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二十世紀五位頂尖小提琴家的風格及特點

2016-02-04 09:02胡莘華
黃河之聲 2016年14期
關鍵詞:小提琴家米爾斯滑音

胡莘華

(深圳交響樂團,廣東 深圳 518021)

論二十世紀五位頂尖小提琴家的風格及特點

胡莘華

(深圳交響樂團,廣東 深圳 518021)

十九世紀末到整個二十世紀是小提琴家人才輩出的黃金年代,在這個時期,每一位大師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不同風格領域的音樂魅力,以及各有所長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技巧表現。而后人對他們推崇,研究,比較,學習乃至創新的過程,就是小提琴演奏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和完善的過程。文章列舉了五位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家,利用橫向和縱向的對比以及音樂技術各方面的剖析,來深入探討小提琴演奏的哲學。

音樂;音色;技術;風格

克萊斯勒是二十世紀初具有革命性的,創新性的偉大的小提琴家。在那個時代,他演奏技術手法和風格觀念創新是顯而易見的。對比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眾多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是飛躍性的,突破性的,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小提琴教育家楊波爾斯基對克萊斯勒說過這樣的話:“克萊斯勒極富創造精神的偉大藝術,是小提琴藝術史上具有根本意義的一次重要轉折?!?/p>

技術上說,克萊斯勒的揉弦不局限于長音和慢速的樂句中,即使對于經過句,快速的分弓和琶音,都加入連綿不斷的揉音,這使得他的音樂充滿激情和靈動,賦予極強的連貫性和歌唱性。這一改進,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傳統習慣,使樂曲中的每一個音充滿靈魂,把技巧片段與抒情旋律融為一體,抹去了生硬的不自然的界限。

克萊斯勒的另一特點是極具魅力,韻味十足的滑音表現。眾所周知,帶有滑音換把的方式起始于另一位小提琴家伊薩伊,而克萊斯勒卻將他發展的更為徹底,更加的音樂化,使用的頻率也更高。這種獨特的,回味無窮的滑音是克萊斯勒音樂表現風格的一個代表特征,整整影響著一個世紀來以其他眾多小提琴家。

另外,克萊斯勒的聲音也極具個性和魅力,他的聲音飽滿有力,穿透力里極強,他習慣于使用相對較少的弓和靠近馬子的接觸點,來創造結實,密度大的聲音。這種聲音近距離聽可能會稍顯刺耳,雜音偏多,但現場演奏,卻非常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令人吃驚的是,克萊斯勒很少練琴,或者說是用心和記憶而不是樂器來練琴。

我覺得如果用現代人追求技術完美的審美標準來看,克萊斯勒這種不練琴的,帶有隨意性的演奏狀態就顯得粗糙不夠精細了,但反過來說,卻賦予了藝術隨性張揚,順手拈來的灑脫和帥氣。

埃爾曼是一位猶太血統的俄裔美國小提琴家,他是那么的受人尊敬,愛戴和崇拜,這與他他身上獨具的浪漫主義個性和迷人的氣質,音樂的真摯純美,音色的豐韻迷人是分不開的。他的琴聲總是能夠直接穿透你的心靈,打動你心里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有一種聲音叫埃爾曼之聲,可以稱得上是小提琴界的世界之聲。豐潤,寬厚,甜美和充滿磁性的琴聲,與他的平穩柔順,極具控制力的右手運弓技巧是分不開的。他特別講究對弓子不同部位的重量和使用的分配,弓毛的傾斜度,接觸點還有弓速無不考究細致。他的演奏總是是充滿真情,樸實自然,你可以完全忘卻技術層面的那種充滿競技的炫耀,忘掉那種矯揉造作,夸張不自然的刻意的音樂表現。

同時埃爾曼有一套如何控制左手手指壓力,左右手的相互制約與配合的科學的理論,并且提倡通過音階的練習來保持左手的靈活性,準確性。他的這些方法對于當今的小提琴技巧訓練有著舉足輕重,長久深遠的影響。

埃爾曼曲目量是驚人的,他曾經在卡內基音樂廳連續開了五場音樂會,曲目囊括了十五首小提琴協奏曲。這種前無古人的壯舉,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

對于樂曲的領悟,埃爾曼總是給予更多的邏輯性思維,哲學內涵的思考,音樂處理詳略得當,結構合理,換句話說就是很耐聽。

個人認為,在當今以第一感官沖擊力,炫美華麗為審美標準下,也許埃爾曼的演奏略顯平淡,不夠精彩,但他的音樂更加持久耐聽,經得起推敲與研究,使人回味無窮。

海菲茲的鼎鼎大名轟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梢苑Q得上20世紀的小提琴之王。三歲學琴,七歲開獨奏會的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神童。如果說克萊斯勒開辟了小提琴演奏新風格,新領域,而把它推向高峰,登峰造極的人就是海菲茲。他的技巧無所不包,無與倫比。

單從技術層面來說,他是最精湛完美的小提琴大師,無論演奏任何高難度的長篇幅的樂曲,都給人感覺順手拈來,瀟灑自如,沒有任何的負擔和束縛。他總是喜歡用比正常速度快的節奏來演奏樂曲,很多樂句和技法的處理都是獨創性的,非常規的。弓法和指法獨樹一幟,絕不循規蹈矩,這使他的音樂充滿了無窮的魔力和征服力。

海菲茲的左手迅速靈敏,準確清晰。這與他先天良好的機能和后天艱苦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和埃爾曼一樣,他非常注重單音和雙音音階的訓練,往往花出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在音階上面。而這套訓練方法已經演變成了高度完善的科學技術理論,成為了當今主流的,被廣泛認可的訓練體系。海菲茲的揉音快速熱情,連貫嫵媚,隨時根據樂曲的性格調整色彩和方式,變化多段。既可以委婉抒情,又可以激情澎湃。海菲茲對滑音也是情有獨鐘,采用的頻率也很高,并且經常變換指法來適應和創造滑音,如果拿他的滑音和克萊斯勒,伊薩伊比較,他的滑音則賦予更多的幻想色彩,更多的天馬行空,強烈的表現力和張力。

海菲茲的右手在今天的評判標準來看,是非常規的。右手手腕前傾,手指聚攏,有點像雞爪,手臂抬得很高,略顯僵硬。這種來源于老俄羅斯學派的,存在爭議的右手姿勢,卻被海菲茲運用的淋漓盡致。他對右手肌肉合理的控制,每個手指重量科學的分配,使他的聲音色彩變化多端,情感對比反差強烈,并且琴聲洪亮華麗,穿透力極強。

海菲茲持琴很高,并更多的指向左方,頭也抬得很高,眼睛直視指板。他的身體幾乎保持靜止,就像一個雕塑一樣,威嚴傲氣,冷峻挺拔。

我覺得當代的小提琴演奏家愿意加入更多的肢體語言,更多的身體各個部位的協助,認為這樣可以增加音樂性和流動性,有利于讓僵持的肌肉和心態得以調整和放松,并且有助于緩解臨場演奏的緊張與不適。而海菲茲卻主張減去一切多余的力,減去一切潛在干擾演奏的動作因素,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來達到更高層次的,更高效的演奏。這兩種觀念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米爾斯坦是與埃爾曼,海菲茲并駕齊驅的小提琴大師,也是俄裔美國小提琴家。他與海菲茲是師兄弟,都拜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奧爾門下。高雅嚴謹,個性鮮明,是米爾斯坦的演奏風格。他的演奏總是感性與理性并存,熱情與冷靜相伴的。有一種說不出的,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在他的演奏中,總是不斷的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源源不斷的用之不竭的創造力和能量。

也許是先后跟隨三位不同流派老師學琴的緣故,米爾斯坦不喜歡刻意的劃分學派,他認為藝術本身就應該是求同存異的,沒有必要刻意的劃分明確的界限,而且應該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因為有這樣的觀點,他的演奏可以說是及眾家所長于一身,把各路風格特長巧妙地融為一體,并形成一種新的,獨樹一幟的演奏風格。

米爾斯坦愛好廣泛,博學多才,在其他領域豐富的知識經驗,是他的音樂表現內容更加的豐富,更加的接地氣。同時他又是一位全面的演奏家,涉及的曲目作品極為廣泛。并總是喜歡演奏高難度的,大篇章的協奏曲。

在技巧方面,米爾斯坦的左手是完全可以和海菲茲相匹敵的,流暢快速準確的運指,以及對各種雙音和弦,撥奏泛音超強的控制能力,總是讓人驚嘆不已。這一點在他自己改變創造的帕格尼尼偶記里體現的淋漓盡致。另外,伸張指的高效運用,減少了繁瑣的換把次數,從而提高了音準的準確性,同時改善了不可避免的換把痕跡。

米爾斯坦的右手寬廣平穩,弓速敏捷干凈,因為習慣于運用大臂運動來帶領弓子,所以他的聲音和諧純正,洪亮飽滿。非常適合拉和弦和雙音。這一點在他演奏的巴赫的恰空里面,得到了良好的印證。而這個版本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恰空版本。

我感覺喜歡把各種風格流派融會貫通,巧妙結合的米爾斯坦,必然在詮釋不同作品原汁原味方面上,拿捏的不那么準確到位,但這也代表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音樂文化,相互吸引,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大勢所趨。

大衛奧伊色特拉赫這顆超級巨星的光芒貫穿著整個二十世紀,從小到大獲過的獎項數不勝數,包括小提琴最大最權威的比賽,伊麗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的冠軍。他是前蘇聯人民的驕傲,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列寧勛章”和最高榮譽“蘇聯人民演員”的稱號。他的演出在世界各地引起轟動,甚至在日本和美國掀起了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的狂潮,灌制的唱片數不勝數。

他的音樂是光明高尚的,博大精深的,總是給人感覺用寬廣包容樂觀的胸懷容納一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種情操是很高貴,很稀有,很難得的,它不斷的受人們追捧,也不斷的給人帶來感恩和希望。他的演奏極賦有邏輯性和歌唱性,對樂曲架構的統籌安排合理得當,并且氣勢宏大,感情豪邁,并具有哲學層面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揉弦快慢適中,松弛溫暖,連續性和歌唱性極強??偸墙o人溫暖幸福,飽滿熱情的感覺。他喜歡用很多的弓毛,迅捷的弓速,接觸點相對遠離馬子,并結合較輕的壓力,創造干凈透明,純凈共鳴,銀鈴般的的聲音。這種聲音與海菲茲或克萊斯勒的密度大,壓力大,穿透力強,接觸點靠近馬子,金屬磁性的聲音形成鮮明的對比。

另外他有極好的音準感覺,我認為可能是目前為止音準最好的小提琴家。這一點尤其在雙音,和弦,以及快速琶音經過句時,體現的最為明顯。音在最準的時候,會體現的非常通透空靈,特別是再結合上他的特有的干凈透明的音色,真的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往往不是以快取勝,而是以質取勝。講究每個音拉的很滿,很充分,清清楚楚的送到你的耳朵里去,所以他演奏任何的高難度曲目,都給人以從容淡定,輕松冷靜的感覺。

很多人喜歡拿奧伊斯特拉赫和海菲茲風格特征進行比較,而對于我來講,前者是溫暖寬闊,包容感人,你會被他莫名的感動軟化,而后者則是冷峻輝煌,狂風暴雨,你會為之心跳加速,血脈膨脹,前者是軟征服,后者是硬征服。這中差別無疑是由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迥異的藝術追求決定的。

個人覺得奧伊斯特拉赫特有的宏偉寬闊的氣質,他在拉一些小品,特別是帶有民俗風格的樂曲中,顯得不那么接地氣,沒有反映出那些地道的,世俗的,帶有地方特色韻味的藝術特征,聽起來過于程式化,理想化了,不過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位演奏家是無所不能,完美無瑕的?!?/p>

胡莘華,深圳交響樂團副首席。

猜你喜歡
小提琴家米爾斯滑音
視角
聲樂演唱中的“滑音”技術探討
民族聲樂演唱中“滑音”的技術與應用
《淘氣二人組》(二)
淘氣二人組
蒲劇音樂中二胡滑音技法與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墊指滑音技術探微
生命的最強音
5%的水下奇跡
不寂寞的小提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