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理論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6-02-28 19:19
新絲路(中旬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馬克思

張 峰

(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后流動站 上海 200130)

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理論與“一帶一路”建設

張 峰

(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后流動站 上海 200130)

編者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對民族交往有著諸多論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民族交往理論?;隈R克思主義民族交往理論的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一帶一路”戰略首先將進一步擴大我國各民族間的交往,伴隨著民族交往的擴大,我國民族關系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從短期看,“一帶一路”戰略將加快民族交往,從而使民族關系面臨新情況。從長期看,“一帶一路”戰略為各民族成員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機,有利于民族關系的良性發展。針對"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民族交往以及民族關系產生的影響,應采取相關措施積極應對,例如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宣傳教育,增進各族群眾相互了解;在民族地區大力開展城鎮化建設,為促進民族交往和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在民族地區建設中心城市,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

馬克思恩格斯擁有豐富的國際交往思想。由于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的相互促進,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增多,依賴日益增強,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大量著作中系統地論述了國際交往與生產力發展、文化傳播、交通運輸革命、全球化等的關系?!耙粠б宦贰睉鹇员举|就是一種國際交往,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理論對于中國更好地參與全球化、完善并有效地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國際交往理論;“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的對外發展戰略。2015年3月28日,中國正式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就此“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梢哉f,“一帶一路”戰略對于中國統籌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國內和國際兩個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而提出的第一個全球戰略。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雖然不少,但多為對策建議性研究,基礎理論性研究還非常不足,亟待補充。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理論對于完善并有效地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交往是指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往來。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視“交往”這一概念,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1857-1858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資本論》等著作中多次言及?!霸隈R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交往的含義是很廣泛的,僅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就大約提及了150次”[1],他們系統地論述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交往由內部交往、民族交往發展到國際交往的歷史過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交往既包括商品交換,也包括文明的交流融合,還包括戰爭等交往形式;既包括內部交往也包括民族交往和國際交往;既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交往,也包括人與自然的交往。交往對于生產力的發展、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人的全面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當代新的“世界工廠”,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需要,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耙粠б宦贰睉鹇缘谋举|正是一種國際交往,本文將以馬克思恩格斯國際交往理論為基礎,分析其國際交往理論對于中國參與全球化,參與國際分工,促進產業升級,促進文化交流,建設“一帶一路”的啟示。

一、國際交往是物質交往與精神交往的統一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等著作中,馬克思論述了交往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交往與文明保持與弘揚之間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從而把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都納入交往理論分析的框架中,這比單一的分工理論更具有理論深度,對全球化等問題更具有現實解釋力。

1.國際交往與生產力的相互作用

生產規模擴大需要相應擴大交往范圍,而交往范圍的擴大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交往與生產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半S著交往集中在一個特殊階級手里,隨著商人所促成的同城市近郊以外地區的通商的擴大,在生產和交往之間也立即發生了相互作用?!保?]交往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利于促進國際交往的發展。

首先,生產力發展能夠促進交往的發展。當生產力水平較低時,人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能滿足自身需要,“每一個農戶差不多都是自給自足的,都是直接生產自己的大部分消費品,因而他們取得生活資料多半是靠與自然交換,而不是靠與社會交往”[3],這是一種自然經濟。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在滿足自身需要后仍然有剩余,這樣就產生了通過交換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的需要。而剩余產品只有銷售出去,生產者才會有能力進行再生產,這樣便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出現了分工,人們開始專門從事一項產品的生產,交換更加頻繁,人們的交往也更加普遍。因此,“只有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4],交往的范圍才會逐漸擴大。

其次,交往范圍的大小對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影響。一方面交往范圍的擴大,有利于促進商品銷售市場范圍的擴大。市場擴大后,原有的生產能力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產品供不應求,于是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進一步擴大生產。而生產的發展會促進分工的進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生產能力,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因而,交往范圍擴大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半S著美洲和通往東印度的航線的發現,交往擴大了,工場手工業和整個生產運動有了巨大的發展?!保?]

另一方面交往范圍如果過小,則不利于商品的銷售,產品賣不出,則無法換回貨幣,從而該生產會日益萎縮乃至消亡?!靶∞r人數眾多,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同,但是彼此間并沒有發生多種多樣的關系。他們的生產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這種隔離狀態由于法國的交通不便和農民的貧困而更為加強了?!保?]這是生產能力低下,無法滿足更大交往范圍的需要,影響交往范圍擴大的例子。

最后,生產力發展與國際交往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到大工業時期,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交往發展為國際交往。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增多,一國發生的事件,既有國內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國際因素的影響,歷史由國別史進入到了世界歷史階段。隨著國際交往的形成,國與國之間進行生產力的交流,交流范圍越大,越有利于生產力的利用與保存。如果交往范圍小,可能因為偶然的事件,如戰爭、自然災害、疾病等而使生產力失去傳人,從而使科技文明成果中斷。國際交往的形成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交流與發展,“某一個地域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特別是發明,在往后的發展中是否會失傳,完全取決于交往擴展的情況……只有當交往成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卷入競爭斗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保?]

2.國際交往促進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文明是生產勞動實踐的結果,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創造出文明,而一項文明成果能否得到傳承和發揚,取決于交往與傳播的范圍。馬克思把交往分為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8]。如同交往與生產力的關系一樣,交往與文明傳播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一是文明程度受到交往范圍的制約。文明成果的創新與發展受到交往范圍的影響。當一項文明成果產生后,如果交往范圍大,被人們廣泛接受,則有利于文明成果的保存。文明成果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也有利于文明成果的創新與發展。文明成果與交往范圍之間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為此,馬克思說:“人們是自己的觀念、思想等等的生產者,但這里所說的人們是現實的、從事活動的人們,他們受自己的生產力和與之相適應的交往的一定發展……所制約?!保?]

二是自絕于世界文明體系之外,只能導致封閉落后。文明成果來自于人們的社會實踐,人口基數越大,創造出越多的文明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獨特的文明,不同的民族相互交往,可以促進文明的交流與發展。如果一個民族自絕于文明體系之外,則會導致越來越落后,甚至可能在國際交往中淪落為受欺凌、受壓迫的對象。馬克思曾高度關注中國的命運,他分析了近代中國落伍的原因:“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保?0]

三是國際文明交往是一個文明沖突與融合的過程。隨著經濟交往由地域性的交往發展為國際交往,國與國之間文明的沖突與融合越來越多。在文明的沖突與融合中,有的文明被滅絕了,有的被同化了,往往是較高的文明同化較低的文明?!跋嗬^侵入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韃靼人和莫臥兒人,不久就被印度化了——野蠻的征服者,按照一條永恒的歷史規律,本身被他們所征服的臣民的較高文明所征服?!保?1]

二、馬克思恩格斯國際交往理論的深刻預見性

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火車、輪船、電報等開始出現,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交通運輸業的革命所帶來的國際交往的革命,認為國際交往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在內的全方位的交往。

1.交通運輸革命推動了國際交往革命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促進交往范圍擴大,形成國際交往的重要因素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生產出來的產品運輸到發生交往的國家,需要鐵路、輪船等交通運輸工具。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也需要隨著人員的流動、信息的傳播等途徑進行交流。資本具有增值的邏輯,為了增值,就要不停地縮短時空距離,以時間消滅更多的空間,通過縮短運輸時間,加快資本的周轉,實現提高生產利潤的目的?!百Y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毀交往即交換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時間去消滅空間,就是說,把商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所花費的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資本越發展,從而資本借以流通的市場,構成資本流通空間道路的市場越擴大,資本同時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間上更加擴大市場,力求用時間去更多消滅空間?!保?2]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縮短了流通時間,加快了資本周轉,對于國際交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傳統的對交通運輸業的認識不同,馬克思認為交通運輸業不僅包括鐵路、輪船等,還包括電報等信息傳遞部門,“在這些部門中,經濟上重要的,只有交通工業,它或者是真正的客貨運輸業,或者只是消息、書信、電報等等的傳遞”[13]。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交通運輸業發生了深刻的革命:鐵路被廣泛使用,出現了蒸汽輪船,電報開始慢慢在信息傳播中廣泛應用。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視交通運輸業的作用,把交通運輸業的革命提高到與工業革命相提并論的地位?!敖?0年來,交通方面已經發生了革命,只有18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才能與這一革命相比……在海上緩慢的不定期的帆船已經被快捷的定期的輪船航線排擠到次要地位,并且整個地球布滿了電報網。蘇伊士運河才真正開辟了通往東亞和澳洲的輪船交通。1847年,運往東亞的商品的流通時間,至少還需要12個月,現在已經減少到12個星期?!保?4]

交通運輸革命不僅提高了運輸的速度,也促進了國際交往的發展。在火車發明之前,人們運用人力、畜力作為運輸的動力,運輸成本高,運輸時間長,增加了生產成本,限制了商品的交換。交通運輸革命使運輸成本下降,大大提高了工業國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價格優勢。恩格斯曾高度評價“1848-1866年英國貿易的空前繁榮(通常這只是被歸功于自由貿易,其實更多地應歸功于鐵路、遠洋輪船以及全部交通工具的巨大發展)”[15]。馬克思預見性地看到電報在促進國際交往中的作用,“電報已經把整個歐洲變成了一個證券交易所;鐵路和輪船已經把交通和交換擴大了一百倍”[16]。

鐵路、遠洋輪船、電報的發展拓展了人們交往的范圍。馬克思恩格斯曾提到,世界經濟活動的中心由過去的地中海發展為大西洋,再到后來拓展到太平洋,形成了全球化。1858年,馬克思就在與恩格斯的通信中預言道:“資產階級社會的真正任務是建成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確立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化,隨著中國和日本的門戶開放,這個過程看來已經完成了?!保?7]

2.國際交往是全方位的交往

國際交往的發展使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往來日益頻繁,聯系日益密切,依賴日益增強。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雖然生態問題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嚴重,但是馬克思還是預見到了由于國際商品交換所引起的國際生態交往問題。馬克思恩格斯論述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將形成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方位的國際交往。

第一,國際經濟交往體現在世界市場的形成、國際分工體系的形成、國際物流體系的建立等方面。馬克思曾在《哲學的貧困》一文中指出:“由于機器和蒸汽的應用,分工的規模已使脫離了本國基地的大工業完全依賴于世界市場、國際交換和國際分工?!保?8]隨著國際分工體系的形成,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依賴度越來越高。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保?9]在這里,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經濟全球化既包括國與國之間的互相往來日益頻繁,也包括相互依賴日益增強。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經濟交往的全球化,政治交往也出現了全球化的趨勢。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經濟的優勢和武力的強權,在全世界強行推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瓦解落后國家自然經濟的基礎,以便把其納入世界市場的范圍,變成其原料的產地和商品的傾銷地?!八仁挂磺忻褡濉绻鼈儾幌霚缤龅脑挕捎觅Y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一個世界?!保?0]

第三,隨著經濟交往的日益增多,也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往。因為發展商品貿易的同時,必然伴隨著文化的交往、文明的傳播?!百Y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保?1]馬克思恩格斯還論述了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各國之間的文化交往和文化依賴日益增強,地方性的文學變成了世界文學,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案髅褡宓木癞a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保?2]

第四,在經濟交往的同時,也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體現在工業化國家的人口移民和殖民方面。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國曾在海外建立大量殖民地,一方面把大量的人口移民到殖民地,這些移民在殖民地繁衍生息,促進了人口的社會交往?!按蠊I國工人的不斷‘過?!?,大大促進了國外移民和外國的殖民地化,而這些外國變成宗主國的原料產地,例如澳大利亞就變成羊毛產地?!保?3]另一方面,對當地的人進行殖民統治,對殖民地人民進行掠奪和壓榨,并把強取豪奪的成果轉移到宗主國,轉化為發展生產的資本,促進本國工業化的發展。

第五,商品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生產出來的,而勞動是人與自然之間發生作用的過程。在人與自然的交往過程中,既生產出來了產品,也利用了自然界的能源和資源,同時還會生產出廢水、廢氣、廢渣等工業副產品。因此,在商品生產、商品貿易往來的同時,也必然伴隨著生態交往。馬克思恩格斯早已注意到由于國際貿易所導致的國際生態交往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大土地所有者使農業人口減少到一個不斷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同他們相對立,又造成一個不斷增長的擁擠在大城市的工業人口。由此產生了各種條件,這些條件在社會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規律所決定的物質變換的聯系中造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裂縫,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費,而且這種浪費通過商業而遠及國外?!?/p>

三、馬克思恩格斯國際交往理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

當今世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其本質就是國際交往,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理論對于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1.“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中國和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為了擴大對外開放,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耙粠б宦贰睉鹇允敲鎸χ袊褪澜缃洕鲁B背景下提出的對外開放的新布局。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尚未擺脫危機帶來的蕭條,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復蘇乏力,居民收入減少,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從國內來看,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發展了出口加工業,出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投資方面,隨著國內高速公路、房地產、城市基礎設施、鐵路、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多,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下降。由于過去長期依賴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中國勞動力價格低,勞動者收入低,消費難以實現大幅度增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較低。然而,由于過去的投資和國外需求,中國長期以來積累而形成了巨大的生產能力,走出去開辟更大的市場,成為中國面臨的必然選擇。

2010年中國制造業占世界的比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中國面臨著擴大市場,擴展產品銷路的問題?!耙粠б宦贰钡哪康脑谟谕ㄟ^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走出去的戰略,實現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共贏?!耙粠б宦贰睉鹇员举|上是一種國際交往,是一種主動的對外交往活動。通過“一帶一路”不僅可以擴大中國商品出口,還可以擴大中國基建服務出口;不僅出口商品,還可以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沿線國家提供貸款支持,增強貿易國的發展能力,促進其經濟發展,提高其購買能力,最終實現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現實可能性:從海上絲綢之路來講,中國擁有較強的海上運輸能力,中國造船業世界排名第一,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排行榜中,世界前10大港口中國有7個,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有著悠久的貿易往來歷史;從陸上絲綢之路來講,中國擁有世界領先的高速公路、高鐵建設技術,可以通過公路、高速公路、鐵路,甚至高鐵把亞歐大陸聯系在一起,促進亞歐大陸的國際交往;從資金支持看,近年來由于中國長期的出口導向型政策,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高達3萬多億美元,可以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的設置,解決沿線一些國家資金短缺的問題;從技術能力來看,隨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中國儲備了世界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可以幫助沿線經濟落后國家和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工業生產能力看,中國擁有除美國之外的世界上最完整獨立的工業體系,可以幫助沿線工業落后國家和地區加快工業化的進程。

2.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理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

“一帶一路”建設與單純的商品貿易不同,不僅有商品交換,還有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產業發展,更有社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梢?,“一帶一路”本質是一種全方位的國際交往,不僅包括國際經濟交往,還包括政治交往、文化交往、社會(人員)交往以及生態交往等等。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交往思想對于中國建設“一帶一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近年來,中國利用投資、出口作為增長動力,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隨著國內投資的日趨增多以及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由于金融危機而導致的需求下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中國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通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分工體系之中,把中國的優勢產業和豐盈的資金轉移到沿線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更好地利用沿線國家的資源和人力資本優勢,在促進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同時,幫助沿線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其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二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促進文化交流?!耙粠б宦贰睉鹇砸彩且环N文化交往的渠道,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我們應該在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其他文明的長處。中國應該發揚“和為貴”“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钡葌鹘y文化中的優秀內核,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尊重對方國家的文化和風俗,平等地進行對外交往。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傳播中國的外交理念,為經濟交往創造良好的國際軟環境,同時要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文明的長處,推進中國自身的文化建設。

三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各國的互聯互通。在國際交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交通運輸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也應該積極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互聯互通,通過推動沿線國家的高鐵、機場、港口、通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架起經貿和文化交流的橋梁。由于海運成本低,目前世界貿易的80%以上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借助天然的對外貿易區位優勢,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離海岸200公里的地方。而隨著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技術的發展,世界已形成鐵海聯運、陸海聯運、河海聯運、空海聯運的集疏運體系,從而有助于歐亞大陸深處的內陸國家和地區更好地融入國際交往,進而形成更大的世界市場,形成更高水平和層次的全球化2.0。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地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方便,跨國網購使國際經濟交往日益便捷;互聯網的發展也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快捷,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流,也必然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四是依靠“一帶一路”戰略,更加主動地參與全球化進程。新航線開辟和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越來越密切,分工越來越細致,交往越來越頻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的全球化越來越普遍。只有積極融入全球化,才能在全球化進程中吸收人類共同的科技成果、文明成果,促進中華民族的發展。在過去的對外開放中,中國雖然也提出了“走出去”的戰略,但對外開放的主要內容是“引進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依托“一帶一路”戰略,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化,是促進中國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話語權的必然選擇。

五是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探索建立新型互利共贏的對外交往模式。在西方國家的對外交往歷史中,不同國家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即使是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建立的也還是不平等的“中心—外圍”體系,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獲得的利益是不對等的,是一種不平等的國際交往聯系。由于世界各國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秉持互利共贏的原則,通過產業轉移和資金投入,支持沿線國家的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助于加快沿線國家工業化的進程,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同時有助于中國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六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隨著國際交往的發展,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依賴日益增強,命運日益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十次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更好地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交往,將更好地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通過中國的“基建”“高鐵”等“走出去”戰略,加快各大陸腹地經濟的發展,促進國際分工的升級,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命運共同體;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戰爭的危害越來越大,在處理國際政治問題時,應該秉承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爭端,避免戰爭的危害;在“一帶一路”中應該進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命運共同體;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應該形成合理的國際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一帶一路”戰略同時也是一種生態命運共同體,在“走出去”過程中,要關注對方國家的生態保護問題,不能為了經濟利益就把本國落后淘汰、污染嚴重的項目轉移到其他國家。轉移淘汰落后產能雖然暫時可能增加經濟效益,但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最終也會使本國環境受到污染。

總之,由于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國際交往迅速發展的時代,他們創立了豐富的國際交往理論,特別是其國際交往既包括物質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交通運輸革命極大地促進了國際交往的發展,國際交往是全方位的交往等思想,對于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更好地參與全球化,加快互聯互通,促進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彭萍萍.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2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525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2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6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9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4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4。

[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

[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27

[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36

[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F224

A

2095-9923(2016)-04

本文系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恩格斯的海權理論與海洋強國建設研究”(14BKS006)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9批面上基金項目“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59-346)的階段性成果。

張峰,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抉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