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氐族傳統舞蹈在甘肅徽縣的傳承與發展

2016-02-04 09:02王媛媛
黃河之聲 2016年14期
關鍵詞:徽縣師公定西

王媛媛

(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 定西 743000)

芻議氐族傳統舞蹈在甘肅徽縣的傳承與發展

王媛媛

(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 定西 743000)

氐族是我國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其主要傳統舞蹈為:“羊皮鼓舞”和“羊角鼓舞”,本文簡述了其發展現狀、舞蹈樣態及其傳承內容,并為氐族傳統舞蹈的傳承發展給予了些許建議,為更好地保護傳統文化盡微薄之力。

氐族;舞蹈樣態;傳承發展

一、氐族及其傳統舞蹈概述

氐族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北方少數民族,其文化的發展演化過程中深受羌族、漢族的影響。甘肅徽縣,古稱“河池”,在漢代起作為氐族重要的聚居地,至今流傳著眾多氐族傳統文化,其中以羊皮鼓舞、羊角鼓舞等為代表的傳統舞蹈依然是當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在嘉陵江源頭的甘肅徽縣、陜西略陽,“羊皮鼓舞”和“羊角鼓舞”是當地傳承至今的古樸的民間舞蹈形式。其仍然保留著較為原始的表現形式,含有古老巫術、巫舞的濃郁色彩,也包括古代軍卒練兵、征戰沙場的場面。這些都表現出古代氏族原始的生活狀態,及其舞蹈的原始風貌。

二、氐族傳統舞蹈的表演樣態

因祭祀、巫術發源的氐族舞蹈種類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羊皮鼓舞。甘肅徽縣羊皮鼓舞流傳地主要集中在嘉陵鎮,該鎮距徽縣縣城24公里,嘉陵江上游,寶成鐵路穿鎮而過,其南接陜西漢中、北靠秦嶺南坡,屬于長江中上游氣候為亞熱帶氣候區。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十至七月十二當地會舉辦隆重的“羊皮鼓舞會”。

(一)人物、道具

1.參與人員?!把蚱す奈琛蓖ǔS?人參與。2.服飾特點。主要表演者用紅色頭巾將頭包住,頭巾額頭部位鑲嵌著黃色的球型狀絨花;上身穿著黑色的對襟長袖上衣,對襟處、衣領口、袖口均由紅色的布包邊,上衣腰間用紅色或者黑色的綢帶扎??;下身穿黑色燈籠褲;腳上穿著黑色的布鞋。3.道具。主要道具為羊皮鼓,該鼓由羊皮蒙面制成,呈蒲扇形。表演時,還會使用幡、板斧、石頭、刀等輔助道具以及祭祀用品。

(二)舞蹈表演流程

徽縣羊皮鼓舞主要包括14個流程,分別如下:1.請神。主要內容是邀請天神到舞蹈表演的村莊;2.喜神。也叫戲神,意即人神共慶。此階段會掛起“幡子”,布置眾神像于供桌之上;3.掖神。也稱之為“拽神”,意將天神與本地神聯結在一起;4.迎水火。鼓手左右分兩列相對而站,擊鼓的同時唱《水火歌》,由一人領唱,其余人合唱;5.耍香火。這一環節為觀眾參與環節,身著演出服的表演者手持點燃的香火,在鼓手的鼓點伴奏下,做對打、二踢腳以及鷂子翻身等動作,之后每位表演者表演自己擅長的動作技巧。6.話香。這一環節主是頌揚眾神的功德并祈求神的保佑;7.背鼓。先由兩名師公表演,由手持一面鼓開始表演到兩手持鼓、后背插鼓、肘彎懸掛鼓、手持兩面鼓、用嘴咬鼓等技巧升級直到分別帶上十二面鼓,人隨鼓轉,鼓隨人旋。此時,只能看到十二面鼓不停的轉動,表演者被鼓圍住,已看不清。8.滾燈。這一環節主要由玩、耍、逗、說、唱、諷刺構成,講述者表演生動、有趣的逗樂圍觀群眾,同時要做出各種滑稽、可笑的動作,直到逗樂村民滿意為止,此時“戲”的成分較濃;9.坐壇。此環節主要是追憶過往歷史,八名師公同時圍坐在點燃的麥草旁擊鼓、念白,由一名師公領唱,眾師公合唱;10.勸灶。該環節為歌頌、感激灶神功德的部分,同時祈求灶神保佑各家豐衣足食。由一名師公進入灶房向灶神爺行禮,然后開始擊鼓歌唱頌揚神的功德;11.開壇。開壇是歌唱十二生肖,祈求一年十二個月里月月平安,鼓手集體立于神像前擊鼓唱《開壇歌》后行禮。一位長者右手持鼓、左手拿鼓鞭,坐在桌旁邊唱邊用鼓鞭挑起黑色頭巾,之后,在同樣的唱腔、不同的唱詞中依次拿起紅色鮮花、紅色棉襖、繡花鞋、鏡子、饅頭、總旗,最后將這些東西都歸放在盒子里,起身向眾人說唱,最后向神像行禮;12.供神。此環節主要是向眾神供奉,祈求大家平安;13.炸山。該環節主要為祈求神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14.散神。也稱“神回”。主要是送天神回到天國。鼓手面對神像莊嚴的站成兩排,在穩重的節奏聲中擊鼓唱歌、變化出各種隊形。之后眾鼓手面對神像擊鼓行禮、跪拜叩首,然后鼓手擊鼓排成縱隊把神像送回廟里,也就是“送神”的環節,隨后大家收拾幡子,活動結束。

(三)傳承現狀

徽縣嘉陵鎮羊皮鼓舞表演者主要集中在2-3個行政村,掌握全套鼓舞的師公寥寥無幾,加之近年來進城務工人家增加,留守人員中掌握該技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當地政府也采取了相關促使但傳承斷代的危險依然存在,在技藝文字整理、傳承人培訓、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等方面困難重重。

三、氐族傳統舞蹈傳承發展的建議

氐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已經分化消失,但其傳統舞蹈等民間文化一直流傳至今。從甘肅徽縣及周邊縣市傳承情況看,此類傳統文化依然存在著瀕臨消失的危險。為此,應通過有效措施加強對此類傳統文化傳承的引導和鼓勵,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再現光輝。

(一)加快非物質文化的申報

按照非物質文化申報相關程序,以氐族傳統舞蹈為申報主體積極爭取納入非物質文化保護機制內,利用該機制的資金扶持、管理方法,加快氐族傳統舞蹈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二)重視現有文化遺存的普查與整理

充分發揮文化主管部門和民間文藝愛好者的積極性,開展對氐族傳統舞蹈現有資料的普查、發掘、整理、保存。對其傳播者(傳人、藝人)的走訪與保護,不但要有照片、文字記載的資料,而且還要有詳盡的錄音、錄相等視頻資料,以便為將來建立全面完整多維的檔案材料。

(三)民俗舞會活動亟需支持重視

民俗舞會活動是氐族傳統舞蹈最重要的展示平臺,而民俗舞會禳災祈福的傳統民俗功能、娛神與娛人相統一的娛樂休閑功能、走親訪友與購物餐飲的經濟功能不容忽視。應發揮政府職能、引導民間參與,共同為此類節會提供人力、財力、物力支持?!?/p>

王媛媛,女,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西北民族舞蹈。

猜你喜歡
徽縣師公定西
相約定西
咱們定西
我和管師公吃回鍋肉
仫佬族師公調音樂的現狀及傳承
淺析徽縣民歌
石頭記
“洋芋”成定西農民脫貧致富“金蛋蛋”
我的家鄉
壯族非遺“武鳴師公舞”的活態傳承調研
你那美麗的麻花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