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現狀

2016-02-22 12:40陳琳瑩梁瑞瓊肖羽李璟王書妮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大學生

陳琳瑩 梁瑞瓊 肖羽 李璟 王書妮

【摘 要】本文主要從網絡心理健康的概述以及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與行為狀況等方面展開,論述了網絡環境對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提示高校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上網的心理行為和意識,并采取積極態度與科學方式介入大學生網絡平臺,通過分析大學生的網絡心理與行為特點,建立系統全面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提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進而實現大學生健康成才成長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

21世紀以來,互聯網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國民生活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達6.32億。其中,學生是最大群體,占25.1%。在當代網絡化發展進程中,青年大學生作為網絡傳播最活躍的主體,正處于成長與發展時期,其心理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據報道,高校學生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心理紊亂[1]。而研究發現,24.5%大學生有通過網絡尋求心理幫助的經驗;如果未來有心理困擾,57.5%大學生愿意選擇網絡心理咨詢獲得幫助[2]。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研究“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1 網絡心理健康概述

網絡心理健康,顧名思義,即區別于傳統方式的心理健康。狹義上是基于網絡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上網成癮等問題;廣義上指在網絡環境中的心理方面的健康,包括網絡環境下的心理狀態和意志行為反映,它涵蓋理念到內容、方法、途徑與運行模式等問題。網絡平臺作為網絡化進程中的載體,憑借著其無界性的優勢,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空。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學生群體隨時隨地可以借助有線或無線網絡上網,只需輕松一點便能高速獲取資源,一改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單一的傳播特點;其次,突破傳統口頭言語表達的局限,網絡上海量信息盡收眼前,形式靈活多變,圖片、聲音內容生動豐富,貼近學生生活,此外,通過網絡心理咨詢平臺,能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援助和互動平臺,心理健康形式靈活自主。

2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網絡技術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大學生主體或如魚得水,或作“網”自縛。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引導并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便顯得十分重要。我國最早關注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術論文發表于2001年,而后隨著“90后”新生代日漸成為校園群體的核心力量,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當今時代的鮮明特征。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可以反映在學生群體網絡心理與行為結果上。大學生網絡心理包括大學生對網絡環境的認知、情緒反應、態度和意志等。毛家武等認為當今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心理特征包括從眾心理、拖延心理、獵奇心理、宣泄心理和逃避心理等[3-4]。而網絡行為就是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產生的人際交往、學業戀愛、就業擇業等方面的問題。張瀾等提出了當前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行為特點主要為求知型、情感型、游戲型和匿名型等[5-6]。大學生的網絡心理與行為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大學生的網絡心理主導著網絡行為,網絡行為又反作用于網絡心理[7]。關于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行為方面的研究,學術界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觀點偏向批判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的消極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當代“90后”大學生幾乎都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子設備。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心理壓力,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相當多的問題。第一,當下學生群體個性鮮明,自我中心,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人際交往的復雜化使部分學生情感交流受挫,而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契合學生情感流露又恐懼受傷的脆弱心理[8-9]。然而,暫時的逃避和“解脫”并未改變學生本質的心理問題,真實與虛擬世界的轉換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惡性循環。大學生在網絡虛擬世界中排遣孤獨、宣泄情緒、獲得“認同”的同時,也阻礙了現實世界的情感表達,給自己的心門上鎖,衍生出了現實生活中一系列心理與行為問題[10]。第二,學生上網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QQ、微信、微博、優酷土豆等社交娛樂平臺越來越受大學生青睞,且部分學生難以自控。凌傳繁對南昌地區71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網絡給學生學習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出現網絡依賴,上網時長最長為看電影,聽音樂和聊天,以獲取學習知識為上網目的的不足20%,而游戲是最容易導致網癮的上網活動等[9]。楊斌等對塔里木大學310名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被試群體平均上網時間高于我國網民平均時間,但對自身言行有較好的控制能力,上網目的主要以聊天或交友為主,其休閑娛樂方面的需求更為強烈和多元[7]。黎慈對全國12個省100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自控能力較弱,網絡道德意識淡薄,部分大學生存在網絡行為失范的情形,極容易損害國家、社會、他人的合法權益[11]。趙丹宇對福建省某校462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上網聊天、娛樂等比例很高,這與學生壓力大、網絡環境多元化以及虛擬世界給予的滿足感有關[12]。孫樂棟等通過對2004與2006年廣州大學大學生網絡心理問卷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廣州大學生平均上網時間逐年增長,且上網地點由以網吧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網吧和學校為主,上網目的從查資料為主逐漸過渡到以聊天和打游戲為主。第三,虛擬實在的網絡特征讓大學生獲得了“假象”的暫時滿足,部分學生進而沉迷于互聯網,日漸逃避現實交往,與現實的人際關系相隔離,甚至過分依賴網絡而導致其現實生活交際圈縮小,出現社交回避或產生自卑心理。張海音對浙江省30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表現為缺乏獨立的人際關系技巧、戀愛心理不成熟,缺乏生活經驗,并提出了應建立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差異性體系。第四,網絡世界的虛擬性會使大學生混淆視聽,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可能形成與現實世界中不同的人格,并且這種人格將作用于現實中的個體行為,在這種人格作用影響下,大學生難以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方式,難以正確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導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怖、逃避等。馮文艷以遼寧省12所高校519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研究發現部分大學生存在迷戀網絡、人際情感淡化、放任心理突出等問題,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肖征對遼寧省1410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發現網絡在擴展學生眼界的同時,也引發了人際交往障礙、邏輯思維能力下降、人格異常和網絡成癮等心理與行為問題[4]。

第二種觀點認為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心理與行為表現正常,相信學生有自我監控和調節能力。國內學者陳家麟認為,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定中,存在著許多方面的誤差,從而導致了當前心理健康問題在數量上估計偏高的傾向。盡管網絡無處不在,魚龍混雜,信息參差不齊,但大學生參加網絡活動的心理與行為基本健康。鄭倩等對海南300名本科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發現,盡管部分大學生存在網絡規則意識不強,且認為網絡只是作為交流的便捷途徑,但隨著年齡的成熟,由娛樂休閑向交友和學習活動轉變,大學生參加網絡活動的心理基本健康。

3 建議與對策

網絡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給大學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極大地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網絡環境中,信息資源的凈化難度較大,網絡監管力度欠佳,各種虛假錯誤信息、色情信息、非法信息等充斥網絡,學生出現激進、扭曲、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及行為。此外,部分大學生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交往,與現實人際交往脫節,弱化社交功能,進而產生了許多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問題。綜上,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的兩面性,提高上網自律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使用主體,需在高校積極引導下充分發揮自我監管和控制的能力,正確用網,合理上網。大學生應在高校的引導與自律下,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提高網絡心理健康。

其次,高校應該采取積極態度與科學方式介入大學生網絡平臺。高校作為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常規環境和主要載體,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刻將積極態度植入日常的學生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癥下藥”,全方位把握當代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心理特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中,把握學生的行為傾向和網絡動態,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網絡觀,實現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時代性、全面性和針對性,深化高校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高校應當建立系統全面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網絡為中心載體向學生生活輻射的教與學過程,其中涉及網上與網下環境、課程、學生心理、教師素質、管理等內容,是一個多元化、系統化的教育網,高校應當在自身認識與對當代學生群體認識的基礎上,努力構建符合時代特色的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而提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實現大學生健康成才成長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戴晴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梯隊”網絡工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5(41):112-113.

[2]姜巧玲.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D].中南大學,2012.

[3]胡凱.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的標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3):133-135.

[4]毛家武.廣西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實證調查和心理分析[J].2014(8):59-63.

[5]肖征.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J].2008,10(10):245-246.

[6]張瀾,于海藍,趙航.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行為調查及優化策略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14(8):174-176.

[7]趙航.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行為調查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1.

[8]楊斌,李瑞潔,蓋微微.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行為調查研究——以塔里木大學為例[J].黑河學刊,2013(7):188-190.

[9]李穎.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影響研究——以四川理工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D].西南財經大學,2009.

[10]凌傳繁.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S2):183-184.

[11]黎慈.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現狀調查與教育對策研究[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2):60-64.

[12]趙丹宇.大學生網絡使用心理調查與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11(8):82-83.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互聯網+高校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