音樂創作,創作基礎是中國民族音調。其創作的方式方法,也借鑒了西方音樂表現形式。舞劇《魚美人》的民族風格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整部舞劇通過生動的、感人的、鮮明的音樂形象,將不同的人物性格表現出來,音樂與舞蹈的民族性融合,更加提升了作品的完整性。在整體創作過程中,舞劇《魚美人》恰如其分的將音樂與舞蹈融合為一體,使舞劇音樂和舞蹈動作的特點相一致,使得整部舞劇達到了更加完美的效果。在民族性融合上,《魚美人》、《大紅燈籠高高掛》等芭蕾舞劇,為中國芭蕾舞劇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領域,中西音樂合璧的創作嘗試,獨特的舞劇音樂風格,使我們看到了新的芭蕾形式,推進了中國芭蕾舞劇發展步伐。

三、結語

創新是藝術發展的動力,對于中國芭蕾舞劇來說,要廣泛吸收多元化藝術素材,敢想、敢創,不斷吸收豐富藝術給養,在藝術實踐創作中,吸取東西方的藝術精華,引領民族性創作新思路。與時俱進,創作出更多民族特征鮮明的芭蕾藝術作品。將中國芭蕾舞音樂劇發揚光大?!?/p>

[1] 朱紅.音樂與舞蹈的關系再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01.

[2] 李承祥.走中國特色芭蕾舞的發展之路:中央芭蕾舞團40年回顧[J].舞蹈,2000,01.

[3] 別松梅.高掛的燈籠分外紅:簡評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J].電影評介,2009,09.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實踐研究》研究成果(16SKZD02);渭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成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渭南師范學院為例》研究成果(16SKYB05)

郭秦嶺(1963-),女,河南洛陽人,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舞蹈系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芭蕾舞劇民族性舞劇
百科全書舞劇
“缺失的伊甸園”:約瑟夫·奧尼爾《地之國》中的美國民族性反思
舞劇《瑞鶴圖》劇照
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首屆畢業生畢業演出《向經典舞劇致敬》成功舉辦
中國原創芭蕾舞劇《花木蘭》劇照
早春舞動出的“DANCE-OPERA”——現代舞劇《早春二月》觀后
淺談黃自藝術歌曲的民族性
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團
芭蕾舞劇
芭蕾舞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