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研究

2016-02-13 05:24玚,李晉,劉昕,趙
關鍵詞:心外膜脂肪組織斑塊

劉 玚,李 晉,劉 昕,趙 琴

(1.北京市316醫院,北京 100089;2.泰安市中心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研究

劉 玚1,李 晉1,劉 昕2,趙 琴2

(1.北京市316醫院,北京 100089;2.泰安市中心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心外膜脂肪體積和冠狀動脈斑塊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比較患者的體重、血生化指標、身高、性質和重構指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外膜脂肪體積在無點狀鈣化、非正性重構、鈣化斑塊各組中與其相對應的組相比顯著增大(P<0.05)。結論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作為獨立影響因素。

冠心??;心外膜脂肪體積;冠狀動脈斑塊

目前有研究認為ox-LDL是導致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因子,也是損傷平滑肌細胞和內皮細胞主要的因子[1]。而心外膜脂肪(EAT)其沉積于心臟的周圍,尤其是圍繞于冠狀動脈的周圍,近年來受到人們的越來越多的關注,更有研究顯示其與冠心病的形成有關。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患者同意和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男56例,女34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52.13±2.34)歲,全部患者上述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病、心肌橋、心肌病和既往實施好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搭橋術的患者[2]。

1.2 方法

應用64排螺旋CT進行掃描??刂乒茈妷涸?20千伏和相應電流在400~700 mA。掃描層、重建層的厚度分別為5 mm、0.625 mm,DFOV 250 mm。對于較高靜息心率的患者,在前期應給予適量美托洛爾,使患者心率降低至正常的范圍。作用部位是患者肢體的遠端靜脈,應注射適量優維顯,注射時控制劑量在70~90 mL ,之后注射合適劑量生理鹽水,并監測患者的冠狀動脈情況,最后對CTA的延遲時間要明確。要做到診斷范圍具體,需從患者隆嵴處至心臟處,而要明確患者的心外膜脂肪體積,應在有效傳送相關數據后,在橫斷面上運用專業測量程序以及有關設備,逐層進行邊界的勾勒,勾勒距離的間隔應控制在5 mm左右,結束勾勒工作后,計算及明確所涉及的脂肪體積。此外,對斑塊的探測與區分也要加強,并由專業的醫學研究者做復審及明確。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不同情況下心外膜脂肪體積的比較

心外膜脂肪體積在無點狀鈣化、非正性重構、鈣化斑塊各組中與其相對應的組相比顯著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心外膜脂肪體積與斑塊易損性的相關性分析

選取Logistic回歸將患者的體重、血生化指標、身高、BP及EATV影響斑塊易損的情況進行分析。見表1。說明EATV對易損斑塊影響具有獨立性。

表1 各因素對易損斑塊的影響

3 討 論

EAT屬于特別的內臟白色的脂肪組織,沉積在心臟的周圍特別是圍繞于冠狀動脈的周圍,占整個身體重量的0.02%左右,EAT在成年人的心臟覆蓋80%的面積,經常分布在左、右心室的前壁和右心室的游離壁上,伴隨著EAT的增加,心室間的空隙,以及全部的心臟表面,都逐漸被心周的脂肪組織所填充。解剖學上證實該脂肪組織和其臨近的心肌所需血液來自由相同的冠狀動脈,隔脂肪與心肌之間沒有結構分隔。

MSCT心臟掃描被公認為是測定EAT的金標準技術,可以精確到毫米級的心臟薄層,而且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可以非常好的顯示出斑塊,并能夠區分鈣化斑塊、混合斑塊及非鈣化斑塊[3]。其中非鈣化的斑塊和混合斑塊由于含有的脂質成分較多所以容易發生破裂,稱作不穩定斑塊,容易導致急性冠狀動脈的事件發生,而鈣化的斑塊大多是慢性、穩定性的斑塊,不容易出現破裂,所以通過多螺旋冠狀動脈造影探討EAT體積及密度與斑塊的相關性有很高的研究價值[4]。

本次研究證明,心外膜脂肪體積在無點狀鈣化、非正性重構、鈣化斑塊各組中與其相對應的組相比顯著增大(P<0.05),HBP、BMI的OR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EATV的OR值為2.015,95%CI為2.001~2.028(P<0.05)。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具有獨立性。

[1]秦秀嬌,閏百靈,趙慧穎,等.心外膜脂肪與冠心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4-245.

[2]陳 棟,宮劍濱,朱飛鵬,等.雙源CT心外膜脂肪體積定量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14,8(6):1045-1049.

[3]呂雪芬,朱向明,劉 駿,等.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患者心外膜脂肪層厚度與左房構型的關系[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5,11(2):189 - 192.

[4]李 健,周瑞臣,劉景旺,等.心外膜脂肪組織體積與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關系[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5,31(6):850-853.

本文編輯:徐 陌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3.089.01

猜你喜歡
心外膜脂肪組織斑塊
GDM孕婦網膜脂肪組織中Chemerin的表達與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心外膜與心臟修復再生
頸動脈的斑塊逆轉看“軟硬”
超聲心動圖測量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價值及其與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高脂肪飲食和生物鐘紊亂會影響體內的健康脂肪組織
雙源CT對心臟周圍脂肪組織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心外膜脂肪組織與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microRNA-146a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穩定性的相關性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與心外膜脂肪組織的相關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