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初探

2016-03-03 16:00潘婷婷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散文初中語文文本

潘婷婷

(江蘇省沭陽縣馬廠中學 江蘇沐陽 223600)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初探

潘婷婷

(江蘇省沭陽縣馬廠中學 江蘇沐陽 223600)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要注意在導入環節抓住學生注意力,為后面的教學環節作好鋪墊;注意在品讀散文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語言之美;在文本分析中體驗散文的意境美;并在散文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散文的能力。

初中語文 散文教學 方法

初中語文中有不少優美的散文,這些散文蘊涵著自然美、社會美和思想美等,可以感染很多讀者,讓讀者從中受到美的熏陶。但如果教學中所用方法不當,就可能不但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散文之美,反而還會讓學生對散文產生厭惡之情緒。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散文教學一定要注意講究方法。筆者執教初中語文已有多年,就散文教學嘗試過很多方法,在不斷的失敗與成功中積累了一些經驗,現不揣淺陋列述于此,希望能拋磚引玉。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現代散文教學卻受到冷落、變形和失真?,F在新教材的容量陡增:課外讀本、推薦名著,綜合實踐活動等。當然大量的閱讀是解決語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師生因時間緊任務重而疲于應付,不能落到實處。有時一些課內自讀散文,盡管是美文,但因與中考關系不大,就在教學中草草了之。而課外現代散文教學更是套著中考考題要求進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學。學生對現代散文的學習熱情不高,可以說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賞析中。[1]

一、閱讀,是第一位的 北大教授溫儒敏先生說過:“讀”最重要。應當把閱讀放在首位

首先是朗讀。從語文版教材單元目標看,幾乎每個文學作品單元都提到朗讀。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朗讀有助于情感的傳遞。朱熹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復揣摩。

其次是閱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閱讀能力評估咨詢委員會給閱讀所下的定義是:“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睒嫿ㄒ饬x的實質是讀者激活原有的知識,運用閱讀策略適應閱讀條件的能力。這個定義有三個要素:一是閱讀鑒賞是一個學生與文本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閱讀鑒賞的主體。二是學生必須激活原有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文化和文學知識以及相關的獨特的生活體驗和情感感受。三是要求學生掌握閱讀鑒賞的策略并且具有適應閱讀鑒賞條件的能力。[2]

再就是讀出興趣。閱讀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一定要把激發興趣放在首位。費了很大功夫,教了多少年,可是你的學生對閱讀仍然缺乏興趣,何談能力。語文課本來應該是能養成閱讀興趣的,人文的、感性的、審美的內容,都會在個性化的閱讀中喚起靈性和興味;但現在連課外閱讀也全都納入考試的目標,那就容易扼殺了興趣。

還有調整閱讀姿態。語文課程論專家王榮生教授深刻指出:不存在籠而統之的“閱讀”和“閱讀能力”,當我們說“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追問一個前提:我們要培養的是怎樣一種閱讀姿態下的閱讀能力?有時候,我們的確培養出了某種“閱讀能力”,但它既不是學生發展需要的,也是不被社會認可的。

二、倡導個性化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對于統一文本的興趣,統一問題的體悟可能是不同的,學法也是各異的,表達也是有差別的,教師就應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個性和智慧,能動地謀求自身發展。讓每個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方面對文本進行品讀、分析,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都能感受文本,讀出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比如鼓勵學生針對文本就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或力所能及的某一方面進行品讀或就文本所想到的感興趣的某一話題作分析,發表見解。閱讀不是做廣播操,教師只有為學生搭建好平臺,學生才能達到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共享、共鳴、共識、共進。在教師的引導下,以一種師生平等和諧的對話的方式,讓學生在心靈深處產生震顫,進而迸發個性閱讀的火花。

當然,個性化閱讀,強調的不僅僅是個性,共性的理解是絕對不能丟棄的,只有閱讀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三、廣泛涉獵散文課程資源

在語文教學課程中,散文所占比重之大,重要性之重,我們在廣泛學習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教師的課內與課外資源組合,學生的課上與課下的資源搜索。全面廣泛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散文的能力和寫作筆記。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大量廣泛地引用相關課內外課程資源,知道閱讀和寫作。加強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直接引起教育觀念、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變革;學生的主體性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興趣、創新能力等方面將有全新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開發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必要性、掌握開發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形式、把握開發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原則。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性原則:明確教學目標,根據需要選擇校外課程資源。

(2)數量、質量并重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進度選擇校外課程資源,數量要適當,課程資源要配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效能。[3]

(3)易用性(包括經濟性)和可行性原則:校外課程資源必須容易操作,省時、高效。

(4)多種感官配合原則:使用校外課程資源時,盡量組合不同類型的資淅,促進學生的理解。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校外課程資源的寶貴程度因教育的地理環境不同而差別很大。

自古有云:“教無定法”。的確,教學并無特定的定式可循,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時間地點等,要求不同的方法。任何一種方法都不可能絕對適應任何一個場合。這需要教師的智慧,需要教師適時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教學的策略,調整的時候要注意考慮學生特點以及相關時間環境因素等。

[1]楊敬麗.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散文寫作教學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2]余彪.課堂教學信息結構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3]胡明道.滴水瓣花總關情――談初中散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5 , (5) .

猜你喜歡
散文初中語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